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必修上册语文第八单元精练检测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2-08-09 类型:单元试卷
一、基础积累
-
1. 汉语中有很多以人体部位为喻的词,取义各不相同,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表达“距离极近”之义的是( )A、意识到日本是肘腋之患后,中国只能寻找另一个合作对象。 B、这件事进行到现在,总算有点眉目了。 C、他上任伊始,便凭借高明的手腕平息了公司内部的纷争。 D、刘备视诸葛亮为股肱之臣,军国大事都向他咨询。2. 下列各项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这部电影故事创意较好,但制作质量差强人意 , 山寨感太强,想要在三月激烈的电影市场中分一杯羹有些困难。 B、沐浴着落日的余晖,诗人缓步登上这座历史名楼,极目远眺,但见鸿雁南飞,江河日下 , 诗意油然而生。 C、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对古人古事信手拈来 , 达到了自然浑成、天衣无缝的境界,可谓化典入词的范例。 D、碳排放过量会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危害。近期,集中爆发的雾霾天气已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如果不设法加以遏制,更大的灾难指日可待。3. 下列括号中的成语与加点的熟语不能替换的一项是( )A、学习语文要细水长流,持之以恒,像你这样三天打鱼 , 两天晒网 , 肯定是学不好的。(一曝十寒) B、这种事我不喜欢做,也做不好,你凭什么牛不喝水强按头?(强人所难) C、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 , 小强和小明闹得这么僵,虽然主要责任在小强,但小明就没有责任了吗?(孤掌难鸣) D、台独分裂势力不顾全中国人民和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在台湾搞所谓的“公投”,其结果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自取其咎)4. 代词在句子中通常指称特定的对象,但也有不明确指涉特定人或事物的情况。下列句子中“你”“我”“他”并未明确指涉特定对象的一项是( )A、小明在向我介绍他的发明时眉飞色舞,脸上满是自豪的神情。 B、既然理念不合,咱俩就此散伙,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 C、动物园里,大家一窝蜂地去看刚出生的大熊猫,你推我挤,万头攒动。 D、我说的那家饭店菜品上乘,种类齐全,环境也十分优雅,你去了肯定满意。5.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生日那天,面对朋友们送来的礼物,韩磊感动地说:“既然大家这么真诚,那我就笑纳了。” B、你出身贫寒,令堂含辛茹苦把你养育成人,她辛劳了一辈子,你现在应该好好孝敬她。 C、到了离别的时刻,章悦拿着韩萍送她的照片激动地说:“这张照片见证了咱俩的友情,我一定好好惠存。” D、学校教导处通知说,学校明日将邀请德高望重的金教授在二楼报告厅作报告,希望同学们准时莅临。6. 下列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先帝不以臣卑鄙 , 猥自枉屈/这群小人的卑鄙行径令人不齿 B、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史上的周瑜不是小肚鸡肠之人,而是才华横溢的一代风流人物 C、阡陌交通 , 鸡犬相闻/这个村子地处偏远,又四面环山,交通十分不便 D、古之学者必有师/这位著名学者前两天应邀来我校作了一场精彩的报告7. 古人名与字往往存在意义上的关联,有的相同,如杜甫字子美;有的相反,如韩愈字退之;有的相关,如苏轼字子瞻。据此推断,以下对班固、许慎、王弼、朱熹四位古代学者的字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A、孟坚 辅嗣 元晦 叔重 B、元晦 辅嗣 叔重 孟坚 C、孟坚 叔重 辅嗣 元晦 D、元晦 叔重 辅嗣 孟坚8. 古代汉语由于受到特定语法规则的制约,往往将宾语提到动词前面,这便是我们常说的“宾语前置”。下列句子中不属于这种语法结构的是(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C、微斯人,吾谁与归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9.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余居西湖寓楼,楼多鼠,每夕跳踉几案,若行康庄,烛有余烬,无不见跋。始甚恶之,□□念鼠亦饥耳,至于余衣服书籍一无所损,又何恶焉?适有馈饼饵者,夜则置一枚于案头以饲之,鼠得饼,不复嚼蜡矣。一夕,余自食饼,觉不佳,复吐出之,遂并以饲鼠。次日视之,饼尽,而余所吐弃者故在。乃笑曰:“鼠子亦狷介乃尔。”是夕,置二饼以谢之。次日,止食其一。余叹曰:“□□狷介,乃亦有礼。”
(选自俞樾《春在堂随笔》)
(1)、依据文意,依次最适合填入□□内的一项是( )A、已而/不必 B、俄而/不失 C、从而/不无 D、继而/不惟(2)、下列对文中语句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跳踉几案,若行康庄:老鼠在书案上跳来跳去,像在康庄大道上行走一样。 B、烛有余烬,无不见跋:蜡烛若有没烧完的部分,无不被它啃啮糟蹋。 C、鼠子亦狷介乃尔:老鼠的儿子竟也这么的洁身自好。 D、是夕,置二饼以谢之:这天夜里,放了两个饼来向它道歉。二、专题阅读
-
10. 补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文段一】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节选自韩愈《师说》)
【文段二】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 ① 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 ② 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 ③ 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人不足服矣事无可疑矣此唯师心自用耳夫自用其小者也自知其陋而谨护其失宁使学终不进不欲虚以下人此为害于心术者大而蹈之者常十之八九。
不然,则所问非所学焉:询天下之异文鄙事以快言论;甚且心之所已明者,问之人以试其能,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而非是者,虽有切于身心性命之事,可以收取善之益,求一屈己焉而不可得也。嗟乎!学之所以不能几于古者,非此之由乎?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周礼》外朝以询万民注 , 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
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
(节选自刘开《问说》)
【注释】《周礼·秋官·小司寇》:“小司寇之职,掌外朝之政,以致万民而询焉,一曰询国危,二曰询国迁,三曰询立君。”
(1)、下列填入文中空格处的词语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A、①忌 ②狎 ③轻 B、①轻 ②忌 ③狎 C、①忌 ②轻 ③狎 D、①狎 ②忌 ③轻(2)、下列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是己而非人 B、小学而大遗 C、弟子不必不如师 D、贤可以问不肖(3)、下列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 /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C、询天下之异文鄙事以快言论 /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学之所以不能几于古者 / 师不必贤于弟子(4)、结合所学古汉语知识,根据你对选文中相关词句的理解,给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人不足服矣事无可疑矣此唯师心自用耳夫自用其小者也自知其陋而谨护其失宁使学终不进不欲虚以下人此为害于心术者大而蹈之者常十之八九
(5)、善用对比是这两篇文章在写法上的共同特点,请分别找出两处,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文段一】
传统训诂学中有一种训诂条例名为“反义相训”,训诂学习惯称为“反训”,顾名思义,即用相反的意思进行训释。传统训诂学所称反训词,有两种基本形式:其一,反义词相训。如:《尔雅·释诂》:“落,始也。”又“乱,治也。”《方言》卷二:“苦,快也。”其二,同一个词,可以用一对反义词来分别解释。例如:《尔雅·释诂》:“徂,往也。”又:“徂,存也。”
最早发现这一现象,并加以解释的是晋代训诂学家郭璞,他在给《尔雅》和《方言》作注时提出了“义相反而兼通”“诂训义有反覆旁通,美恶不嫌同名”“训义之反覆用之”的说法,但郭璞本人并没有把“反”和“训”连在一起作为一个专门术语使用。后来,在传统训诂学漫长的发展历程中,经过历代学者的推演抽绎,直到清代的陈玉澍,才把“相反为训”作为《尔雅》的一种训释条例提了出来。自此以后,反训成了训诂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一个争议很大的问题。学者对反训争论的焦点,一是认为反训是一种训诂法则,即以反义词互相训释;二是认为反训是指一个词具有两种相反的意义;第三种意见则否定前两种看法,认为反训一说不科学,不可信。
(选自左林霞《反训性质探究》)
【文段二】
“反训”是怎样产生的?清代王念孙曾指出:“‘敛’为欲而又为与,‘贷’为借而又为与,‘禀’为受而又为与,义有相反而实相因者,皆此类也。”(《广雅疏证·卷三下》)他认为一词正反两训是词义引申分化的结果。由词义引申而产生“反训”,这是凡认为有“反训词”存在的学者都承认的。那么,为什么一个词会因引申而产生正反两义呢?董璠认为:“反训是肇于思想之矛盾也。”张舜辉认为,“反训”说明古人用字时运用了“对立统一”“相反相成”的原理。陆宗达、王宁《训诂方法论》指出:“相反为训是由反正的引申造成的,它反映了古人对事物发展过程的一种哲理性认识。”对这种观点,有学者提出了异议。蒋绍愚指出:“把‘反训’作为词义发展的一种规律,认为一个词有甲义就可能根据‘事物向对立面转化’的法则而产生与之相反的乙义,这种看法不符合语言发展实际,也不合乎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本质。”他认为,只有“一个词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引申”,而“引申的结果恰好是两义相反”,才形成“反训”,或者一个词在使用中由于表示施受关系不同而形成两个相反的意义。
很多学者认为,“反训”的另一重要来源是假借。董璠最先明确指出假借是“反训”的重要来源:“惟是反训之字,自本义引申者半,自音变假借者半。”对此,另一些学者不以为然。齐佩瑢论“反训”时专列“不晓同音假借而误以为反训者”一项,认为“同音假借,义偶相反”,本是二词二义,与“反训”无关。林仲湘、林菁、蒋绍愚等人都认为,一个词的固有义与假借义相反,这不是反训,而是两个词的意义相反。这一观点,目前基本上得到学术界认可。
另外,董璠、徐世荣认为隐讳、反语、词类活用以至文字讹误等也可以造成“反训”,但大多数学者认为这大体都不是词汇现象。
(选自杨荣祥《“反训”研究综述》)
【文段三】
认为一词不可能同时义兼正反,如果义兼正反,将不利于交际。这个问题伍铁平先生已著文作了有说服力的回答。他说:“词在运用时,始终出现在一定的上下文中,这上下文可以确定它在什么场合用于什么意义,这一点使多义词(包括含有相反二义的多义词)在通常情况下不会造成交际上的混乱。”伍先生专攻普通语言学,他引用了好些外国语言学家的话,我们实在无更多的话可说。他先发表了《论反义词同源和一词兼有相反二义》,接着又发表了《再论反义词同源和一词兼有相反二义》,后又将此二文的内容加以修订,收入《模糊语言学》一书。他的主要着力点都是维护“反训”的说法无误。他引古汉语反义词同源的例词只用古音通转来证明,不无可议之处,但引多国语言来证反义同词则是无可非议的。
不赞同一词可兼正反二义的学者,又一个词一个词地否定其义兼正反的性质。这项工作对于廓清对一些词的模糊认识是有好处的,但不能证明反义词现象全不存在。且不说那些否定是不是能得到人们的同意,就说那么多义兼正反的词,你能一个个否定得了吗?你能说出个所以然来吗?这些词有多少?尚无确切统计。董璠的《反训纂例》约100例,徐世荣说他搜集了500例,王宁先生对“反训”持审慎态度,据她统计,“真正够格”反义同词的例子“连一百个也不到”。不到100,也有八十九十,要想一一否定,是太困难了。
(选自张幼军《反训与辩证法》)
(1)、下列关于“反训”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晋代学者郭璞最早提出“反训”概念并对其做了诸如“义相反而兼通”“诂训义有反覆旁通,美恶不嫌同名”等的内涵阐释。 B、逐个否定“一词可兼正反二义”的做法并非反驳“反训”现象的可靠路径,因为用例多,无法说清,也无法穷举。 C、一个词有甲义就可能根据“事物向对立面转化”的法则而产生与之相反的乙义的说法不符合语言发展实际,也不合乎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本质。 D、董璠、许世荣提出的隐讳、反语以至文字讹误等也可以造成“反训”的观点遭到学者们的一致反对。(2)、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武铁平先生只用古音通转来证明古汉语反义词源的例词值得商榷,但引多国语言来证明反义同词无可厚非。 B、陆宗达、王宁认为相反为训是由反正的引申造成的,它反映了古人对事物发展过程的一种哲理性认识。这个观点得到了训诂学家们的肯定。 C、目前训诂学界已基本达成共识,即一个词的固有义与假借义相反,这不是“反训”,而是两个词的意义相反。 D、认为“反训”之说不科学、不可信的学者包括蒋绍愚、齐佩瑢、林仲湘、林菁等,他们从不同角度否定了“反训”现象的存在。(3)、类似文段中提到的“反训”现象生活中也有不少,如“好热闹”和“好不热闹”表达的是同样的意思,“七月流火”这个成语既可以指“夏去秋来,天气转凉”,也可形容“天气炎热”。请你根据自己的语言积累再举两个例子来说明这种现象。三、表达运用
-
12. 请根据下面的六幅漫画,写出与之相关的六个成语13. 小何与小穆非常关注生活中的语言现象。一天谈及近期见闻,小穆说:“我在超市看到一款蚊香,盒子上写着‘默默无蚊’,还有一个品牌的自行车,广告语是‘骑乐无穷’,想想蛮有趣的。”旁边的小何听了,不以为然道:“我也见过,还有服装品牌的广告‘衣名惊人’、牙膏的广告‘牙口无炎’等等,我觉得这种广告并不好。”于是两人争论起来,却始终说不出令对方信服的道理。
请您根据上述广告语的特点,试着再拟两则,并指出其适用的产品。假如小何与小穆找你来评判,作为见多识广的高中学长,你对这种广告语有何看法?请阐明理由,不少于100字。
14. 语言的多义性常常使得某些句子构型相同却表达截然不同的意思,只有结合语境认真揣摩,才能准确理解,否则便会不得要领。请你指出下列加点短语在句中的含义。(1)、中国有两个体育项目参加国际比赛毫无悬念,一个是乒乓球,一个是男足,前者是“谁也赢不了”,后者是“谁也赢不了”。(2)、地铁里一个女孩给男朋友打电话:“我到鼓楼了,你快出来往地铁站走。如果你到了我还没到,你就等着吧;如果我到了你还没到,你就等着吧。”15. 如今,各种新词新语层出不穷,如“Duang、酱紫、吐槽、巨婴、硬核、也是醉了”等等,你方唱罢我登场,让人应接不暇,你觉得新词新语的大量涌现并迅速流行起来,其背后有哪些原因,试作简要阐述,不少于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