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2.3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同步练习(A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2-08-07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下图为某区域地形剖面和人口分布相对数变化曲线图(人口分布相对数越大,人口数量越多)。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图能够体现出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因素是( )A、地形、土壤 B、地形、河流 C、土壤、河流 D、地形、气候(2)、该区域人口分布最密集的地区最可能是( )A、① B、② C、③ D、④2. 浙江省丽水市云和梯田,被誉为“中国最美的梯田”,位于“九山半水半分田”的浙西南山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图能够体现出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因素是( )A、地形、土壤 B、地形、河流 C、土壤、河流 D、地形、气候(2)、该区域人口分布最密集的地区最可能是( )A、① B、② C、③ D、④2. 浙江省丽水市云和梯田,被誉为“中国最美的梯田”,位于“九山半水半分田”的浙西南山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当地人民因地制宜修筑梯田发展种植业,主要改造的自然因素是( )A、气候 B、地形 C、水源 D、土壤(2)、此处在缓坡上修筑梯田最主要的目的是( )A、保水保土效果好 B、修筑难度小 C、利于机械化耕作 D、增加耕地面积3. 下图为我国某农业文化遗产地景观结构图,该地的石堰梯田具有“叠石相次,包土成田”的特点。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当地人民因地制宜修筑梯田发展种植业,主要改造的自然因素是( )A、气候 B、地形 C、水源 D、土壤(2)、此处在缓坡上修筑梯田最主要的目的是( )A、保水保土效果好 B、修筑难度小 C、利于机械化耕作 D、增加耕地面积3. 下图为我国某农业文化遗产地景观结构图,该地的石堰梯田具有“叠石相次,包土成田”的特点。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该石堰梯田最可能位于( )A、山西省 B、江西省 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D、云南省(2)、推测石堰梯田所在地的环境特点( )A、气候雨热同期,农作物一年两熟 B、降水相对较少,以旱作农业为主 C、荒漠分布广,畜牧业分布在山麓 D、河网纵横密布,航运价值高4. 过去,我国山区公路多为“之”字形盘山公路。现在修建高速公路则是逢山开道、遇沟建桥,尽量取用最短距离的路线(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石堰梯田最可能位于( )A、山西省 B、江西省 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D、云南省(2)、推测石堰梯田所在地的环境特点( )A、气候雨热同期,农作物一年两熟 B、降水相对较少,以旱作农业为主 C、荒漠分布广,畜牧业分布在山麓 D、河网纵横密布,航运价值高4. 过去,我国山区公路多为“之”字形盘山公路。现在修建高速公路则是逢山开道、遇沟建桥,尽量取用最短距离的路线(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过去,我国山区公路多为“之”字形,原因是( )A、经过更多山村,方便居民出行 B、增加线路长度,发展生态旅游 C、降低线路坡度,提高通行安全系数 D、增加山区线路密度,发展交通(2)、现在在山区修建的高速公路不再呈“之”字形,其主要原因是( ) (1)、过去,我国山区公路多为“之”字形,原因是( )A、经过更多山村,方便居民出行 B、增加线路长度,发展生态旅游 C、降低线路坡度,提高通行安全系数 D、增加山区线路密度,发展交通(2)、现在在山区修建的高速公路不再呈“之”字形,其主要原因是( )①经济实力增强②汽车性能改善③科技水平提高④投资减少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5. 我国山西省有一种民居,其建筑风格为屋顶内侧呈单面漏斗状,当地人称之为“肥水不流外人田”;而我国南方各地尤其是城市近年来把平顶多层住宅楼改造成斜坡顶,当地人称之为“戴帽子”。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影响山西的屋顶内侧呈单面漏斗状建筑风格的自然因素是( )A、气候较干旱,降水少 B、地处西风带控制区,降水较均匀 C、地处高气压控制区,水资源缺乏 D、亚洲高压距离近,冬季风强烈,温度低(2)、南方各地对平顶多层住宅楼进行“戴帽子”改造工程的目的是使住宅( )A、保暖、采光、防潮防沙 B、防漏、美观、隔热节能 C、通风、美观、便于绿化 D、防漏、通风、增加空间6. 山区公路常建造成“之”字形的原因是( )A、降低线路坡度 B、增加线路密度 C、通过更多山村 D、增加线路长度7. 位于浙江金华兰溪市西部的诸葛八卦村,是诸葛亮后裔的聚居地。该村以村池为中心,有八条小巷直通村外八座土岗,其平面酷似八卦图。完成问题。  影响诸葛八卦村布局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地形 B、河流 C、土壤 D、气候8. 早期,在山区修建公路多为“之”字形的盘山路(如左下图)。现在,在山区修建高速公路则是逢山开道,遇沟建桥,尽量取最短距离(如右下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在山区,公路常修建成“之”字形,是为了( )A、增加线路长度,发展旅游 B、通过更多的居民点 C、增加山区线路的密度 D、减小线路的坡度(2)、现在山区兴建高速公路尽可能取最短距离,不呈“之”字形的主要原因是( )A、汽车性能的改善 B、少占耕地的要求 C、科技水平的提高 D、节省投资的需要9. 下图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传统民居建筑,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在山区,公路常修建成“之”字形,是为了( )A、增加线路长度,发展旅游 B、通过更多的居民点 C、增加山区线路的密度 D、减小线路的坡度(2)、现在山区兴建高速公路尽可能取最短距离,不呈“之”字形的主要原因是( )A、汽车性能的改善 B、少占耕地的要求 C、科技水平的提高 D、节省投资的需要9. 下图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传统民居建筑,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传统民居特点形成与当地环境特征对应正确的是( )A、①下沉式窑院—黄土直立性强 B、②房屋高架一台风海啸多发 C、③墙厚窗小一冬季温和多雨 D、④顶尖坡陡—特大暴雨频繁(2)、图示传统民居建筑体现( )A、环境制约人类生活 B、人类活动改变环境 C、人类对环境的适应 D、文化的创新与发展10. 读图“湖南张家界某山区的公路景观图”。该公路号称“九十九道弯”,似玉带环绕,弯弯紧连。据此完成下题。 (1)、图示传统民居特点形成与当地环境特征对应正确的是( )A、①下沉式窑院—黄土直立性强 B、②房屋高架一台风海啸多发 C、③墙厚窗小一冬季温和多雨 D、④顶尖坡陡—特大暴雨频繁(2)、图示传统民居建筑体现( )A、环境制约人类生活 B、人类活动改变环境 C、人类对环境的适应 D、文化的创新与发展10. 读图“湖南张家界某山区的公路景观图”。该公路号称“九十九道弯”,似玉带环绕,弯弯紧连。据此完成下题。 该公路“弯弯紧连”的目的是( ) A、减低线路坡度,保障行路安全 B、增加线路长度,发展观光旅游 C、通往更多村落,促进经济发展 D、增加线路密度,构建交通网络11. 某山区气候宜人,风景优美,下图为该山区某村落布局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村落选址考虑的首要因素是( )A、地形 B、降水 C、光照 D、河流(2)、联系当地各村落公路线的形态主要呈( )A、棋盘式 B、网络状 C、条带状 D、“之”字形12. 下图为“我国某史前文明遗址原始村落分布示意图”,根据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完成下列小题。 (1)、该村落选址考虑的首要因素是( )A、地形 B、降水 C、光照 D、河流(2)、联系当地各村落公路线的形态主要呈( )A、棋盘式 B、网络状 C、条带状 D、“之”字形12. 下图为“我国某史前文明遗址原始村落分布示意图”,根据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居民点分布在( )A、河流三角洲平原 B、山地半山腰 C、河谷阶地 D、河流冲积平原(2)、先民选择居住地时,聚落布局充分考虑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 C、水文 D、生物(3)、随着人口的增加,图中区域②有可能发展成为聚落,其聚落的形状可能是( )A、团聚型 B、带状 C、网状 D、棋盘状 (1)、图中居民点分布在( )A、河流三角洲平原 B、山地半山腰 C、河谷阶地 D、河流冲积平原(2)、先民选择居住地时,聚落布局充分考虑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 C、水文 D、生物(3)、随着人口的增加,图中区域②有可能发展成为聚落,其聚落的形状可能是( )A、团聚型 B、带状 C、网状 D、棋盘状二、综合题- 
                            13.根据材料及图,回答相关问题。 通常人们把聚落分为乡村和城市两大类。从表面上看,城乡聚落都是房屋建筑的集合体,是人们的居住场所,但实际上还包括与居住直接相关的其他生活、生产设施。聚落既是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的场所。下图A、B为城乡聚落景观对比图。  (1)、结合上图及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1)、结合上图及所学知识,完成下表:类型 (填序号) 生产 活动方式 建筑等 人文景观 基础设施 完善度 人口 主体 规模 大小 形成 时间 农业活动 分散 农业 人口 为主 较小 较早 相对完善 (2)、结合上图,联系你身边的城市或乡村,推测聚落是怎样形成的。14.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黄河沿岸的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密切相关。窑洞有靠山窑和坑窑(地坑院)之分,居住在里面冬暖夏凉。下图为山西芮城西侯度村窑洞和河南三门峡陕州窑洞景观及位置图。地坑院是在平整的黄土地上,挖一个边长为10至12米、深6至7米的矩形深坑,窑院一角挖出一个斜道通向地面,作为居民出入院子的门洞。  (1)、比较西侯度与陕州民居的差异并说出其主要影响因素。(2)、简析窑洞被称为“绿色建筑”原因。 (1)、比较西侯度与陕州民居的差异并说出其主要影响因素。(2)、简析窑洞被称为“绿色建筑”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