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2022届高三下学期文综历史2月高中毕业班诊断性测试(一诊)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2-07-22 类型:高考模拟

一、选择题: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西周的“雅乐”主要用于祭祀及相关庙堂典礼场合,专供王贵享用。春秋战国时期,贵族们厌烦雅乐而去欣赏具有生活气息的俗乐,如魏文侯“端冕而听古乐,则唯恐卧;听郑、卫之音,则不知倦。”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   )
    A、贵族政治开始衰落 B、礼乐制度的世俗化 C、浪漫主义音乐兴起 D、民间盛行编钟演奏
  • 2. 《史记》记载,汉武帝后官员选任多出自文学之士。又有史料显示,直到东汉“俗吏繁炽,儒生寡少”“诸(尚书)郎多文俗吏,鲜有雅才”。还有史料记载汉代“儒吏兼用之”。这些记载说明(   )
    A、历史材料缺乏客观性 B、儒家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C、汉代未形成官修史书 D、应在一定时空下认识历史
  • 3. 据载:宋太祖听闻国子监集诸生讲书后非常高兴,遣人赐之酒果,曰:“今之武臣,亦当使其读经书。”其主要意图是(   )
    A、提高武将素质 B、吸取历史经验 C、建立君臣秩序 D、提倡读书风尚
  • 4. 明中期以前,地主常要求佃农承担差役,遇灾不免租,缴纳一笔抵押金,甚至礼钱。明后期,各地佃户采取“抗租”“霸田”等形式与地主斗争,还出现了佃户“刁悍成风”,地主“吞声茹苦”等记载。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   )
    A、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B、租地农民数量减少 C、弃农经商现象普遍 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 5. 1864年,总理衙门资助刊印了丁韪良翻译的《万国公法》。奕诉看到了“其中亦间有可采之处”,但认为“中国自有体制,未便参阅外国之书”;曾纪泽也说,中国“睦邻绥远之道,亦未必与公法处处符合。”从中可以看出(   )
    A、国人深知国际法知识 B、近代国家主权观念流行 C、洋务派坚持中体西用 D、晚清政府主动融入世界
  • 6. 维新变法运动促进了以科学为象征的重科技、讲实用的思想意识,在学界甚至政界广泛流行,但远未达到严复倡导的科学精神水平。这主要是因为(   )
    A、民族危机加剧 B、社会崇尚经学 C、西学传播受阻 D、维新派的妥协
  • 7. 下图为上海《申报》在1920年12月发表的一幅漫画《共去厌物,道路平坦》,画中的四位农民正合力把一株枯树连根拔起。据此可知,当时(   )

    A、中共领导农民运动成效明显 B、中国知识阶层关注社会改造 C、马克思主义与农民运动的结合 D、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发展
  • 8. 1978年国务院对改善劳动分配制度的要求(如下表)

    5月

    有条件、有步骤地实行奖励和计件工资制度

    9月

    各部门尽快提出改革工资、奖励和福利制度的具体措施

    11月

    允许完成国家计划的企业提取一定数量的利润举办集体福利和奖励职工

    据表可知,当时我国(   )

    A、经济体制改革业已展开 B、重视生产者的积极性 C、国有企业改革成效显现 D、强调市场的基础作用
  • 9. 公元前56年,结束流亡的西塞罗向元老院申诉收回被平民派烧掉的家宅,并控告平民派烧宅行为未得到公民大会授权,也不符合献祭仪式程序。最终元老院支持了他。这说明古罗马(   )
    A、贵族享有特权 B、神权具决定性 C、法律程序繁琐 D、重视程序正义
  • 10. 18世纪中叶前,法国上层社会聚会中,男性贵族头戴假发,服饰艳丽华美,还常与女性一样用金银装饰。18世纪后期,上层社会男性发型、服饰转向含蓄内敛,但其妻女穿戴逐渐由白色衣裙为主转向华贵和鲜艳。上述变化体现了当时法国(   )
    A、启蒙思想逐渐流行 B、服装与政治紧密联系 C、工业社会已经形成 D、封建势力被彻底废除
  • 11. 1921年3月,列宁就农民把粮食拿到城市出售一事指出,“应当允许带得更多”,不要对投机倒把怕得太过分了,“不应当加以阻扰”。他主张重新审查和修改关于投机倒把活动的一切法令。这(   )
    A、加强了农业优先发展地位 B、掀起了工业化的热潮 C、形成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D、促进了经济政策变化
  • 12. 1946年,美国《就业法》规定,“每一个有能力并且愿意就业的美国人都有得到一份全职工作的权利”“保证每个人都有工作是国家经济政策的目标”。这些规定旨在(   )
    A、应对美苏冷战的风险 B、改善国内经济发展的环境 C、强化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D、减轻福利制度带来的压力

二、非选择题

  •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90年,财政部长汉密尔顿向国会提出了《关于建立国民银行的报告》,由此产生了美国第一银行(1791-1811)和第二银行(1816-1836).第一、第二银行逐渐发展为对全国货币银行体系进行集中管理的中央银行,具有代理政府财政的特殊地位,如代收税款,接收政府存款等,使之掌握了大量地方商业银行的银行券,两行实际上可以减少或增加商业银行的准备金,紧缩和扩张信贷。为了摆脱联邦政府的控制,19世纪50年代,自由银行制度在全国扩展,至南北战争爆发,全国约有1600家州立银行,共发行货币7000多种。劣币、假币充斥流通领域,普通人根本无法鉴别,以致专门鉴定货币真伪良劣成了时尚的职业。鉴于混乱的货币银行制度,1864年,《国民银行法》确立,新的国民银行体系并没有一个集中管理的中央银行,而是由联邦政府特许建立了众多家国民银行。各国民银行发行银行券,但必须以联邦政府价券为担保,但技术层面上缺乏严密性和科学性。此后,工商业银行家掀起了银行改革运动。

    ——摘编自陈明《美国早期银行纷争及其深远影响》

    材料二

    在中国新式银行兴起之前和兴起之初,中国的金融势力完全操于外国银行及钱庄手127年,中国本国的新式银行创办多达311家,创办资本总额约19943.8万元。从实存数来看,1911年末中国的本国银行共存16家,资本21355万元,到1925年,家发展到158家,实收资本总额16914万元,有专家对1925年全国银行,钱庄总资力的估算,外国在华银行占其中的32.1%,中外合办银行占4.6%.钱庄占22.5%,而华资银行占到40.8%华资银行的实力不容忽视。

    ——摘编自许纪霖等《中国现代化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国民银行发展的特点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金融业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重视金融业的重要意义。
  •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图9是中国共产党在1927-1957年间部分重要的经济政策演变轴。从图中任选两个阶段中的一个或多个领域,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两个阶段间的发展,并说明其意义。(要求:明确列出两个阶段及其领域,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898年6月,维新派向光绪帝提出开制度局前,便开始筹划在内廷开懋勤殿。懋勤殿设在紫禁城内,清代皇帝有过开懋勤殿议政的先例。康梁认为,制度局是外来名字,目标太大,易遭阻遏”,要进到皇帝身边参与议政,开懋勤殿更实际可行。在上奏中,他们提出“选集通国英才数十人,并延聘东西各国的政治专家,共议政治制度,将一切应兴应革之事全盘筹算,定一详细规则,然后施行”。在另一奏折中重申,在懋勤殿,“悬百国之图,备中外之籍,分列百政,各设专科,派以鸠集东西,斟酌古今,编纂政法,以备施行”。但因慈禧的反对未能实行。

    ——据王建朗、黄克武《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维新派设计的懋勤殿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维新派主张设立懋勤殿的原因。
  • 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对两极世界第一次直接的攻击来自戴高乐领导下的法国,他梦想欧洲成为世界事务中的第三种力量。他认为,如果法国的安全依赖于美国的保护,法国就永远不会赢得大国地位-法国曾经拥有这一地位。而且,由于与欧洲利益不相关的问题引起的两大超级大国的核对抗,将会因为欧洲是美国的盟国而吞噬欧洲。戴高乐还和其他人对美国做出的通过对抗苏联进行核报复这一威胁来保卫欧洲不受苏联攻击的承诺提出了质疑。

       尽管遭到了美国反对,1963年法国还是拒绝接受苏美英签署的《部分禁止核试验余约》、1964年法国在搬哈拉沙漠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1968年建立起独立的核攻击力量。到1969年戴高乐离职时,他对法国和欧洲的伟大设想几乎已经完全消失,但摆脱超级国支配这一梦想一直以不同形式存在下来。

    ——据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戴高乐主张不依赖于美国保护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20世纪60年代法国的努力。
  •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表   浙江籍早期共产人基本情况简表

    姓名

    出生年份

    出身

    主要学习经历

    主要活动

    邵力子

    1882

    平民阶层

    学堂(复旦公学),留日

    1919年创办《国民日报》,主编《觉悟》副刊,发文约950篇,大部分是论马克思主义

    沈玄庐

    1883

    权贵阶层

    旅日

    1919年创办《星期评论》,李大钊、陈独秀、陈望道等发文占全部文章的62.2%

    陈望道

    1891

    平民阶层

    学堂(之江大学),留日(日本中央大学)

    任教浙江两级师范学堂,1920年主编《新青年》

    沈雁冰

    1896

    贫寒阶层

    学堂(北京大学预科)

    商务印书馆任翻译

    俞秀松

    1899

    贫寒阶层

    学堂(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旅苏

    1919年创办《浙江新潮》

    施存统

    1899

    贫寒阶层

    学堂(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旅日

    《新青年》《觉悟》《星期评论》均有文章

    沈泽民

    1900

    贫寒阶层

    学堂(工程去门学习),留日(东京帝国大学)

    《觉悟》副刊发表文章多篇

    ——据刘训华《学业、革命与前程》等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浙江籍早期共产党人群体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浙江相早期共产党人投身教育文化活动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