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1.4常见的碱 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2-07-27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小明发现放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颗粒会很快变成了如图的“浆糊”状态,其主要原因是氢氧化钠固体(    )

    A、吸热熔化 B、吸水潮解 C、与CO2反应 D、受热分解
  • 2. 在盛有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A、无明显现象 B、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C、有蓝色沉淀生成 D、溶液呈血红色
  • 3. 向盛有盐酸和氯化镁溶液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后发现有沉淀产生,过滤后得到滤液。有关滤液的成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滤液中可能含有HCl

    ②滤液可能只含有1种溶质

    ③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CuSO4溶液,无明显现象,则滤液一定含2种溶质

    ④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无明显现象,则滤液中可能含有NaOH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 4. 实验室有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对于该溶液变质情况的探究,下列实验设计合理且结论正确的是( )
    A、取样,在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稀盐酸,若无气泡产生,则可证明该溶液没有变质 B、取样,在溶液中滴加酚酞,若溶液呈红色,则可证明该溶液没有变质 C、取样,在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若有气泡产生,则可证明该溶液已变质 D、取样,在溶液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可证明溶液已完全变质
  • 5. 小明将滴有酚酞的Ba(OH)2溶液平均分成两份,置于甲、乙两个烧杯中,分别往甲、乙两烧杯中滴加稀硫酸、硫酸钠溶液至过量(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烧杯中,溶液的颜色始终为红色 B、甲烧杯中,氢离子的数量一直不变 C、乙烧杯中,溶液的颜色始终为红色 D、乙烧杯中,钠离子的数量一直不变
  • 6. 碱溶液中都含有OH- , 因此不同的碱表现出一些共同的性质。下列关于Ba(OH)2性质的描述中,不属于碱溶液的共同性质的是( )
    A、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 B、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水 C、能与 Na2SO4 溶液反应生成 BaSO4 沉淀 D、能吸收 SO2气体
  • 7. 实验室有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某同学想了解其变质情况,实验过程如下:

    有关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一证明该瓶氢氧化钠已变质 B、实验一采用了定性检测的方法,实验二采用了定量检测的方法 C、实验二中的氯化钙溶液若用氢氧化钙溶液代替,所得沉淀质量将小于 10g D、通过实验二,能进一步推算出氢氧化钠变质的程度
  • 8. 黄铁矿的主要成分为二硫化亚铁(FeS2),工业上可利用黄铁矿煅烧的产物冶炼铁和生产浓硫酸,其工业流程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②不是置换反应,反应③④为化合反应 B、反应①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了改变 C、该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气中的SO2可以用熟石灰溶液吸收 D、向制得的100克98%的浓硫酸中加入100克蒸馏水,配制49%的稀硫酸
  • 9. 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叙述的是(   )

    A、向一定量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B、向一定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氧化钙 C、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锌和铁 D、向一定量的盐酸和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
  • 10. 下列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物质是(   )
    A、熟石灰 B、硫酸 C、纯碱 D、食盐
  • 11.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向 pH=3的溶液中不断加水 B、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 C、向 HCl 和 MgCl2 混合溶液中滴加 NaOH溶液 D、加热木炭和氧化铜的混合物
  • 12. 小张将一大烧杯倒扣在培养皿上,培养皿上所放物质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下列对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肯定不正确的是(   )

    A、Ⅰ处试液变蓝 B、Ⅱ处溶液变浑浊 C、Ⅲ处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D、Ⅳ处试纸变红
  • 13. 下列物质长期放置在空气中,溶液质量因发生化学变化而减小的是(   )
    A、氯化钠溶液 B、氢氧化钠溶液 C、浓硫酸 D、石灰水
  • 14. 一定温度下,向a gFeCl3溶液中加入NaOH固体,溶液的质量与加入NaOH固体的质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MP段发生的反应为:FeCl3+3NaOH=3NaCl+Fe(OH)3 B、m-n=c-b C、P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的种类有三种 D、生成Fe(OH)3的质量为(n-c+a)g
  • 15.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测溶液pH值 B、稀释浓硫酸 C、称量NaOH固体 D、蒸发结晶

二、实验探究题

  • 16. 小科对已经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是否还含有氢氧化钠进行了以下探究。

    [作出猜想]猜想一:有氢氧化钠    猜想二:没有氢氧化钠

    (查阅资料) BaCl2溶液、NaNO3溶液、Ba(NO32溶液均呈中性。

    [进行实验]取少量固体置于试管中,加水充分溶解,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观察到溶液变红,小科认为猜想一成立。

    [交流与评价]小玲同学认为小科的结论不一定正确, 原因是 

    于是,小玲同学继续进行探究。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小玲同学在小科所做实验后的溶液中,滴入过量的Ba(NO32溶液

    猜想一成立

    [反思与拓展]

    另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进行以下实验,也能证明猜想一成立的是
    A、先加足量稀盐酸,再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B、先加足量BaCl2溶液,静置,取上层清液,再滴加CuCl2溶液    C、先加足量Ca(OH)2溶液,静置,取上层清液,再滴加酚酞溶液     D、先加足量Ba(NO32溶液,静置,取上层清液,再滴加酚酞溶液

  • 17. 小明在社团课中学习了碳酸氢钠(NaHCO3),它俗称小苏打,水溶液呈碱性,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NaHCO3+NaOH==Na2CO3+H2O。于是,小明将NaOH加入到NaHCO3溶液中,却没有明显现象。为了探究两者混合后是否反应,小明提出两种方法:

    方法一:判断混合后碳酸氢钠或氢氧化钠是否存在。

    (1)、小明往加入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足量的碳酸氢钠溶液,溶液始终呈红色,于是他得出两者没有反应的结论。小红认为他的结论不科学,因为
    (2)、方法二:判断混合后是否生成了碳酸钠。

    小明先做了如图甲、乙两个实验,都没有明显现象:

    若要判断混合后生成碳酸钠,小明应该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个实验,其方法是

    (3)、方法一是从反应物的角度,方法二是从生成物的角度来判断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是否发生。请列举一个课本上用其中一种方法来判断化学反应的例子:
  • 18. 实验室中的试剂一般要密封保存,否则可能会与空气接触而变质。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发现一瓶未密闭的Na0H固体,对其成分提出以下假设,并完成了实验探究,假设1:只含NaOH;假设2:含NaOH和Na2CO3 假设3:只含Na2CO3
    (1)、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说明假设不成立。(选填数字)
    (2)、进一步探究的过程如下:

    ①“操怍1”中要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

    ②加入CaCl2溶液的作用是

    ③滴加酚酞检验“溶液B”的现象是

  • 19.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氢氧化钠的性质时,将二氧化碳通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没有观察到现象,小组同学对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是否发生反应产生了兴趣,他们又做了如图所示两组实验。
    (1)、实验一:如图1,将氢氧化钠溶液加入装有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旋紧瓶盖振荡,观察到软塑料瓶变瘪,小组同学认为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其中一位同学提出了质疑,认为根据上述实验现象足以证明二者发生了化学反应,应添加一组对照组

    (2)、实验二,小组同学将实验一做了改进,将注射器1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注入拧紧瓶盖的软塑料瓶中振荡,观察到软塑料瓶变瘪,再将足量的稀盐酸从注射器2注入瓶中(如图2),观察到 , 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3)、实验结束后,兴趣小组的同学取少量实验二中的液体,滴加酚酞后发现不变色,甲同学认为溶质为氯化钠,乙同学认为不一定。请你进一步设计实验检验溶液中的溶质组成
  • 20. 小敏同学在网上查资料时看到葡萄糖与Cu(OH)2可以发生化学反应,于是她用相同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CuSO4溶液和葡萄糖溶液进行葡萄糖与新制的Cu(OH)2反应条件的探究:
    (1)、在2mLNaOH溶液中滴加3滴CuSO4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再加入2mL葡萄糖溶液,加热到沸腾,出现了红色沉淀。

    在2mL NaOH溶液中滴加3滴CuSO4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再加入2mL葡萄糖溶液,没有出现红色沉淀。这说明葡萄糖与新制的Cu(OH)2反应的条件之一是

    (2)、在2mL CuSO4溶液中滴加3滴NaOH溶液,再加入 2mL葡萄糖溶液,加热到沸腾,没有出现红色沉淀。这说明葡萄糖与新制的Cu(OH)2反应的条件之二是

三、填空题

  • 21. 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请选择下列合适的物质填空(选填字母):

    A.熟石灰B.食盐C.浓硫酸D.干冰E.稀盐酸

    (1)、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2)、可用于除铁锈的是 
    (3)、可用来干燥某些气体的是
  • 22. 2020年8月16日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港口区发生硝酸铵引起的大型爆炸事件,现场升起蘑菇云。硝酸铵是一种铵盐,极易溶于水,溶解时吸收大量热。能与强碱反应,主要用作肥料及工业用和军用炸药。硝酸铵与烧碱反应的反应方程式为: NH4NO3+NaOH=NaNO3+NH3↑+X。
    (1)、X的化学式为
    (2)、硝酸铵用做肥料时,要避免与(选填“酸”或“碱”)性物质混用,否则会降低肥效。
  • 23. 小明通过如图所示装置验证CO2能与NaOH发生化学反应,推注射器活塞向充满CO2的集气瓶中注入过量20%得NaOH溶液,振荡集气瓶后打开止水夹。

    (1)、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
    (2)、实验中不能用澄清石灰水来替代CaCl2溶液,原因是
  • 24. 酸、碱、盐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广泛,使用时必须十分小心,为了便于理解和记忆,小丽同学总结了碱的化学性质如图,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要检验该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选择下列试剂不能达到目的是         
    A、稀HCl B、酚酞试液 C、CaCl2 D、Ca(OH)2
    (2)、依据反应②,KOH能与下列物质反应的是         
    A、H2SO4 B、BaCl2 C、CuSO4 D、Na2CO3
  • 25. 为探究实验室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是否全部变质,小科将少量样品配制成溶液,取少量溶液装入试管中,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注:BaCl2溶液呈中性)

    (1)、分析实验的现象,可以确定样品的变质情况为
    (2)、实验中,滴加足量的BaCl2溶液的目的是
  • 26. 植物的生长需要营养元素,右图表示了土壤的pH和植物吸收这些元素的关系.栅栏越宽,营养元素的吸收率越高.

    (1)、农业上常施加来降低土壤酸性。
    (2)、如果施用由硝酸钾和磷酸二氢铵组成的复合肥料,为了使营养元素能最大限度被吸收,土壤的pH应该控制在
  • 27. 物质结构决定性质,物质性质决定用途,反应本质决定变化现象。如图是小科构建的氢氧化钙部分知识网络,其中“—”表示相连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X与图中所给物质的类别不同。请回答:

    (1)、酚酞试液在Ca(OH)2溶液中显红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离子是
    (2)、列举熟石灰[Ca(OH)2]在工农业上的一种用途
    (3)、X溶液能与Ca(OH)2溶液反应并产生蓝色絮状沉淀,写出产生该实验现象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 28. 扑克是生活中用来休闲的娱乐项目之一,聪明的小柯发明了一种扑克新玩法-“化学扑克”。“化学扑克”的玩法是:上家出牌,如果下家牌中的物质能与上家的发生反应,即可出牌,按此规则,出完牌的为赢家。下图表示的是某局牌的最后一轮。桌面上是一张图甲的“盐酸”牌,ABCD四位玩家手中都剩下一张牌(如图)。 

     

    (1)、如果本局每一位玩家的牌都能出掉,则四位玩家的出牌顺序为:(填标号)甲→; 
    (2)、如果本局只有一位玩家的牌出不掉,他们的出牌顺序为:(填标号)甲→。   
  • 29. 金华五中一位初三科学老师为了展示氢氧化铜为蓝色絮状沉淀,在课堂上用氧化铜与稀硫酸加热,现配硫酸铜溶液,然后马上将所得的硫酸铜澄清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制取氢氧化铜。实验结束后,一位同学主动要求清洗试管。
    (1)、由于氢氧化铜固体易附着在试管壁,请帮他选择一种化学试剂 , 加入试管反应形成溶液后便于清洗。
    (2)、这位同学加入相应试剂清洗后,还发现试管底有黑色固体存在,请写出产生这种固体的化学方程式
  • 30. 小李同学用如左下图总结NaOH的四类化学性质(即NaOH能够与四类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为验证性质④,他选择了二氧化碳与其反应,为探究两者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小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A、B实验进行验证。实验现象为:A中试管内液面上升,B中

    李莉提出质疑,她认为A实验不严谨,应做一个对比实验:

四、解答题

  • 31. 有一份久置于空气中的氢氧化钠固体,通 过以下操作,分析并计算。
    (1)、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无色 酚酞试液,试液变红,由此(选填 “能”或“不能”)得出氢氧化钠溶液变质,判断的理由是
    (2)、取16g样品完全溶于水中,逐滴加入10% 氯化钙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随氯化钙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请列式计算A时溶液中氯化钠的溶质质量分数。
  • 32. 有 10 克锌、 8 克氧化铜和足量的稀硫酸,有同学想用这些锌和氧化铜为原料来制取铜单质时采用了如下所示的流程图:

    (1)、8 克氧化铜完全反应能生成多少克铜?
    (2)、按照规范操作要求完成实验,氧化铜被完全反应,请以加入的 Zn 为横坐标,以生成的 Cu 为纵坐标,画出关系图。
    (3)、利用同样的原料,还可以用置换法来制铜单质,相比之下,置换法的优点是。(写出一点即可)
  • 33.

    工业上常采用“天然苛化法”制取氢氧化钠,部分流程如下:

    (1)、生产工艺中可以回收再利用的物质是

    (2)、由天然碱得到碳酸钠溶液时,将天然碱粉碎的目的是
    (3)、制备氢氧化钠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2NaOH+CaCO3↓。将53克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碳酸钠溶液与17克石灰乳混合,若二者恰好完全反应,计算所得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 34. 向含 CuCl2和HCl的150g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参加反应的NaOH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关系如图。据图回答:

    (1)、在滴加 NaOH 溶液过程中,原溶液中离子个数不变。(填离子符号)
    (2)、P 点溶液中的溶质是。(填化学式)
    (3)、m1 为多少?(要求写出具体的解题过程)
  • 35. 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中发现了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钙粉末状试剂。他们对该试剂进行了定量:

    实验分析:称取试剂20 克放入锥形瓶中,加入30克的水,充分振荡,再向锥形瓶中依次滴加25克盐酸充分反应,测得部分数据与图象如下。请根据有关信息回答问题:

    第 1 次

    第 2 次

    第 3 次

    第 4 次

    第 5 次

    第 6 次

    加入盐酸的质量(g)

    25

    25

    25

    25

    25

    25

    锥形瓶中物质的质量(g)

    75

    100

    125

    150

    172.8

    197.8

    (1)、兴趣小组的同学分析实验数据和图象,得出该试剂已部分变质的结论,其依据是:
    (2)、b的数值为:
    (3)、计算该氢氧化钙粉末状试剂中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