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弥勒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12月第四次月考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2-08-01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40分)
-
1. “玉”被誉为“石之美者”,自古以来便深受华夏儿女的喜爱。2021年,考古工作者在发掘“三星堆遗址”的“祭祀坑”时,发现了器型丰富的玉器;其中的“玉璋”形制繁复,有几何璋、斜刃璋、树枝形璋等,与中原传统玉的形制大为不同。由此可知,三星堆文明( )A、与中华文明存在明显差异 B、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 C、仍处于宗教神权统治阶段 D、独立发展且与外界缺少交流2. 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 )A、青铜器的功能发生重要变化 B、分封制的内涵在铭文中的体现 C、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 D、青铜器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3. 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在春秋战国国家走向统一的时代,讲求“耕战”,富国强兵,“满足”秦实现统一的理论是(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法家思想 D、墨家思想4.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指( )A、统一度量衡 B、嬴政自称始皇帝 C、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度 D、秦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影响深远5. 商鞅变法与秦国完成统一之间的内在联系应是( )A、商鞅变法为秦国统一奠定了基础 B、商鞅变法直接导致了秦国的统一 C、商鞅变法与秦国完成统一无关系 D、商鞅变法减缓了秦国统一的步伐6. 汉元帝初元元年,有水、疾疫、地震之灾,次年又发生了两次地震,关东郡国大饥,人或相食,元帝下诏自遣,承认自己“明不能烛…治有大亏,昝至于斯”。材料所反映的思想是( )A、民贵君轻 B、天人感应 C、君权神授 D、君舟民水7. 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武帝将京畿以外地区划分为十三州部,设刺史,秩六百石,每年定期巡视所部郡国,监察守、相两千石官和强宗豪右。这从实质上反映了( )A、专制集权加强 B、地方行政体制的变化 C、刺史位重权卑 D、州部郡国力量的削弱8. 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 )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同 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在提升 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9. 北朝推行均田制,规定年满15岁男子依照制度占有一定数量的耕地,按户缴纳赋税,并要求男子达到15岁、女子达到13岁,必须嫁娶,不得拖延。可见均田制的目的是( )A、抵制土地兼并 B、促进人口增长 C、增加财税收入 D、稳定个体小农10. 西汉中期至西晋,中原王朝先后允许已归附的匈奴、鲜卑族内迁到陕北、晋北、幽州北等长城一带,羌、氏族内迁到关中地区聚居。该现象( )A、加快了中原王朝的衰落过程 B、使边患危机更加严重 C、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D、推动了北方民族交融11. 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朝廷与地方矛盾尖锐。某节度使派人到中书省办事,因其态度恶劣,遭宰相武元衡呵斥。不久,武元衡在靖安坊的东门被该节度使派人刺杀。此事发生在( )A、汉长安 B、唐长安 C、宋汴梁 D、元大都12. 下列哪一工具的出现表明我国古代犁耕技术的成熟( )A、水排 B、曲辕犁 C、耦犁 D、翻车13.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进的正确顺序是A、察举制—科举制—世官制 B、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 C、科举制—世官制—察举制 D、世官制—科举制—察举制14. 下列关于两税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两税法开始于北魏
②分夏、秋两季收税
③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④改变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15. 中国古代的一些文化名人被后世尊称为“圣”,如医圣、书圣、画圣、诗圣,其对应的历史人物依次为( )A、孙思邈、王羲之、顾恺之、杜甫 B、孙思邈、颜真卿、顾恺之、李白 C、张仲景、王羲之、吴道子、杜甫 D、张仲景、颜真卿、吴道子、李白16. 唐代中后期,“波斯锦”“胡锦”“番锦”通过丝绸之路,不断输入中国,内地也生产“胡氏锦”。这表明( )A、外来文化改变了唐代的社会生活 B、唐代中后期手工业趋于衰落 C、外来的丝织技术超过了唐朝 D、中外文化交流互动日益深入17. 北宋建立后, 鉴于唐后期以来军阀割据、武将专权的历史教训,宋太祖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委派转运使掌握地方军政大权 B、强干弱枝、重文轻武 C、各州郡财赋大部分由中央掌握 D、派文臣做知州和通判18. 北宋王安石变法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 )A、加强北宋政权的军事力量 B、改革科举制度,扩大封建统治基础 C、削弱北宋地方割据势力的实力 D、解决北宋政权的财政困难19. 金代采用的兵农合一的军事制度,称作( )A、行营制度 B、四时捺钵制度 C、猛安谋克制度 D、南、北面官制20. 为了便于对“琉球”的管理,元政府在澎湖设立了巡检司,隶属于晋江县。元朝时期的“琉球”即今天的( )A、西藏 B、台湾 C、福建 D、广东21. 有学者指出,经济重心的南移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大事件,也是经济地理格局中的一次巨大变迁。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 )A、南北朝时期 B、隋唐时期 C、两宋时期 D、明清时期22. 宋朝时农业发展的成就突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稻麦复种制在南方相当普遍 B、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C、棉花在内地开始种植 D、边疆地区获得进一步开发23. 在宋代以前妇女再婚、寡妇改嫁是比较常见的事情,但是宋代以后类似的事情就很少发生,更多的妇女选择守节。导致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A、市民阶层力量的壮大 B、血缘宗法观念的削弱 C、商品经济的空前发展 D、程朱理学思想的影响24. 促使宋词、话本和元杂剧兴起的直接社会原因是( )A、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B、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C、各民族文化的交融 D、阶级矛盾的尖锐化25. 以下材料为四位皇帝的一日政务节录,按朝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至前殿,由中书、枢密院、三司、开封府等官员依次奏事
②告诫军机处切勿泄密
③诏曰“诸侯王或欲推私恩分子弟邑者,令各条上”
④引见俘获的突厥颉利可汗,诸蕃君长奉上“天可汗”尊号
A、③①④② B、③④①② C、③④②① D、④③①②26. 明成祖时选拔一些文官到皇宫内的文渊阁值班,充当秘书。由此形成的机构被称为( )A、中朝 B、内阁 C、南书房 D、军机处27.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明朝设立管理西藏军民事务的机构是( )A、行都指挥使司 B、宣慰司 C、宣政院 D、理藩院28. 下表所示是某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整理的材料。据此可以判断,他们的研究主题是( )地区
措施
东南地区
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东北地区
打退沙俄入侵雅克萨
新疆地区
设置伊犁将军
西藏地区
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A、对外关系的调整 B、抗击侵略的民族英雄 C、君主专制的加强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29. 明代中后期、各种戏曲声腔纷纷出现并不断流变,表演艺术家与制作家大量涌现,剧本创作繁多、演出形式日趋成熟。富商巨贾不仅蓄有家班、家乐,甚至自己也登台演唱,各种戏曲还在百姓和城市平民中广为流传。这说明中国古代戏曲( )A、利于丰富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 B、以道德教化为主要功能 C、成为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的工具 D、改变了传统文化的主流30. 明清之际,对封建君主专制进行了猛烈批判,指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思想家是( )A、黄宗羲 B、顾炎武 C、王夫之 D、李贽31. 清政府在英法联军逼迫下,增开天津为商埠,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归入香港界内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望厦条约》32. 1842年,《南京条约》的签订是中外关系发生逆转的第一步。“逆转的第一步”对中国意味着( )A、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D、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3. 与《天朝田亩制度》相比,《资政新篇》的进步性主要体现在它提出了( )A、保护小农经济的主张 B、实现产品公有的设想 C、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D、实行平均分配的政策34. 清末,江苏某师范学校的校歌唱道:“经义治事,安定(北宋教育家胡安定)遗风,体用贵兼通。旧学沉沦,新知潮涌,两端执乎中。”歌词体现的理念是( )A、全面复兴旧学 B、排斥西方新学 C、新学消解旧学 D、崇尚中体西用35. 张海鹏指出:晚清时期基本特征是“沉沦”,从一个完全的独立国家变为半殖民地的国家。造成中国进入“沉沦”谷底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6. 它是波澜壮阔的反帝爱国运动,又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它是( )A、义和团运动 B、护国战争 C、新文化运动 D、太平天国运动37.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权选举临时大总统、弹劾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这说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实行( )A、君主立宪制 B、总统制 C、责任内阁制 D、君主制38. 对辛亥革命的认识,中共中央在第一次对时局的主张中指出:“辛亥革命战争有两个意义,一个是反对满洲帝政之民主运动,一个是反对外力压迫之自强运动。”这一认识强调这场革命( )A、完成了民族独立任务 B、反帝反封建的内涵 C、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 D、传播了民主科学精神39. 一百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 )A、“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B、“驱逐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C、“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D、“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40. 董必武在重游某地后写诗“烟雨楼台革命萌生,此间曾著星星火;风云世界逢春蛰起,到处皆闻殷殷雷。”毛泽东同志称诗中记述的事件为“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这一事件( )
A、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B、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C、确定了党工作重心的转移 D、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二、综合题(四大题,共60分)
-
4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娃及古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
——赵光贤《周代社会辨析》
材料二:(秦)郡县官吏统统由享受俸禄的职业官僚担任,任免权集中于中央。……郡守掌行政,郡尉掌军事,郡监御史掌监察。……县官必须服从朝廷的统一调动。
——李治安《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
材料三:汉代的“大一统”思想包含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统一思想,建立国家意识形态,通过文化的一统实现政治的一统;其二是维持中华民族领土的统一,通过地域的一统实现民族的一统。文化的统一和地域的统一,都是形成共同民族认同的重要前提。
——张践《儒家“大一统”思想是中华民族统一的政治基础》
材料四: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材料五:有天下者, 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成不逮元。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
——宋濂《元史》卷五八《地理志》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实行分封制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的地方管理制度是什么?有何影响?(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文化一统”的措施及其目的。(4)、指出明太祖为解决材料四所言问题而采取的举措?(5)、根据材料五,说出元朝在地方管理制度上的最大创新之处。(6)、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42. 社会流动是指人们的社会地位以及职业的变动。某历史兴趣小组围绕“从社会发展角度看宋代社会流动”这一活动主题,搜集了如下材料,并得出了结论。材料一:唐人所著的《登科记》,记录了以进士科为主的及第者名录。清人徐松在此基础上进行考证,编撰了《登科记考》一书。近些年来,一些学者依据新出土的资料,对此进行了考证、增补,在其进士及第者之中,可以确定其家庭出身的有1085人。其家庭出身比例如下图所示。
材料二:宋代部分谣谚
谣谚
类别
引文
富儿更替做
经济谣
袁采《袁氏世范》:兼并之家见有产之家子弟昏愚不肖,及有缓急,多是将钱强以借……并息为本,别更生息,又诱勒其将田产折还。法禁虽严,多是幸免。惟天网不漏,谚云“富儿更替做”,盖谓迭相酬报也。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科举谣
汪洙《神童诗》: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几当自强。
一时同榜用三人
政治谣
洪迈《容斋续笔》:本朝韩康公、王岐公、王荆公亦同年联名,熙宁间,康公、荆公为相,歧公参政,故有“一时同榜用三人”之语,颇类此云。
只重衣衫不重人
社会谣
普济《五灯会元》:五陵公子争夸富,百衲高僧不厌贫。近来世俗多颠倒,只重衣衫不重人。
结论:宋代社会日趋平民化
(1)、从研究宋代社会发展变化的角度,指出材料一、二的史料价值。(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兴趣小组所得出的结论。(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4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那时中国的海关是自主的,朝廷所定的海关税则原来很轻,平均不过百分之四,清政府并不看重那笔海关收入,但是官吏所加的陋规极其繁重,大概连正税要收货价的百分之二十。中国法令规定税则应该公开,事实上,官吏绝守秘密,以便随意上下其手。外人每次纳税都经过一种讲价式的交涉,因此很不耐烦。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今将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各关英吉利国出进口货物议定应完税则,分类开列于后:……凡出口货有不能赅载者,即论价值若干,每百两抽银伍两。……凡属进口香料等货,例未赅载者,即按价值若干,每百两抽银拾两。
——中英《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南京条约》附约)(1843年)
材料三:鸦片战争后……英货输入总值,1842年为426万元,1845年,达到1053万元。由于运到中国的棉毛织品销路不广……从1846年起,英国输华商品量开始减少。1846年到1855年的十年间,除了1851年、1852年两年外,始终没有达到1845年的水平。
——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1842—1949》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当时中国关税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材料一到材料二中国关税发生的变化并指出其影响。(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商品在华“销路不广”的根本原因。44. 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一部反侵略史,也是一部近代化探索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指洋务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却完全被忽略了。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从1898年6月到9月,光绪帝按维新派意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法令,主要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训练新式军队等。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材料三: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谨陈六义……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六、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9月)
材料四:100年前,中国大地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个重大事件。……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这场运动的目标是什么?它采纳了西方文明中哪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2)、根据材料一、二比较资产阶级维新派和地主阶级洋务派在近代化探索道路上有何不同?(3)、根据材料三,指出陈独秀期望培育的“新青年”“新”在哪里?它宣传了什么时代精神?(4)、你如何理解材料四中“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个重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