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2022年中考三模化学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2-08-10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下列变化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石蜡熔化 B、煤气中毒 C、食品变质 D、火柴燃烧2. 下列不属于空气质量指数(简称AQI)中污染物监测范畴的是( )A、CO B、SO2 C、N2 D、PM2.53. 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
闻气体的气味 B、
熄灭酒精灯 C、
滴管用毕即插回 D、
用力向下压橡胶塞
4.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核酸检测成为一个高频词,检测采样时的“棉签”应该叫“采样拭子”,结合某“采样拭子”的标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棉是一种有机合成材料 B、棉和尼龙可用燃烧闻气味法区别 C、ABS塑料杆具有热塑性 D、塑料制品随意丢弃会带来“白色污染”5. 北斗三号卫星搭载了精密计时的铷原子钟,如图所示为铷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及部分相关信息,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铷是非金属元素 B、铷与钾位于同一周期 C、铷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467 D、铷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6. 我国科研人员发现中药成分黄芩素(化学式为C15H10O5)能明显抑制新冠病毒的活性。下列有关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三种原子构成 B、相对分子质量为30 C、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3:2 D、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可生成二氧化碳和水7. 劳动成就梦想。下列劳动项目与所述的化学知识没有关联的是(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家务劳动:用洗洁精清洗油污
洗洁精可以乳化油污
B
自主探究:用氢氧化钠制叶脉书签
氢氧化钠是白色固体
C
社区服务:用白醋清洗水壶里的水垢
醋酸可以与水垢反应
D
实践活动:用厨余垃圾制肥料
厨余垃圾含N、P、K等元素
A、A B、B C、C D、D8. 2022年北京冬奥会呈现“绿色办奥”的中国智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雪车车体所用钢材的含碳量低于生铁 B、冬奥火炬“飞扬”采用氢气作燃料,低碳环保 C、使用石墨烯(单层石墨片)做成能够发热的“布”,石墨烯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D、采用CO2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避免了使用氟利昂等制冷剂对臭氧层的破坏9.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雾 B、将肥皂水加入硬水中振荡,泡沫少浮渣多 C、细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D、酒精和滴有红墨水的水混合,振荡后静置,出现分层现象10. 将30g固体物质X(不含结晶水)投入盛有20g水的烧杯中,搅拌,测得0℃、t1℃、t2℃、t3℃时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分别如图中a、b、c、d点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点对应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a点 B、t1℃时,物质X的溶解度是37.5g C、c点对应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d点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t2℃时,将物质X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可能增大11. 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CO中的CO2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B
鉴别NaCl、CuSO4、NH4NO3三种固体
取样,分别溶于水
C
检验NaOH溶液中的Na2CO3
加入氯化钡溶液
D
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KCl溶液
称取5gKCl于烧杯中,加入95mL水搅拌溶解
A、A B、B C、C D、D12. 向盛有一定量MgO和MgCO3的混合粉末的烧杯中加入100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104g不饱和溶液。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原混合粉末的质量一定大于4g B、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12g C、生成的CO2的质量可能为4.4g D、所加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9.8%二、选择题组
-
13.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凝聚着深厚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理念及其实践经验”。
材料一.《天工开物》收录了井盐的生产过程:“汲水而上,入于釜中煎炼,顷刻结盐,色成至白。”
材料二.乾隆皇帝在《千里江山图》卷首题诗:“江山千里望无垠,元气淋漓运以神。”
材料三.《辍耕录》中记载:“杭人削松木为小片,其薄为纸,熔硫磺涂木片顶端分许,名曰发烛……,盖以发火及代灯烛用也。”
(1)、井盐生产过程中涉及的原理为( )A、过滤 B、蒸馏 C、蒸发结晶 D、降温结晶(2)、《千里江山图》描绘了山清水秀的美丽景色,历经千年色彩依然,其中绿色来自孔雀石颜料[主要成分为Cu(OH)2•CuCO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孔雀石颜料耐酸耐碱 B、孔雀石颜料不易被空气氧化 C、Cu(OH)2中铜元素为+2价 D、Cu(OH)2中铜的质量分数高于CuCO3(3)、下列有关“发烛”的说法错误的是( )A、将松木削薄为纸片状有助于发火和燃烧 B、硫磺是“发烛”发火和燃烧反应的催化剂 C、“发烛”发火和燃烧利用了物质的可燃性 D、“发烛”发火和燃烧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三、填空题
-
14. 请利用化学知识回答问题。(1)、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合适的字母序号填空。
A.硫酸 B.硫酸铜 C.活性炭 D.氮气
①用于冰箱除异味的是;
②可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的是;
③铅蓄电池含有的酸是;
④可用于配制波尔多液的是。
(2)、用化学观点认识物质。①硫元素可以形成多种硫单质,如图所示为“皇冠硫”分子,其构成单质的化学式为。
②铁制品与空气中的等发生反应而生锈。
③民以食为天,我们食用的大米中富含的主要营养素是;茶叶中含有钾、铁、锌、硒等多种元素,其中能预防贫血的是元素。
④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15. 2022年“世界水日”主题为“珍惜地下水,珍视隐藏的资源”。我们在生活和化学实验活动中经常用到水。(1)、下列有关保护水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A、节约用水,人人有责 B、生产生活谨防水体污染 C、大力推广工业用水循环使用 D、大量开采地下水缓解水资源紧缺(2)、生活中常用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3)、下列实验能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是____(填字母)。A、水的蒸发 B、水的净化 C、水的电解 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4)、市场上的苏打水有苏打气泡水和无气苏打水两种。它们的主要成分中都含有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具有以下性质。性质一:2NaHCO3Na2CO3+H2O+CO2↑(NaHCO3在50℃以上开始逐渐分解)
性质二:NaHCO3能与酸反应产生CO2
苏打气泡水中含有大量CO2 , 一打开瓶盖就有大量气泡产生,说明气体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选填“增大”或“减小”)。无气苏打水则不含二氧化碳,但小明认为他喝入体内也会产生二氧化碳,主要是利用了碳酸氢钠的性质(选填“一”或“二”),理由是。
16. 根据下列仪器装置,回答问题。(1)、写出仪器名称:① , ② 。(2)、实验室用装置A的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时,升温或者加入MnO2、CuSO4都能加快其分解;但NaCl、Na2SO4对其分解无影响。某小组测得70℃时,不同条件下H2O2的质量分数随时间的变化结果如图所示。根据图中信息推测,下列物质可加快H2O2分解的是(填序号)。
①HCl ②NaCl ③NaOH ④MnSO4
(4)、NO难溶于水,密度接近于空气,易与氧气反应,应选择(填序号)收集。(5)、装置B和C都能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相对装置B,装置C的优点是;用装置F收集CO2 , 气体应从导管口(选填“a”或“b”)通入。(6)、已知CO2+CaCO3+H2O=Ca(HCO3)2 , 将产生的CO2通入石灰水,同时测定试管内液体的透光强度(液体越浑浊,透光强度越小),结果如图所示。写出EQ段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 F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为。17. 金属、酸、碱、盐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见证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1)、三星堆遗址已出土黄金面具、青铜纵目面具等一大批珍贵文物。①黄金、青铜能敲打成面具,这是利用了金属物理性质中的性 。
②青铜是铜、锡合金,青铜的硬度比纯铜(选填“大”或“小”)。
(2)、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探究“酸碱盐的相关性质”时,做了如下甲、乙实验:①实验中观察到,甲中镁条表面附着一层固体,写出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将两支试管中的废液同时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产生白色沉淀,上层为无色澄清溶液,为确认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3)、【查阅资料】Na2SO4溶液呈中性。【提出猜想】猜想1:Na2SO4和NaOH;
猜想2:MgSO4、Na2SO4和H2SO4;
猜想3:Na2SO4;
猜想4:Na2SO4和。
(4)、【交流讨论】经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猜想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
(5)、【进行实验】小明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方案
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加入石蕊试液
【实验结论】猜想1成立。
(6)、【表达交流】同学们继续向烧杯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氢氧化钡溶液,测得烧杯内某些粒子数目的变化如图丙所示,图丙中①表示的是(填粒子符号),②表示的是(填粒子符号)。请计算恰好完全沉淀时,烧杯中NaOH的质量g(写出解题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