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部分重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思想政治期末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2-08-08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小题2分,共60分。)
-
1. 改革开放40多年中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多个前所未有的奇迹:最大规模的经济和社会转型、最大规模和高速的工业化、持续时间最久的高增长、没有对外掠夺和殖民的完全和平崛起。这有力地证明了( )
①中国成为世界强国
②结束了对外侵略的历史,实现和平崛起
③改革开放是正确的决策
④社会主义建设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 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党的组织领导主要包括( )①依法向国家机关推荐重要干部进入领导岗位,实现党的领导
②依靠基层党组织的积极工作带动群众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③基层党组织向人民群众宣传党的理论观点和思想方法
④制定正确的路线、方法、政策,确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3. “中国现时的社会是一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只有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才能认清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任务、中国革命的动力、中国革命的性质、中国革命的前途和转变。”这一历史论断表明( )A、帝国主义的入侵打断了中国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正常进程 B、中国革命的领导权仍然掌握在资产阶级手里,革命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 C、认清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是认识和解决近代中国一切社会问题的基本依据 D、封建军阀是近代中国一切灾难、祸害的总根源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障碍4. 目前,中国共产党有遍及城乡的450多万个基层组织,有奋战在各行各业的8900多万名党员,有坚定支持和追随的14亿人民。这表明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具体体现在( )①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
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健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
③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各个领域
④党和国家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5. 习近平同志曾说,要防止出现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的无形之墙。让权力与权利平等对话、政治与公众良性互动,才能打掉这堵无形之墙。为此,作为执政党应当( )①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建立新中国
②坚持民主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③加强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
④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扩大人民民主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6.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这充分说明( )①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人民不断夺取新胜利的核心力量
②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人民作出的正确选择
③中国共产党代表全体公民的利益
④中国共产党始终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目标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7.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历了不平凡的历程,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重大历史变革,谱写了一首又一首壮丽的诗篇。这其中经历了( )①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带领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③实行改革开放,跻身于世界发达国家行列
④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 下图漫画《不忘初心》表明,中国共产党( )A、领导和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 B、领导中国人民踏上新征程 C、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 D、遵守宪法和法律9. 社会性质不同,主要矛盾就会不同,面临的任务也就有所差异。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A、半殖民地→中外矛盾→推翻帝国主义→推翻地主统治 B、半封建→阶级矛盾→推翻封建主义→争取人民解放 C、半殖民地→阶级矛盾→推翻帝国主义→争取民族独立 D、半封建→中外矛盾→推翻封建主义→实现人民幸福10. 随着微博、微信等社交软件的广泛使用,公民的意见表达和利益诉求日益快速、便捷和多样化,其参政、议政的效果和能力也得以快速提升。面对“微时代”政治生态发生的巨大变迁,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必须( )①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党的纯洁性
②坚持人民立场,更好地为人民谋幸福
③引导社会舆论,实现自身利益
④关注民生民意,更好地实现党的宗旨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11.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反腐败斗争形成压倒性态势。党的十九大仍然作出反腐败斗争形式严峻复杂的政治判断,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对腐败分子的依法惩处说明( )①专政是民主的基础,民主是专政的保障
②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③我国坚持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
④我国坚持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12. 某人大代表说,准备提案前期调研必不可少,调研不能是会前“一阵风”,而是一个日积月累的长期过程。必须要花些时间精力深入一线,走进基层,了解民情。倾听民意,代表责无旁贷。可见,当好人大代表( )①要行使国家权力,接受人民监督
②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做到执政为民
③要审慎行使自己的提案权,反映民意
④需要广泛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13.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下列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过程,正确的是( )①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各级人大代表
②人大产生的行政、监察、审判、检察等机关,具体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力
③人民具体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力
④人大代表组成各级国家权力机关
A、①→④→②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14. 当我们在手机上下载一个个APP时,经常会被询问“是否同意服务条款”,如果我们留意一下,就会发现有些条款属于个人隐私,但很多时候,不接受隐私条款就无法使用这些APP。那么,这样的隐私条款是否合理?在大数据时代,公民个人信息的合法权益该如何保护?政协委员针对这些问题可以( )①积极进行社会调研,写成相关报告或提案
②就信息安全问题提出建议,进行民主监督
③就个人信息保护问题约谈相关方面的运营商
④对政府在公民信息保护方面的工作进行质询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5. L市的93个行政村和25个社区全都建立了民主协商议事制度。该制度通过搭建议事会议、圆桌会议、网络互动三大平台,确保民主协商议事渠道有效畅通。开展基层社区民主协商( )①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效途径
②提升了社区的行政管理效能③完善了居民自治的实现形式
④扩大了居民民主管理的权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6. 关于我国的国家性质,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②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③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④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政治基石
A、④ B、① C、③ D、①②③④17. “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用来解决人民要解决的问题的”,“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这说明( )①民主要反映全体公民的意愿和呼声
②协商民主是我国民主政治的重要形式
③不同制度下的民主的实质都是一样的
④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18. 坚持制度自信,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不断发展,就必须始终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不照搬、套用西方议会民主制。这是因为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①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②符合我国国情,具有无比的优越性
③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唯一途径
④决定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9. 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是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平台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完善用户体验,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有利于( )①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实现公平正义
②推动依法治国战略落到实处
③建立完备的法律监督体系
④使公民的政治权利不断扩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20. “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习近平总书记引用这副对联阐释官民关系,指出封建时代官吏尚有这样的认识,今天我们共产党人应该比这个境界高得多。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①要充分发挥国家公务人员的执政作用
②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
③应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④要转变政府职能,落实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A、②④ B、①④ C、①③ D、②③21. “法者,治之端也。”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的规矩。下列对法的认识正确的有( )①法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
②法反映并调整一定的社会关系,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规范人们的行为
③在阶级社会中,法反映的是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全部意志
④法律规范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2.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总目标擘画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总蓝图,指明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正确方向,明确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总抓手。这一总目标要求我们( )①加强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
②要全盘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优秀的法治文明成果
③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主体作用
④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3. 党的十九大对建设法治政府做出重要部署,吹响了建设法治政府的冲锋号,开启建设法治政府的新征程。下列做法中,符合法治政府建设要求的是( )①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②坚决克服懒政、怠政,坚决惩处失职、渎职行为
③优化政府管理,提高政府依法执政水平
④坚持公正司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4. 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召开传染病防治法评估修改专题推进会议提出,做好传染病防治法评估、修改工作,要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做好相关法律之间的衔接。同时,传染病防治方面涉及诸多专业知识,在立法时要有医学专家参与。这体现( )①全国人大坚持科学立法,提升立法质量
②传染病防治法的修改完成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③医学专家是此次传染病防治法修改的主体责任人
④我国立法坚持与时俱进,以良法保善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5. 司法责任制在全国检察机关推行以来,符合司法规律的检察权运行机制初步形成。其效果主要体现在办案力量得到明显加强,司法资源的配置进一步优化,办案质效明显提升,检察官的办案责任心明显增强等方面。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应该( )①建立权责明晰、权责统一的司法权力运行机制
②提高司法队伍水平,公正司法、依法行政
③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使办案有法可依
④接受党的领导和监督,防止司法权力滥用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26. 《城市管理执法办法》要求,城市管理执法主管部门应当运用执法记录仪、视频监控等技术,实现执法活动全过程记录。推行执法全过程记录有利于( )①监督执法,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②依法行政,防止行政权力滥用
③公正司法,维护公民合法权益
④规范权力,维护政府良好形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7. 习近平指出,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治以德治为基础,德治又需要法治作保障,两者是密切联系、内在统一的。法治和德治作为两种不同治国方式,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这说明( )①法安天下,德润人心,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
②法律有效实施有赖于道德支持,道德践行也离不开法律约束
③人民的日常生活应以“德治”为主,国家治理应以“法治”为主
④讲道德是公民应尽的义务,讲法律是国家治理的需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8. “醉车上路猛如虎,家毁人亡空悲切”,“醉驾”行为严重危害道路交通安全,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这启示公民( )①要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义务
②要树立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
③要严格执法,严厉查处醉驾行为
④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9. 坚持党的领导,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坚持的首要原则。下列关于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依法治国要求党必须坚持依法行政
②坚持党的领导是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
③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④坚持党的领导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30. “任性”是近几年火起来的一个网络词语,其含义是“由着自己的性子来”。青少年的成长道路应该“大道至简,花季不可任性”。从法律角度看,青少年做到“花季不可任性”,就要( )①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②坚持有法可依、执法必严
③勇做法律的宣传者、践行者
④信仰法律,维护社会秩序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二、按要求完成下列内容。(3道题,共40分)
-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围绕推动中共中央有关土壤污染防治的决策部署的落实和社会关切,确定工作重点,与时俱进提高土壤污染防治法的立法工作水平。依据宪法规定,听取和审议政府的专项工作报告,关注土壤污染防治法征求意见稿的调研过程。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民生民意,围绕土壤污染防治法的制定与实施,开展专题调研活动。
我国首次制定专门的法律来规范防治土壤污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于2019年1月1日施行,其目的就是为了保障人民群众吃得放心、住得安心,是一项民心和民生大工程。
结合材料,分析说明土壤污染防治法的制定过程所体现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
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习近平在东北三省考察时强调,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东北振兴的坚强保证。要加强东北地区党的政治建设,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营造风清气正、昂扬向上的社会氛围。要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提高领导能力专业化水平。领导干部要带头转变作风、真抓实干,出真招、办实事、求实效,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政治生态同自然生态一样,污染容易,治理不易。要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决查处各类腐败案件,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分析应该如何通过打造良好的党内政治生态来推进东北振兴。
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乡村振兴需要建立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当前,我国农村法治建设还存在很多薄弱环节,如“三农”领域法律制度的供给不充分,农村的一些矛盾纠纷无法在法律规则之内进行解决;少数乡镇干部不能正确理解基层人民政府与村民自治之间的法律关系,不是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明确的“指导、支持和帮助”原则来开展对村委的工作,而是实行“行政管理”;发生在资金流动比较频繁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拆迁改造、农村土地征用开发等领域的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比较严重,已成为影响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因素;农民法治意识比较淡薄,用法意愿较低,面临“有法不用”难题;缺少一支懂农业、爱农民、服务农村的法律工作队伍;等等。
结合材料,运用“法治中国建设”的相关知识,说明如何加强农村法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