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神木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质量检测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2-08-10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总计30分。每道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 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对隋朝的历史进行研究后,针对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进行了总结,下列结论中最准确的是(   )
    A、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B、大运河的开通 C、农民起义的爆发 D、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
  • 2. 五代时期中原的开国君主和同时期南方政权的开国君主中,有很多人曾担过节度使,如后梁的建立者是宣武节度使,后晋的建立者是河东节度使。材料表明这一时期(    )
    A、是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B、蕴含着统一的趋势 C、经济重心向南方转移 D、开国君主都是文臣
  • 3. 王安石变法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机为目的,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是中国古代史上继商鞅变法之后又一次规模巨大的政治变革运动。变法的措施中,属于“强兵”的是(    )
    A、募役法 B、方田均税法 C、农田水利法 D、保甲法
  • 4. 西夏王陵位于宁夏银川市,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址最完整的帝王陵之一,也是现存规模最大的一处西夏文化遗址,建立西夏的皇帝是(    )
    A、阿骨打 B、元昊 C、耶律阿保机 D、忽必烈
  • 5. 宋代瓦子中除有小唱、杂剧、散乐等表演外,还有如算卦、剃剪、卖饮食(    )
    A、都市生活丰富 B、商品交易频繁 C、戏剧空前发达 D、节日习俗多样
  • 6. 省级行政区划是中国重要的一级地方政府,陕西省的“省”最接近于(    )
    A、宋朝的通判 B、唐朝的节度使 C、明朝的布政使司 D、元朝行中书省
  • 7. 明朝嘉靖年间,倭寇为患现象愈演愈烈,明朝派年轻的将领戚继光抗击倭寇,倭寇侵扰的省份主要是(    )
    A、黑龙江省 B、天津市 C、浙江省 D、山西省
  • 8. 这一时期,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向人中国,特别是辣的传人中国,特别是辣椒的传入,对于中国饮食来说是革命性的。"这一时期”是指(    )
    A、唐朝 B、北宋 C、元朝 D、明朝
  • 9. 嘉庆元年(1796年)时,国库存为5658万两,而到嘉庆19年(1814年)时,仅为1240万两,只相当于乾隆朝存银最多时的六分之一,这主要说明清朝出现(    )
    A、财政危机 B、官场腐败 C、军备废弛 D、文化繁荣
  • 10. 清朝中叶清政府对出海贸易的海船载重量作出严格的限制,1757年,下令关闭了其他港口,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规定仅特许“广州十三行”(见下图)统一进行对外贸易,由此可见,清政府实行的政策是(    )
    A、开放海禁 B、闭关锁国 C、对外开放 D、金瓶掣签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总计20分)团结而不是

  • 11. 唐朝时期,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郑和下西洋路线图》中①处是

  • 12. 白的诗飘逸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李白因此享有“”的美誉:《》出现于明朝中期,作者是吴承恩。这是一部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描写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艰难历程。
  • 13. 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改国号为宋,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他就是明太祖。
  • 14. 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乘坐中国海船的阿拉伯商人将其传到可拉伯国家,后来又传到欧洲;《》一书,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
  • 15. 朱元璋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 , 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到康熙时,为了抑制满洲贵族的一些权力,加强君主专制,设立了 , 直接为皇帝草拟谕旨和处理奏章。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总计12分)

  • 16. 简述宋朝改革和发展科举制的积极意义。指出清朝统治者实行文化专制统治的表现。

四、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总计38分)

  •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我国农耕文明史上,集中了无数劳动人民的智慧。生产工具的发明和生产技术的改进推动了古代生产力的发展。(如下图)

    材料二:宋政府鼓励海商招徕(即招揽)蕃商来华贸易“蕃(指外国)商有愿随船来宋国者,听从便”。对在海外招商中做出重大贡献的海商,宋政府还会赐予官职。当时整个大宋国的海岸线北至胶州湾,中经杭州湾和福州、漳州、泉州金三角,南至广州湾,再到琼州海峡,都对外开放,与西洋南洋诸国发展商贸。

    --摘编自吴钩《重新发现宋朝》

    材料三:(清代)城市经济也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当时在几个大城市已经形成了区域性商业中心,流传“四聚”的说法。清代经济较发达地方,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市镇分布合理密度也大,其经济功能出现了向单一化和专业化发展的趋势……随着商业的发达,清代出现了不少财力雄厚的富商。其中,徽商和晋商是最有势力的两大商帮。

    --摘编自宁欣《中国古代史(下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劳动人民发明的农业生产工具。
    (2)、根据概朝政府发展海外贸易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为了管理海贸易设置的机构。
    (3)、根据材料三,归纳清代城市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
  • 18. 七(1)班同进行究活动请参与。

    【元朝边疆】材料一:

    【宝岛风云】

    材料二:康熙二十一年(1682)九月,郑氏集团派人到福建(同清延)议和,请求“照琉球、高丽外国之例,称臣奉贡”。康熙帝表示“台湾不可以与琉球、高丽外国相比”,拒绝郑氏请示。

    --摘编自《中国通史全稿》

    【满清一统】

    材料三:清朝根据边疆地区的情况设置不同的行政机构。在地方行政方面,清政府分别采取郡县制、盟旗制、伯克制等。在蒙古族聚居的北疆地区,清朝则实行盟旗制度。在新疆地区,清政府主要采取军府制实行统治。在西藏地区,清朝实行政教合一制度。

    --摘编自韩茂莉《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是如何对A地区进行有效管理的?并简述其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成功是从哪国的殖民者手中收复的台湾?指出康熙帝“拒绝郑氏请示”后对台湾采取的措施,并简述其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概括清朝在边疆治理方面的特点。结合所知识,简述清朝在西藏地区所采取的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