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3.1分子热运动 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2-07-27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将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所得液体体积小于100mL.对此现象的解释合理的是(   )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间是有间隙的 C、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 D、分子的质量很小
  • 2. 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氧气被压缩装入钢瓶﹣﹣分子间有间隔 B、破碎的玻璃无法复原﹣﹣分子间存在斥力 C、闻到路边怡人的花香﹣﹣分子不停地运动 D、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结合起来﹣﹣分子存在引力
  • 3. 下列事例中,不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炒菜时加点盐菜就有了咸味 B、强风将地面尘沙吹起形成沙尘暴 C、排放工业废水污染整个水库 D、房间里放一箱苹果,满屋飘香
  • 4. 生活中的“粘”字常与一些物理现象有关,下列关于“粘”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吃冰棒时会感觉粘舌头,是因为分子间引力 B、穿在身上的化纤衣服易“粘”毛绒,是因为带电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 C、排尽挂钩内空气后将挂钩“粘”在墙上,利用了大气压 D、两块磁铁靠近能“粘”在一起,是因为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 5. 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晶体通过放热、吸热,在甲、乙、丙三种状态之间变化。它在丙状态时最容易被压缩;在乙状态时具有流动性。则(   )
    A、甲状态时,没有固定的形状 B、乙状态是固态 C、丙状态变为乙状态的过程是汽化 D、甲状态变为丙状态的过程要吸热
  • 6. 对于图中所示的四幅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图中水蒸气将软木塞冲开,其能量转化与内燃机压缩冲程相同 B、乙图中两个压紧的铅块能吊起钩码,说明分子间只存在引力 C、丙图中活塞向下运动时,瓶内空气温度升高,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D、丁图中小朋友下滑时,是通过做功增加了物体内能
  • 7. 下列有关分子运动理论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间引力和斥力不可能同时存在 B、扩散现象说明了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由于压缩固体十分困难,说明固体分子间没有间隙 D、扩散现象只发生在气体或液体之间,不可能发生在固体之间
  • 8. 用分子动理论解释下列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B、5mL水与5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mL,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C、将石块研磨成粉状,说明分子变小了 D、水结成冰后分子就停止了运动
  • 9. 下列事例中,不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
    A、墙内开花,墙外可以闻到花香 B、长时间堆放煤的墙角,墙壁内部会变黑 C、一个人吸烟,满屋子都可以闻到烟味 D、扫地时,太阳光下能看到大量灰尘在空中飞舞

二、填空题

  • 10. 新冠肺炎病毒直径约为0.1μm,可通过飞沫传播,这(选填"是"或"不是")扩散现象。封闭在注射器简内的空气压缩到一定程度就很难再压缩,这是因为分子间有  
  • 11. 如图是物质三种状态下的物理模型,物质由图甲直接变成图丙的过程叫做。(填物态变化名称)

  • 12. 生活中有很多关于“吸”字的现象都可以用物理知识解释,如用吸管“吸”饮料, 饮料是在的作用下被“吸”入口中的;用吸尘器“吸”灰尘,是利用空气流速越大,压强 , 从而将灰尘“吸”入吸尘器的,两块削的很光滑的铅块紧密接触后能紧紧地“吸”在一起,靠的是
  • 13. 物质是由组成的,如图所示是表示物质处于固、液、气三种状态时分子的分布,丙图分子间间距较大,作用力图表示固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

  • 14.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席卷中国大江南北,牵动着亿万国人的心。新冠病毒是直径仅为0.3μm的颗粒物,可通过飞沫传播,飞沫传播的方式 (选填“是”或“不是”)扩散现象。在做好各项防控工作中,其中重要的一种方法是用酒精消毒,我们很远就能闻到酒精的气味,说明酒精分子在做
  • 15. 疫情期间,教学楼里能闻到消毒水的气味,这是 现象,说明构成物质的分子 ;液态消毒水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 
  • 16. 假如分子的直径是10-10米,把分子看成球体,一个挨着一个紧密平铺成一层,组成一个单层分子的正方形,边长1cm。该正方形中有 个分子,如果地球上有80亿人,这些分子数目是地球人口数目的 倍。
  • 17. 常见物质是由大量或原子组成的,(填“固态”、“液态”或“气态”)物质内分子间作用力最大,宏观表现为既不容易压缩又不容易拉伸,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荷叶上两滴水珠接触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珠,这一事实说明分子间存在着
  • 18. 在室内煮咖啡,很快能闻到香味,煮沸后香味更浓,说明越高,分子越激烈。

三、实验探究题

  • 19. 如图所示,是我们在学习分子动理论时做过的一些实验

    图a:浓硫酸铜溶液与清水开始界面十分清晰,几天之后,两种液体混合均匀了;

    图b: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触水面,发现拉力示数大于玻璃板的重力;

    图c: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水和酒精的总体积;

    图d:将红墨水滴入水中,可以看到它在水中扩散开来;

    图e:将两个底面干净、平整的铅块紧压在一起,两个铅块就会结合在一起,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

    请回答

    (1)、图a和图  两个实验产生实验现象的原因相同
    (2)、图b和图  两个实验产生实验现象的原因相同,实验表明:分子之间存在  .
  • 20. 如图所示,根据分子运动理论回答:

    (1)、墨水滴在水中散开,说明
    (2)、在一端开口的玻璃管内装有一半的酒精,再沿管壁慢慢地注入带颜色的水,这时可以清楚地看见水和酒精的分界面,然后堵住管口,上下颠倒几次,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可以看见混合液体体积减小了,这说明
    (3)、如图所示,a是一个铁丝圈,中间较松弛的系着一根棉线,图中是浸过肥皂水的铁丝网,图c表示用手指轻碰一下棉线的左边,图d表示棉线左边的肥皂膜破了,棉线被拉向右边,这个实验说明了
  • 21. 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瓶子的瓶口相对,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上面的瓶子中装有空气,下面的瓶子中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抽掉玻璃板后,我们观察到红棕色气体逐渐进入上面的瓶子中,下面的瓶子中气体的颜色逐渐变淡,最后两瓶中气体的颜色变得均匀。

    (1)、物理学中把这个现象叫做现象。
    (2)、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四、简答题

  • 22. 请从分子动理论的角度解释为什么木棒很难被压缩,也很难被拉伸。
  • 23. 用热水泡茶时,茶水很快变浓,茶香扑鼻,而用冷水泡茶则慢慢变浓,这是为什么?
  • 24. 竞竞的爸爸喜欢喝绿茶,川热水泡茶时,茶水很快变浓,茶香扑鼻,而用冷水泡茶则慢慢变浓,请解释这是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