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一5.1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同步训练

试卷更新日期:2022-07-21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有关酶的实验设计思路,不合理的是(   )
    A、可利用淀粉、蔗糖酶、淀粉酶和碘液来验证酶的专一性 B、用蛋白酶、蛋白块作实验材料验证蛋白酶能够催化蛋白质分解 C、不宜利用淀粉酶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和斐林试剂来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D、用H2O2作底物验证酶的高效性时,通过测定气泡或者氧气释放的多少可达到目的
  • 2. ATP合成酶是亚基F1和F0的复合体(如图)。F0为H+通道,当膜外高浓度的H+涌入膜内时能为ATP的合成提供能量,F1具有酶活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TP合成酶可存在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 B、高温使F1和F0分离后,F1不能催化ATP的合成 C、F1结构外层由3个α亚基和3个β亚基间隔而成 D、ATP合成酶F0亚基是ATP合成酶催化功能区域
  • 3. 下列有关酶的实验设计思路,正确的是(   )
    A、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验证酶的专一性 B、利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至少需要设置低温、常温、高温3组温度梯度来探究酶的最适温度 C、利用胃蛋白酶、蛋清和pH分别为5、7、9的缓冲液探究胃蛋白酶的最适pH D、验证淀粉酶的化学本质可以使用蛋白酶
  • 4. 下图表示酶的作用机理,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E1表示酶所降低的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B、E2表示酶促反应过程中所需的活化能 C、若将酶换为无机催化剂,则E2数值将增大 D、利用加热的方法能使E数值减小
  • 5. 某种酶P由RNA和蛋白质组成,可催化底物转化为相应的产物。为探究该酶不同组分催化反应所需的条件。某同学进行了下列5组实验(表中“+”表示有,“-”表示无)。

    实验组

    底物

    +

    +

    +

    +

    +

    RNA组分

    +

    +

    +

    蛋白质组分

    +

    +

    +

    低浓度Mg2+

    +

    +

    +

    高浓度Mg2+

    +

    +

    产物

    +

    +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酶P必须在高浓度Mg2+条件下才具有催化活性 B、蛋白质组分的催化活性随Mg2+浓度升高而升高 C、在高浓度Mg2+条件下RNA组分具有催化活性 D、在高浓度Mg2+条件下蛋白质组分具有催化活性
  • 6. 蛋白酶是催化水解蛋白质肽链的一类酶的总称,动物、植物和微生物都能产生。在生产实践中,蛋白酶的应用非常广,下列关于蛋白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动物细胞培养中可以用胰蛋白酶或胃蛋白酶使细胞分散 B、人体的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最适pH不同,但在最适宜pH时酶活性相同 C、加蛋白酶的洗衣粉能很好地去除衣物上的奶渍和血渍,但不宜用来洗涤纯棉类的衣料 D、利用蛋白块为实验材料验证蛋白酶的催化作用,不宜用双缩脲试剂检测实验结果
  • 7.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下列有关组成细胞的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蛋白质分子变性后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 B、细胞间的信息传递都离不开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 C、细胞内能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物质都是蛋白质 D、NaCl溶液中析出的蛋白酶仍具有水解蛋白质的能力
  • 8. 乳糖在进入体内后,被乳糖酶催化分解成单糖后才可以被吸收。如果因为各种原因,导致摄入的乳糖不能被分解、吸收而出现腹泻、腹胀、呕吐、腹痛等临床症状,则称之为乳糖不耐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乳糖是一种由葡萄糖和半乳糖组成的二糖 B、乳糖不耐受的原因可能是机体缺乏乳糖酶 C、在寒冷环境中,人体内乳糖酶的活性几乎不受影响 D、因与乳糖结合而引起的乳糖酶空间结构的改变是不可逆的
  • 9. 下图以蔗糖酶为例,表示酶分子的作用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蔗糖酶在此化学反应的过程中分子结构不发生改变 B、②过程中酶和底物的结合,体现了酶具有特异性 C、要保存该蔗糖酶应在其最适温度下保存 D、蔗糖分解成葡萄糖和果糖时,蔗糖酶为反应提供了能量
  • 10. 在探究“探究pH对H2O2酶的影响”的实验中,pH和气泡产生速率分别属于(   )
    A、因变量、自变量 B、自变量、无关变量 C、自变量、因变量 D、因变量、无关变量

二、综合题

  • 11. 猕猴桃的溃疡病是由假单胞杆菌(利用植株中蔗糖水解成的单糖作为主要营养物质进行繁殖)引起的一种细菌性病害,表现为枝条叶片溃烂,严重时引起植株大面积死亡。科研人员选取金丰(不抗病)和金魁(抗病)两个品种,测定植株不同部位细胞中的蔗糖酶活性,研究其与溃疡病的关系,结果如下图所示。

    (1)、蔗糖酶能使化学反应加快,原因是;蔗糖酶只能分解蔗糖而不能分解淀粉,体现了酶的性。从温度角度考虑,实验过程中植株不同部位提取液要置于最适pH和条件下保存。
    (2)、蔗糖酶活性测定:将分别加入到等量蔗糖溶液中,反应所得产物能与试剂发生作用,经水浴加热后生成沉淀,根据计算出还原糖的生成量,最后通过反应速率反映酶活性。
    (3)、分析上图可知,金丰中枝条和叶片部位蔗糖酶活性金魁;感病前后金丰酶活性的变化金魁。
    (4)、综合分析金魁抗病的原因是金魁不同部位蔗糖酶活性 , 感病后蔗糖酶活性 , 蔗糖酶将植株中的蔗糖水解为单糖的量较少,从而为假单胞杆菌提供的营养少,使假单胞杆菌繁殖受抑制。
  • 12. 胰脂肪酶是肠道内脂肪水解过程中的关键酶,板栗壳黄酮可调节胰脂肪酶活性进而影响人体对脂肪的吸收。为研究板栗壳黄酮对胰脂肪酶活性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下列实验。
    (1)、胰脂肪酶可以通过降低 , 将食物中的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2)、为研究板栗壳黄酮的作用及机制,在酶量一定且环境适宜的条件下,科研人员检测了加入板栗壳黄酮对胰脂肪酶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如图1。

    ①图1曲线中的酶促反应速率,可通过测量(指标)来体现。

    ②据图1分析,板栗壳黄酮对胰脂肪酶活性具有作用。

     
    (3)、图2中A显示脂肪与胰脂肪酶活性部位结构互补时,胰脂肪酶才能发挥作用,因此酶的作用具有性。图2中的B和C为板栗壳黄酮对胰脂肪酶作用的两种推测的机理模式图。结合图1曲线分析,板栗壳黄酮的作用机理应为(选填“B”或“C”)。
    (4)、为研究不同pH条件下板栗壳黄酮对胰脂肪酶活性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

    ①本实验的自变量有

    ②由图3可知,板栗壳黄酮对胰脂肪酶作用效率最高的pH约为。加入板栗壳黄酮,胰脂肪酶的最适pH变

    ③若要探究板栗壳黄酮对胰脂肪酶作用的最适温度,实验的基本思路是

  • 13. 下面的三个图是某研究小组围绕探究H2O2分解条件而获得的实验结果。(图一、图二均在最适条件下进行,图三其他条件适宜)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图一、二、三所代表的实验中,实验自变量依次为
    (2)、根据你的理解,图三曲线纵坐标y最可能代表
    (3)、图一的实验中若温度升高10℃,加过氧化氢酶的催化反应曲线斜率将(填“增大”或“减小”)。
    (4)、能降低酶的催化效率的物质称为酶抑制剂。不同抑制剂降低酶活性的原理不同,如图表示两种抑制剂降低酶活性的原理。在反应体系中加入某抑制剂,同时不断提高底物浓度,如果酶促反应速率(答“增大”、“减小”或“不变”),则该抑制剂的作用原理属于模型A;如果酶促反应速率(答“增大”、“减小”或“不变”),则该抑制剂的作用原理属于模型B。

三、实验探究题

  • 14. 胰脂肪酶是肠道内脂肪水解过程中的关键酶,板栗壳黄酮可调节胰脂肪酶活性进而影响人体对脂肪的吸收。为研究板栗壳黄酮对胰脂肪酶活性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下列实验:
    (1)、胰脂肪酶能高效催化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是因为酶可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
    (2)、为研究板栗壳黄酮的作用及机制,在酶量一定且环境适宜的条件下,科研人员检测了加入板栗壳黄酮对胰脂肪酶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如下图1:

    ①图1中对照组酶促反应速率不再上升的主要原因为

    ②据图1分析,板栗壳黄酮对胰脂肪酶的活性具有作用。

    (3)、上图2的A中脂肪与胰脂肪酶活性部位结合后,先形成 , 该物质随即发生形状改变,进而脂肪水解;图2中的B为板栗壳黄酮对胰脂肪酶作用机理的模式图,结合图1曲线分析,板栗壳黄酮的作用机理应为使酶
    (4)、为研究不同pH条件下板栗壳黄酮对胰脂肪酶活性,记作酶活(U))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

    ①本实验的目的为

    ②由图3可知,测得上述实验结果需至少设置组实验。为保证实验一直控制在pH为7.4条件下进行,下列操作正确的是(选“A”或“B”)。

    A.pH=7.4的缓冲液先与胰脂肪酶混合,然后再与脂肪混合进行37℃保温实验

    B.pH=7.4的缓冲液先与脂肪混合,然后再与胰脂肪酶混合进行37℃保温实验

    ③若要探究pH为7.4条件下不同浓度的板栗壳黄酮对胰脂肪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的基本思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