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2-08-03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许多成语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    )
    A、文学艺术空前发达 B、学术思想非常活跃 C、生产力水平有所提高 D、各诸侯国斗争激烈
  • 2. 有学者认为,都江堰的开凿使成都平原渠河纵横,“灌溉蜀郡田畴以万亿计,蜀用富饶,号称陆海”,灌溉之利与航运之便使成都成为古代著名的繁华都市之一。该学者意在说明(    )
    A、成都平原在古代的地位 B、成都平原水旱灾害减少 C、都江堰工程技术水平高 D、都江堰产生的社会功效
  • 3. 史书记载:蜀郡郡守李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该工程完工后,既可以行舟,又可以灌溉田地,百姓深受其益。该工程是( )
    A、灵渠 B、长城 C、都江堰 D、阿房宫
  • 4. 以下诸侯国不属于战国七雄的是(    ) 
    A、齐国 B、韩国 C、燕国     D、鲁国
  • 5.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在震区,许多建筑倒塌,而处于震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却没有损毁和垮塌。你知道这一两千多年来一直造福人类的水利工程修建于何时(    ) 
    A、春秋 B、战国 C、秦朝 D、蜀汉
  • 6. 秦孝公即位时,秦国“兵弱”,而商鞅变法后,秦国人“勇于公战”,这是因为商鞅变法(    ) 
    A、奖励农耕 B、按军功授予爵位 C、推行县制 D、抑制商业贸易
  • 7. 下图是同学们参观山西博物院时拍摄的国宝级文物——侯马盟书,上面记载了春秋到战国时期晋国赵氏等六卿内争演化为四卿并立直至三家分晋的历史,对此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表明中国最早的文字出现于山西 B、见证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C、对研究中国书法历史有重要意义 D、说明山西侯马是当时晋国所在地
  • 8. 对联“哀怨托离骚,生而独开诗赋立;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中所写的人物是(    )
    A、李冰 B、孙武 C、屈原 D、扁鹊
  • 9. 诗歌是鲜活的历史,“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该诗描述的社会现象出现在(    )
    A、 B、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
  • 10.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影响最大的一次改革。有人评价这次变法:“以前是贵族任战士,现在是战士为贵族”。与之相关的变法措施是(    )
    A、加强刑罚 B、奖励生产 C、奖励军功 D、推行县制
  • 11.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统治者相继实行变法改革,其目的是(   )
    A、让农民富起来 B、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 C、大量开垦荒地 D、建立中央王朝
  • 12. 识读地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内容之一,下列(题图)属于哪一时期的形势图(    )

    A、西周时期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商朝时期
  • 13. 著名学者余秋雨曾经给人们留下一段优美的文字:“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他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氽秋雨笔下的“它”是指(    )
    A、都江堰 B、邗沟 C、郑国渠 D、灵渠
  • 14. “商鞅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秦国的国力大大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这则材料可以用来(    )
    A、阐述商鞅变法的过程 B、解释商鞅变法发生的原因 C、说明商鞅变法的性质 D、论证商鞅变法的积极影响
  • 15. 下列史实能够反映春秋战国时期历史发展特征的是(     ) 

     ①百家争鸣                         ②商鞅变法 

     ③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④争霸、兼并战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 16. 有学者认为,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意气风发的少年时代。该时代的主要特征是( )
    A、社会大变革 B、大一统 C、民族政权并立 D、专制皇权加强
  • 17. 战国时期,位于最西面的一个诸侯国,通过与其他六个国家的战争,不断向东扩大自己的国土,这个国家是(     ) 
    A、秦国 B、齐国 C、楚国 D、燕国
  • 18. 《史记•商君列传》载:“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共)三十一县。”材料反映了当时(     ) 
    A、实行分封制 B、建立县制 C、推行郡县制 D、确立行省制
  • 19. 小明在历史课上学到了“三家分晋”的典故,其中“三家”对应的诸侯国分别是(     ) 
    A、韩、赵、魏 B、郑、宋、楚 C、韩、赵、燕 D、秦、齐、楚
  • 20. 战国时期有这样一户人家:老大因作战有功获得了爵位,老二在家勤于耕作被免除徭役,老三则被国君派往县城任吏。据此判断这户人家最有可能生活在(     ) 
    A、管仲改革之时 B、周平王东迁之际 C、商鞅变法之后 D、晋文公称霸之前

二、材料分析题

  • 2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秦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史记·商君列传》

    (1)、材料中的“卫鞅”指的是谁?这次变法发生在什么时候?
    (2)、如果你是平民,你要怎么做才能得到奖励?反之如果你是旧贵族,你最不满的是变法中的哪一项?
    (3)、这场变法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 22. 如下图是一个水利工程示意图,它依自然水势而建,属世界遗产,历经2000多年,依然经受住8.0级的地震,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1)、这个水利工程的名称是什么?位于哪条河流上?它使成都平原获得了什么美称?
    (2)、它是在什么时期由谁主持修建的?
    (3)、这项水利工程的主要功用是什么?
  • 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居……五年,秦人富强。

    (1)、材料中的“商君”指谁?
    (2)、材料主要记载了“商君”的什么活动?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主要内容。
    (3)、你如何评价 “商君”的做法?
  • 2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最终,君臣斗法的结果,是管仲得到了一个社会改革的舞台,他以礼义廉耻为纲领,韬光养晦、暗藏锋芒,大力推动齐国政治、经济、军事的改革,短短几年就使齐国国富民强,彻底改变了齐国的形象,于是亮剑诸侯,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而号令天下,开一代风气之先。

    材料二:发生在两千多年前的商鞅变法,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波澜壮阔的划时代变革……商鞅的变法措施从一开始就是锋利的,从根本上打破了旧的经济、政治制度,改变了原有的利益格局。因而,在激发起大秦百姓发愤图强的血性、推动秦国迅速走向富强的同时,也遭到以甘龙、杜挚为首的原有秩序既得利益集团的拼死反对,斗争堪称你死我活。

    (1)、材料一中“政治、经济、军事的改革”具体有哪些内容?此次改革的结果怎样?(用原文回答)
    (2)、材料二中“发生在两千多年前的商鞅变法”开始于哪一年?“商鞅的变法措施”包括哪些内容?(答出六点即可)变法取得了怎样的效果?(用原文回答)
    (3)、材料二中“斗争堪称你死我活”说明了什么?给你什么样的启示与感想?
    (4)、这两则材料反映了人才和改革的重要性。请你结合当今实际,谈一谈这两个方面对国家社会发展起到的作用。
  • 25. 以下表述是从材料中得出的,答正确;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说的意思,答错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答未涉及。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把都城迁至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从此,我国历史进入春秋时期。春秋时期王权衰落,周王统治出现了严重危机。

    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春秋之后,我国进入战国时期,这时,周王已无足轻重,诸侯国也更少了。主要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大国,史称战国争雄。

    (1)、周平王是春秋时代的开创者,他在位时期,周王权利很大,可以号令诸侯。
    (2)、春秋争霸和战国争雄局面的出现都与周王权力衰落有关。
    (3)、春秋时期是从公元770年至公元476年。
    (4)、战国后期,秦国成为七国中最强大的国家。
    (5)、春秋、战国两个时期,国家处于长期分裂的状态,共持续500多年。
    (6)、春秋时期有众多诸侯国,各国为了自身的利益展开了激烈的争斗,出现了春秋五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