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3.8.1 《梦游天姥吟留别》 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2-08-09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运用

  • 1. 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千岩万转路不定(zhuǎn )      熊咆龙吟殷岩泉(páo  ) B、对此欲倒东南倾(qīng )      送我至剡溪(shàn )      C、渌水荡漾清猿啼(lù )       脚著谢公屐(jī )      D、海客谈瀛洲(yíng )        越人语天姥(lǒo )     
  • 2. 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对此欲倒东南倾(倒:倒下) B、栗深林兮惊层巅(栗:使……战栗) C、列缺霹雳(列缺:指闪电。列,同“裂”) D、忽魂悸以魄动(悸:心惊,心跳)
  • 3. 对下列诗句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势拔五岳掩赤诚”是说天姥山的山势高过五岳,遮掩了赤诚。赤诚是南方一座山城的名字。 B、“一夜飞渡镜湖月”的意思是一夜之间就飞过了倒映着月影的镜湖。镜湖又名鉴湖,“镜”“鉴”同义。 C、“谢公宿处今尚在”句中的“谢公”是指南朝诗人谢灵运,他游天姥山时曾在剡溪住宿。 D、“身登青云梯”一句的意思是自己登上了直上云霄的山路。梯,指山路上的石阶。
  • 4.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并非实指,只是极言其高;诗人并不直接说天姥山多高,而用比较和衬托的手法,把那高耸入云的样子写得淋漓尽致。 B、“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一吐诗人长安三年的郁闷之气,并且点亮了全诗的主题:对于名山仙境的向往,是出之于对权贵的抗争。 C、这首诗的内容丰富、曲折、奇谲、多变。它的形象辉煌流丽,缤纷多彩,构成了全诗的浪漫主义华赡情调。 D、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所写的梦游,也许并非完全是虚托的。虽然诗末有不卑不亢的气概,但作者逃避现实,消极颓废,不免给人一定的消沉之感。
  • 5. 下列与《梦游天姥吟留别》第一段所用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
    A、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B、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C、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D、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 6.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牧,字牧之,中唐时期著名诗人,与李商隐齐名,有“小李杜”之称。杜牧晚年居长安城南的辋川别墅,世人称其“杜辋川”。 B、《李凭箜篌引》、《梦游天姥吟留别》、《长恨歌》都是乐府诗。后来,由于词也是按谱填写且可以清唱,所以,词的别号也叫“乐府”,如《东坡乐府》。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全书共130篇,分十二本纪、三十世家 、七十列传 、八书、十表。 D、旧体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唐代以前的诗统称为古体诗,如鲍照的《拟行路难》;唐代以后的诗统称近体诗,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 7. 下面对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并非实指,只是极言其高:诗人并不直接说天姥山多高,而用夸张和衬托的手法,把那高耸入云的样子描写得淋漓尽致。 B、诗人完全挣脱了诗律的束缚,随着梦境的变化、情感的运行而遣词造句。这种句法、韵法适应了李白狂放的性格、奇绝的想像、忽高忽低的情感流程,达到了内容和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 C、诗中特意提到南朝诗人谢灵运,是因为谢灵运在政治失意后游山玩水,他游天姥山时,曾在剡溪住宿,李白有意仿效之。 D、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所写的梦游,也许并非完全是虚托的。虽然诗末有不卑不亢的气概,但作者逃避现实,消极颓废,不免给人一定的消沉之感。
  • 8.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①一夫当关,

    (李白《蜀道难》)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④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 天堑无涯。 

    (柳永《望海潮》)

  • 9. 下面句子和成语里的划线字,读音都比较特别,请标出它们的读音。

    ①至吐门,遂强大,更号可汗 , 犹于也。(欧阳修、宋祁《新唐书·突厥传上》)

    ②天连天向天横。(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③先实公仓,收余以亲。(商鞅《商君书·农战》)

    ④是时,曹操权书曰:“近者奉辞伐罪……”(司马光《资治通鉴卷六十五》)

    ⑤彗星于东方。(陈寿《三国志·吴书·吴主传》)

    ⑥羽扇巾。(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⑦万之国。

    极泰来。

二、阅读理解

  • 10. 阅读李白《古风》(其十九首),完成问题。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1)、与课文比较,这两首诗写的仙境有什么区别。
    (2)、体会这首诗的意境,说说末四句写了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对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写诗人在想象中登上西岳华山的最高峰莲花峰,经过千里跋涉,终于见到明星仙女。 B、二、三句描绘了一幅优雅缥缈的神女飞天图。玉女的纤纤素手拈着粉红的芙蓉,凌空而行,游于高高的太清,雪白的霓裳曳着宽广的长带,迎风飘举,升向天际。 C、第四、五句是诗人想象被邀请来到云台峰,与仙人卫叔卿长揖见礼,并一同遨游于太空。 D、第六、七句描写被胡兵占据的洛阳一带,人民惨遭屠戮,血流遍野,而逆臣安禄山及其部属却衣冠簪缨,坐了朝廷。
  • 11.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梦 天

    李 贺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注释】①老兔寒蟾:古代传说,月宫里住着玉兔和寒蟾。②鸾佩:雕着鸾凤的玉佩,这里代指仙女。③黄尘清水:即黄尘变成了清水。换句常见的话就是“沧海桑田”。④三山:指传说中东海上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三山下”即指东海。⑤齐州:即中国。

    (1)、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兔寒蟾”句中的兔和蟾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动物,这句表现了秋月初出,普照大地,自然界光影和谐的空寂之景。 B、“玉轮”一句指所乘车轮为冷露所沾湿,已是黎明时分了。 C、“桂香陌”指月宫里的大路,因为传说月宫里有桂树,所以一路上桂子飘香。 D、“遥望齐州”二句是指齐州有九座岛屿,在茫茫大海中宛如九点烟尘。
    (2)、请简要写出本诗的内容及写作特色。(开放性试题。)
    (3)、《梦天》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与《梦游天姥吟留别》有何异同?(开放性试题。)
  • 12.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1)、若删掉诗开篇两句“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用“越有名山曰天姥,云霞明灭即可睹”这两句开头,好不好?为什么?
    (2)、阅读本诗第2段,仿照例子用四字词语把作者的行文思路补充完整。月送入梦一     —游山经历一       —仙境洞天一       —惊梦长嗟。
    (3)、下面是对本诗第2段的诵读设计,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应轻读,唯“飞”字稍重,表现诗人高蹈出世的气概。 B、这段诗中的四字句写诗人惊奇于自然界的神力,应加快朗读速度。 C、“青冥”两句写仙境初开诗人惊喜异常,须读得舒缓。 D、这段诗末尾两句写出了诗人的失落,定下了全诗低沉的感情基调。
    (4)、有人曾评赏本诗说:“‘忽魂’四句,束上生下,笔意最紧。”请你结合诗歌内容简要阐释这一评价。
  • 1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在西域读李白

    夏立君

    ①公元762年秋,病骨支离的李白什么都不需要了,唯要酒,酒。他一生醉得太多了,但这最后一次。他举杯邀月,却发现月在水中,他悠悠忽忽扑进水中,抱月而眠。依照古礼,溺死不祥,何况是醉酒落水。他的亲朋对此讳莫如深。可这实在是最诗人的死法。谁像他这样认真又天真一生?连死都是一首诗。他那天籁似的诗文,他那横空出世的才华,萌芽于何方?他与我们为何如此不同?

    ②李白的生命是由西域移植到大唐的。这个漂泊的家庭在地广人稀的西域,在以游牧者为主体的人民中间,顽强生存上百年,完全拒绝异族血液是不可能的李白至少是半个胡儿吧?这仅仅是我的猜想。

    ③这个漂泊的家族终于孕育了一位伟大的漂泊者。历史在此与一个伟大的天才相遇。

    ④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光彩的时代,开朗雍容的气势在整个封建社会空前绝后。只有大唐的江山才能安措天才李白那放达的脚步。历史的伟大契机在此生成。没有那个开放的时代,这个饱含异质的天才会被扼杀;没有这个天才的加入,那个时代也会减却许多光辉。

    ⑤异国情调、漂泊情怀其实充满李白的所有诗文。李白是没有故乡的,或者说无处不是故乡。醉酒的地方就是故乡。他由碎叶入蜀,由蜀入荆楚入山东,由山东又辐射到大唐各地,沸腾的血液使他不能在任何一个地方安住,他永远行走在漂泊的长路上,饮他的酒,洒他的泪,唱他的歌。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这是诗人眼中的时间和宇宙天地间只有逆旅和过客。诗人拒绝根的存在。这是彻底的漂泊情怀:把生命看作一场纯粹的漂泊,并这样实践着,在中国文化史上是没有第二人的。

    ⑥李白实在是中国诗人中的游侠。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所有读书人心目中的偶像却不是他的偶像。他有时也说孔丘几句好话,那是他向往功名富贵了。在他眼里,游侠比皓首穷经的儒生光彩多了。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意轻千金裘,顾向平原笑。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李白《古风其十》)只有鲁仲连这样的侠客才是可与之同调的朋友。李白自称十五好剑术,传说中他曾手刃数人。他二十几岁便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在维扬(今扬州)不到一年,散金三十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他与朋友吴指南游楚,吴不幸病死于洞庭,李白抚尸大哭。大约那时洞庭一带还是很荒凉的,老虎来了,李白坚守不动。老虎走了,他将朋友权且葬下,后又返回旧地,起出朋友骨殖,就着湖水洗净,背着这骨殖走了很远的路,为朋友重新选择了葬地。有这份超乎功利之上的痴情,就是一位真正的游侠了。即使闯进了朝廷,他那强横的乃至有些无赖的游侠脾气也是不改的。力士脱靴,贵妃捧墨,御手调羹,他要求权贵尊重他,皇帝也应把他当朋友待才好。他不习惯仰视。他信任自己远胜过别人对他的信任。这一切足令权贵齿冷,令谦谦君子瞠目结舌。

    ⑦在喀什、阿勒泰、伊犁这些昔日西域城市之间跋涉,每个地方的人文地理都给我有力的震撼。今日,我们仍能感受到游牧后裔的单纯与猛烈。昆仓山、天山、阿勒泰山,像横亘中亚细亚的三架竖琴,将咚咚的马蹄声传递到最遥远的地方。骑士们贲张的血脉不理会任何荒凉。成吉思汗的马队从塔尔马哈台从伊犁河从阿勒泰山掠向中原,将浩瀚的里海变成内陆湖。多么凶蛮单纯而强烈的节奏啊!李白从另一个方向走来了,大地高山冰川骏马胡姬,化为他精神的马队。他不在意中原已有的温柔敦厚细腻空灵,大笔横扫,狂飙突进,给大唐诗坛注入西域骑士的剽悍与纯粹,令所有骚人墨客为之一惊。洞庭烟波,赤壁风云,蜀道猿啼,浩荡江河,全都一下子飞扬起来。

    ⑧游侠李白飒沓而来,他的双脚和诗笔生动了大唐的山水。

    (选自《散文》2003年第12期,有删节)

    (1)、为什么作者说李白连死都是一首诗?
    (2)、第③段历史在此与一个伟大的天才相遇和第④段历史的伟大契机在此生成两句中的此分别指什么?分别限10-20个字。
    (3)、诗人拒绝根的存在一句,根指的是什么?诗人为何拒绝根的存在?
    (4)、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李白实在是中国诗人中的游侠,请联系文章的第⑥段,分条表述。(共不超过15个字)
    (5)、文章在第⑦段中概括描绘了昆仑山骑士和成吉思汗的马队等诸多形象,有什么作用?
  • 14.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

    (一)

    ①李白是唐代诗坛最为耀眼的巨星之一。在他的诗作中,山水诗占有重要的位置。他往往不是按照生活本身的逻辑,如实地具体描写山水景色,而是将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和酝酿于心中的诗情幻化成绮丽非凡、惊心动魄的诗意境界。

    ②李白的山水诗以丰富的生活为基础,当平常的语言不足以表达其激情时,他就以种种瑰丽奇异的想象,制造出一个虚拟的理想世界,抒发蓬勃的激情。如他的著名诗篇《梦游天姥吟留别》,因梦而游,飘然而至,谢公屐、青云梯、海日、天鸡、闪电、鸣雷、石洞、神仙,纷至沓来。意境的描绘,全无刻意安排的迹象。这就是李白的山水诗,情从诗中自然喷发。

    ③夸张是诗人常用的手法,然而李白在山水诗中,常常用极致夸张的手法咏唱大自然的杰作,酣畅地抒发自己的情感。《蜀道难》中为了强调秦蜀交通阻隔时间之久远,他说“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为了显示蜀道的高耸,他说“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连为太阳驾车的六龙至此也要掉头东返;为了突出青泥岭山路之盘曲,他又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这些极度的夸张,虽不符合事物实际,却有力地突出了蜀道的艰险雄奇。蜀山之险,蜀道之难,在夸张的描写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艺术表现。在这样的基础上,李白情不自禁地咏叹出“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④李白还有一些山水诗弥漫着飘逸超脱的仙心。在《山中问答》中,他诡秘地说:“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碧山”是李白向往的,它不同于喧嚣的人世,在那里李白获得的是一种闲适逍遥。置身于这样的境界中,李白脱离名利的纷繁,洗去凡俗的污垢,超脱了世俗功利。诗中的自然山水与诗人的自我形象融为一体,让人回味无穷。

    【注】窅(yǎo):深远。

    (1)、概括第③段所谈的李白山水诗的特点,并说明作者是如何阐释的。

    (2)、清代评论家赵翼评李白的诗歌“自有天马行空不可羁勒之势”。根据文章内容,并结合你读过的李白诗歌,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三、综合表达

  • 15. 请你将“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译成现代汉语,要读起来朗朗上口,有诗意,直译、意译均可,可以加人一些合理的想象。
  • 16. 精读诗歌的第二段,回答下列问题。
    (1)、诗人登上天姥山之后见到的离奇景象依次有: 、 、
    (2)、对“仙境”部分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洞天石扇, 訇然中开”后,出现了“青冥浩荡不见底, 日月照耀金银台”的仙境。 B、梦境的高潮是神仙盛会,因为仙人们是从空而降的,所以写他们的衣裳和坐骑。 C、众仙在金银台上的活动只写了“虎鼓瑟兮鸾回车”一个细节。 D、诗人和众仙欢聚一堂,亲切交谈,兴高采烈地举杯痛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