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地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2-08-01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本卷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 1. “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权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材料说明(   )
    A、进士及第是一种很高的荣誉 B、进士是做官的必备条件 C、考取进土要耗费毕生精力 D、科举制度有利于人才选拔
  • 2. 图为唐的时期中日两国的货币。日本的和同开珎银币的形制和重量与唐开元通宝完全相同。这反映出当时两国(    )

    A、审美观念一致 B、文明相互借鉴 C、文明交流频繁 D、铸银水平相当
  • 3. 五代时期,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北宋引以为戒而采取的措施是(    )
    A、定都东京 B、设置刺史 C、重文轻武 D、削弱相权
  • 4. “榷场,与敌国互市之所也”这是古代史书中对榷场的描述,北宋与辽、西夏对峙,但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一直进行。榷场的存在(    )
    A、促进了民族交流与融合 B、使民族间完全消除隔阂 C、使民族间长期争战不休 D、消除了民族间经济差距
  • 5. 意大利传教士鄂多立克由海路抵达广州,经泉州、杭州北上,在大都居住三年后,由陆路经西藏、中亚回到欧洲,并著游记传世。你认为当时最有可能是(  )
    A、北宋 B、南宋 C、元朝 D、清朝
  • 6. 北宋中后期,在东京的阳春三月,“举目则秋千巧笑”,荡秋千已十分普及,还出现了“水秋千”,把跳水和荡秋千结合起来,相当于现在的“花样跳水”。材料从侧面反映了(   )
    A、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 B、宋词元曲广泛流行 C、北宋时期商业贸易繁荣 D、都市生活丰富多彩
  • 7. 中国的活字印刷术大约在14世纪传到朝鲜和日本,15世纪传到欧洲。1460年意大利建立了欧洲第一家印刷厂。此后欧洲各国的印刷厂便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材料说明活字印刷术(    )
    A、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B、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C、开创了中外交通的全新局面 D、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
  • 8. 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图能直接体现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C、经济重心的南移 D、民族政权并立到国家统一
  • 9. 明朝鼎盛时期,全国人口达到1亿多,到清朝乾隆末年时,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明清时期人口的快速增长离不开国外高产作物的引进。下列作物,属于我国明代引进的是(   )
    A、水稻、向日癸 B、玉米、甘薯 C、马铃薯、粟 D、花生、水稻
  • 10. 明朝抗倭将领戚继光不仅是著名的军事家和诗人,更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他之所以被称为“民族英雄”,是因为他(    )
    A、赶走了盘踞台湾的荷兰殖民者 B、抵抗了英国殖民者的侵略 C、收复了被外国势力占领的新疆 D、解除了我国东南沿海倭患
  • 11. “总括农家诸书,裒(聚)为一集。凡农本三卷,皆经史百家有关民事之言,而终以明代重农之典。”材料介绍的是(   )
    A、《史记》 B、《齐民要术》 C、《农政全书》 D、《天工开物》
  • 12. 明代长城的修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挖壕筑墙省工省料,以一道或多道绵延伸展的墙体为干线,构建了多层次,纵深的防御体系。这体现了长城是(   )
    A、商品贸易的主要场所 B、地区交流的重要通道 C、完备的军事防御体系 D、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 13. 乾隆五十八年,清政府颁布的章程规定,西藏的各级地方官员由驻藏大臣会同达赖、班禅共同选任,“事无大小,均应禀知驻藏大臣办理。”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标志着西藏开始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   B、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C、驻藏大臣成为管理西藏的最高统治者   D、密切了中央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联系
  • 14. 以下示意图呈现了中国古代对某一地区加强管辖的历史脉络。其中①处应为(   )

    A、平定噶尔丹叛乱 B、发起雅克萨之战 C、设置台湾府 D、设立军机处
  • 15. 始逆命而终徕(同来)服,谓之归降(归降);弗征而自臣属,谓之归顺。若今之土尔扈特,携全部,舍(离开)异域,投诚向化,跋涉万里而来,是归顺非归降也。西域既定,兴屯种于伊犁,薄赋税于回部。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失败)。朕意亦如是而已矣。岂其尽天所覆,至于海隅(那边),必欲悉主悉臣,为我仆属哉?而兹土尔扈特之归顺,则实为天与人归,有不期然而然者,故不可以不记。兹不赘记,记事之缘起如右(选自乾隆御制《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有删改)。材料所不能反映的史实是(    )
    A、乾隆帝认为土尔扈特部是归顺而不是归降 B、乾隆帝认为土尔扈特的归顺能不记录下来 C、乾隆帝渥巴锡没有征讨而自行来当臣属 D、乾隆帝只把这件事的缘起记录在这里

二、材料分析题

  • 16. 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蕃会盟碑立于西藏拉萨大昭寺前,是唐穆宗时唐朝与吐蕃会盟的遗物。这次会盟史称“长庆会盟”,盟约里写道:“患难相恤,暴掠不作。”

    ——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沙陀族建立的后唐、后晋与后汉王朝,并未带来严重的种族歧视与压迫,反而历经摸爬滚打促成了各民族的融汇。恰恰在这一时期之后,所谓“蕃兵胡将”问题,河北、河东地区的“胡化”问题,不再成为纳入士大夫视野的严重问题。活动在中原地区的沙陀、粟特、回鹘等民族,有许多就地融入了汉族社会。

    ——摘编自邓小南《论五代宋初“胡/汉”语境的消解》

    材料三:清朝前期,中国的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至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亚,西南达喜马拉雅山脉,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成为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国力强大的统一多民族国家。

    ——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吐蕃是今天哪一民族的祖先?材料二中哪一句话最能体现唐蕃之间的友好关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五代宋初“胡”“汉”观念有何变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清朝前期为巩固统一而采取的措施。
    (4)、综合上述材料,中华民族发展呈现出什么趋势?
  • 17. 人口迁移,为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大概从公元二百年到五百年之间,全球气候发生变化,与以往相比各处都变得更为寒冷,在中国北方地区寒冷气候出现得更早。由于气候改变的关系,草原上的民族慢慢地向南移动;核心地区的汉人,也许因为人口增加,也许因为南方土地肥沃,也慢慢向南移动。大量的北方族群侵入南方,改变了中国本来的人口结构,同样,中国北方原来的人口在骨牌效应下,也一波一波地不断南侵,改变了南方的人口结构。

    ——搞编自许倬云《许倬伴云说历史:大国霸业的兴废》

    材料二:(明中叶以后)形成了相当发达的全国商业市场。这时不仅南京等传统的发达地区的城市铺行栉比、民物繁华,边塞城市如大同也“繁华富庶,不下江南”。新兴的市镇大部分集中在江南的苏、松、杭、嘉、湖地区。清代除军器、铸钱等手工业生产属官营和个别地区设立官营丝作坊、制瓷作坊外,各种手工业均为民营。

    ——摘编自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

    (1)、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人口南迁的两种基本情况。
    (2)、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人口南迁的其原因。
    (3)、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特点。
    (4)、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明清时期经济发展对当时文学艺术的影响。
  • 18. 民生问题历来是社会的重要问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太宗道:“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

    ——摘编自钱穆《中国经济史》

    材料二:宋朝时期,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使作物在过去只能一季一熟的地方达到一季两熟,从而促进了农业。据估计,11至12世纪,水稻产量增加了一倍。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上卷)

    材料三:在力述“农本”的同时,他处处突出兴修水利的重要,把兴修水利作为农田建设、救荒赈济的必要前提和基本内容,把水利机械作为农器制作中最主要的最见功效的一部分。

    ——宋源《〈农政全书〉的水利经济思想》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贞观时期为实现“民衣食有余”在经济上采取的措施。
    (2)、据材料二,概述当时农业发展的表现。
    (3)、概括材料三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政全书》的作者和地位。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促进农业发展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