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必修上册高一语文课后培优练第八单元培优测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2-07-28 类型:单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地质遗迹是指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由于内外动力的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重要的地质遗迹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基本要素。

    国际上对地质遗迹保护工作十分重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了专门的地质遗产工作组,负责全球地质遗产保护工作。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对地质遗迹保护工作十分重视。美国、加拿大、英国等经济发达国家的地质遗产的保护工作处于领先地位。他们建立了完整的法规体系,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国际上对地质遗迹保护的通行做法大多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地质公园。目的是将一些集稀有、珍贵、观赏价值并具重大科学价值为一体的地质遗产建成地质公园。既为科学研究提供重要的场所,又作为科普教育基地,为促进地方旅游、贸易事业的发展创造机会,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真正起到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的作用。除了用于科研和大众的教育外,地质公园在促进当地可持续发展方面还具有很大的潜力,它可用来提供就业机会和开展与其专业主题有关的新经济活动。世界地质遗产保护,特别是世界地质公园计划的实施,必将极大推动世界各国的地质遗迹保护工作的发展。

    我国对地质遗迹的保护工作同样高度重视。保护区的建立对促进我国科学研究,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保障社会可持续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我国地质遗迹保护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由于至今还没有开展全国性、系统性地质遗迹调查,缺乏系统、完整、详实的地质遗迹的基本状况调查和评价资料;保护区的建设刚起步,现有地质遗迹保护区数量不能适应保护工作的需要,许多具有重要价值的地质遗迹未得到保护;人类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和工程建设使得许多地质遗迹资源遭受严重破坏并呈上升趋势;缺乏一个切实可行的全国地质遗迹保护规划和缺少专项保护经费,严重制约了地质遗迹保护工作的开展。

    加强地质遗迹保护,保持优美的地质自然环境,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是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地质遗迹这一具有重大科学价值、教育价值、美学价值的珍贵自然遗产将得以有效保护。地质遗迹这一人类的瑰宝将永远闪烁耀眼的光芒。

    (摘编自向岚《地质遗迹:人类社会的瑰宝》)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地质遗迹属于不可再生自然资源,会直接影响地球生物多样性。 B、所有发达国家对地质遗迹的保护都非常重视,并有完善的保护措施,相反,欠发达地区就没有这样做。 C、对于地质遗迹的保护,“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是很好的选择。 D、我国的地质遗迹一直未能得到有效的保护,日前也是刚刚起步,任重道远。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地质遗迹的形成谈起,指出地质遗迹的重要作用,发人深省。 B、文章主体部分把世界和中国保护地质遗迹的做法作对比,以便引起读者对地质遗迹保护的深入认识。 C、文章在论述地质遗迹的过程中,主要是从怎样保护地质遗迹方面展开的 。 D、对于地质遗迹,文章按照从国外到国内的顺序进行论述,再展望未来,逐层深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或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地质遗迹保护有切实可靠的规划和专项保护经费,就有助于相关工作的开展。 B、如果世界各地区都能够很好地保护地质遗迹,那么人类将可能享用这一瑰宝。 C、我国已经开始逐步重视和保护地质遗迹,不久的将来,地质遗迹也将成为我国的一大瑰宝。 D、地质遗迹既是世界各地区的宝贵资源,更是属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将永远不受破坏。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任务的首次载人飞行,也是阔别5年后中国航天员再次进入太空。出征前,3位“神十二”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记者:如此繁重的任务,需要超乎寻常的训练准备。

    聂海胜:对!为了完成这次任务,我们在地面强化了很多不同的训练,包括一对一训练、低压舱训练、水槽训练等,我们只有具备矢志不渝的信念、坚忍不拔的意志、精湛高超的技能、强大稳定的心理,才能成功完成这次任务。

    刘伯明:各方面的训练强度都加大,低压舱训练风险最高,因为是真空环境。我们在低压舱内进行了多次针对特殊情况的训练,来考验我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在这种特殊环境下的反应能力和纠错能力,是不是每次都能做到百分百正确。

    汤洪波:大家都关注出舱那一刻,其实航天员在出舱前要准备很多天,出舱当天也要准备好几个小时才能打开舱门执行出舱任务。

    记者:3位航天员怎么分工?

    聂海胜:有句话叫“分工不分家”。在“神十二”任务中,任何单项操作,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完成。任何需要两个人完成的任务,我们两两组合,3种模式都可以完成。3个人一起密切配合完成一项工作,那更是一个整体。这是载人航天任务的特点。

    记者:聂指令长,您从成为航天员到执行3次飞天任务,差不多都相隔8年左右,这3个“8年”有什么不一样?

    聂海胜:每一个8年都不一样。随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一步一步往前推进,我们的任务越来越多,时间越来越长,对航天员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一名航天员,我的成长与国家航天事业发展同频共振,能为祖国载人航天事业作贡献,我感到非常幸福。

    记者:执行过飞天任务的航天员再上太空,心情怎样?

    刘伯明:每次任务都要重新归零,每次任务都要重新开始,我们要保持第一次的热情、激情,也要保持第一次精细操作的踏实作风。13年刻苦训练,13年耐心等待,13年热切期盼,再度飞天,可以说心驰神往、心潮澎湃。对于航天员个体而言,保持强健的体魄不难,因为我们有一套科学的训练方法。难的是十几年还保持那份热情、那份激情。

    记者:航天员首飞往往要经历多年的等待,能讲讲感受吗?

    汤洪波:漫长的等待,其实比高强度训练更具挑战性。但有飞天梦的牵引,我十年如一日保持好状态。我相信,未来的十年,将是为空间站建设贡献自己力量的十年。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1年6月21日第19版)

    材料二

    1998年1月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成立,中国航天史册从此翻开新的一页。在中国首批14名航天员中,包括杨利伟、聂海胜、景海鹏在内的8人,早已梦圆太空,5人则已卸甲离队。而邓清明,是唯一一位没有执行过飞天任务,又仍在现役的首批航天员。

    入队23年,训练与学习,成了邓清明生活的全部。然而,邓清明只能在屏幕前看着自己心心念念的太空。他曾在《朗读者》舞台上朗读了郭小川的《望星空》,令无数网友感动。“差距都是微乎其微的,也就是零点几分的那种差距。”在采访中,邓清明摊开双手、微微摇头,话语中透露着些许无奈。

    当董卿问他“您今年已经52岁了,航天员大队也在不断地吸纳新生力量,更年轻的航天员,也在成长起来,您怎么样还能够和他们竞争?”时,邓清明答:“对一个老兵来讲,更多的是要坚持,要调整好心态,《道德经》里有一句话叫‘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就是多大的风不可能刮一个早上,多大的雨不可能下一天,风雨过后肯定是彩虹。”

    没有飞天,仍是英雄。在家人眼中,在家乡父老口口相传的话语中,在全国人民心中,这都是无可争议的肯定。

    未来,也许还会有着无数个“邓清明”,以自己的备份人生,托举着中国的航天事业,奔向星辰大海与浩瀚苍穹。

    (摘编自《不是主角,仍是英雄》)

    材料三

    当观看完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圆满成功后,我感慨万千,是怎么样的大国情怀让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不惧未知,领命出征。从新冠肺炎疫情的有效控制到神舟十二号发射圆满成功,我更加感受到“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这句话的深刻含义。面对浩瀚的宇宙,神舟的航程才刚刚起步。但中国航天人特有的不畏精神必将托举着神舟飞船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中共党员李小茹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神舟十二号升空不仅是中国航天员再次进入太空,更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的首次载人飞行,意义重大。 B、指令长聂海胜从训练内容和训练要求两个角度回答了记者“繁重的任务需要有超乎寻常的训练准备”的问题。 C、三名航天员没有分工,每个人都可以完成任何单项操作,均可两两组合完成两人任务,3人任务又可密切配合。 D、汤洪波是三人中唯一一个第一次执行飞天任务的宇航员,漫长的等待对他来说其实比高强度训练更具挑战性。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低压舱训练在真空环境中进行,风险最高,最能考验宇航员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在这种特殊环境下的反应能力和纠错能力。 B、有了科学的训练方法,对于每一个航天员而言,保持强健的体魄都是件容易的事儿,难的是十几年还保持那份热情、那份激情。 C、虽然邓清明可能会无缘飞天,但他仍是英雄。因为正是无数个“邓清明”,以自己的备份人生,托举起了中国的航天事业。 D、神十二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不仅展现了我国航天实力,也点燃了中国人爱国热情,中国航天人精神将激励更多的中国人前行。
    (3)、结合材料内容,概括中国航天精神内涵。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青龙偃月刀

    韩少功

    何爹剃头几十年,是个远近有名的剃匠师傅。无奈村里的脑袋越来越少,包括好多脑袋打工去了, 好多脑袋移居山外了,好多脑袋入土了,算一下,生计越来越难以维持——他说起码要九百个脑袋,才够保证他基本的收入。这还没有算那些一头红发或一头绿发的脑袋。何爹不愿趋时,说年青人要染头发, 五颜六色地染下来,狗不像狗,猫不像猫,还算是个人?他不是不会染,是不愿意染。师傅没教给他的, 他绝对不做。结果,好些年青人来店里看一眼,发现这里不能焗油和染发,更不能做负离子和爆炸式, 就打道去了镇上。

    何爹的生意一天天更见冷清。我去找他剪头的时候,在几间房里寻了个遍,才发现他在竹床上睡觉。“今天是初八,估算着你是该来了。”他高兴地打开炉门,乐滋滋地倒一盆热水,大张旗鼓进入第一道程序:洗脸清头。

    “我这个头是要带到国外去的,你留心一点剃。”我提醒他。

    “放心,放心!建伢子要到阿联酋去煮饭,不也是要出国?他也是我剃的。”

    洗完脸,发现停了电。不过不要紧,他的老式推剪和剃刀都不用电——这又勾起了他对新式美发的不满和不屑:你说,他们到底是人剃头呢,还是电剃头呢?只晓得操一把电剪,一个吹筒,两个月就出了师,就开得店,那也算剃头?更好笑的是,眼下婆娘们也当剃匠,把男人的脑壳盘来拨去,耍球不是耍球,和面不是和面,成何体统?男人的头,女子的腰,只能看,不能挠。这句老话都不记得了么?

    我笑他太老腔老板,劝他不必过于固守男女之防。

    好吧好吧,就算男人的脑壳不金贵了,可以由婆娘们随便来挠,但理发不用剃刀,像什么话呢?他振振有词地说,剃匠剃匠,关键是剃,是一把刀。剃匠们以前为什么都敬奉关帝爷?就因为关大将军的工夫也是在一把刀上,过五关,斩六将,杀颜良,诛文丑,于万军之阵取上将军头颅如探囊取物。要是剃匠手里没有这把刀,起码一条,光头就是刨不出来的,三十六种刀法也派不上用场。

    我领教过他的微型青龙偃月。其一是“关公拖刀”:刀背在顾客后颈处长长地一刮,刮出顾客麻酥酥的一阵惊悚,让人十分享受。其二是“张飞打鼓”:刀口在顾客后颈上弹出一串花,同样让顾客特别舒服。“双龙出水”也是刀法之一,意味着刀片在顾客鼻梁两边轻捷地铲削。“月中偷桃”当然是另一刀法,意味着刀片在顾客眼皮上轻巧地刨刮。至于“哪吒探海”更是不可错过的一绝:刀尖在顾客耳朵窝子里细剔,似有似无,若即若离,不仅净毛除垢,而且让人痒中透爽,整个耳朵顿时清新和开阔,整个面部和身体为之牵动,招来嗖嗖嗖八面来风。气脉贯通和精血涌跃之际,待剃匠从容收刀,受用者一个喷嚏天昏地暗,尽吐五腑六脏之浊气。

    何师傅操一杆青龙偃月,阅人间头颅无数,开刀,合刀,清刀,弹刀,均由手腕与两三指头相配合, 玩出了一朵令人眼花缭乱的花。一把刀可以旋出任何一个角度,可以对付任何复杂的部位,上下左右无敌不克,横竖内外无坚不摧,有时甚至可以闭着眼睛上阵,无需眼角余光的照看。

    一套古典绝活玩下来,他只收三块钱。

    尽管廉价,尽管古典,他的顾客还是越来越少。有时候,他成天只能睡觉,一天下来也等不到一个脑袋,只好招手把叫花子那流浪崽叫进门,同他说说话,或者在他头上活活手,提供免费服务。但他还是决不焗油和染发,宁可败走麦城也决不背汉降魏。大概是白天睡多了,他晚上反而睡不着,常常带着叫花子去邻居家看看电视,或者去老朋友那里串门坐人家。从李白的“床前明月光”,到白居易的“此恨绵绵无绝期”,他诗兴大发时,能背出很多古人诗作。

    三明爹一辈子只有一个发型,就是刨光头,每次都被何师傅刨得灰里透白,白里透青,滑溜溜地毫光四射,因此多年来是何爹刀下最熟悉、最亲切、最忠实的脑袋。虽然不识几个字,三明爹也是他背诗的最好听众。有一段,三明爹好久没送脑袋来了,让何爹算着算着日子,不免起了疑心。他翻过两个岭去看望老朋友,发现对方久病在床,已经脱了形,奄奄一息。

    他含着泪回家,取来了行头,再给对方的脑袋上刨一次,包括使完了他全部的绝活。三明爹半躺着, 舒服得长长吁出一口气:“贼娘养的好过呀。兄弟,我这一辈子抓泥捧土,脚吃了亏,手吃了亏,肚子也吃了亏呵。搭伴你,就是脑壳没有吃亏。我这个脑壳,来世……还是你的。”

    何爹含着泪说:“你放心,放心。”

    光头脸上带着笑,慢慢合上了眼皮,像睡过去了。

    何爹再一次张飞打鼓:刀口在光亮亮的头皮上一弹,弹出了一串花,由强渐弱,余音袅袅,算是最后一道工序完成。他看见三明爹眼皮轻轻跳了一下。

    那一定是人生最后的极乐。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文章以自然朴实的语言,真诚地礼赞了传统文化中值得发扬的优秀面,并且表现了作者对于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所处的尴尬地位及日后走向的深切忧虑。 B、第一段中说“好些年轻人来店里看一眼,发现这里不能焗油和染发,更不能做负离子和爆炸式,就打道去了镇上”,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现在的年轻人不热爱祖国传统文化而是一味追求时髦、崇洋媚外的不满。 C、文章中间部分极力描写何爹神乎其技的青龙偃月刀法。作者用了刮、弹、铲、削、剔等一系列的动词,表现了何爹剃头技艺的精湛,一把剃刀用得跟关羽耍大刀一样出神入化。 D、在小说最后一部分里,作者通过描写病笃的三明爹在何爹给他剃头时的动作、神态和语言,进一步从侧面表现出何爹剃头技艺的高超。
    (2)、何爹这一人物形象具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
    (3)、文章最后详写何爹最后一次给三明爹剃头的情节有何作用?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书吴潘二子事

    (清)顾炎武

    苏之吴江有吴炎、潘柽章二子,皆高才。当国变后,年皆二十以上,并弃其诸生 , 以诗文自豪。既而曰:“此皆不足传也,惟成一代史书,以继迁、固之后。”于是购得《实录》,复旁搜人家所藏文集奏疏,怀纸吮笔,早夜矻矻。其所手书,盈床满箧,而其才足以发之。及数年而有闻,予乃亟与之交。

    会湖州庄氏难作。庄名廷鑨,目双盲,不甚通晓古今。以史迁有“左丘失明,乃著《国语》”之说,奋欲著书。招致宾客,日夜编辑为《明书》,书冗杂不足道也。廷鑨死,其父胤城流涕曰:“吾三子皆已析产,独仲子死无后,吾哀其志,当先刻其书而后为之置嗣。”遂梓行之。慕吴、潘盛名,引以为重,列诸参阅姓名中。

    书凡百余帙,颇有忌讳语,本前人诋斥之辞未经删削者。庄氏既巨富,浙人得其书,往往持而恐吓之,得所欲以去。归安令吴之荣者,以赃系狱,遇赦得出。有吏教之买此书,恐吓庄氏。庄氏欲应之,或曰:“踵此而来,尽子之财不足以给,不如以一讼绝之。”遂谢之荣,之荣告诸大吏,大吏右庄氏,不直之荣。之荣入京师,摘忌讳语,密奏之。四大臣大怒,遣官至杭,执庄生之父及其兄廷钺及弟侄等,并列名于书者十八人,皆论死。其刻书鬻书,并知府、推官之不发觉者,亦坐之。发廷鑨之墓,焚其骨,籍没其家产。论罪深刻,余亦悯然。所杀七十余人,而吴、潘二子与其难。当鞫讯时,或有改辞以求脱者。吴子独慷慨大骂,官不能堪,至拳踢仆地。潘子以有母故,不骂亦不辨。

    其平居孝友笃厚,以古人自处,则两人同也。予之适越过潘子时,余甥徐公肃新状元及第。潘子规余慎,无以甥贵稍贬其节,余谢不敢。二子少余十余岁,而予视为畏友,以此也。方庄生作书时属客延予一至其家予薄其人不学竟去以是不列名获免于难。二子所著书若干卷,未脱稿,又假予所蓄书千余卷,尽亡。予不忍二子之好学笃行而不传于后也,故书之。且其人实史才,非庄生者流也。

    (选自《顾炎武诗文选译》,有删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方庄生作书时/属客延予一至/其家予薄其人不学/竟去/以是不列名/获免于难 B、方庄生作书时/属客延予一至其家/予薄其人/不学竟去/以是不列名/获免于难 C、方庄生作书时/属客延予一至其家/予薄其人不学/竟去/以是不列名/获免于难 D、方庄生作书时/属客延予一至/其家予薄其人/不学竟去/以是不列/名获免于难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生,明代称考取秀才入学的生员为诸生,这里指“科举之路”。 B、《国语》,又称《左氏外传》,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国别体史书。 C、梓行,刻版印行。现在仍然使用的“付梓”一词,亦沿用此意。 D、及第,专指科举考试中状元,因榜上题名有甲乙次第,故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炎、潘柽章既有才华又有气节,在明亡之后,放弃寻求功名之路,以诗文自豪自娱。 B、吴炎、潘柽章认为只有写出一代史书才能留传后世,于是广泛地搜集材料,埋头写作。 C、吴炎、潘柽章经过数年努力,逐渐有了名声,因此被列入《明书》校阅者的姓名之中。 D、吴炎、潘柽章二人都十分孝敬父母,友爱朋友,以古人为榜样,行事一致,性情相投。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遂谢之荣,之荣告诸大吏,大吏右庄氏,不直之荣。

    ②其刻书鬻书,并知府、推官之不发觉者,亦坐之。

  • 5.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九日蓝田崔氏庄

    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 , 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注释】①孟嘉在聚会中帽落而依然风度翩翩,当人们嘲笑他时,又能从容应对,使四座叹服。后遂用“孟嘉落帽、山头吹帽、山头落帽”等称扬人的气度宽宏,风流倜傥,潇洒儒雅。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按照诗歌节奏可划分为六层,层层变化,宛转自如,读来有顿挫起伏之感。 B、颔联化用“孟嘉落帽”的典故,表明诗人跟孟嘉一样显示出名士风流蕴藉之态。 C、颈联描山绘水,写蓝水远来,千涧奔泻,玉山高耸,两峰并峙,尽显峥嵘气势。 D、尾联中诗人虽已醉眼朦胧,却仍盯住手中茱萸细看,不置一言,却胜万语千言。
    (2)、有人评价这首诗说“诗人满腹忧情,却以壮语出之”,请结合诗歌对此作简要分析。
  • 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短歌行》中感叹人生短促,好比晨露转瞬即逝的诗句是:“。”
    (2)、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习近平引用《兰亭集序》中的“”,欢迎各国元首和来宾。
    (3)、成语“沧海一粟”由苏轼《赤壁赋》中的“”演化而来。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农耕民族推崇      的自然经济,手工业随之发达。几千年来,中华民族面朝黄土耕作,利用工暇之时制作生活工作所需,凡用具、工具、农具、家具以及衣帽鞋袜,都自己动手制作,久而久之,手工成为了手艺。

    较之工业文明,手工业文明更能寄托人类的情感:人们将生活和工作的必需化解,成为一条条有效的途径,打开幸福之门。(    )

    中国手艺的积累大都以实物诉说。中华文明硕果累累,仰韶的彩陶、良诸的玉器、先秦的青铜、汉代的漆器、唐之金银、宋之陶瓷,元明清时期的手工艺品更是      , 中国古人的手艺不经意间将生活艺术化,让后人仰而视之,     

    而劳作之中,工具成为帮手,让手工业趋于便利,然后得以长足发展。中国传统手工业在生活与工作两大领域      :生活上,中国人越来越精致,越来越将手工艺术化;工作上,工具的发明及使用成就了几千年的中华灿烂文明。手艺具有思想,思想能放出光芒。对中国人来说,手艺是古代中国的命根子,我们曾长久地攥着这命根子,让民族长寿至今。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自食其力  俯拾即是  肃然起敬  各显神通 B、自食其力  不胜枚举  诚惶诚恐  大显身手 C、自给自足  不胜枚举  肃然起敬  大显身手 D、自给自足  俯拾即是  诚惶诚恐  各显神通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人们用思想和双手在生活中提高质量,在工作中提高效率,编制生活景象,制造工作便利。 B、人们用思想和双手制造工作便利,在工作中提高效率,同时,编制生活景象,在生活中提高质量。 C、人们用思想和双手制造生活便利,在生活中提高质量,同时,编制工作景象,在工作中提高效率。 D、人们用思想和双手编制生活景象,制造工作便利,在生活中提高质量,在工作中提高效率。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人们将生活和工作的必需化解,成为一条条有效的路径,打开幸福之门。 B、人们将生活和工作的必需化解,使之成为一条条有效的途径,通向幸福之门。 C、人们将生活和工作的必需化解,使之成为一条条有效的途径,打开幸福之门。 D、人们将生活和工作的必需化解,成为一条条有效的路径,通向幸福之门。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为什么哭泣可以起到平复情绪的作用呢?这要从哭泣的不同类型说起。人体可以产生三种类型的眼泪:基础性的、反射性的和情绪性的。其中基础性泪液会持续分泌,用于保护和润滑眼球。①       , 如灰尘和刺激气体(想想切洋葱)时才会出现。而情绪性眼泪则是由各种强烈的情绪反应所产生的。

    不同类型的眼泪成分有所不同。情绪性眼泪中含有大量的催乳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亮脑啡肽,这些物质在基础性眼泪和反射性眼泪中都不存在。亮脑啡肽的结构类似吗啡,是一种天然的止痛剂,对缓解压力有着重要作用。悲伤时哭泣,释放的亮脑啡肽会化解这些负面情绪;②       , 释放的亮脑啡肽会让人感到更加舒畅、愉快。

    总之,③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很多人哭完以后自我感觉便好了不少。

    (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看到别人遭受挫折哭泣时,我们会安慰说:“哭出来就好了。”请根据上文内容给出科学的解释,要求:不超过50个字。

四、写作(60分)

  • 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所著的纪实文学作品,有一节专门记录红军中的少年先锋队员。斯诺在书中写道:

    他们总是愉快而乐观,不管整天行军的疲乏,一碰到人问他们好不好就回答“好!”他们耐心、勤劳、聪明、努力学习,因此看到他们,就会使你感到中国不是没有希望的。在少年先锋队员身上寄托着中国的将来。只要这些少年能够得到解放,得到发展,得到启发,在建设新世界中得到起应有的作用的机会。我这样说听起来大概好象是在说教,但是看到这些英勇的年轻人。没有人能不感到中国的人并不是生来腐败的,而是在品格上有着无限发展前途。

    作为同样是在“红星”照耀下成长的你,以上文字给你带来怎样的触动与思考?请结合材料,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①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④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