部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上6.10.2 师说 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2-08-11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知识
-
1. 下列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嗟乎(jiān) 嘉奖(jiā) 阿谀(yú) 师襄(xiāng) B、跬步(guǐ) 经传(zhuàn) 以贻(yí)之 苌(cháng)弘 C、骐骥(qí) 句读(dòu) 颁白(bān) 老聃(dān) D、驽马(nú) 郯子(tán) 针砭(biǎn) 无长(zhǎng)无少2.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C、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3. 下列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圣人无常师 C、吾从而师之 乃大惊,问所从来 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余嘉其能行古道4. 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师说》以贻之 贻:赠送 B、不耻相师 师:老师 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道:风尚 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闻:懂得5. 下列句子,为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A、生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B、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D、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6. 下列各句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因为昌黎(现河北省昌黎县)韩氏是望族,所以后人称韩愈为韩昌黎,后世又称他为韩文公。 B、韩愈和柳宗元一起倡导了古文运动。古文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 C、韩愈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范仲淹、苏询、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之首。 D、“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说”与“论”相比,随便些。像《捕蛇者说》《马说》都属“说”一类文体。“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7. 作家作品: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 , 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汉族,自称“郡望昌黎”,世称、。唐代杰出的、、哲学家,政治家。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著有四十卷,十卷,《师说》等。8. 文言虚词
于
(1)、其皆出于此乎(2)、而耻学于师(3)、于其身也,则耻师焉(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5)、师不必贤于弟子(6)、不拘于时二、阅读理解
-
9.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乃:却,竟然 B、或师焉,或不焉 不:通“否” 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齿:同“耻” D、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出人:超过一般人(2)、下列句中“其”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A、其皆出于此乎? B、吾未见其明也 C、其可怪也欤 D、其为惑也(3)、下列各组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则群聚而笑之 B、愚人之所以为愚/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4)、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何陋之有 B、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不拘于时,学于余(5)、下列对语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该段运用了三组对比,批判了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恶劣习气。 B、语段先以“古之圣人”比照“今之众人”,得出了“圣益圣,愚益愚”的结论。 C、语段再以择师教子和自身“耻师焉”作对比,得出了“小学而大遗”的结论。 D、语段最后将“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和“士大夫之族”的学习态度进行对比,得出了君子智力不如“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结论。(6)、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0.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王彦章画像记
欧阳修
太师王公,讳彦章,字子明。郓州寿张人也。事梁,为宣义军节度使,以身死国,葬于郑州之管城。晋天福二年,始赠太师。
公在梁以智勇闻。及梁末年,小人赵岩等用事,梁之大臣老将,多以谗不见信,皆怒而有怠心;而梁亦尽失河北,事势已去,诸将多怀顾望。独公奋然自必,不少屈懈,志虽不就,卒死以忠。公既死而梁亦亡矣。悲夫!
五代终始才五十年,而更十有三君,五易国而八姓。士之不幸而出乎其时,能不污其身,得全其节者,鲜矣!公本武人,不知书,其语质,平生尝谓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盖其义勇忠信出于天性而然。予于《五代书》,窃有善善恶恶之志。至于公传,未尝不感愤叹息。惜乎旧史残略,不能备公之事。
康定元年,予以节度判官来此。求于滑人,得公之孙睿所录家传,颇多于旧史,其记德胜之战尤详。又言敬翔怒末帝不肯用公,欲自经于帝前。公因用笏画山川,为御史弹而见废。又言公五子,其二同公死节。此皆旧史无之。又云公在滑,以谗自归于京师,而史云召之。是时梁兵尽属段凝,京师羸兵不满数千,公得保銮五百人之郓州,以力寡败于中都,而史云将五千以往者,亦皆非也。公之攻德胜也,被受命于帝前,期以三日破敌。梁之将相,闻者皆窃笑。及破南城,果三日。是时庄宗在魏,闻公复用,料公必速攻,自魏驰马来救,已不及矣。庄宗之善料,公之善出奇,何其神哉!
今国家罢兵四十年,一旦元昊反,败军杀将,连四五年,而攻守之计,至今未决。予尝独持用奇取胜之议,而叹边将屡失其机。时人闻予说者,或笑以为狂,或忽若不闻;虽予亦惑,不能自信。及读公《家传》,至于德胜之捷,乃知古之名将必出奇,然后能胜。然非审于为计者不能出奇。奇在速,速在果,此天下伟男子之所为,非拘牵常算⑴之士可到也。每读其传,未尝不想见其人。
后二年,予复来通判州事。岁之正月,过俗所谓铁枪寺者,又得公画像而拜焉。岁久磨灭,隐隐可见,亟命工完理之,而不敢有加焉,惧失其真也。公尤善用枪,当时号王铁枪。公死已百年,至今俗犹以名其寺,童儿牧竖皆知王铁枪之为良将也。一枪之勇,同时岂无?而公独不朽者,岂其忠义之节使然欤?画已百馀年矣,完之,复可百年。然公之不泯者,不系乎画之存不存也。而予犹区区如此者,盖其希幕之至焉耳。读其书,尚想乎其人,况得拜其像,识其面目,不忍见其坏也。画既完,因书予所得者于后,而归其人,使藏之。
【注释】(1)拘牵常算:思维受束缚,只会按常规来考虑问题。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欲自经于帝前 经:通“颈”,自杀。 B、不能备公之事 备:完备,详尽。 C、期以三日破敌。 期:期望。 D、然非审于为计者不能出奇 审:详细,周密(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多以谗不见信 以力寡败于中都 B、求于滑人 颇多于旧史 C、为宣义军节度使 为御史弹而见废 D、不知书,其语质 其二同公死节(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朝未年,朝臣们因不被皇帝信任,都心怀愤怒而对国事懈怠,军中将领对时局也都抱观望态度,只有王彦章发奋坚持不渝,没有丝毫退缩和懈怠。 B、欧阳修在滑州找到了王彦章的孙子王睿记录的《家传》,内容丰富,甚至记录了宰相敬翔因怒梁末帝不肯用王彦章而欲自杀一事。 C、欧阳修认为,出奇才能制胜,所以他坚持以出奇制胜来反制元昊,即使边防将领屡次失掉机会,他也始终不改自己的主张。 D、欧阳修在通常所说的铁枪寺找到了王彦章的画像。当时画像损毁严重,他赶紧安排工匠进行修复保全,因担心画像失真,而没有在上面增加内容。(4)、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士之不幸而出乎其时,能不污其身,得全其节者,鲜矣!
(5)、请用两个词语概括王彦章的性格特点并结合原文简要分析。1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与李翱书①
韩愈
使至,辱足下书,欢愧来并,不容于心。嗟乎!子之言意皆是也。仆虽巧说,何能逃其责耶?然皆子之爱我多,重我厚,不酌时人待我之情,而以子之待我之意,使我望于时人也。
仆之家本穷空,重遇攻劫,衣服无所得,养生之具无所有,家累仅三十口,携此将安所归托乎?舍之入京,不可也,挈之而行,不可也,足下将安以为我谋哉?此一事耳,足下谓我入京城,有所益乎?仆之有子,犹有不知者,时人能知我哉?持仆所守,驱而使奔走伺候公卿间,开口论议,其安能有以合乎?仆在京城八九年,无所取资,日求于人以度时月,当时行之不觉也,今而思之,如痛定之人思当痛之时,不知何能自处也。今年加长矣,复驱之使就其故地,是亦难矣。所贵乎京师者,不以明天子在上,贤公卿在下,布衣韦带之士谈道义者多乎?以仆遑遑于其中,能上闻而下达乎?其知我者固少,知而相爱不相忌者又加少。内无所资,外无所从,终安所为乎?
嗟乎!子之责我诚是也,爱我诚多也,今天下之人,有如子者乎?自尧舜以来,士有不遇者乎?无也?子独安能使我洁清不洿,而处其所可乐哉?非不愿为子之所云者,力不足,势不便故也。仆于此岂以为大相知乎?累累随行,役役逐队,饥而食,饱而嬉者也。其所以止而不去者,以其心诚有爱于仆也。然所爱于我者少,不知我者犹多,吾岂乐于此乎哉?将亦有所病而求息于此也。
嗟乎!子诚爱我矣,子之所责于我者诚是矣,然恐子有时不暇责我而悲我,不暇悲我而自责且自悲也。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难耳。孔子称颜回:“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彼人者,有圣者为之依归,而又有箪食瓢饮足以不死,其不忧而乐也,岂不易哉!若仆无所依归,无箪食,无瓢饮,无所取资,则饿而死,其不亦难乎?子之闻我言亦悲矣。
嗟乎,子亦慎其所之哉!离违久,乍还侍左右,当日欢喜,故专使驰此,候足下意,并以自解。愈再拜。
【注释】①与李翱书:本文写于贞元十五年(公元799年),时李翱在长安,韩愈在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府任节度推官。李翱,中唐著名的古文家、哲学家。从韩愈学古文,实则处师友之间。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之言意皆是也 是:这样 B、不酌时人待我之情 酌:考虑 C、所贵乎京师者 贵:崇尚 D、离违久,乍还侍左右 违:离开(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家本来就穷困,最近又遭劫难,面对一家三十口的生计问题,韩愈陷入极其艰难尴尬的处境之中。 B、韩愈在京城度过的八九年里,生活没有来源,只能每天靠求人打发日子,这些过往,如今想来令他痛定思痛。 C、韩愈感叹自从尧舜以来,读书人就存在怀才不遇的现象,而唯独自己能不受玷污,找到快乐之所。 D、韩愈认为颜回因为有孔圣人做他的靠山,而又有饭吃有水喝可以不死,不忧食而乐道是很容易做到的。(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舍之入京,不可也,挈之而行,不可也,足下将安以为我谋哉?
②其所以止而不去者,以其心诚有爱于仆也。
③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难耳。
(4)、李翱在来信中希望韩愈做什么?韩愈为什么感到“欢愧来并”?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12.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张纲少明经学,虽为公子,而厉布衣之节,举孝廉不就,司徒辟为侍御史。时顺帝委纵宦官,有识危心。纲常慨然叹曰:“秽恶满朝,不能奋身出命扫国家之难,虽生,吾不愿也。”汉安元年,选遣八使徇行风俗,皆耆儒知名,多历显位,唯纲年少,官次最微。余人受命之部,而纲独埋其车轮于洛阳都亭,曰:“豺狼当路,安问狐狸!”帝虽知纲言直,终不忍用。时,广陵贼张婴等众数万人,杀刺史、二千石,寇乱扬、徐间,积十余年,朝廷不能讨。以纲为广陵太守。前遣郡守,率多求兵马,纲独请单车之职。既到,乃将吏卒十余人,径造婴垒,以慰安之,求得与长老相见,申示国恩。婴初大惊,既见纲诚信,乃出拜谒。纲延置上坐,问所疾苦。乃譬之曰:“前后二千石多肆贪暴,故致公等怀愤相聚。二千石信有罪矣,然为之者又非义也。今主上仁圣,欲以文德服叛,故遣太守,思以爵禄相荣,不愿以刑罚相加,今诚转祸为福之时也。若闻义不服,天子赫然震怒,大兵云合,岂不危乎?若不料强弱,非明也;充善取恶,非智也;去顺效逆,非忠也;身绝血嗣,非孝也;背正从邪,非直也;见义不为,非勇也;六者成败之几,利害所从,公其深计之。”婴深感悟,明日,将所部万余人与妻子面缚归降。纲乃单车入婴垒,散遣部众,任从所之;子弟欲为吏者,皆引召之。人情悦服,南州晏然。天子嘉美,征欲擢用纲,而婴等上书乞留,乃许之。纲在郡一年,年四十六卒。百姓老幼相携,诣府赴哀者不可胜数。张婴等五百余人制服行丧,负土成坟。(《后汉书·张纲传》)
张纲单骑诣贼垒,谕张婴而降之,言弭盗者侈为美谈。然纲卒未几,婴复据郡以反,纲何尝能弭东南之盗哉!民行为盗,无以自容,使游泳于非逆非顺之交,翱翔而终思矫翮;抑且宠而荣之,望其悔过自惩而不萌异志,岂能得哉?张纲者, 以缓一时之祸,而不暇为国谋也,何足效哉!
(王夫之《读通鉴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厉布衣之节 厉:劝勉。 B、征欲擢用纲 擢:提拔 C、南州晏然 晏:安定。 D、言弭盗者侈为美谈 侈:夸耀(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而纲独埋其车轮于洛阳都亭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 B、思以爵禄相荣 以乱易整,不武 C、公其深计之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D、使游泳于非逆非顺之交 惧其不已,告之于帝(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纲年轻时就通晓经学,虽然是官宦家庭的公子,却磨砺布衣的节操,被举孝廉,他却不赴命,后来被任命为侍御史。 B、当时顺帝纵容宦官,张纲为国家命运担心,却因出言不逊,得罪了高官耆儒,也让皇帝很不高兴,于是得不到重用。 C、广陵寇乱积十多年,朝廷派张纲任太守平息寇乱。他不像前任那样多求兵马,而是单车径至贼营,分析利弊,晓以情理,结果张婴等万人归降,广陵安定。 D、张纲在广陵任职只有一年,却深得百姓爱戴。他去世后,百姓老幼相扶前去吊唁。张婴等人还穿着丧服,背土筑坟。(4)、联系全文看,下列对文末王夫之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夫之认为,张纲单车至贼营,劝得张婴归降,虽然是有智有勇之举,但没有解决根本问题。 B、王夫之认为,张纲死后没多久张婴又反叛,这是张纲的悲剧,说明他的方式并不能平息寇乱。 C、王夫之认为,反叛的民众已经处在非逆非顺的境地,没有了顺从的意愿,不是容易归顺的。 D、王夫之认为,张纲只是缓和了一时的灾祸,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值得效法。三、综合表达
-
13. 用对比的手法写一段话,批评某种社会现象,250字左右。14. 下面是某运动员代表在校运动会上发言的一个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做修改。
今天开幕的运动会将是我们的舞台,我们将在这里超过自我,为班级而战,为荣誉而战!我重视地代表全体运动员立誓:听从指挥,服从裁判,遵守比赛规矩和赛场秩序,在比赛中团结互助,顽强拼搏,赛出水平,赛出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