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2-08-01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1-29题,每小题2分,共58分。下列各题的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 1. “大运河北通逐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材料反映出隋朝大运河(    )
    A、巩固隋朝统治 B、推动中外交易 C、促进全国统一 D、促进经济交流
  • 2. 隋代以前地方长官可以自选僚属组成行政机构,但隋代以后“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材料描述的选官标准是(    )
    A、考试成绩 B、世家门第 C、身材长相 D、品行道德
  • 3. 唐太宗曾对公卿说:“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这表明唐太宗(    )
    A、重视百姓 B、发展科举 C、轻徭薄赋 D、虚心纳谏
  • 4. 图中的工具,“依靠水力旋转,转动时,低则留水,高则泻水,昼夜不息”。它的主要用途是(    )

    A、交通运输 B、纸张印刷 C、浇水灌溉 D、犁地松土
  • 5. “寂寞天宝(唐玄宗年号)后,园庐但蒿蔡(泛指杂草野草)。”造成这种社会现象的是(    )
    A、安史之乱 B、宦官专权 C、朋党之争 D、黄巢起义
  • 6. 盛唐时期的李白,其诗飘逸洒脱;经历唐朝由盛转衰的杜甫,其诗沉郁悲怆。由此可见,二人诗歌风格各异的主要原因是(    )
    A、所受教育 B、仕途发展 C、时代背景 D、交友不同
  • 7. “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虽有武臣,盖仅有也。”这体现出北宋政治的特点是(    )
    A、无为而治 B、重文轻武 C、重农抑商 D、藩镇割据
  • 8. “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材料反映了宋朝(    )
    A、经济重心南移 B、北方边疆危机 C、灿烂科技文化 D、多彩社会生活
  • 9. 图中文字有汉字的结构与笔画。对此正确的分析是(    )

    A、汉族人创制的文字 B、体现了民族间的交融 C、少数民族文化先进 D、这些文字与汉字无关
  • 10. 浙江杭州岳王庙,又称“岳庙”,始建于南宋嘉定十四年。岳王庙的修建是为了纪念(    )
    A、文天祥 B、苏轼 C、辛弃疾 D、岳飞
  • 11.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诗歌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是(    )
    A、南宋偏安 B、元朝建立 C、北宋灭亡 D、杭州美景
  • 12. 蒙古民族“以相互敌对关系存在着的各个小群的游牧民,突如其来成为席卷整个亚洲,合流于军事政治的完整体”。据此分析成吉思汗的功绩(    )
    A、统一蒙古草原 B、实现中国统一 C、建立欧亚帝国 D、统一整个亚洲
  • 13. 元朝设置宣政院,“掌释教(佛教)僧徒及吐蕃之境”。据此判断当时佛教影响的主要地区在(    )
    A、中书省 B、西域 C、西藏 D、澎湖岛
  • 14. “瓦中多有货药、卖卦……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据此判断瓦子是(    )
    A、宗教祭祀场所 B、娱乐商业场所 C、文化教育场所 D、官员办公场所
  • 15.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治理国家的借鉴。以此为目的编写的史学巨著是(    )
    A、《四书集注》 B、《资治通鉴》 C、《三国演义》 D、《世说新语》
  • 16. 北宋时期商业繁荣,为了更好的适应商品交易,减少传统货币携带不便的困扰,在四川地区出现了“交子”。这种货币是(    )
    A、铜钱 B、纸币 C、黄金 D、白银
  • 17. “元有天下,博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元朝驿站的作用是(    )
    A、维护陆路交通 B、开发边疆地区 C、活跃都市生活 D、接待外国使臣
  • 18.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明太祖鉴于历史教训,采取的措施是(    )
    A、地方设立三司 B、设五军都督府 C、取消行中书省 D、废丞相制度
  • 19. “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儿郎。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会抵挡。”这首歌谣主要传唱于明朝的(    )
    A、东南沿海 B、中原地区 C、天山北路 D、黑龙江流域
  • 20. 郑和船队在归国途中帮助苏门答腊国王平定叛乱,取得“诸番镇服”的效果,随后非洲东海岸和东南亚诸多国家纷纷来华朝贡贸易。这反映出郑和下西洋对明朝的影响是(    )
    A、提高国际威望 B、促进航海事业 C、拓展海外领土 D、推动民族交融
  • 21. 明朝中后期,以市井芸芸众生为主人公的小说广泛流行。有的小说描绘小手工业者之间真诚互助的新型职业道德,有的歌颂商人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理想。这反映出(    )
    A、西方国家的影响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工商业市镇的发展 D、政府放弃重农抑商
  • 22. 《明史》记载:“(李时珍)乃穷搜博采,增药三百七十四种,厘为一十六部,合成五十二卷。”这部书涉及的领域是(    )
    A、《农政全书》 B、《本草纲目》 C、《天工开物》 D、《康熙字典》
  • 23. 秦始皇最早修建长城作为防范游牧民族南进的屏障,而康熙帝却不再维修长城,而是与蒙古各部结盟,但后世学者却认为两人殊途同归。这种看法的出发点是(    )
    A、巩周统一多民族国家 B、发展社会经济 C、打击外来侵略势力 D、促进中外交流
  • 24. “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与“不纳粮”相关联的史实是李白成(    )
    A、提出“均田免赋” B、规定严明军纪 C、推翻明朝统治 D、建立大顺政权
  • 25. 台湾“虽在外岛,关四省要害,断不可弃”。表明设置台湾府有助于(    )
    A、发展农业生产 B、巩周东南海防 C、实行对外扩张 D、赶走荷兰殖民者
  • 26. 军机处设立之初,专职的官员由雍正帝特旨选任。其根本目的是(    )
    A、加强皇权 B、便于保密 C、节约财政 D、精简机构
  • 27. 清朝规范了西藏地方行政体制和法规,标志着中央政权对西藏地方行使主权达到制度化、法制化的程度。代表朝廷监督西藏地区政务的是(    )
    A、达赖 B、驻藏大臣 C、班禅 D、钦差大臣
  • 28. “归根到底,它是倾向倒退,眼光向里,防守和排外的。”材料评论的政策是(    )
    A、文化专制政策 B、休养生息政策 C、闭关锁国政策 D、改革开放政策
  • 29. 乾隆时期,北京成为戏班荟萃之地,各种地方戏曲都在这里上演。在各剧种的群芳争艳中,于道光年间开成了一个新剧种“皮黄戏”。皮黄戏后来被称为(    )
    A、杂剧 B、昆曲 C、徽调 D、京剧

二、非选择题(30-32题,每小题14分,共42分。)

  • 3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受周边少数民族及草原民族尚武之风影响,加上社会繁荣安定,以追求刺激的竞技活动最受当时人们的欢迎,打马球、狩猎在唐朝都非常流行。唐朝妇女较少受到约束,经常骑马出游、打猎、打马球。妇女骑马握弓的勃勃英姿常见于唐朝的绘画和雕塑中。

    材料二:唐朝时,世界上有70多个国家或地区与中国有往来,外国人除了与中国贸易,还学习中国的科技文化,引进中国的政治制度。繁盛的唐朝在世界上声望很高,各国人称中国人为“唐人”。

    请回答:

    综合两则材料,概括唐朝社会的社会风气。从两则材料中找出这个风气在唐朝的三个表现,并逐一分析它们的积极作用。

  • 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朝时经济发展,城市繁荣,航海和对外贸易空前活跃,元朝实现了全国性的统一,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两大因素的结合,使宋元文化突飞猛进,涌现出一批著名的科学家和文学家、艺术家,反映了那个时期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

    材料二:从世界范围看,明清科技从总体上逐渐从先进转为落后,而且与西方的差距不断拉大……读书是为了做官,很少有人去攀登科学的殿堂,没能产生如同期西欧的天文、数学等近代科技。同时,因受封建制度束缚,人才培养不能和社会生产相结合,推动社会发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找出使“宋元文化突飞猛进”的“两大因素”。写出其一项居世界“领先地位”的科技成就。
    (2)、根据材料二,归纳明清科技的发展趋势。并分析造成明清科技与“西方的差距不断拉大”的原因。
    (3)、结合上述历史,谈谈你对科技进步的看法。
  • 32.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问题。

    材料一:(清朝前期)在庄稼种方面,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著等高产作物,使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同时,经济作的种植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品种增加,棉花、甘蔗、烟莨、茶叶、药材,以及花卉、水果等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材料二:清朝前期人口和粮食产量(见下表)

    时间

    人口总量

    粮食总量(斤)

    人均耕地(亩)

    人均粮食(斤)

    康熙二年(1663)

    0.95亿

    1163亿

    6.88

    1183

    乾隆十年(1795)

    3.01亿

    2576亿

    2.14

    867

    请回答:

    (1)、根据两则材料,归纳清朝种植业的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2)、材料二中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综合表格中的数据,分析清朝发展中存的问题。
    (3)、谈谈上述历史为农业发展提供的借鉴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