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双鸭山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2-08-05 类型:期末考试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 9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用什么支撑我们的精神大厦
贾梦雨
我们平时所说的“精神亚健康”,是指一个人的精神状态、精神追求方面失去正确标准,缺乏价值支点,种种消极甚至扭曲的思想意识占据主导地位,并体现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其实,“精神亚健康”的症状在很多人身上都或隐或显地存在着。
“精神亚健康”的症状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对事业缺乏激情,精神萎靡,庸碌无为;二是对生活缺乏热情,对他来说,活着的意义仅仅在于活着;三是对他人缺乏感情,淡漠、疏离,甚至于防范、欺骗;四是对社会缺乏责任感,社会的冷暖对他来说已经变得无足轻重。总体来说,陷落于物质的汪洋之中,沉沦于享乐的迷茫之中,浮躁而无信仰、无敬畏、无追求。正如南师大中文系教授贺仲明所说:“精神亚健康的重要表现,就是公众无法从精神涣散的日常生活中获得安宁;理想和信仰丧失;浮躁的心灵被物所累,排斥关怀和诚信。”
是什么导致了“精神亚健康”的弥漫呢?全球化浪潮汹涌澎湃,“地球村”可以拉近人们之间的距离,不过,它也无时无刻不在拉远人们之间的距离,造成新的疏离。全社会消费思潮迅速膨胀,在这种后现代的炫目泡沫下,大众都在不知不觉中被消费主义的狂欢陶醉。被牵着鼻子走,人变成了“经济人”“时尚人”,永远有一双无形的手在拉着你,让你无法脱身,并且身不由己。此外,我们过分重视外在的所谓“成功”,整天追求的都是那些“看得见的东西”:房子、汽车、锦衣玉食、无休止的享乐,而且,我们渐渐迷失在这些“身外之物”中不可自拔。物质日益强大而膨胀,而精神的萎缩状态正在加剧,在这种“内忧外患”的夹击之下,我们被裹挟其中,身心交瘁。
理想、激情,一个人的精、气、神,这些其实都应该是我们的追求,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支点。而现在,从心灵层面来说,价值的支撑点,人生的追求目标,对幸福的感受等渐渐处于错乱状态。从生存状态来说,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处理爱情、家庭、事业等之间的关系,这其中充斥着扭曲。物欲主义和消费主义,目前正借助经济、文化和人员流动的全球化大潮,向全世界蔓延, 也深刻影响到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市场经济的大发展和全球化大潮中,世俗化大潮开始侵蚀到人们的精神生活领域。
因而,我们都应该有一定的精神追求。我们应该解决好自己的归宿感问题。这就要求一个人加强免疫力,实现内心的真正强大,面对诱惑超然,面对挫折泰然,并在对时代的正确认识中增强责任感。另一方面,我们应该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的环境,真正关心人的精神追求。在文化多元化的基础上,更好地创造文化的和谐,从多方面创造以人为本的文化生态环境。
(选自《新华日报》)
(1)、下列不属于“精神亚健康”症状的一项是( )A、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少人在物欲主义和消费主义蔓延的环境里不停地为生计忙碌着。 B、大学生沉沦于网络,终至退学;校园里充斥着“怀疑的时代还需要信仰吗”的争论。 C、一人遭车祸后横躺马路,行人纷纷避让;乘客公交车上遭偷窃,周围众人漠然而视。 D、各种压力之下,许多人不知道生活的意义在哪里,以致于心绪浮躁而无信仰、无追求。(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以“用什么支撑我们的精神大厦”为论题展开论证,联系生活实际,有针对性。 B、本文论证严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环环相扣,层层深入。 C、“精神亚健康”弥漫的根本原因是全球化浪潮造成人类彼此间的疏离和自我的迷失。 D、第五段从宏观上指出世俗化大潮开始侵蚀人们的精神生活领域,增加了论证的深度。(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创造文化和谐,创造以人为本的文化生态是当下“支撑我们的精神大厦”的一种必要手段。 B、禁住物欲诱惑,泰然面对挫折,实现内心真正的强大,就可以帮我们寻找到自己的归宿感。 C、无论是从心灵层面,还是生存状态来看,理想和激情的缺失都会导致我们的生活出现问题。 D、膨胀的消费思潮使我们的精神加剧萎缩,我们被裹挟在这种“内忧外患”中,身心交瘁。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共 12分)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的发展,对于社会应用型人才与专 业型人才的培养都有着直接的作用。教育事业的改革给职业教育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近几年职业教育的成就越来越大,但问题也不断出现:一是职业教育生源质量下降。高校招生量的扩大,使得本来就不高的高职院校招生标准再一次降低,因为只有降低了招生标准,才能有效完成学校的招生计划。二是职业资格证书协调机制不足。职业教育学校的学生,只有取得了相关专业的职业证书,才会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但是,我国的许多职业资格证书的含金量不足,职业资格证书的权威性下降,影响了行业内人士对职业资格证的认可度。三是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不尽先进。我国的职业院校办学理念较为传统,学校内部的人事管理制度比较落后。
(摘编自《我国当前职业教育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材料二:
2022年5月1日起,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正式实施。新法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行政法室副主任宋芳用“一融三通两提升”来概括此次职业教育法的修改思路和主线:“一融”指融合,即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三通”指融通、贯通、畅通,即推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融通、不同层次职业教育有效贯通、招生和升学就业渠道畅通;“两提升”指提升职业教育办学质量、提升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张启鸿告诉记者,事实上,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的提高,对职业院校的积极影响是立竿见影的。2022年学校自主招生,报考人数大大超过招生计划,这是多年未有的重大转变,也是国家提升职业教育地位给职业院校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改革红利。
(摘编自《职教法首次大修实现职业教育从“层次”到“类型”之变》)
材料三:
山东省教育厅党组书记邓云锋透露,2021年山东省中考中,有2.95万名超过当地普高线分数的学生主动选择职业学校,有1.7万名普通高中在校生转入中职学校,用工企业对中职毕业生满意度也已达到了 96.07%。
邓云锋说:“这一倾向说明,职业学校过去招收低分生的难题得到了进一步破解,中等职业教育初步实现了从无门槛追求数量到现在有选择的以质定量,得益于山东省推行‘三好’职业教育的成功做法。”邓云锋介绍,山东省职业教育的“三好”做法,就是把学校办好,把质量抓好,把学生的发展空间途径建好。
“为把教学质量抓好,近年来山东省省级投入9500万元,设计了102个中职与高职、本科相衔接的课程体系,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资源纳入教材,覆盖各个主干专业的课程体系。”邓云锋表示,为把学生的成长发展路径建好,一方面,打通学生的学业晋升渠道。山东比较早地开始探索职教高考制度,大力发展初中后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全省中职学生升学深造比例超过70%。另一方面,着力提升学生就业质量。山东认定了310家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支持学校与知名企业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建立校企对话制度,校企合作“一头冷、一头热”问题得到了初步解决。学生升学有渠道、就业有优势,有力提升了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摘编自《山东办出“三好”职业教育》)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几年,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如生源质量下降、职业资格证书协调机制不足、管理体制不够先进等。 B、职业学校的学生,只要取得了相关专业的职业证书,就会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 C、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对提高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提升职业教育地位,推动职业教育良性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D、2021年山东省中职学校生源质量的提升,用工企业对中职毕业生较高的满意度,说明山东省职业教育发展态势良好。(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高职院校招生计划难以完成,是因为高校招生量的扩大和高职院校较低的招生标准。 B、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2022年自主招生报考人数大大超过招生计划,这表明我国的职业教育迎来了重大转变。 C、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生源质量的提升,说明中等职业教育初步实现了从追求数量到追求质量的转变。 D、学校与企业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建立校企对话制度,有利于解决校企合作“一头冷、一头热”问题。(3)、为使我国的职业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请结合材料,从学校的角度提出合理建议。三、文学类阅读(共9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花瓷细腰鼓
杨轻抒
眉间坊是一条街。为什么叫坊不叫街,好像没人说得清楚。街不宽,也不长,四月的风
卷着落花从东头过来,百米之后就消失在了西头的车流里。街还不直,微有弧线——之前电视台曾经做过城市航拍,其中就有眉间坊的镜头,看到的人说,咱这眉间坊从空中看就像人字的那一撇。
鲁老师一个人住在眉间坊一座三间平房围成的小四合院里。地是红砖铺的,年岁久了,一地青红,青红的小院里堆积着春日的阳光,几朵槐花在阳光里飘落。围墙是灰砖砌的,高过人头,爬满七里香。院门半掩,街坊四邻常看见鲁老师在院子里写写字、喝个茶什么的。有时候鲁老师也念些旧文,只是鲁老师念旧文的时候要打节奏,打节奏用的是一个瓷的细腰鼓,两头蒙皮,是什么皮大家不知道,但那瓷鼓晶莹而深透,秋水一般。鲁老师腰悬瓷鼓,左击右拍,嘴里念:“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
鼓声穿云裂石,鲁老师满面沧桑。
街上的人偶尔也来串串门,送点时下的青瓜小葱什么的,但都不进去,就站在门口。站在院门口能看到鲁老师客厅里挂着的字,字是: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关于鲁老师,一直就有很多的猜测。
有人说鲁老师书香门第,早年是留过洋的,会几国外语;也有人说鲁老师祖上是有名的富商,传下宝贝无数;当然,也有人说,鲁老师就一个离群索居的退休老头,儿孙都在国外,多年不曾回来过。
不管怎么着,大家都知道鲁老师是个文化人,都很敬重他。
常进鲁老师院里的是老宋。老宋是厂里的水暖工,也懂点电,所以谁家管道破了,电不通了,都请老宋去看看。老宋经常到鲁老师家去,因为鲁老师那房子也老了,经常有个下水道堵了,灯泡坏了之类的事情。开始时,鲁老师家有事,悄悄喊声老宋,老宋就去了;后来老宋也不让鲁老师喊了,差不多了就去鲁老师家检查检查。有事处理个事,没事就坐在院里看鲁老师打腰鼓念旧词儿。
人总是要老的,鲁老师眼看着就一年一年老了。老了的鲁老师也写写字,也打打鼓,但是看见过的人都说,鲁老师写字手已经开始发抖了,打鼓的时候已经没有什么节奏感了。大家就想,要是鲁老师哪天忽然走了,谁来给他送终啊?
这个问题渐渐成了眉间坊所有人的心结。当然,想归想,却没有人说破,只是大家走过鲁老师家门前的时候,会忍不住停一下脚 步,或者不自觉地回头望上一眼鲁老师那青灰的院门,看见墙上的七里香花瓣又掉了不少,对联上的字又淡了一些……
那一天终究还是来了。听见老宋的叫声,大家都跑过去。鲁老师半躺在院子里的一把藤椅上,脸色青灰,冲大家笑了笑,笑得很艰难。大家说快把鲁老师送医院吧,鲁老师摇头,意思是不必了。鲁老师看看桌上那只腰鼓,又慢慢抬眼看着老宋。
那腰鼓黑地、乳蓝白斑,漂亮得不染一丝烟火气——大家第一次这么近地看到那只鼓,也第一次发现鲁老师家里空空荡荡让人心酸。
老宋为难地看看鲁老师。
鲁老师叹了口气,显得特别失望。大家说:“老宋你什么意思?你真要鲁老师放不下?”
老宋说:“哪敢让鲁老师放不下?跟鲁老师这么些年,这腰鼓我不是不会打,我是怕我念得不好,不像鲁老师那样。”大家说:“你念得不好我们帮你念,你打鼓可以吧?”
听到这话,鲁老师眼里忽然闪过一丝绚丽的光彩。
老宋深吸了一口气,拿起腰鼓,开始拍打,那声音清越而悠远,仿佛带着几千年辽远的气息。大家一起念:“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
没有人问大家是啥时候学会那些旧词的,所有人都觉得那腰鼓的声音清丽而深重,像暗夜里的昙花开放,像七里香的香气四处飘荡,整个城市,不,整个天地之间,都浸透了瓷鼓的声音……
后来,不知过了多少时日,有操着外地口音的人来眉间坊打听鲁老师的那只花瓷细腰鼓,说:“那可不是一般的东西,是鲁山段店窑烧制的,是唐钧瓷的鼻祖‘黑唐钧’,是皇宫的贡品,连皇帝都用过,是祖上传下来的宝贝呢!”眉间坊的人说:“就你懂?你懂为啥不明白 ‘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也是祖上传下来的?”
那人赧然,掩面而去。
(1)、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以眉间坊为故事发生的背景,小说开头部分又特别交代航拍镜头下人字的那一撇,暗示了与做人相关的小说主题。 B、小说中描写了鲁老师居住的小四合院,青红的小院、飞扬的槐花相交织,渲染出神秘阴森的氛围,烘托出鲁老师离群索居的特点。
C、作者描写鲁老师击鼓时鼓声穿云裂石满面沧桑这一场景,意在表现鲁老师技艺的高超,以及众人对鲁老师文化人身份的敬畏。 D、听到这话,鲁老师眼里忽然闪过一丝绚丽的光彩,是因为鲁老师觉得老宋得到自己的真传,为他可以和自己一样打鼓念旧词而感到欣慰。
(2)、小说中“七里香”三次出现各有作用,请分别加以分析。四、文言文阅读(19分)
-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魏源,字文渊,建昌县人。永乐四年进士,除监察御史。辨松江知府黄子威诬,奏减浙东濒海渔课。巡按陕西,西安大疫,疗活甚众。奏言诸府仓粟积一千九十余万石足支十年今民疫妨农请输钞代两税之半从之两遭丧俱起复。
宣德五年,河南旱荒,民多转徙。帝以源廉正有为,命为左布政使,俾驰驿之任。时侍郎许廓往抚辑,廷议又起丁忧布政使李昌祺原官。源与廓、昌祺发仓廪,免逋赋杂役,流民渐归。雨亦旋降,岁大丰。居三年,召还,授刑部左侍郎。明年,永丰民夏九旭等据大盘山为乱。帝以源江西人,命抚之,都督任礼帅兵随其后。未至,官军擒九旭,因命二人采木四川,兼饬边务。
英宗即位,进尚书。正统二年命整饬大同、宣府诸边,许便宜行事。源遣都督佥事李谦守独石。按行天城、朔州诸险要,令将吏分守。设威远卫,增修开平、龙门城,从独石抵宣府,增置墩堠。免屯军租一年,储火器为边备,诸依权贵避役者悉括归伍。寻以宣、大军务久弛,请召还巡抚佥都御史卢睿,而荐兵部侍郎于谦为镇守参赞。于是言官以临边擅易置大臣为源罪,合疏劾之。帝以源有劳,置不问。事竣还朝,与都御史陈智相詈于直庐,智以闻,诏两责之。
岁旱,录上疑狱,且请推行于天下,报可。旋坐决狱不当,与侍郎何文渊俱下狱。得宥,复以上辽王贵烚罪状,不言其内乱事,与三司官皆系诏狱。累月,释还职。源在刑部久,议狱多平恕。陕西佥事计资言,武臣杂犯等罪,予半俸,谪极边。源以所言深刻,奏寝之。六年,以足疾命朝朔望。八年致仕,卒。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八》,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奏言诸府/仓粟积一千九十余万石/足支十年/今民疫妨农/请输钞/代两税之半/ 从之/两遭丧/俱起复 B、奏言/诸府仓粟积一千九十余万石/足支十年/今民疫妨农/请输钞代两税之半/从之/两遭丧/ 俱起复 C、奏言/诸府仓粟积一千九十余万石/足支十年/今民疫/妨农/请输钞代两税之半/ 从之/两遭丧/俱起复 D、奏言诸府/仓粟积一千九十余万石/足支十年/今民疫/妨农/请输钞/代两税之半/ 从之/两遭丧/俱起复(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参加殿试取中后才能称为进士。殿试分三甲录取,一甲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B、御史,是古代一种官名,其职责多有变化。自秦朝开始,御史专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
C、刑部,是“六部”之一,掌管刑法、狱讼、军令等事务,最高长官是刑部尚书。 D、朔望,农历每月的初一日和十五日。在文中,皇帝照顾魏源有足疾,此两日朝见即可。(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源心存正义,勤政爱民。辨明松江知府黄子威被诬陷的事,上奏减免浙东沿海一带渔民的赋税。 B、魏源颇有作为,深得信任。他成功整治大同、宣府等边务,皇帝准许他根据情况自行决断处理事情。
C、魏源治政有力,却遭弹劾。治边时,请求换掉不称职的官员,却被谏官以临边擅自更换设置大臣为罪名弹劾。 D、魏源断案平缓,崇尚宽和。在刑部任职时,他认为计资的建议过于苛刻,奏请停止,得到皇帝认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帝以源廉正有为,命为左布政使,俾驰驿之任。
②得宥,复以上辽王贵烚罪状,不言其内乱事,与三司官皆系诏狱。
五、古代诗歌阅读(共9分)
-
5.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自曹南至阳翟追怀江上旧游呈叔弟
吕本中
醉别白沙江上亭,晚蝉高树各秋声。风乘小艇凫鹥进,雨历疏檐环佩鸣。
家事不随王事了,新愁常接旧愁生。只今疲病嫌鞍马,十日同居眼暂明。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诗题来看,这首七言律诗是诗人从曹南转往阳翟的路上写给弟弟的,两人曾一同游过 白沙江。 B、首联回顾往日与弟弟在白沙江上的亭子里饮酒话别的情景,“秋声”既点明时令,也暗示心情。 C、颔联追忆了与弟弟同游的情景,其中上句流露出如苏轼《赤壁赋》中“浩浩乎如冯虚御风”的畅快。 D、尾联表达了感激之情,诗人认为曾经与弟弟在一起的十天让自己暂时看到了光明,感到 了惬意。(2)、诗人在颈联中说“新愁常接旧愁生”,你能从诗中读出诗人的哪些“愁”呢?请结合全诗简要回答。六、理解性默写(共7分)
-
6. 默写(1)、在《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 , 。(2)、《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 。(3)、在《琵琶行》中,诗人多次用“月”这个意象,如以“”烘托与朋友分别时的凄凉心情,以“”和四周的寂静衬托琵琶女弹奏技艺的高超,以“”烘托丈夫远离后琵琶女的孤独无依。
七、课内知识点(共10分,每小题2分)
-
7.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B、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C、铁骑突出刀枪鸣 D、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B、侣鱼虾而友麋鹿 C、浔阳江头夜送客 D、云青青兮欲雨9. 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凄凄不似向前声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至于泰安 D、哀吾生之须臾10. 下列各句中,没有特殊句式的一项是( )A、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B、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11. 下列有关文化生活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晚唐五代到宋的温庭筠、晏殊、秦观、苏轼、李清照等一系列词坛名家的词风虽不无差别,各有擅长,但大体上可归诸婉约范畴。 B、建安风骨:以曹氏父子为中心的文人集团表现出的共同文学倾向,他们高扬政治理想,
展示强烈个性,诗歌主题风格慷慨激昂、刚健有力,故名。
C、《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想象大胆丰富,其中“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一句运用了拟人、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衬托出天姥山的高耸雄奇。 D、“沉郁顿挫”常用来形容杜甫诗歌的风格,其中“沉郁”指情感的深厚、浓郁、忧愤。《登高》一诗的颈联将诗人万里漂泊、身体多病、客居异乡、孤独无依的悲苦心情一起倾泻出来,这正是杜甫诗风的集中体现。
八、语言文字运用(共15分)
-
12.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 )
①作为部门领导,应该具备全局观念,那种目无全牛.而忽视整体利益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②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是上海的标志性文化景观之一,游客可以从这里明察秋毫.地欣赏美丽的城市。
③奥运会开幕式上五彩斑斓.、光彩夺目的焰火点亮了雄伟的“鸟巢”,扮靓了深邃的夜空;如诗如画的文艺表演使人心醉、令人着迷,精彩的北京奥运正在上演。
④听说这位气功大师能够功发疾消,今天会了他一下,果不其然.,他没有那么大的能耐。
⑤教师在讲解鲁迅作品时,首先必须查阅各方面资料,让自己全面了解课文,否则就会断章取义,甚至以讹传讹.。
⑥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
A、①②④ B、①②⑥ C、③④⑤ D、③⑤⑥13.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仅一堂堂看似普通的体育课,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身体健康,还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 们的体育价值观。(把“还”改为“而且”) B、随着“双减”政策落地并不断升温,使得学校的课后服务也越来越丰富多彩。(删除“使得”或“随着”) C、我们一定能在奥运之际展现出古老文明大国的风范,那时我们的城市不仅会变得更加美丽,每一个人也会更加文明。(把“我们的城市”和“不仅”互换位置) D、今年广东旅游行业力争实现接待国内游客突破5.6亿人次的目标,将着力从5个方面实现了旅游产业发展的新突破(删去“了”)
1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幸福指数是社会发展状况及其问题的“风向标”和“晴雨表”。如果说社会心理体系包含理性层面的认知评价和_________,那么,在幸福感中,情绪感受这一感性层面常常占据主导地位,幸福感有时是一种很个体化的主观领域。因此,在实践领域中,幸福指数可以成为生活质量指标体系中一个重要方面,但_________。在这里,关于幸福指数一种可能的误读就在于,认为幸福指数能够作为体现个人生活质量和衡量社会进步程度的一个绝对性指
标,从而忽视了对于社会发展内涵和人的精神领域的丰富性的考虑。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幸福指数明显提高。要让人们不断增强幸福感,必须坚持发展,
使财富更加丰饶充盈。人在社会中只有得到公正公平的对待,不受歧视,才会感到幸福。如果心理失衡,即使自己的经济收入比过去多,但看到在同样付出的情况下别人却拿得更多,也会感到不快乐。一个基本生活不愁的人,由于对钱财没有贪欲就会知足常乐;而一个腰缠万贯的人,将幸福完全物质化, _________,内心就会长戚戚。
(1)、下列各项中,与划线句中引号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这些带工就亲自或者派人去游说那些无力“饲养”可又不忍让他们的儿女饿死的同乡。 B、正如那位老乡所说,老根据地的百姓们做的鞋是“量天尺”。 C、如果你是“未经登记”的陌生人,你是无法进入的。 D、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2)、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九、材料作文(共60分)
-
15.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李泽厚回忆自己的一生,在《走我自己的路》一文中指出 :据说有人曾说我 “杂”,又是中国思想史,又是外国哲学,又是美学……我倒是觉得,今天固然科学分工愈来愈细,但另一方面也要看到,今天我们正处在边缘科学方兴未艾、各科知识日益沟通融合的新历史时期,自然科学如此,社会科学亦然。我以为,一方面确乎应该提倡狭而深的专题研究,但另一方面也不应排斥有更高更大的目标,特别是对搞理论的人来说,更加如此。我自恨太不“杂”,例如,对现代自然科学知识太少,没有发言权,否则我想自己的研究工作将另是一番天地。
李泽厚的话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