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化学中考真题汇编: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的探究

试卷更新日期:2022-08-10 类型: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检验CO2中混有HCl气体

    将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

    B

    测定某废水的酸碱度

    将润湿的pH试纸浸入样品中

    C

    除去粗盐中混有的泥沙

    取样,溶解、蒸发、结晶

    D

    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取样,滴加氯化钡溶液,观察是否变浑浊

    A、A B、B C、C D、D
  • 2. 下列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合成纤维和羊毛

    取样,分别点燃,闻气味

    B

    除去CO2中的少量HCl气体

    先通过足量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C

    除去NaOH溶液中的Na2CO3

    加入过量澄清石灰水。充分反应后过滤

    D

    检验CO2气体

    用燃着的木条伸入瓶内。观察火焰是否熄灭

    A、A B、B C、C D、D
  • 3. 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检验土豆中含有淀粉

    滴加碘酒

    B

    除去粗盐中的泥沙

    溶解、蒸发

    C

    鉴别小苏打和面粉

    观察颜色

    D

    检验羊毛中含有蛋白质

    闻气味

    A、A B、B C、C D、D
  • 4. 下列选项中对实验方案的评价及分析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评价及分析

    A

    除去CuO粉末中的C粉

    加足量的稀H2SO4过滤

    符合题意:CuO和H2SO4反应生成溶于水的CuSO4 , 而C不溶于水,可过滤除去

    B

    蒸发NaCl溶液获得NaCl固体

    一直加热至溶液完全蒸干

    不符合题意:完全蒸干溶液会造成固体溅出

    C

    除去KCl溶液中的K2SO4

    加适量的Ba(NO3)2容液,过滤

    符合题意:因为K2SO4和Ba(NO3)2反应生成BaSO4不溶于水,可过滤除去

    D

    除去CO2气体中的HCl气体

    将气体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干燥

    符合题意:HCl气体溶于水形成盐酸,可与NaOH反应被除去

    A、A B、B C、C D、D
  • 5. 下列操作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氯化氢气体中的水蒸气

    将混合气体通过氢氧化钠溶液

    B

    探究气态石蜡是否易燃

    将尖嘴玻璃导管插入燃着的蜡烛烛心附近,在尖嘴处点燃

    C

    探究水对铁钉生锈的影响

    将两枚洁净的铁钉分别放入装有蒸馏水和食盐水的两个小烧杯中

    D

    测定肥皂水的 pH

    用玻璃棒蘸取肥皂水滴到湿润的pH试纸上

    A、A B、B C、C D、D
  • 6. 对物质的分离、鉴别、除杂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离、鉴别、除杂的方案中,正确的是:(   )

    这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分离碳酸钙和氯化钙的混合物

    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烘干

    B

    鉴别硫酸铵和硫酸钠

    分别取样,溶于水后滴加硝酸银溶液,观察是否变浑浊

    C

    除去氯化钠中少量杂质碳酸钠

    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再蒸发结晶

    D

    除去氢气中混有的氯化氢

    先通入足量的碳酸氢钠溶液,再通入浓硫酸

    A、A B、B C、C D、D
  • 7. 为达到下列实验目的,相应的实验操作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KCl溶液中少量CaCl2杂质

    向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气体,过滤

    B

    测定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的pH

    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C

    鉴别尿素和碳铵两种化肥

    取少量两种化肥分别置于研钵中,各加入少量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闻气味

    D

    配制48g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

    用托盘天平称量2.88gNaCl倒入烧杯中,用量

    筒量取所需水于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

    A、A B、B C、C D、D
  • 8. 关于下列实验的分析与结论正确的是(   )
    A、由酚酞溶液变红可知,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红磷量不足会使测量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大 C、对照实验可得出铁生锈需要水和氧气 D、电解水实验在b管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
  • 9.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NH4)2SO4和K2SO4

    取样,与熟石灰混合研磨,闻气味

    B

    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C

    除去氮气中的少量氧气

    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木炭

    D

    探究锌、铁、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将铜丝、铁丝分别插入硫酸锌溶液中

    A、A B、B C、C D、D
  • 10. 下列各组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鉴别NaOH和NH4NO3固体

    取样,分别加适量水,溶液温度升高的是NaOH固体

    B

    鉴别硬水和软水

    取样,分别加适量肥皂水,产生泡沫少的是软水

    C

    鉴别木炭和氧化铜粉末

    观察颜色,黑色的是木炭粉

    D

    检验CO2中混有的HCl气体

    将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的说明含有HCl

    A、A B、B C、C D、D
  • 11. 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目的的是(   )

    A.室温下,探究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性

    B.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

    C.探究燃烧条件之一:温度达到着火点

    D.探究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CO2含量的高低

    A、A B、B C、C D、D
  • 12. 如图所示,将5mL液体加入装有一小粒固体的试管中充分振荡,所得结论错误的是(   )

    实验编号

    固体

    液体

    实验现象

    固体不消失

    汽油

    固体消失

    高锰酸钾

    固体消失

    高锰酸钾

    汽油

    固体不消失

    A、Ⅰ和Ⅱ对比一一碘几乎不溶于水,却能溶解在汽油中 B、Ⅱ和Ⅳ对比一一汽油不能溶解高锰酸钾,却能溶解碘 C、Ⅱ和Ⅲ对比一一不同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相同 D、Ⅲ和Ⅳ对比一一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 13. 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用方案甲探究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 B、 用方案乙探究空气是铁生锈的必要条件 C、 用方案丙探究不同催化剂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D、 用方案丁探究合金及其成分金属的熔点高低
  • 14.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CO2中的HCl气体

    通过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

    B

    鉴别氮气和氧气

    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

    C

    鉴别NaOH和NH4NO3固体

    分别溶于水,测溶解前后液体温度变化

    D

    从KCl与MnO2的混合物中回收MnO2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A、A B、B C、C D、D
  • 15. 实验室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制备CO2的实验中,下列装置图能达到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目的

    制备CO2

    除去CO2中混有的HCl气体

    干燥CO2

    排空气法收集CO2

    装置图

    A、A B、B C、C D、D
  • 16. 化学实验中常会出现一些“出乎意料”的现象或结果,下列各项对相关异常情况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实验

    验证氧气的化学性质

    除去粗盐中的泥沙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检验实验室制出的二氧化碳

    异常情况

    未看到火星四射

    滤液浑浊

    测定结果偏大

    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

    选项

    A.可能是温度未达到铁丝的着火点

    B.可能是滤纸破损

    C.可能是红磷的量不足

    D.可能是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气体

    A、A B、B C、C D、D
  • 17.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A、证明烧碱有吸水性 B、比较Zn和Fe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C、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验证蜡烛燃烧的产物中有水
  • 18. 下列实验方案设计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检验某物质中是否含有Na2CO3

    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是否产生气泡

    B

    分离木炭粉和铁粉的混合物

    加入足量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

    C

    除去O2中混有的CO(质量比为1:1)

    先通过均热CuO,再通过足量NaOH溶液,干燥

    D

    除去CuCl2溶液中混有的NaCl

    加入足量NaOH溶液,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话量稀盐酸

    A、A B、B C、C D、D
  • 19. 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础。下列装置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NaHCO3溶于水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蒸发食盐水 C、探究水是铁生锈的必要条件之一 D、测空气中O2的含量
  • 20. 下列实验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
    A、观察乳化现象 B、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比较铁、铝金属活动性 D、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 21. 根据下列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序号

    A

    B

    C

    D

    实验方案

    实验目的

    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探究蜡烛中是否含有氧元素

    探究不同溶剂中物质溶解性强弱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A、A B、B C、C D、D
  • 22. 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其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探究CO2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探究酸与指示剂作用

    配制100g10%的氯化钠溶液(p=lg/mL)

    A、A B、B C、C D、D
  • 23. 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氧化钙中的碳酸钙

    加足量水、搅拌、过滤

    B

    除去粗盐中的泥沙

    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C

    鉴别硝酸铵和氢氧化钠

    分别加适量的水,用手触摸容器外壁

    D

    鉴别化肥KCl和NH4Cl

    分别加入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A、A B、B C、C D、D
  • 24. 下列实验方案设计错误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涤纶纤维和羊毛纤维

    分别灼烧,闻气味

    B

    鉴别KCl固体和NH4Cl固体

    分别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C

    检验NaOH溶液是否完全变质

    取样,滴加石灰水,再滴加酚酞溶液

    D

    除去CO2中的水蒸气

    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装置

    A、A B、B C、C D、D
  • 25.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生石灰中的石灰石

    向混合物中滴加稀盐酸

    B

    验证纸张中含有碳元素

    将纸张燃烧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C

    证明白醋显酸性

    向白醋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

    D

    检验面包中是否含有淀粉

    向面包表面滴加碘水

    A、A B、B C、C D、D

二、多选题

  • 26. 下列表格中所选药品或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所选药品或方法

    A

    提纯:氯化钠溶液中混有少量硝酸钾

    降温结晶

    B

    除杂:铁钉表面的铁锈

    长时间浸泡在过量的稀盐酸中

    C

    检验:肥皂水的酸碱性

    用玻璃棒蘸取肥皂水滴到pH试纸上

    D

    鉴别:氯化铵、氯化铜、硫酸钾

    氢氧化钠溶液

    A、A B、B C、C D、D

三、综合题

  • 27. 氧化锌为白色粉末,可用于湿疹、癣等皮肤病的治疗。提纯工业级粗氧化锌(含有FeO、MnO、NiO等杂质)的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在反应①中,金属氧化物与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反应⑤中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Zn2OH2CO3__2ZnO+CO2+ 。若在实验室中进行此反应,Zn2(OH)2CO3固体应放在(选填“坩埚”或“蒸发皿”)中高温加热。
    (2)、反应①中,FeO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③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为反应。
    (3)、反应②中除掉的杂质离子是;反应④所得滤液中,溶质的主要成分是
  • 28. 西汉刘安所著《淮南万毕术》记载的湿法炼铜术,表明我国是最早利用硫酸铜的国家。
    (1)、微观认识:构成硫酸铜的粒子是(填符号)。
    (2)、宏观分析:用硫酸铜炼铜的化学反应中,铜元素的化合价由价变成价。
    (3)、用途推测:硫酸铜是白色粉末,遇水变成蓝色,推测其用途为
    (4)、工业制法:

    方案一:2H2SO4+CuΔ__CuSO4+SO2+2H2O

    方案二:将废铜屑倒入稀硫酸中,控温80℃并通入空气,生成硫酸铜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方案三:Cu+4HNO3Δ__CuNO32+2NO2+2H2O

    CuNO32+H2SO4Δ__CuSO4+2HNO3

    请选出较好方案并阐述理由:

四、实验探究题

  • 29. 化学小组在学习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后,从不同角度开展实验活动,验证氢氧化钠和盐酸能发生反应。

    (1)、通过溶液酸碱性的变化进行验证。

    在实验1中,用滴管缓慢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观察到烧杯内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该现象能证明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依据是。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作用是。反应后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粒子是(不考虑酚酞)。

    (2)、利用中和反应放热进行验证。

    在实验2中,将稀盐酸全部注入试管中,立即固定活塞。观察到氢氧化钠固体全部消失,U形管的液面左低右高,部分同学由此认为氧氧化钠和盐酸发生了反应。但有的同学不赞同,理由是(装置气密性良好,稀盐酸挥发忽略不计):他认为仍利用此装置,再补充一个实验才能达成实验2目的,实验需要的试剂及用量为

  • 30.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做了以下两个实验。

    ①CuSO4溶液和BaCl2溶液反应             ②CuSO4溶液和NaOH溶液反应

    (1)、写出实验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实验结束后,将两个实验后的废液倒入到同一干净的烧杯中,充分混合后过滤,得到滤液呈无色。则滤液中一定不含的离子是。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仍为紫色,则滤液呈性(填“酸”、“碱”、“中”)。
    (3)、该小组的同学对滤液中溶质成分继续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成分是什么?

    【做出猜想】小红认为:只有NaCl;

    小亮认为:可能有NaCl、BaCl2

    小明认为:可能有NaCl、BaCl2、Na2SO4

    【交流讨论】从物质共存的角度分析,你认为同学的猜想一定不正确。

    你的猜想是

    (4)、【设计实验】请设计实验证明谁的猜想正确。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溶液

    无明显现象

    小亮猜想不正确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 BaCl2溶液

    你的猜想成立

  • 31.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利用下列装置进行相关气体制取的探究,请你分析并回答问题:

    (1)、图中标号a的仪器名称是
    (2)、若用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并收集一集气瓶氧气,可选用的装置组合是(填字母序号)。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主要操作步骤有: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收集并验满气体;③装入药品;④组装仪器。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填数字序号)。

    (4)、F是密封良好充满空气的单气阀充气袋,现用F收集一袋较纯净的氧气,则导气管口b、c连接之前需进行的一项操作是
  • 32. 学习复分解反应后,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物质稀盐酸、CaCO3粉末、Na2SO4溶液、BaCl2溶液之间的反应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

    (1)、大家一致认为试管①中不发生复分解反应,理由是
    (2)、试管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试管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将试管③反应后的物质过滤,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一步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NaCl       猜想二:NaCl、Na2SO4猜想三:

    (4)、【设计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步骤一: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BaCl2溶液

    无明显现象

    猜想不成立

    步骤二: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硫酸

    有白色沉淀生成

    猜想三成立

    (5)、【反思拓展】

    I、探究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既要考虑生成物,又要考虑反应物是否有剩余。

    Ⅱ、依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步骤二中除可用稀硫酸外,还可选用(填字母序号)也能达到同样的实验目的。

    a.稀盐酸            b.氢氧化钠溶液            c.碳酸钠溶液

  • 33. 科学探究是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

    近年来,自热食品种类繁多。只需将撕去塑料膜的发热包放入凉水中,就能享用美食,很受年轻人的追捧。实验小组同学买来一份自热食品进行以下探究。

    【资料】Ⅰ、发热包中物质的主要成分是生石灰、碳酸钠、铝粒。

    Ⅱ、铝能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NaAlO2)和氢气,偏铝酸钠溶于水。

    (1)、探究一:发热包的发热原理。

    小组同学取出发热包,撕去塑料膜,放入适量凉水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固体迅速膨胀,同时还可观察到发热包内固体变硬结块,其可能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在使用发热包过程中,禁止明火的理由是
    (3)、探究二:反应后混合物中部分成分的探究。

    根据以上操作和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操作Ⅰ的名称是

    (4)、根据现象①得出:滤液A中一定不含的物质是。根据现象②③分析得出:固体B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综合分析得出:现象③中产生的气体,其成分的组成可能为
    (5)、通过以上探究,同学们进行反思总结,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____。
    A、能与水混合放出热量的物质均可做发热包的发热材料 B、发热包应密封防潮保存 C、禁止用湿手接触发热包 D、使用过程中应保持通风
  • 34. 含有铵根离子(NH4+)的盐属于铵盐,兴趣小组对铵盐及相关问题进行探究。
    (1)、【了解组成】

    一种常见铵盐的微观模型示意图为 , 则它表示的物质是(填化学式)。

    (2)、碳酸氢铵的化学式为NH4HCO3 , 某种碳酸氢铵样品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21.8%,则该碳酸氢铵样品属于(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3)、【比较性质】

    已知硝酸铵溶液显酸性,则该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有NH4+(填离子符号)。

    (4)、常见的铵盐中,仅有碳酸氢铵在常温下就能分解,放出氨气,则常温下鉴别碳酸氢铵与硫酸铵的最简便方法是
    (5)、铵盐与碱混合通常会放出氨气,因此,施肥时要避免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用。写出加热条件下硫酸铵与烧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6)、【提出问题】氨气与氯化氢反应可以得到一种铵盐,该反应常用于探究微粒的运动性。那么,微粒运动速率与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有什么关系呢?

    【查阅资料】浓盐酸靠近浓氨水时,会出现大量的白烟。

    【进行实验】

    将一根玻璃管放在水平桌面上,在左右两端同时塞入分别滴有浓盐酸、浓氨水的脱脂棉,再塞紧橡皮塞。稍后,在靠近浓盐酸的一端最先出现白烟,如图甲。

    浓盐酸与浓氨水未直接接触就产生白烟,是因为浓盐酸和浓氨水都具有

    (7)、由图甲实验可知,相同条件下相对分子质量越小的气体,其微粒运动速率越
    (8)、【拓展延伸】

    再取一根V型玻璃管,开口向上竖直放置,在左右两端同时塞入分别滴有浓盐酸、浓氨水的脱脂棉,再塞紧橡皮塞。稍后,在靠近浓氨水的一端最先出现白烟,如图乙。

    图乙实验中,最先出现白烟的位置与图甲实验相反,说明相同条件下

    (9)、实验中发现V型玻璃管发热,其原因是
  • 35. 侯德榜是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为纯碱和氮肥工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工业纯碱中可能混有少量NaCl,同学们对工业纯碱样品展开探究。
    (1)、探究一:确定纯碱样品中是否含有NaCl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取样品加水溶解,加入过量稀盐酸至反应完全

    产生

    样品中有NaCl

    向上述溶液中继续滴加适量AgNO3溶液

    产生

    有同学认为该实验方案有不正确,正确方案应选用(填字母)代替稀盐酸。

    a.CaCl2溶液 b.稀硝酸 c.BaCl2溶液

    (2)、探究二:测定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方案1】将样品溶解,加入过量CaCl2溶液,搅拌至反应完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沉淀的质量,计算Na2CO3的质量分数。

    (3)、【方案2】如1图所示,取样品于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反应结束后,根据干燥管增重计算Na2CO3的质量分数。若结果大于100%,可能的原因是

    【讨论】上述两个方案中,你认为方案更优。

    (4)、【拓展】2图为Na2C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为提纯含少量NaCl的纯碱样品,将其浓溶液从t1℃冷却至t2℃,t1一t2的最优范围是(填字母)。

    a.40-10 b.60-30 c.70-40

  • 36. 在清理实验室的药品时,同学们发现一瓶氢氧化钠溶液忘记了盖瓶塞。对于该溶液是否变质,同学们提出了如下猜想:

    ①“问天”小组的猜想是:该溶液没有变质。

    ②“梦天”小组的猜想是:该溶液部分变质。

    ③“天和”小组的猜想是:该溶液全部变质。

    三个小组的同学们根据各自猜想,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1)、【实验报告】

    小组名称

    “问天”小组

    “梦天”小组

    “天和”小组

    药品种类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生成

    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颜色变红

    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颜色不变色

    实验结论

    该溶液已经变质

    该溶液部分变质

    该溶液

    (2)、【解释与结论】

     “问天”小组的实验中,能证明该溶液已经变质的化学方程式为

    (3)、“天和”小组的同学们发现“梦天”小组的实验结论不正确。他们的理由是
    (4)、【反思与评价】

    ①在不改变被检验物质成分的情况下,排除干扰,能帮助我们得出正确结论。

    ②“失之毫厘,差以千里。”科学探究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

    【拓展与延伸】

    经过以上探究活动,同学们认为取用药品后,应及时瓶塞,防止药品变质。

    (5)、【实践与应用】

    对于同学们发现的这瓶溶液,下列处理方法中正确的是____。

    A、直接倒入下水管道 B、清洗盛放过植物油的试管 C、检验某氯化钠溶液中是否含有氯化钙
  • 37. 化学兴趣小组在化学活动开放日,进行了以下两个实验活动:
    (1)、【实验活动一】

    用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密度约为1.04g/cm3),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60克。

    计算需要6%的氯化钠溶液的体积是。(结果保留整数)

    (2)、量取水时,需要选用的量筒的规格是。(从10mL、50mL量筒中选择)
    (3)、实验步骤是:计算、量取、、装瓶贴标签。
    (4)、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时,若仰视读数,则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5)、【实验活动二】

    化学兴趣小组发现,实验室有一瓶装满生石灰的塑料瓶已经膨胀且破裂。

    为探究破裂处生石灰变质的情况,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燥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瓶中破裂处的白色固体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的水,用手触摸烧杯外壁,然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

    烧杯壁无发热现象

    取①中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Na2CO3溶液

    有Ca(OH)2

    取①中少许滤渣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实验结论:由上述实验可确定所取白色固体的成分。

    ④将②③两支试管中所有物质倒入一洁净干燥的烧杯中静置,则上层清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填离子符号)

  • 38. 学习酸、碱、盐相关知识之后,同学们对氢氧化钙产生了浓厚兴趣,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取一定量氢氧化钙溶液于四支试管中,进行了如下图所示实验:

    (1)、试管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2)、试管乙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试管丙中出现白色沉淀。
    (3)、请写出试管丁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通过以上实验,同学们对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4)、【实验探究】实验结束后,小华同学将试管丙中物质过滤,把所得滤液与试管丁中的溶液倒入一个干净的烧杯中混合,过一会儿先有气泡冒出,后有白色沉淀生成,从而确定混合前试管丁中溶液的溶质是(填化学式)。
    (5)、【提出问题】混合后烧杯中溶液的溶质成分是什么?

    【进行猜想】

    猜想一:NaCl       猜想二:NaCl、CaCl2       猜想三:

    (6)、【设计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烧杯中的混合溶液于试管中,加入溶液。

    猜想二成立

    【反思拓展】实验后的废液若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会造成水体污染,需将废液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 39. 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加热条件下可以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某化学实验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如下实验,探究钠在二氧化碳中的燃烧,并对反应后的固体产物成分进行分析。

    【查阅资料】

    ①Na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化学性质很活泼,常温下可与O2、H2O等物质发生反应,加热条件下与O2反应生成较复杂的氧化物。

    ②Na2O为白色固体,溶于水并与H2O反应生成NaOH,还能与CO2反应生成Na2CO3

    【实验过程】

    ③打开活塞,向长颈漏斗中加入适量盐酸,让产生的气体依次通过后面装置。

    ④待F中石灰水变浑浊,点燃酒精灯加热,金属钠熔化并开始燃烧,熄灭酒精灯,待钠燃烧完全且试管冷却后再关闭活塞,观察产物为白色固体。

    (1)、【反思评价】

    ①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先通一会CO2再点燃酒精灯而不是直接点燃酒精灯?

    ②C和E装置中盛放的试剂都是(填试剂名称);B装置的作用是

    (2)、【提出问题】燃烧产物中白色固体物质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进行猜想】

    猜想一:只有Na2O;猜想二:只有Na2CO3;猜想三:既有Na2O又有Na2CO3

    【实验探究】为验证猜想,小组同学设计如下实验,请填写表格中空白处。

    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将固体样品溶于水,取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盐酸,观察现象。

    猜想一不正确

    再取样品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先向其中滴加过量BaCl2溶液(BaCl2溶液呈中性),待沉淀完全后静置,再取上层清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观察现象。

    溶液变红

    猜想正确

    (3)、【反思拓展】

    小组有同学提出将实验Ⅱ中的无色酚酞溶液改成MgCl2溶液也可验证相同的猜想,请写出相应的实验现象:

  • 40. 小明在做课后习题时,看到了化学方程式BaCl2+H2SO4=BaSO4+2HCl , 联想到医院在用 X 射线检查肠胃病时让患者服用的“钡餐”,其主要成分是 BaSO4

    【查阅资料】BaSO4不会被人体吸收,对身体无害,但 Ba2+是重金属离子,对身体危害较大。

    【提出问题】与 BaSO4一样,BaCO3也不溶于水,有同学提出 BaCO3是否也可用作“钡餐”?

    (1)、【实验探究】模拟胃液环境设计以下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

    实验结论

    取少量 BaCO3粉末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适量

    产生该现象的化学方程式为

    BaCO3 不可用作 “钡餐”

    (2)、【反思交流】从 BaSO4性质角度分析,BaSO4不被人体吸收可作“钡餐”的原因是
  • 4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1)、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

    ①写出仪器a的名称:

    ②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应选用的装置为(填序号)。

    ③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应选用的装置为(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④做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用湿抹布盖在燃烧的酒精上,火焰熄灭。火焰熄灭的原因是降低了温度和(填序号)。

    A.隔绝空气             B.降低着火点             C.清除可燃物

    (2)、下列选项中,对相应实验描述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

    选项

    A

    B

    C

    实验

    实验描述

    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的大

    烧杯中饱和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吸收热量使烧杯中溶液温度降低

    水溶液呈紫色,汽油的颜色不变,说明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不同

    A、A B、B C、C
  • 42. 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创立的侯氏制碱法,为世界制碱工业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工业生产所得的碳酸钠产品中往往会混有少量的氯化钠。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想探究某产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经讨论后设计了如下两种实验方案。

    【查阅资料】碱石灰的主要成分是CaO和NaOH。

    【设计与实验】

    方案甲:“气体质量法”

    ①按上图所示连接好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加入一定质量的碳酸钠样品于装置A中。

    ②打开止水夹K通入一段时间的氮气后,称量装置C的质量,并记录。

    ③关闭止水夹K,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A装置中注入足量的稀硫酸,关闭活塞。

    ④待装置A中无气泡产生后打开止水夹K,再次通入氮气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K,第二次称量装置C的质量,并记录。

    ⑤计算。

    (1)、【分析与讨论】

    ①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装置B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③步骤(4)中再次通入氮气的目的是

    ④装置D的作用是

    方案乙:“沉淀质量法”

    写出上述流程中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得出结论】

    同学们经过实验,最终都计算出了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请你根据方案乙中测定的相关数据,求出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100%(用含有m、n的代数式表示)。

    (3)、【反思与交流】

    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方案乙优于方案甲,理由主要是____(填字母序号)。

    A、节约能源 B、操作简便 C、保护环境
  • 43. 化学产品制备正向着绿色、低碳、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1)、工业制备硫酸铜的两种方案原理如下:

    Ⅰ:Cu+2H2SO4(浓)=CuSO4+SO2 ↑+ 2H2O

    Ⅱ:2Cu+O2Δ__2CuO        CuO+H2SO4=(完成化学方程式)

    (2)、某兴趣小组三名同学探究制备硫酸铜的新方案,原理如下:

    Ⅲ:Cu+H2O2+ H2SO4=CuSO4+2H2O

    将反应物混合,观察到:开始有少量气泡,而后反应剧烈产生大量气泡,溶液呈蓝色,试管发热。逸出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该气体为。他们对反应产生大量气泡非常好奇,推测是某些因素导致了H2O2分解。

    甲同学认为是反应生成的CuSO4所导致,乙同学认为是反应放热使温度升高所导致。于是设计了下表实验进行探究。

    编号

    试剂

    温度

    现象

    10mL30%H2O2、1mL10%CuSO4

    30℃

    产生少量气泡

    10mL30%H2O2

    30℃

    无明显现象

    10mL30%H2O2、1mL10%CuSO4

    80℃

    快速放出气泡

    甲同学对比实验①②认为自己的推测正确,请将表中实验②补充完整。

    乙同学对比实验(填编号)认为自己的推测正确。

    丙同学认为,甲、乙同学的结论都不严谨,其理由是

    (3)、综合评价制备CuSO4的方案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
    A、Ⅲ比Ⅰ更环保、比Ⅱ更节能 B、消耗等质量铜,Ⅲ生成CuSO4最多 C、Ⅲ中有原料发生分解,造成试剂浪费
  • 44. 铁黄(FeOOH)是重要的化工产品。某科研小组在实验室进行铁黄制备研究。

    已知:①铁黄制备原理4Fe2SO4+O2+6H2O85__4FeOOH+4H2SO4

    ②为促进生成的铁黄沉淀有序生长,实验时需加入少量已制铁黄作为晶种。

    (1)、FeOOH可表示为xFe2O3·yH2O,其中xy=
    (2)、铁皮处理:取一定量铁皮,用稀硫酸除去表面铁锈。该除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制备铁黄:在如图所示装置的三颈烧瓶内进行制备。

    步骤一:加入一定量除锈后的碎铁皮

    步骤二:加入含有少量铁黄晶种的悬浊液;

    步骤三:滴加少量FeSO4溶液;

    步骤四:控制合适条件,边搅拌边鼓入空气,充分反应48小时,得到大量FeOOH沉淀。

    ①将三颈烧瓶中所得FeOOH沉淀分离出来的实验操作是(填操作名称)。

    ②为提高产品纯度,需洗涤分离出的沉淀。洗涤前沉淀表面吸附的阴离子为(填离子符号)。

    ③实验中仅滴加少量FeSO4溶液,就能得到大量FeOOH沉淀,其原因是

五、计算题

  • 45. 二氧化锰因应用广泛而备受关注。某研究小组采用下图装置通过焙烧MnCO3制取MnO2 ,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nCO3+O2Δ__2CO2+2MnO2

    (1)、实验过程中,石英管内剩余固体的质量和成分随温度的变化如上图所示,则焙烧MnCO3制取MnO2应该控制反应的温度不高于℃。
    (2)、若加热到300—900℃时,锰的氧化物会分解产生一种常见气体,该气体为(填化学式)。
    (3)、试根据化学方程式求46.0gMnCO3通过熔烧最多制得的MnO2的质量是多少?(请写出计算过程)
    (4)、若把反应温度控制在900℃,充分反应后管内剩余固体的质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