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商丘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物理期末联考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2-08-01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根据分子动理论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B、扩散现象是由物质分子无规则运动产生的 C、气体压强是气体分子间斥力的宏观表现 D、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存在内能差,热量从内能大的物体传递到内能小的物体,直到两物体的温度相等
  • 2. 下列现象中,与原子核内部变化有关的是(   )
    A、紫外线照射锌板时,锌板向外发射光电子的现象 B、阴极射线打到金属上从金属中发出X射线 C、氢原子发光时,形成不连续的线状光谱的现象 D、含铀的矿物质自发向外放出β射线(高速电子流)的现象
  • 3. 关于液体的饱和汽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饱和汽的压强一定大于非饱和汽的压强 B、当水面上的水蒸气达到饱和状态时,水中将不会有水分子飞出水面 C、饱和汽压与体积无关,只与温度有关,温度越低饱和汽压越低 D、密闭容器中某种蒸汽开始若是饱和的,保持温度不变增大容器的体积,蒸汽仍是饱和的
  • 4. 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相互间达到热平衡的两物体的内能不一定相等 B、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具有的内能大 C、只要知道氧气的摩尔体积和氧气分子的体积,就可以计算出阿伏加德罗常数 D、—定量100℃的水变成100℃的水蒸气,其分子平均动能增加
  •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具有波粒二象性说明光子一边振动一边向远处传播 B、结合能越大,表示核内部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 C、α粒子散射实验中,有些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的原因是与原子核发生了直接碰撞 D、炽热的固体、液体和高压气体发出的光谱是连续光谱
  • 6. 某轮胎正常工作的胎压范围是1.7atm~3.5atm(轮胎的容积不变)。欲使该轮胎能在40~90的温度范围内正常工作,则在20时给该轮胎充气,充气后的胎压应控制在(   )
    A、2.0atm—2.3atm B、2.3atm—2.6atm C、2.6atm—2.9atm D、2.9atm—3.2atm
  • 7. 下列四幅图中,αβγ和质子(11H)四种粒子,标注正确的是( )
    A、 B、 C、 D、
  • 8. 如图,一开口向下的直玻璃管,通过细绳悬挂固定,玻璃管下端浸没在固定的水银槽中,管内液面高于管外液面。现向水银槽内加入水银,则(   )

    A、管内气体体积不变 B、细绳拉力不变 C、管内气体压强变大 D、管内外液面高度差变大

二、多选题

  • 9. 关于液体和液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体表面层分子的分布比内部稀疏,分子力表现为引力 B、不浸润现象说明固体分子对液体分子的吸引力小于液体分子之间的吸引力 C、用吸管将牛奶吸入口中是利用了毛细现象 D、液晶显示器是利用了加电压后两极间液晶的旋光性
  • 10. 2022年全国低碳日为6月15日。全国低碳日活动主题是“落实‘双碳’行动,共建美丽家园”。“低碳生活”节能环保,有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恶化的速度。人类在采取节能减排措施的同时,也在研究控制温室气体的新方法,目前专家们正在研究二氧化碳的封存技术,实际上就是把二氧化碳存放在特定的一种自然或人工“容器”中,利用物理、化学、生化等方法,将二氧化碳封存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在某次实验中,将一定质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封闭在一可自由压缩的导热容器中,将容器缓慢移到海水某深处,气体体积减为原来的一半,不计温度变化,则此过程中(   )
    A、外界对封闭气体做负功 B、封闭气体向外界传递热量 C、封闭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 D、封闭气体由于气体分子密集程度增大,而使压强增大
  • 11. 关于两类永动机和热力学的两个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切物理过程都不可能自发地进行 B、物体从单一热源吸收的热量可全部用于做功 C、利用浅层海水和深层海水之间的温度差制造一种热机,将海水的一部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是可能的 D、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热传递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同时做功和热传递一定会改变物体的内能
  • 12. 分子势能Ep与分子间距r的关系如图所示,图线与横轴交点的坐标值为r1 , 图线最低点对应的横坐标为r2 , 取无限远处的分子势能为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r=r1时,分子间的作用力为零 B、r>r2时,分子力随分子间距r的增大而减小 C、r<r2时,分子力随分子间距r的减小而增大 D、当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时,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r的增大而增大

三、实验题

  • 13. 在“油膜法估测分子直径”的实验中,我们通过宏观量的测量间接计算微观量。
    (1)、某同学所用油酸酒精溶液的浓度为每103mL溶液中有6mL纯油酸,用注射器测得1mL上述溶液有75滴,把1滴该溶液滴入盛水且表面撒有痱子粉的浅盘里,待水面稳定后,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用笔在玻璃板上描出油膜的轮廓,再把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其形状和尺寸如图所示,坐标纸中方格的边长为2cm。油膜的面积是cm2 , 按以上实验数据估测出油酸分子的直径约为m(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2)、该同学做完实验后,发现自己所测的分子直径d明显偏大。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___。
    A、将滴入的油酸酒精溶液体积作为油酸体积进行计算 B、油酸酒精溶液长时间放置,酒精挥发使溶液的浓度发生了变化 C、水面上痱子粉撒得太多,油膜没有充分展开 D、计算油膜面积时,将不完整的方格作为完整方格处理
  • 14. 利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可测量滑块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一斜面上安装有两个光电门,其中光电门甲固定在斜面上,光电门乙的位置可移动(光电门甲更靠近滑块)。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为s,在滑块上面安装宽度为d的遮光片,当滑块从木板上的特定点无初速度释放时,与两个光电门都相连的计时器可以显示出遮光片从光电门甲至乙所用的时间t。

    (1)、该同学多次改变光电门乙的位置,让滑块从同一位置无初速度释放,并测出多组s和t,以st为纵坐标,以t为横坐标,做出stt的关系图线如图2所示,A、B为图线上的两点,其对应的坐标均为已知,滑块下滑的加速度大小为。(用题中所给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2)、进一步分析图2、滑块通过光电门甲的速度大小为。(用题中所给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3)、用遮光片过光电门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近似代表滑块通过光电门这一位置时的瞬时速度。利用此实验装置,为使滑块通过光电门乙的平均速度更接近瞬时速度,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填选项代号)
    A、换用宽度更宽的遮光片 B、换用宽度更窄的遮光片 C、增大滑块的质量 D、增大光电门乙与滑块间的距离

四、解答题

  • 15. 如图所示为质量为m的理想气体进行“奥托循环”的pV图像,其中过程1和过程3为等容过程,过程2和过程4为绝热过程(气体与外界无热量交换),a、b、c、d为循环过程中的四个状态:

    (1)、若该气体摩尔质量为M,气体在d状态时的压强为pd , 体积为Vd , 温度为Td , 在a状态时压强为3pd , 温度为34Td , 求气体在a状态时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已知阿伏加德罗常数NA
    (2)、若2过程中吸收的热量为Q1 , 4过程中放出的热量为Q2 , 求奥托热机的效率。[热机效率为气体对外做的净功(即气体对外做功的绝对值与外界对气体做功的差值)与从高温热源吸收热量的比值]
  • 16. 如图所示,横截面积为S=5×104m2的汽缸竖直放置,卡环上方的活塞A连同其上的物块质量为m1=10kg。质量为m2=1kg的自由活塞B的下方封有一定质量的氮气,两活塞之间有单向进气口与大气相连,空气柱的高度为h1=60cm , 氮气柱的高度为h2=16cm。现通过打气筒由进气口缓慢向汽缸内充入压强为p0的空气,每次充入50mL,直至活塞A恰好离开卡环,充气过程不发生漏气。汽缸与活塞均用导热材料做成,环境温度保持不变,气体都可以视为理想气体,大气压强p0=1.0×105Pa , 初始时A、B间空气的压强为p0 , 取g=10m/s2。求:

    (1)、氮气的初态压强p2和末态的压强p'2
    (2)、通过打气筒向汽缸内充气的次数n
  • 17. 一群处于第4能级的氢原子,最终都回到基态,能发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将这些光分别照射到图甲电路阴极K的金属上,只能测得3条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图像(如图乙)。已知氢原子的能级图如图丙所示。

    (1)、求该金属逸出功W;
    (2)、求b光照射金属时的遏止电压Ub
    (3)、光照射到物体表面时,如同大量气体分子与器壁的频繁碰撞一样,将产生持续均匀的压力,这种压力会对物体表面产生压强,这就是“光压”,用I0表示。一台发光功率为P0的激光器发出一束某频率的激光,光束的横截面积为S。当该激光束垂直照射到某物体表面时,假设光全部被吸收,求其在物体表面引起的光压,已知光速为c。
  • 18. 如图所示,光滑的水平地面与倾角为30°的足够长的光滑斜坡平滑相连,某时刻A球在斜坡底C位置,B球在A球左边相距L=16m的地方,A球以v0=10m/s的初速度滑上斜坡,B球也以v0=10m/s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两小球经过C点时速度大小不变,已知A、B两球沿斜坡上滑和下滑时加速度不变,两球加速度大小均为a=5m/s2 , 方向均沿斜坡向下。求:

    (1)、A滑上斜坡后经过多长时间两物块相遇;
    (2)、若将A球在C位置的初速度改为20m/s,其余条件不变,A滑上斜坡后经过多长时间两球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