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1.2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 *致云雀》 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2-08-09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运用

  • 1. 下列词语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粗犷(kuàng)    踌躇(chú)    量体裁衣(liàng)   卷帙浩繁(zhì) B、埋怨(mán)      载体(zài)     暴殄天物(tiǎn)   戛然而止(jiá) C、锈蚀(shí)      应届(yìng)  恪守不渝(kè)    擢发难数(zhuó) D、熨帖(yùn)      赐予(yǔ)      相形见绌(chù)    徇私枉法(xùn)
  • 2.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淡淡的夕照、荒凉的旷野熔成一气,让人全身心地投入对历史、对岁月、对民族的巨大惊悸。 B、也许水流对自己的驯顺有点恼怒了,突然洒起野来,猛地翻卷咆哮,但越是这样越是显现出一种更壮丽的驯顺。 C、在李冰看来,政治的含义是浚理,是消灾,是滋润,是濡养,它要实施的事儿,既具体又质朴。 D、摊戏本来都以神话开头的,有了一个李冰,神话走向实际,幽深的精神天国一下子贴近了大地,贴近了沧生。
  • 3. 下列对诗歌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峨日朵雪峰之侧》中的蜘蛛和《致云雀》中的云雀都在读者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描写蜘蛛的形象主要用了对比的手法,对云雀的描写则运用比喻、类比、设问等多种手法。 B、《红烛》与《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都是五四时期激情澎湃的青年的热血表白,这两首诗都使用了反复、呼告等修辞手法以表达强烈的感情。 C、《红烛》的情感表达激越直接,重幻想和主观情绪的渲染,具有浓重的抒情色彩。《峨日朵雪峰之侧》是王昌耀先生的抒情短诗,与《红烛》的抒情方式相同。 D、《致云雀》是雪莱的抒情长诗,云雀是贯穿全诗被诗人赞美的对象,该诗和《红烛》一样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
  • 4. 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 B、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许久的/太阳 C、像/军旅远去的/喊杀声 D、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
  • 5.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
    A、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般闪现/湿漉漉黑色枝条上的朵朵花瓣(庞德《地铁口》) B、列车轧在中国的肋骨上/一节接着一节的社会问题(辛笛《风景》) C、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郑愁予《错误》) D、它弯曲的身体/留下了风的形状(曾卓《悬崖边的树》)
  • 6.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诗人首先创造的是一组由诗人的命运自传和心灵经历开始,而逐渐推向整个西部时空,显现高原精神生命的长诗(或组诗)。 B、昌耀的诗总有一股旁人难以企及的壮硕的艺术精神,似乎不屑于浅斟低唱的一己情愫,而是要将土地的全部丰富性展示出来。 C、美感的流动性,更多的是作用于诗人和读者内心,而与表现对象自身的运动关系并不是很大。 D、人生是追求伟大好,还是追求平凡好?是逃离苦难好,还是拥抱苦难好?人们常常对此争论不休。
  • 7. 下列是关于诗歌意象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诗词的意象内涵丰富,如:“月亮”常代表思念,“鸿雁”可抒发乡愁,“梅花”有高洁之意,而“芳草”常用来比喻顽强的生命力,如唐朝崔颢诗“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B、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的作品是最能引起闻一多兴趣的中国古典诗歌之一,其传世名句“蜡炬成灰泪始干”当然亦是烂熟于心的,于是,“红烛”作为中国文人的理想、追求的象征,被现代诗人闻一多理所当然地接受了下来。 C、《红烛》这首诗有浓重的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色彩。诗歌在表现手法上重幻想和主观情绪的渲染,大量使用了抒情的感叹词,以优美的语言强烈地表达了心中的情感。 D、在《峨日朵雪峰之侧》一诗中,诗人塑造了众多审美意象,有峨日朵之雪和石岩壁蜘蛛,它们共同营造出一个凝重壮美的氛围。

二、阅读理解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死水

    闻一多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

    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它造出个什么世界。

    (1)、“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中“绝望”一词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
    (2)、如何理解“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3)、“丑恶”指什么?如何理解“造出个什么世界”?
    (4)、闻一多创作诗歌讲究“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本诗就体现了他的“三美”主张,请举例分析其中的一美。
  • 9.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红烛

    闻一多

    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

    红烛啊!

    这样红的烛!

    诗人啊!

    吐出你的心来比比,

    可是一般颜色?

    红烛啊!

    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

    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

    为何更须烧蜡成灰,

    然后才放出光来?

    一误再误;

    矛盾!冲突!

    红烛啊!

    不误,不误!

    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

    这正是自然的方法。

    红烛啊!

    既制了,便烧着!

    烧罢!烧罢!

    烧破世人的梦,

    烧沸世人的梦,

    烧沸世人的血——

    也救出他们的灵魂,

    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红烛啊!

    你心火发光之期,

    正是泪流开始之日。

    红烛啊!

    匠人造了你,

    原是为烧的,

    原是为烧的。

    既已烧着,

    又何苦伤心流泪?

    哦!我知道了!

    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

    你烧得不稳时,

    才着急得流泪!

    红烛啊!

    流罢!你怎能不流呢?

    请将你的脂膏,

    不息地流向人间,

    培出慰藉的花儿,

    结成快乐的果子!

    红烛啊!

    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

    灰心流泪你的成果,

    创造光明你的原因。

    红烛啊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说明:这首诗写于1923年。诗人准备出版自己的第一部诗集,在回顾自己数年来的理想探索历程和诗作成就时,就写下了这首名诗《红烛》,将它作为同名诗集《红烛》的序诗,用以表达自己内心的全部感情,即既要拯救这个世界,又充满着困惑。

    (1)、下列各项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开始就突出红烛的意象,红红的,如同赤子的心。一个“吐”字,生动形象,将诗人的奉献精神和赤诚表现得一览无余。 B、诗人接着问红烛,问它的身躯从何处来,问它的灵魂从何处来。诗人迷茫了,如同在生活中的迷茫,找不到方向和思考不透很多问题。 C、诗歌从第四节开始,一直歌颂红烛,写出了红烛的责任和生活中的困顿、失望。红烛要烧,烧破世人的空想,烧掉残酷的监狱,靠自己的燃烧救出一个个活着但不自由的灵魂。 D、这首诗有明了的现实主义色彩。作者重个人情绪的宣泄,大量使用了抒情的感叹词,以优美的语言强烈地表达了心中的情感。
    (2)、下列各项对诗歌艺术特色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诗歌形式上,诗人极力注意诗歌的形式美和诗歌的节奏,以和诗中要表达的情感相一致。 B、重复句的使用、采用中国传统诗歌的押韵形式、前后照应和每节中诗句相对的齐整构成诗歌的突出的外在特征。 C、这首诗歌不但深得自由诗的体式之美,而且深得中国传统诗的意境之美。通过对红烛这一意象的多层次挖掘,营造了深邃、迷离的意境。 D、诗人所倡导的中国新诗的格律化、音乐性的主张在这首诗中有一定的体现。
    (3)、诗中“红烛”这一意象既有传统内涵,又有作者赋予的新的意蕴,请予以分析。
    (4)、写诗讲究抑扬结合。“扬”是褒扬,“抑”是贬抑。这首诗多处扬抑结合:困惑于红烛式的自焚,是抑;追问红烛的伤心流泪,是抑;最后,掂量着“灰心”与“创造”各自的份量时,感伤之情又隐隐透出,是抑。请找出两处以上的扬,说说作用。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发  现

    闻一多

    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

    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

    我来了,不知道是一场空喜。我会见的是噩梦,哪里是你?

    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崖,那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爱!

    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我问: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

    总问不出消息,我哭着叫你,呕出一颗心来,你在我心里!

    (1)、诗人借助哪些意象描写自己的发现的?这些意象说明了什么?
    (2)、为什么作者要一再重复“我来了”“那不是你”?
    (3)、“噩梦”本来就够压心的了,为什么作者还要说“噩梦挂着悬崖”?
    (4)、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诗人怀着美好的希望自美国返回,但看到的却不是理想中的祖国,因此“迸着血泪”,痛心到了极点。 B、“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前一句表达了诗人听到祖国召唤,要为建设祖国而奋斗的感情,“时间的罡风”“火”都比喻返回祖国的急切心情。 C、“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追问”的内容是祖国为什么会变得如此黑暗,“逼迫”表达诗人急于知道这原因的心情。 D、“呕出一颗心来,你在我心里!”这句诗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和希望把祖国建设得美好的赤胆忠心。
  •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神女峰

    舒婷

    在向你挥舞的各色花帕中

    是谁的手突然收回

    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

    当人们四散离去,谁

    还站在船尾

    衣裙漫飞,如翻涌不息的云

    江涛

    高一声

    低一声

    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

    人间天上,代代相传

    但是,心

    真能变成石头吗

    为眺望远天的杳鹤

    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沿着江岸

    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

    正煽动新的背叛

    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

    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注)神女峰位于重庆市巫山县城以东,是巫山十二峰之一,传说神女是一个忠贞于爱情的贫家渔女,盼夫未成化成石人。

    (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神女峰引得人们驻足瞻望,诗人选取了向神女峰挥舞花手帕的游客,将镜头对准他们。 B、“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说明诗人被神女峰的神奇秀美震撼而非常激动。 C、“江涛/高一声/低一声”指江水的澎湃,其实指的也是诗人内心的澎湃,引出了下文的反思。 D、诗歌反映了诗人对自由和解放的追求,对女性生命价值的思考,批判了约束女性的旧道德。
    (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写景与抒情完美融合,基本不着标点,形式自由,“江涛/高一声/低一声”展现了十足的韵律感。 B、“衣裙漫飞,如翻涌不息的云”中,对衣裙这个意象的描写凸显了诗人独处时环境的安静、冷清。 C、“但是,心/真能变成石头吗”这一疑问发人深省,正表达了诗人对神女峰传说中蕴含的价值的批判。 D、“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中的“金光菊”和“女贞子”既指长江两岸的植物,又象征着新时代女性新思想的觉醒。
    (3)、请简要分析“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表达的情感。
    (4)、善于把具有鲜明反差的意象组合在一起是本诗的一大特色,请举出两例并分析这种组合的作用。

三、综合表达

  • 12. 请根据所提供的文字材料,围绕“爱国”这一话题,在后面的横线上将语句补充完整。要求所填内容的关键信息取自提供的文字材料,填写后的语句前后照应,句式整齐。

    材料一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常写常新的主题。拥有家国情怀的作品,最能感召中华儿女团结奋斗。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等,都以全部热情为祖国放歌抒怀。

    材料二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沉、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孙中山先生说,做人最大的事情,“就是要知道怎么样爱国”。我们常讲,做人要有气节、要有人格。气节也好,人格也好,爱国是第一位的。

    爱国是一个人的立德之源, __,即便面对天下祸福,也难有“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放歌; __,若气节上没有对家国的忠, __。

  • 13. 给下面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要求运用对联形式,不超过20字。

    2020年11月16日到22日,第二届郭沫若文化周活动顺利举行。本届文化周活动主要采用“2+ 6+N”模式开展,2是1场开幕式、1场闭幕式,N是11个县(市、区)分别举办的沫若主题群众性文化活动。6则是包括1场论坛、1场讲座在内的6项相关活动。除却围绕郭沫若文学影响力开展的系列学术交流,还举办了“沫若文艺少年”推选活动、“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马边专场活动、以及“曲艺进校园”等惠民演出活动。

    近年来,乐山市先后举办了“郭沫若文艺奖”、“郭沫若诗歌奖”、“沫若诗会”等系列活动,创建郭沫若故居为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成立沫若书院,打造沫若戏剧小镇,极大地提升了沫若文化品牌的影响力和吸引力。自去年起举办的郭沫若文化周,更是让更多学界之外的人参与到学习、传承沫若文化精神当中来。

  • 14. 下面这首诗曾获某杂志主办的征文大赛一等奖,请品读该诗,说明获奖理由。要求:不少于3点理由,100字左右。

    你还在我身旁

    戴畅

    瀑布的水逆流成上

    蒲公英的种子成远处飘回,聚成伞的模样!

    太阳从西方升起,落向东方!

    子弹退回枪膛

    运动员回到起跑线上

    我交回录取通知书,忘了十年寒窗!

    厨房里飘来饭菜的香!

    你把我的卷子签好名字

    关掉电视,帮我把书包背上。

  • 15.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郭沫若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标题中“放号”的读音在一些读者那里产生了分歧:是读“fàng hào”,还是读“fàng háo”?请谈谈你认为的最合理的读音,并说明理由。要求:结合诗意论析,150字左右。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