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2-07-20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A、诘难/狡黠 冠状病毒/弱冠 气吞斗牛/斗转星移 B、针砭/蝙蝠 强聒不舍/襁褓 荷枪实弹/肩负重荷 C、逞能/惩罚 谆谆教诲/阴晦 宁缺毋滥/宁为玉碎 D、笑靥/梦魇 连篇累牍/累赘 一抔黄土/医学解剖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瞥见 娉婷 断章取意 矫揉造作 B、豢养 旁骛 单食壶将 惨绝人寰 C、聒噪 褴褛 振聋发聩 不屑置辨 D、恣睢 游弋 相得益彰 自惭形秽3. 古诗文默写(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君子好逑。(<<诗经.关雎》)(2)、水击三千里, , 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北冥有鱼》)(3)、《满江红.小住京华》中,秋瑾自问自答,表达不畏世俗眼光、以英雄自勉的豪迈气概的诗句是“ , ”。(4)、巧妙用典,可使诗词意蕴丰富、庄重典雅。李白的《行路难》中,“ , ”运用典故表达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 , ” 运用典故表达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4. 名著阅读
请从下列两组名著中任选一组,从主题角度提炼出一个共同的关键词,并结合小说内容阐释理由。
A组:《西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B组:《西游记》《简.爱》
选组,关键词: 理由:
5. 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答题。书法是精神的外化。 , 所谓正,反映在书法上是法度正、气韵正、思想正;所谓大,反映在书法上是气象宏阔、书风雄浑。正大气象的生成,首先在于书法家的思想人格正大。这意味着书法创作不仅仅是舞文弄墨之趣,还要彰显书写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胸襟和责任,由此成就书法的风骨。正大气象的生成,还在于书法家创作格局正大。作为中国精神的承载体,中国书法不是艺术,而是文化。
(1)、在文段横线上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2)、文段中画线句有语病,可修改为:。6. 学校将开展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1)、【内涵我诠释】请分别概括下面诗句所揭示的自强不息的内涵。(句式不限)①志向坚定,奋斗不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
②——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
③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2)、【活动我策划】你班响应学校号召,将开展一次演讲比赛,请你完善活动环节●赛前准备
①个人搜集资料,撰写演讲稿; ②小组比赛,推荐选手;
③
●现场比赛
①选手依序上场,发表演讲;
②
③获奖选手发表感言,评委点评。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
7.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麦子
①我的脑海不止一次地浮现出麦子的模样,尽管是坐在钢筋与水泥构筑、蓝玻璃与铝合金镶嵌的现代气息浓厚的办公室里。当然,办公室没有布谷鸟催收催种的鸣叫,我笔下方格列阵的稿纸也长不出思想的麦子。于是,我就做梦,梦见我跟在母亲身后乐颠乐颠拾捡麦穗的童年。所有这些都只能在瞬间完成。办公室的人和烦俗的事务像麦子一样,一茬茬地等着我收我种,容不下我太多的怀想。
②然而,我还是想家,想象自己是农田里的一株麦穗,植根于乡土的沃野,经历漫长冬季的涅磐,用我的成熟和丰腴绘就一幅壮烈的图腾,倒伏在农人的怀里,芳香在岁月的流痕里,沸腾在乡村的月月年年。
③麦子,这枝灿烂而实在的花朵,开在千万里田畴之上,开在世代农业的中心。它是农人心中挥之不去的圣洁的崇拜,和水稻、大豆、玉米一起,构成了亘古至今的农业文明。饥饿年代,麦子是我心中最美好的想往;温饱时期,麦子是家人脸上的骄傲;小康盛世,麦子是我心中永远的牵挂。父亲与麦子的颜色是我生命的原色,我是一株粘着故乡泥土长在城市的麦子,绵绵的根系永远扎在故乡的心里。
④麦子,原本是一粒草籽,经过神农始祖的精心打磨,浸润了无尽的阳光、空气和水分,成为世间温暖无比的粮仓。麦子流入人间饥饿的口袋,变成满腹沉甸甸的能量。这些能量又最终回到土地,抽出满地金黄灿烂的麦浪,数千年舒展着农人的目光。
⑤麦子浅褐色的皮肤,是千百年来土地的颜色,是一种内聚敛收的颜色,虽不金黄高贵,但绝不惨淡平庸;它中间深深的沟纹,是千万条大河流淌的印痕,是无数张木犁犁出的简洁的线条,是从神农氏开始的'东方农人脊梁的缩影;麦子饱满的肌腹,装载着血汗和岁月所留驻的能量,源源不断地向世人输入养分和热爱。
⑥你椭圆的,长吊式的造型,多像伏在炎热的土地上光臂劳作的农人,有时风雨不调,显得不够圆满,但你从不萎缩。你没有拥有高度,却占据了深沉;你没有张扬的个性,却有积淀的深刻。平凡是你的外表,深邃是你的内心。默默地生长在民间,虽没有理想主义的花朵,却有现实主义的麦穗,一如朴实无华的农人,好似他们磨难和意志并行的精神,信念和实实在在的思想。
⑦你长在历史和时间的土地上,长在农人的心里,饱含着坚韧、向上、不屈的民族精神。面对时间的衰老,你直直走进现代人亮亮的碗中,打磨着现代人时时冒出的浮躁。
⑧我朝麦子走去,一直走进麦子的深处,与麦子对视,一如看见我年迈的父亲,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只懂得麦子可以吃饱肚子和让人活着。父亲的双手满是老茧,粗糙得无法看清掌纹。经父亲抚摸过的麦粒,却是那么新鲜动人。我走近父亲,我说不清,父亲弯腰时,是以怎样一种姿势,面对苍茫的麦子。
⑨入夏,呼叫的布谷又一次催促麦杆爬上五月的高度,农人的一滴汗水,压弯了所有成熟的庄稼,成群结队的麦子,又一次占领了我的田原,而我的牵挂和乡思,被一种无法比拟的心潮,冲击到收割的前线。每到这个季节里,我都会听到父亲手中霍霍磨响的镰刀,而我年迈的母亲,此刻就像盼望久别的孩子,为充满希望的麦粒,准备灯火,清点粮仓。我不知道,在麦子丧失生命的成熟里,是阳光的恶毒还是恩典。我明白,沉甸甸的季节,被镰刀割倒,不过是麦子生命的又一次递进。
⑩当一条形体高大的秦川牛,在六月的麦茬地上拉动木犁,身后的农事,又卷土重来。
(作者:何俊锋 有删改 )
(1)、作者在⑥⑦段将第三人称“麦子”变为第二人称“你”,这样写有何好处?(2)、麦子有哪些方面值得作者深情地赞美?请分条概括。(3)、简要分析下面两个句子在文中的含意。①办公室没有布谷鸟催收催种的鸣叫,我笔下方格列阵的稿纸也长不出思想的麦子。
②你直直走进现代人亮亮的碗中,打磨着现代人时时冒出的浮躁。
(4)、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本文的写作意图。8.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要善于“折叠”自己
①把51张白纸重叠在一起,厚度最多不过几厘米。但把一张足够大的白纸折叠51次,厚度竟然超过了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人生从来不是平铺直叙,好比白纸一般,如何“折叠”自己,决定着人生的厚度、事业的成败。
②“折叠”是智慧的迂回。毛泽东军事生涯中的“得意之笔”四渡赤水,最初的作战计划并非如此。红军因为急于一口吃掉敌人,结果遇挫,被迫开始一渡赤水。红军在毛泽东的指挥下声东击西,穿插迂回,与敌人巧妙周旋,以三万劣势兵力牵着数十万敌人的鼻子走,成就了四渡赤水这一红军长征史上的光辉战例。这次行动,周恩来称之为走“之”字路。实践证明,最近的距离不一定是直线,而看似“折叠”弯曲的“之”字路线,往往是达到最终目的最佳路径。成事的最高境界在于,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胜利。那些不讲科学的蛮干、急功近利的“速成”,不仅难以到达成功的彼岸,还可能在途中触礁、搁浅。像河流一样“折叠”蜿蜒,才能避开挡在前面的障碍,实现波浪式前进。
③“折叠”是生动的重复。重复是工作生活的常态,许多人都在“重复昨天的故事”,但并非所有量的积累都能产生质的飞跃。老驴拉磨般的简单重复、机械重复,结局多是“原地转圈”“涛声依旧”。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说:“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上就死去了,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则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在“折叠”中创新,在创新中重复,坚持“不作寻常重复”,进行生动的重复,方能书写出彩华章。
④“折叠”是耐心的坚持。有人做过一个计算:如果干一件事的成功率仅为1%,反复尝试100次,成功的概率竟然能达到63%。世界上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但有水滴石穿的奇迹。通向成功的道路好比一场马拉松,比拼的不是速度而是耐力。一直“折叠”下去,就能“撕小口打大仗、积小胜为大胜”,把简单做成不简单,使平凡变成不平凡。正如英国小说家安东尼·特罗洛普所说:“一件微不足道的日常小事,如果你坚持去做,就能胜过那些艰难的大事。”
⑤“折叠”是“折磨”的叠加。有人提出过“坎理论”,就是要过关卡,上台阶,好比爬山越岭,上到一定高度,就过了一个坎。成功多是苦难铸就,成长多为浴火重生。走不出自己的“舒适区”,往往就是倒退的开始。其实,成长就是与自我搏斗、与自我较量的过程。多挑战“不可能”,才有可能超越自己,使人生不断迈向新的高度。
⑥人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增加人生的厚度。把握好“折叠”的学问,付诸有力的行动,就能成就精彩人生。
(作者:陈大笑 有删改)
(1)、通读全文,简述“折叠”的内涵。(2)、简析本文的论证思路。(3)、下面这则材料放在文章第几段最合适?简述理由。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被公认为“天下第一行书”,是因为其中充满着变化,所有重复的字都作了不同形态的处理。
(4)、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人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增加人生的厚度”这句话的理解。三、古诗文阅读(共14分)
-
9.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问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煜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
【乙】苏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人。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岁余举进士,又举茂才异等,皆不中。悉焚常所为文,闭户益读书,遂通《六经》、百家之说,下笔顷刻数千言。至和、嘉祐间,与其二子轼、辙皆至京师,翰林学士欧阳修上其所著书二十二篇,既出,士大夫争传之,一时学者竞效苏氏为文章。
(选自《宋史.苏洵传》,有删改)
(1)、下列选项中加横线的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A、无从致书以观 非宁静无以致远 学以致用 B、无鲜肥滋味之享 陶后鲜有闻 鲜为人知 C、未尝稍降辞色 征于色 , 发于声 绘声绘色 D、同舍生皆被绮绣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舍生取义(2)、把【甲】文中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3)、作者写此文,讲述自己的求学经历,赠送同乡后学,主要想表达什么意思?(4)、宋濂与苏洵的读书经历有哪些异同?对你有什么启发?10.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问题。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本诗以“咏雪”为主线,从开头广袤自然中的雪转移到室内珠帘、营帐中的雪,再转到① ,最后到② , 在观感上形成了空间转移的效果。(2)、“雪上空留马行处”中的“空”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赏析四、作文(50分)
-
11. 阅读提示,按要求作文。
历练就是经历世事,得到锻炼,炼就意志与品质。历练的过程就是成长的过程,杜小康经历放鸭的孤独,让自己走向成熟;莫顿·亨特经过悬崖历险,领悟了人生哲理……你经受过哪些历练,获得了怎样的感悟呢? 请从下面两个写作任务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
①请以“历练让我更 ▲ ”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②请自拟题目,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对历练的思考和认识。
要求:①如果选题(1),先完成题目,然后作文。②600字左右。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请回避和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