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4.7升华与凝华 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2-07-27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青睐。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以下对诗句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雨的成因之一是液化现象,需吸热 B、“月 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放热 C、“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雪的形成是熔化现象,需吸热 D、“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雾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放热
  • 2. 如图所示的一款甜品,在下面盛有水的盘中加了干冰,甜品碗的周围冒着大量的“白气” ,拿起碗, 看到下面盘中的水在“沸腾”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气”是干冰升华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B、“白气”是盛水盘中的水汽化形成的 C、盘里的水“沸腾”是因为干冰升华使盘中的水吸热后沸腾 D、盘里的水“沸腾”是因为干冰升华成二氧化碳气体从水中冒出
  • 3. 去年12月下旬的强降温使多地出现雾凇美景。形成雾凇的物态变化是( )

    A、凝固 B、凝华 C、升华 D、汽化
  • 4. 2020年12月14日的一场人工降雪让同学们兴奋不已。在空中喷洒干冰是人工增雨(雪)的一种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空气温度骤降 B、“人工降雨”中降落下来的雨水是干冰熔化形成的 C、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是凝华过程 D、空气中的小水珠变成小冰粒是凝固过程
  • 5. 暑假小金去同学家,同学在一杯饮料中放入一种晶体颗粒,饮料瞬间“沸腾”起来,杯口雾气腾腾,小金拿起杯子时却又感觉凉凉的,同学告诉他放入的是干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使饮料“沸腾”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碳 B、“沸腾”时饮料的温度保持不变 C、拿杯子的手感觉凉凉主要是因为蒸发吸收热量 D、杯口的白色雾气是水蒸气
  • 6. 江、河、湖、海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升入高空的水蒸气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悬浮在空中,这就是云。两个“凝成”所指的物态变化分别是(    )
    A、汽化  升华 B、液化  凝华 C、凝固  凝华 D、升华  熔化
  • 7. 处处有科学,留心观察皆学问。下列对有关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初冬在家里洗澡时发现房间充满“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 B、在夏季的早晨看到足球场里面的草叶上挂满了露珠,而到了初冬,露水不见了,却看到了薄的一层霜,有人认为霜是由露变成的。 C、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是因为樟脑九蒸发为气体跑掉了 D、把冰箱里的冻豆腐取出,冰熔化后,发现豆腐里有许多小孔,这是豆腐里的水先遇冷结冰,后又熔化成水形成的
  • 8. “缥缈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轻柔的雪,同样的水分子.装扮着我们生活的时空。”这是一首描述科学现象的抒情诗,对这首诗中所描述的科学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A、“雾”是汽化形成的 B、“露”是升华形成的 C、“霜”是凝华形成的 D、“雪”是熔化形成的
  • 9. 在岩浆变成岩石、湿衣服变干樟脑丸变小等过程中,其吸热和放热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吸热、放热、吸热 B、放热、放热、吸热 C、放热、吸热、吸热 D、吸热、吸热、放热
  • 10. 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
    A、深秋的早晨,大雾弥漫 B、冬天的早晨,霜打枝头 C、春天,河里的冰消融 D、夏天的早晨,花草上附着露水
  • 11. 冬天,当遭遇低温雨雪天气时,我国南方部分地区的一些树枝会出现如图所示的“雾凇"。“雾凇"和霜的形成过程很相似,都是( )。

    A、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水燕气凝华形成的 C、小水珠凝固形成的 D、小冰晶升华形成的
  • 12. 如图所示,在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冰块放入空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实验时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对于这一实验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 B、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 C、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 D、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
  • 13. 图甲为探究冰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为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实验装置。已知标准大气压下,冰和碘的熔点分别是0℃和113.5℃。通过对比这两个实验做出以下判断:(1)冰和碘都经历了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2)冰和碘在物态变化过程中都需要吸收热量。这两个判断( )。

    A、只有(1)正确 B、只有(2)正确 C、都正确 D、都错误
  • 14. 在冬季,某地的地下水管破裂,水喷射出来形成了如图所示的“冰花”。虽然气温没有回升,过一段时间,发现“冰花"还是变小了。关于以上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冰花”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形成的 B、“冰花”变小是由于冰升华 C、“冰花”形成时的气温为0℃ D、“冰花”变小过程中要放热
  • 15. 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常常会结有“冰花”。下列有关“冰花"说法正确的是(    )。
    A、“冰花”是一种凝固现象 B、“冰花”一般结在玻璃窗的外面 C、“冰花”一般结在玻璃窗的里面 D、“冰花”在玻璃窗的里外都有

二、填空题

  • 16.   2021年10月16日,运载火箭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酒泉成功发射。
    (1)、火箭点火后,尾部的火焰如果直接喷到发射台上,发射架要熔化。为了保护发射架,在发射台底建一个大水池,让火焰喷到水池中,这是利用了水(填物态变化)时要(选填“吸热”或“放热”),使周围环境温度不致太高。
    (2)、6个月后,返回舱返回进入大气层时,会由于和空气高速摩擦而使船体表面温度升高。为了防止烧坏,科学家在返回舱表面涂上一层特殊固态物质(又叫“烧蚀层”),这层物质在高温下发生分解、熔化、蒸发和(填物态变化名称)而(选填“吸热”或“放热”),从而保证温度不至于升得太高。
  • 17. 近日,黑龙江漠河地区出现“冷到冒白烟”的现象(如图)最低温度达到零下44.3摄氏度。“冷到冒白烟”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差较大的环境时,会(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迅速(填一种物态变化的名称)为冰晶。

  • 18. 滑雪是很多人喜欢的冬季运动,自然界的雪是水蒸气而成的;当自然界降雪不足时滑雪场需要"人工造雪”:在0℃以下的天气里,造雪机喷射出水雾,这些雾滴遇到冷空气发生形成“人工”雪。 (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 19. 实施人工增雨的一种方法是飞机在高空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进入云层,很快成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 , 于是高空水蒸气便成小冰晶或成小水滴,使云中的冰晶增多,小水滴增大,从而形成降水。
  • 20. 物质直接从态变成态的过程叫做升华;从态直接变成态的过程叫做凝华。在做碘升华实验时,要用酒精灯微热,这说明升华时会 热量;碘蒸气凝华时会热量。
  • 21. 用久了的电灯泡内壁发黑,这是由于灯丝中的钨先变成 ,然后又遇冷在灯泡壁上的缘故。
  • 22. 科学课上,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用镊子夹取一块冒着“白气”的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温度-74℃)放入气球内,并迅速扎紧气球。令人惊讶的现象出现了:气球快速鼓起,同时在气球底部的外壁观察到“白霜”。请分析:

    白气是一种现象(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请解释“白霜”形成的原因。该过程中气球变大能说明(选填A.分子能运动B.分子间的空隙能改变)

  • 23. 请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
    (1)、露的形成:
    (2)、冰变成水:
    (3)、霜的形成:
    (4)、铁水变铁块:
    (5)、雾的形成:
    (6)、碘变成碘蒸汽:
  • 24.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据报道:某日阴天,气温约为-15℃,在新疆罗布泊的沙丘上覆盖着5~10厘米厚的积雪,然而过了大约20分钟,雪不见了,脚下却是干爽的沙地。

    材料二:1779年,一个寒冷的夜晚,圣彼得堡市中心的一个大厅里灯火辉煌,六千支燃烧着的巨型蜡烛把厅里的舞会气氛烘托得热气腾腾。在悠扬的乐曲声中,夫人小姐、名流雅士拥满大厅,翩翩起舞,有的人还在冒着汗水。正在大家跳得如痴如狂的时候,一位小姐突然晕倒,旁边的人不知所措。有人喊道:“快打开窗户。”打开窗户后,刺骨的寒风涌入大厅,突然大厅里竟然飘起了雪花,纷纷扬扬落到人们的头发和衣服上,在场的人无不目瞪口呆、面面相觑。就在这时,一位先生迅速把这位小姐搀扶到门口,并把发生的现象向大家作了解释。

    (1)、材料一中的雪为什么不见了?
    (2)、材料二中大厅里出现雪花的原因是 , 该过程需要(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3)、小北看完材料后,联系生活,想到了严冬的早晨,在窗玻璃的(填“外”或“内”)侧发生的现象。
  • 25. 生活中会观察到很多的现象:①冬天玻璃表面上结成了冰花;②废钢铁在炼钢炉内化成铁水;③用旧的日光灯灯丝变细;④水沸腾时冒出的“白气”;⑤夏天从冰糕上滴落水滴;⑥洒在地面上的水变干了;⑦冬天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⑧夏天从冰箱中拿出的碗会“出汗”;⑨冬天从口中会呼出“白气”;⑩夏天狗把舌头伸出来.这些现象都与物态变化有关,其中属于熔化的有;属于汽化的有;属于升华的有.(填编号)

三、实验探究题

  • 26. 图示是甲同学做“观察碘升华”的实验装置。她的操作是:在烧杯中放少量的碘,烧杯口放一只装有冷水的烧瓶,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

    标准大气压下部分物质的熔点(凝固点)、沸点(℃)

    酒精

    煤油

    熔点(凝固点)

    0

    - 117

    - 30

    113.6

    1083

    1535

    1064

    沸点

    100

    78.5

    150

    184.25

    2360

    2750

    2500

    (1)、结合你的探究经历,描述甲同学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2)、交流评估时,乙同学认为甲同学所做的实验中,碘可能经历了由固态到液态再到气态的变化过程,甲同学的实验并不能得出碘升华的结论。请针对乙同学的质疑,选用上述器材或补充必要的辅助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碘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写出实验方案。

四、解答题

  • 27. 老师利用图甲装置研究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小明发现此实验存在不足,于是将实验进行改进(如图乙)。实验过程中小明观察到了碘晶体升华和凝华的现象,同时发现碘蒸汽在烧瓶底部凝华时温度计示数上升。已知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碘的熔点是114℃、沸点是184℃,酒精灯火焰温度约为400℃。请结合实验目的指出原实验的不足并解释改进后实验的优点,同时说明温度计示数上升的原因。

  • 28. 七年级的科学老师在教学《物质的特性》时,为了其中一节课,准备了干冰来进行实物演示,谁知道从网上购买的干冰在冰柜里放了一天就消失了。试问:
    (1)、干冰(固体)消失,是因为它发生了(填物态变化名称)。
    (2)、干冰以前常被用来营造舞台上“烟雾”缭绕的仙境效果,近些年来越多的被用在了各个餐厅的菜品上(如图)。请你解释“烟雾”形成的原因

  • 29. 如图为饭店推出的一道特色菜。经了解,原来是在下面的容器中先放少许干冰,上桌时往里面加些热水,就能产生“烟雾缭绕”的效果。此处的“烟雾”是 , 请结合学过的科学知识解释“烟雾”形成的过程?

  • 30. 下列两个实验都是为了演示“碘的升华”而设计的。并参阅表中几个温度的数据,你认为哪个实验能更好的反映“碘的升华”现象,并说明理由。

    你认为实验方案更好些,你的理由是:

    实验1

    实验2

    在试管内装入少量碘的固体颗粒,

    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装了固态碘的试管,

    发现试管内出现了碘的蒸气。

    在试管内放少量碘的固体颗粒,

    塞紧盖子后把试管放入沸水中,

    发现试管内出现了碘的蒸气。

    碘的熔点:114℃

    碘的沸点:184.3℃

    水的沸点:100℃

    酒精灯火焰:50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