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生产建设兵团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2-08-08 类型:期末考试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从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 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明确要求,为努力谱写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新 篇章提供了根本指针。面向未来,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以我国实际为研究起点,提出具有主体 性、原创性的理论观点,构建具有自身特质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形成了独具特 色的价值观念、制度体系、社会结构和文化格局,对人类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中华文 明的新形态,是当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坚定文化自信,要求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 增强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历史自觉。只有坚定文化自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才能加强主体性自觉,理论创 新才有底气。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理论创新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筛选问题、研究 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真理性和生命力,就在于发现并回答了属于自己时代的 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系列理论创新成果,也都源于不断回应中国各阶段发展面临的历史性课题。 历史表明,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一定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的时代。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 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 践,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对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来说,要扎根中国 大地、立足中国实践,深入研究和回答我国发展和我们党执政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理论创新是一项艰巨的工作,积累和视野都不可或缺。积累再多,如果没有宏阔、全面的视野,也 很难有原创性的思想。在现代学术研究中,仅仅局限在本专业内,就会失去对更广知识领域的好奇心, 失去对整体世界认知和把握的能力。因此,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既要有专业的视野,又要有跨专业、跨 学科乃至跨文明的视野。这就要求我们做好学科交叉融合工作,既加强基础学科能力培养,又打破学科 专业壁垒。在不忘本来的基础上,正确吸收外来,借鉴有益的知识体系和理论观点,更好地回答和解决 中国问题、世界性问题。

    自古以来,我国知识分子就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和传统。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提出迫切要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增强使命意识,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以守正的定力、创新的能力、持续的知识积累和理论创新,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摘编自王博《增强主体性原创性》)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华文明具有独特的价值观念、制度体系、社会结构和文化格局,对人类文明贡献最大。 B、中国当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使命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C、当代中国的社会变革和实践创新,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 D、持续的知识积累和理论创新,对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有决定性影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首段就提出中心论点。指出哲学社会科学在理论创新上应提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观点。 B、文章第三段以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成果为例,论述了理论创新应坚持以问题 为导向。 C、文章第四段比较了现代学术研究的局限和哲学社会科学的要求的不同,强调理论创新应有开阔视野。 D、文章从文化自信、问题导向、研究视野、使命意识这个四方面论述了作者观点,逻辑清晰严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要构建具有自身特质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应该立足于中国的实际。 B、做好学科交叉融合工作,在加强基础学科能力培养的同时打破学科专业壁垒,就能够实现理论创新。 C、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只有坚定文化自信,增强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历史自觉,才有可能实现理论创新。 D、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增强使命意识,这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也是新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 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谆谆告诫,发 人深省。

    应该看到,粮食虽然连年丰收,但这丰收来之不易。特别是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造成农资销售受阻、 田间管理薄弱,对春耕生产曾造成很大压力。2020 年 3 月, 中央及时印发《当前春耕生产工作指南》进行引导激励,各地下大气力狠抓粮食生产,特别是广大农民群众辛勤种粮,加上气候条件总体不错,这才喜获夏粮丰收。需要指出的是,全年粮食生产的大头在秋粮。今夏长江流域的持续性强降水已对安 徽、江西等地的早稻生产造成影响,有的地方中晚稻未能及时播种,虽然后期仍可通过加强管理确保稳 定的收成,但毕竟增加了难度和投入,越是丰收越不能忽视粮食的极端重要性,要时刻绷紧粮食安全这 根弦,一方面,从中长期来讲,我国的粮食生产仍需保持平衡态势。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增加 了粮食国外进口的不确定性,中国人的饭碗不能指望靠进口来装满,目前,我国的口粮 98% 以上都是自 己种出来的,生产容不得一丝放松。另一方面,相关数据显示全国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食物量惊人。把 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需要有关部门齐心协力,需要亿万农民辛勤耕耘,同样需要你我他每 一个人勤俭持家,珍惜一箪食、一瓢饮。

    (摘编自董峻《厉行节约:什么时候都不能浪费粮食》,新华网2020 年 8 月 19  日)

    材料二:

    通过宣传教育,努力让每个人都深刻认识到节约粮食的重要性,切实培养人们节约用餐的习惯。一 是加强家庭教育。从娃娃抓起,从细小处抓起,从身边事抓起,让节约用餐成为一种家庭文化。二是加 强学校教育。把勤俭节约理念贯穿教育教学各环节、各方面,在食堂管理、德育教育、学科教学、校园 文化建设等各方面传播节约用餐理念。三是深化单位教育。利用工作例会、宣传栏、公共食堂等传播节 约用餐理念,反对餐饮浪费行为。四是强化社会教育。通过形式多样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大力倡导勤 俭节约美德。

    (摘编自李后强、章勇《使节约粮食成为自觉行动》,《人民日报》2020 年 10 月 19  日)

    材料三:

    各地区各部门大力整治浪费之风,“舌尖上的浪费”现象有所改观,特别是群众反映强烈的公款餐 饮浪费行为得到有效遏制。但是,一些地方的餐饮浪费现象仍然存在。要采取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全社 会深入推进制止餐饮浪费工作。

    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戒奢克俭的优良传统,引导人们践行绿色生活、抵制餐饮浪费,在全 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大力倡导合理、健康的饮食文化,推动餐饮消费习惯从“吃剩有 余”“顿顿有余”向“杜绝浪费,够吃就好”转变,开展“光盘行动” ,及时提醒顾客就餐完毕时将剩 余饭菜打包带走,破除讲排场、比阔气等不良风气。

    (摘编自向秋《多管齐下,有力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光明网2020 年 8 月 12  日)

    材料四:

    4 月 29  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反食品浪费法》。反食品浪费法共 32 条,包括定义、反食品浪费的原则和要求、政府及部门职责、各类主体责任、激励和约束措施、法 律责任等内容。该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我国餐饮浪费问题一直存在,时常反复,群众反映强烈。2020 年 8 月, 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 。《反食品浪费法》立法是将党中央要求、群众期盼、实践经验有机结合的实际行动。在规 范的同时,法律注重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针对消费者的个体差异,倡导个人和家庭形成科学健 康、物尽其用、防止浪费的良好习惯。

    (摘编自刘华东《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 (反食品浪费法)》,光明网2020 年 4 月 30  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但粮食产需仍处于紧平衡状态,且每年食物浪费惊人,粮食安全不容乐观。 B、当前,受国内农业发展多重压力和新冠疫情蔓延的影响,我国在粮食安全方面始终要有危机意识。 C、根据人成长环境的变化,应分别在不同的阶段做好不同的教育,让节约粮食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D、《反食品浪费法》将为全社会树立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导向,为公众确立反餐饮浪费的基本行为 准则。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我国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问题,面对新冠疫情对粮食生产的不利影响,我国政府和民众采 取了积极的态度来应对。 B、新冠疫情对我国粮食安全敲响警钟,不仅影响了2020 年的春耕生产和稻谷的播种,也对我国粮食进口产生不确定性影响。 C、一些地方的餐饮浪费现象仍然存在。说明有些地区有些部门整治浪费之风不坚决,遏制不彻底,必 须加大力度,制止餐饮浪费的行为。 D、实施《反食品浪费法》,有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利于促进 我国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3)、为了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我国采取了哪些举措?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概括。

三、文学类阅读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白云生处有农庄

    朱谷忠

    车行闽西塘前乡的老盈山,山路弯弯绕绕,偶尔从车窗一侧看去,但见一线空中,飘来万千缕白云, 轻纱般徐徐汇聚到半山腰,飘飘袅袅,低回留恋。它们忽而融合,忽而散开,焕发着一种蓬松而轻柔的 乳白色。慢慢地,所有的云丝都融在一起,变幻不定地朝更深的山谷飘去——那里,就是我要去的丁町 共享农庄。

    下车后,站在缥缈的浮云里,仿佛幻境:只见山幽林密,泉隐其中;黄墙黛瓦,沿坡耸立;踏上崭 新的水泥路,两边尽是绿油油的菜地。往上看,大棚瓜架上,叶子透出一汪汪翠绿;往下看,竹篱吊着 的豆角,嫩生生下垂过尺。往山塘方向望去,一排排槟榔芋枝叶劲遒,一垄垄菜花嫩白透黄,恰似一幅 幅水彩画随意铺陈,十分养眼怡心。

    这里,就是丁町共享农庄的所在地。早在庄前等我的小巫,快步上来握住我的手,寒暄几句,便介 绍说,他们农庄的蔬菜基地都在富硒带上,这里高山上昼夜温差大、空气清新,再加上灌溉的都是可直 接饮用的山泉水,蔬菜格外甜美!而这里的鸡鸭禽畜,也是散养的… …

    我请小巫带路前往周边仔细看看。于是俩人一前一后,时而头顶阳光,时而脚踏阴凉,进山坳、钻 大棚、探竹寮、访山潭。足迹所至,但见菜畦处处,瓜果遍布,豆荚垂绦,植被茂密。看得出,这块曾 经宁谧的山地,正在发生喜人的变化。

    过去,这里曾是僻远贫穷的小山村。我不禁问小巫,促成这一变化的缘由是什么?小巫转过身来, 脱口而出:“那是振兴乡村的新理念在这里扎根了。不怕你见笑,我给村民编了两句顺口溜:守护绿水 与青山, 因地制宜做文章! ”小巫笑说他现在的身份就是“职业农民”。

    我问他,农庄为何叫丁町?他说:丁就是人,而町字取的是字形,意思是想让村民守住这里的山田。 他透露,为了建起蔬菜瓜果基地,近年来已投入不少资金,主要目的是想做大深山农业。说到这,他憨 厚地笑起来。

    来前我已了解到,小巫是这个村里第一个考上大学的农家子弟。当年,乡亲们敲锣打鼓欢送他走出 深山,年轻的小巫除了激动,还暗暗庆幸自己将在外面的世界生活了。大学毕业后,他没少闯荡过,当 过律师事务所律师,后来创建公司,同时涉足房地产及餐饮服务等领域,成为民营企业的董事长。令所 有人都没想到的是,五年前,他居然放下城市生活,回老家当农民了。

    我问他,归来是为了孝敬父母,还是为了报答桑梓,抑或是难解乡愁?他说:“这些都是吧!不过 这些年,在脱贫的过程中,我越发留意到人们经常提到的餐桌安全问题。”小巫说,“这个困扰人们的 问题还没能很好解决。我正是看到这一点才下决心办起农庄的,宗旨就是要让绿色生态走进城市家庭, 按照传统有机的方式种植各种蔬菜、精心养殖家禽,为人们提供优质安全的农产品。 ”

    就这样,在政府支持下,小巫创建的丁町共享农庄,于老盈山基地破土。基地绝大部分用的是村里 的荒地,确保土壤不会有农药残留。

    我听着,记着,最后还是忍不住问他:“按说,你在大城市已站住脚跟,又有了事业和家庭,为何 还决定回乡当一个农民? ”

    小巫笑道:  “不错,我在职场历练过,但我毕竟是一个从深山里走出来的人,每次返乡探望父母, 特别是前些年回来盖了楼房,我在家里前思后想了一番,深深感到应当在自己有能力的时候,为家乡振 兴做点什么。 ”他说,“特别是作为新一代年轻人,在社会发展中,深谙科技的魅力,因此认定要顺应现代农业发展趋势,积极推广新技术。 ”

    袅袅白云,在山间飘移。这时,有一群灰鹭,从林中腾起,飞过我们头顶。

    小巫又介绍说:“其实,我最高兴的事是能看到村民脱贫。另一件就是搞起了传统有机种植,让蔬 菜有了儿时的味道! ”

    不知不觉间,太阳西斜,天边的云朵全都镶上一道道绚丽的金边。我怀着依恋的心情告别一再挽留 我的小巫,启程回城。 当车在树影婆娑的山道穿行,夕光映照的绿油油植被里,时而传来清亮的蛙鸣。 一想到这深山里有小巫这样的“职业农民” ,我心中充满了欢喜,也看到了这翠色中闪亮的希望。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小巫回乡创办农庄主要是考虑餐桌安全的问题,希望为人们提供优质的农产品;农庄取名“丁町”, 是想让村民守住当地的山田。 B、从文中看,当地能实现乡村振兴,有政府政策支持和引导、当地良好的地理条件、小巫这样的年轻 人的带动等多种原因。 C、文中多次运用对比手法,如山村以前的贫穷和现在的美好,“我”来时的疑惑与走时的欢喜,小巫在 城市与乡村的不同生活。 D、文章以“白云生处有农庄”为题,富有诗意,饱含深情,寄托了作者对乡村发展变化的赞美以及实现 乡村振兴的美好祝愿。
    (2)、小巫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3)、文章多次写到“白云” ,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四、文言文阅读

  • 4.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谏太宗十思疏

    【唐】魏征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 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虽臣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 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 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 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 无为之大道哉!

    答司马谏议书

    【宋】王安石

    某启:昨 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 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 利、拒谏, 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 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 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人习于苟且非一 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 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 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 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 以膏泽斯民, 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
    A、豫游,指出游,游乐。帝王春天出巡为“豫” ,秋天出巡为“游”。 B、三驱, 田猎时设网三面,留一面不设,指田猎有度,体现人们的“好生之仁”。 C、“昨日蒙教” ,“蒙教”指的是承蒙您赐教 (指来信),是一种谦辞。 D、“见恕” ,请对方原谅自己。类似的表达还有“见教”“见谅”“见外”。
    (2)、下列句子对古代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书”是古代特有的一种文体,一般以书信的形式呈现,可叙事,可描述,可说明,可议论。 B、“答”即“答复,回复”之意;“谏议”指“谏议大夫”;“答司马谏议书”可理解为“回复谏议大夫司马光的 信”。 C、疏,奏文的一种。作为文体,是古代官员向皇帝进言以使下情上达的进谏文书。比较著名的如贾谊 的《论积贮疏》、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等。 D、太宗,中国古代帝王谥号。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开国皇帝的谥号通常为“太祖”或“高祖” ,第二代帝王 的谥号多为“太宗”。
    (3)、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谏太宗十思疏》第二段从创业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论述“居安思危”的道理。“怨不在大,可畏惟 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将君和民的关系比作舟与水的关系,发人深省。 B、《谏太宗十思疏》第三段提出“居安思危”的具体做法,即“十思” 。“十思”的核心是正己安人。文章最 后从正面论述做到“十思”的好处,描绘出“垂拱而治”的政治理想。 C、《答司马谏议书》首先交代写信的原因,言语委婉有致;接着进行合情合理的辩驳,有理有据,层层 深入;最后表明态度,不失赠答之礼。 D、《答司马谏议书》第三段紧承“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从历史角度表现出作者坚持改革、绝 不为流言俗语所动摇的立场和决心。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②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五、古代诗歌阅读

  • 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诗是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年游览武侯祠时创作的一首咏史怀古诗,抒发了诗人对诸葛亮才智 品德的崇敬和功业未遂的感慨。 B、颈联写诸葛亮一生的功业,赞颂其雄才大略和报国忠心,具有非凡的概括力。 C、尾联的“英雄”既指诸葛亮,也指包括诗人自己在内的具有报国雄心、仰慕追怀诸葛亮的有志之士。 D、全诗集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笔墨酣畅淋漓,感情真挚,充分体现了杜诗奔放飘逸的风格。
    (2)、本诗颔联中的“自”“空”二字用得极妙,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六、情景默写

  • 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   “ , 。”
    (2)、苏洵在《六国论》中,用“ , ”描写六国的祖辈创业的艰难,但他们的子孙对 得来的土地却不太珍惜。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 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 , 。”

七、语言文字运用 (20 分)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身处流量时代,知识和资讯若湍急河流。有的人难以自控,______地随波逐流,被______的信息推 着走,迷失于虚拟场景。______式的网上阅读,少有思维的深潜。在这样的过程中,读者的感觉似乎很 丰盈,但实质上多是视觉层面的愉悦,停留于网页浏览或浅阅读,无益于深度思考能力的培养。虽然互

    联网创设了目力驰骋的出口和自由选择的路口,但最终的决定权在人的手中。( ) 。在流量化的内容产品面前,必须有所思考,保持理性与定力,才能成为清醒的阅读者。

    面对纸质出版行业的落寞、网络阅读习惯日渐养成,传统书店的产业转型已是______。尽管网络阅 读越来越普及,我们的城乡社区依然需要一批优质的实体书店。这些优质的实体书店仿佛明亮的一盏盏 路灯,可以点亮人们的精神文化。让传统阅读更有时代感,让流量阅读更有深度,当下我们需要努力在 二者之间达致某种平衡。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
    A、不由自主    眼花缭乱    走马观花    大势所趋 B、不由自主    目不暇接    浅尝辄止    势不得已 C、情不自禁    眼花缭乱    浅尝辄止    大势所趋 D、情不自禁    目不暇接    走马观花    势不得已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追逐流量效应的人,注定行之不远 B、长时间接触网络,导致注意力碎片化 C、网络时代,怎样才是阅读的正确打开方式 D、网络纵有千般好,也不能因此放任思想惰性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这些优质的实体书店仿佛一盏盏明亮的路灯,可以点亮人们的精神文化。 B、这些优质的实体书店仿佛明亮的一盏盏路灯,可以照亮人们的精神文化。 C、这些优质的实体书店仿佛一盏盏明亮的路灯,可以照亮人们的精神文化世界。 D、这些优质的实体书店仿佛明亮的一盏盏路灯,可以照亮人们的精神文化世界。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______,从来都同时代紧密相连。这一百年来,共青团始终与党同心、跟党奋斗,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把忠诚书写在党和人民事业中,把青春 播撒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把光荣镌刻在历史行进的史册里。百年征程,塑造了共青团坚持党的领导的 立身之本,塑造了共青团坚守理想信念的政治之魂,塑造了共青团投身民族复兴的奋进之力,塑造了共 青团扎根广大青年的活力之源。没有中国共产党, ______。共青团从诞生之日起,就以党的旗帜为旗 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听党话、跟党走始终是共青团坚守的政治生命,党有号召、 团有行动始终是一代代共青团员的政治信念。共青团历经百年沧桑而青春焕发,依靠的就是始终扎根广 大青年,始终把心紧紧同青年连在一起,把青年人的心______。

    总书记的讲话引发强烈反响,广大团员青年表示将牢记习总书记在 5 月 10  日召开的庆祝中国共产 主义青年团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对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和青年工作提出的四点希望 , 接好历史接力棒,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 个字。
    (2)、文中画波浪线处是一个长句,请改成四个短句,可以改变语序,增删个别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八、写作(60 分)

  • 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父母对孩子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长辈丰富的经验会让你们在人生路上避免跌倒。”

    孩子对父母说:“成长的经验要靠我们自己获得,如果我们不去实践,早晚有一天还会跌倒。”

    班级决定举办座谈会,就父母和孩子有关成长的经验的说法展开讨论,你认可哪一方?请写一篇发言稿,表达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场, 自定立意, 自选文体, 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