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历史全程考评特训卷标准仿真预测试卷(一)

试卷更新日期:2022-08-08 类型:高考模拟

一、选择题:本题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战国时期思想家申不害认为,威胁君主地位的危险主要来自左右大臣,因此,要防止臣下察觉到国君的意图和虚实,必须“无为而治”,即“藏于无事,示天下无为”。对这一主张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强权术以威慑臣下 B、道法并用以维护统治 C、扬礼义以教化民众 D、外儒内法以加强集权
  • 2. 中国茶文化发展史上一直都有“茶兴于唐,而盛于宋”的说法。如图描绘了宋代人们喝茶斗茶时的情景。该图反映了( )

    A、儒道精神渗入茶文化 B、饮茶习俗从官方传到民间 C、士大夫热爱文人画风 D、时人关注精神世界的需求
  • 3. 元朝行省以下的行政区划大都依次为路、府、州、县,但边疆行省则有所不同。下图为云南行省管理层级结构示意图(部分)。该图表明元朝的行省制度( )

    A、完善了少数民族地区郡县设置 B、具有因地制宜、因俗而治的特点 C、扩大了地方行省的民政事务权 D、运用“犬牙相入”原则以节制边疆
  • 4. 1862年5月,英、法分别派军舰开赴宁波,并威胁太平军和平退出宁波。太平军将领黄呈忠立即驳斥:“宁郡何能擅弃?”炮战五小时后,宁波失守。英国和法国海军舰长均被击伤。上述史实表明( )
    A、中外反动势力同恶相济 B、国内战争加剧民族矛盾 C、太平天国坚持民族立场 D、农民运动缺乏斗争策略
  • 5. 上海轮船招商局成立后迅速崛起,在此背景下,太古、怡和两家外国轮船公司展开恶性降价,最终三方签订三次“齐价合同”。自此,上海轮船招商局与太古、怡和形成“三分天下”之势,上海轮船招商局成为国内航运业最重要一方。这主要反映了( )
    A、民族资本发展步履维艰 B、近代企业抵制外资扩张 C、实业救国思潮方兴未艾 D、外资公司实力渐趋衰微
  • 6. 下表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举办的部分艺术品展览会统计表。据该表信息可推知( )

    时间

    名称

    主办单位(部分)

    1954年

    苏联人民艺术家盖拉西莫夫旅行中国水彩写生观摩会

    中国美术协会

    1954年

    民主德国艺术家代表团旅行中国作品展览会

    中国美术协会

    1955年

    印度艺术品展览会

    全国美协和中印友好协会

    1955年

    印度阿旃陀壁画1500年纪念展览会

    中印友好协会

    A、中国外交政策趋于成熟 B、贯彻“双百”方针成效显著 C、睦邻友好外交成果丰硕 D、社会主义阵营不断巩固壮大
  • 7.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一般性消费品和生产资料普遍供不应求的状况基本结束,基础产业“瓶颈”制约的状况得到明显缓解。到2001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7595亿元,比1989年增长3.6倍,年均增幅高达15.9%。上述状况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中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 B、社会消费观念发生改变 C、现代企业制度初步建立 D、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形成
  • 8. 15世纪的意大利学者阿尔贝蒂提出“德行战胜命运”,摈弃任何悲观主义和宿命论,颂扬使家庭和城市变得富裕,从而获得光荣的人的劳动,认为……人的好运或厄运的根源在于人本身。这一观点( )
    A、易导致个人私欲膨胀、社会混乱 B、提倡生而平等,主张民主政治 C、适应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诉求 D、突出人的力量,否定封建神学
  • 9. 1871年,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一文中指出:“工人合作社联合会组织的调查委员会受委托,统计那些应该交还给工人的、原业主遗弃的工厂和编制财产清单册。于是‘剥夺者被剥夺了’。”这表明巴黎公社( )
    A、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直接指导 B、打碎旧的上层建筑 C、注重建立企业财产管理制度 D、具有社会主义性质
  • 10. 1888年,某画家在山坡散步,突然注意到一片被阳光照耀的干草堆,于是他开始绘画构图,仅着眼于干草堆本身、干草堆的光影变化、天空以及地平线。绘成的《干草堆》画面和煦壮丽,令平平无奇的干草堆成为艺术象征。该作品( )
    A、以浪漫主义风格描述自由奔放 B、以现实主义视角触动内心世界 C、以印象主义技巧彰显个性特质 D、以现代主义画风指引传统反思
  • 11. 下面漫画中,一辆“商业”火车正呼啸前进,但前方的铁路干线却一片混乱,标有“通往复兴之路”的主干道尚在施工,旁边两人拿着“实验路线”的计划书争论不休,右方支线铁轨已铺好一段,但仍忙乱不堪。该漫画反映了美国( )

    A、新政乱象引发人们对经济复苏的担忧 B、国家政策摇摆不定激起人民强烈反对 C、政局动荡混乱导致地方政府各自为政 D、以工代赈使失业者获得更多就业岗位
  • 12. 墨西哥作为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员,是发展中国家参与一体化的代表。一些发展中国家如智利,开始积极寻求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机会,其他拉美国家也不断加强与墨西哥的经贸关系,以期向北美自由贸易区靠拢。上述现象反映了( )
    A、世界贸易体系趋于成熟 B、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 C、发达国家占据优势地位 D、贸易保护主义呈抬头之势

二、非选择题:共52分。第41,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必须作答。第45~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由于郡县的集权特征和其军事性质能使其调动一切资源,秦国曾普遍在边境上设置郡县来防范犬戎。秦统一后,匈奴盘踞“河南地”,直接威胁秦都关中地区。秦朝领土虽然空前广阔,但大部分都是被征服的六国故地。而周朝实行的分封制,致使各国在文字、风俗习惯等方面各有不同。因此,秦朝采用郡县制来保障其对六国的文化影响。对于一些新征服的边远地区,秦始皇采纳李斯等人的主张,设桂林、象郡、南海三郡。

    ——摘编自黄栋法《综论秦国秦朝实行郡县制的原因》

    材料二: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统一县的建制,根据县的区域大小、事务繁简、户口及财赋多寡等,将县划分为一、二、三等。“县设县政府,于省政府指挥监督之下,处理全县行政,监督地方自治事务”“于不抵触中央及省之法令范围内,得发布县令,并得制定县单行规则”。县政府设县长一人,负责综理全县行政事务,有权任免县政府职员及县属区长、乡长等。

    ——摘编自张皓《中国现代政治制度史》

    (1)、据材料一,概括郡县制在当时所具有的制度优势。
    (2)、据材料二,概括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县制的特点。综合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县作为基层的行政机构在历史上被长期沿用的原因。
  •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棉布出口量占总出口量的百分比

    年份

    向欧美输出

      (%)

    向欠发达世界

    输出(%)

    向其他国家输出

        (%)

    1820

    60.4

    31.8

    7.8

    1840

    29.5

    66.7

    3.8

    1860

    19.0

    73.3

    7.7

    1880

    9.8

    82.0

    8.2

    1900

    7.1

    86.3

    6.6

    主要工业国家重要地位的排列顺序

    位次

    1860年

    1870年

    1880年

    1900年

    1

    英国

    英国

    美国

    美国

    2

    法国

    美国

    英国

    德国

    3

    美国

    法国

    德国

    英国

    4

    德国

    德国

    法国

    法国

    ——均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

    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拟订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 15. 材料:日本明治维新过程中文明与文化的“离异”与“回归”现象,在东亚具有普遍性。1840年,眼看一个老大帝国在鸦片战争中败于远来的“夷狄”小邦,日本朝野为之震动,这可视为日本人现代觉醒的开端。1853年美国“黑船来航”或称“佩里叩关”,成为日本近代历史的重要转折点,甚至可以看作明治维新的起点。明治政府实施以西方国家为榜样的“文明开化”政策,动员国人学西方……政府下令神佛分离,儒学自然被全盘否定……西装被定为官服。画家放弃了自己的民族风格,民族音乐让位于贝多芬、瓦格纳。一时间,“欧化”铺天盖地。但是,这样的“欧化”如无本之木,缺乏支撑点,很快被“日本化”回潮所压倒。冈仓天心针对“全盘西化”的倾向,提出了以回归儒学、恢复民族自觉、重建日本文化为目标的“亚洲觉醒论”。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文明开化”的历史背景。
    (2)、据材料指出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文明与文化“离异”的具体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明与文化“回归”的原因。
  • 16. 材料:统一后的意大利一直以来处于社会矛盾激化和经济危机的困扰之中。为转嫁危机,意大利决定趁英、德、法等国卷入摩洛哥危机时,染指土耳其的北非属地的黎波里。1911年9月28日,意大利政府向土耳其发出最后通牒,抗议土耳其在的黎波里阻挠意大利的“企业活动”,要求占领的黎波里和昔兰尼加。土耳其拒绝接受这个无理通牒,意土战争随即爆发。9月29日战斗行动开始,意大利从海上向的黎波里、胡姆斯及其他城市进行射击。……1911年9月25日,意陆军动员9架飞机、11名飞行员组成航空队参战(当时土耳其没有飞机,意大利约有20架军用飞机)。10月23日飞机正式参战,11月1日加沃蒂少尉向敌军营地投下4颗各重2公斤的“西佩利”式榴弹,这是历史上的首次轰炸;1912年1月10日意大利投了数千张传单,规劝当地的阿拉伯人投降。……1912年10月15日,意土双方在瑞士签署了预定的秘密和约;10月18日,在洛桑签署了公开和约。根据和约,土耳其撤出的黎波里和昔兰尼加,并允许他们自治,这些地区实际上变成了意大利的殖民地,后改称利比亚,1943年最终赢得解放。

    ——摘编自李庆山《文明的毁灭与孕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意土战争的实质并分析意军能够获胜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意土战争的历史地位及其影响。
  •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孔子虽“罕言利”,但他不排斥“利”,且表明在“义以为上”的前提下,可追求合理的利益与财富。“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孔子主张“以义制利”,认为财富分配不均匀是纷乱产生的根源,“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同时代的古希腊哲人柏拉图强调“所谓财富,如其所有者不是公正、有德行的,即不能称之为财富”,懂得“以德生利”才是长久之道。在财富分配的方法上,柏拉图提倡“公有制”的原则。在理想国中,国民谁也不能拥有私有财产,统治阶级——哲学家和武士“除了绝对的必需品之外”,不能够拥有“金和银以及凡希望幸福的人们常有的一切”。柏拉图同时强调精神财富的重要性,物质财富仅是一种下等财富。

    ——摘编自朱晨蕾《孔子与柏拉图财富论之比较分析》

    (1)、据材料概括孔子的财富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政治经济背景。
    (2)、据材料比较孔子与柏拉图财富观的异同,说明他们的财富观对当今社会具有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