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2-07-15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
1. 下列各项中对西周政治文化解读正确的是( )A、中央集权制度已出现 B、强调血缘关系维护政治联系 C、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 D、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主宰2. 战国时期士人“择木而栖”的现象非常普遍。如卫国的商鞅先后在魏国、秦国任要职;齐国的邹衍成为燕昭王之师;吴起一生中曾在鲁、魏和楚等国为官,每当遭到诬陷,便另投明主。这种现象客观上( )A、强化了“家国一体”的观念 B、反映君主专制体制弊端严重 C、促进了诸侯国之间和平交往 D、推动了百家争鸣的深入开展3. 论及秦朝政治制度对后世的深远影响,有学者指出“百代都行秦政法”“秦虽死犹存”。下列对秦朝政治风格的描述准确的是( )A、“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B、“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 C、“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 D、“儒臣入直,仅备顾问而已”4. “引经决狱”是汉代一种独特的司法审判方式。史料记载:甲无子,拾道旁弃儿乙,养之以为子。及乙长,有罪杀人,以状语甲,甲藏乙。甲当何论?......《春秋》之义,父为子隐,甲宜匿乙而不当坐。这表明汉代( )A、律法建设受到冲击 B、儒学取得正统地位 C、伦理影响法律判决 D、宗族血缘逐渐淡化5. 下图是河南南阳出土的汉代斗牛画像砖,画中斗牛士拿着器械斗牛。古人认为被牛踩踏过的庄稼幼苗更耐倒伏,并可以比其他田块获得更好的收成,由此发展出了斗牛活动。据此可知( )A、劳动实践是民俗文化发展的源泉 B、中原民间盛行尚武之风 C、铁犁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斗牛活动 D、文人画创作蕴含农本观6. 唐代选官重视容止有仪,并且鼓励门荫制度,由此官员子孙可以进入太学准备科举考试。这说明唐代( )A、出身仍是选官的唯一标准 B、科举成为取士的重要补充 C、重视社会道德修养和规范 D、科举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7. 发运使是宋代重要的官职之一,管理一支庞大的漕运系统,总领几路上供,职责除漕运外还有和籴及监管茶盐、赈灾、按察地方等,但与转运使无隶属关系。发运使的设置( )A、分割转运使权力 B、激化了社会矛盾 C、导致宋朝的贫弱 D、加强了中央集权8. 明人在总结元朝行省制度时讲到:“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之于内地。”由此可知( )A、元朝推行民族融和政策 B、元朝加强对边疆的管辖 C、行省官员权力受到节制 D、边疆地区职官僧俗并用9. 有学者认为:“对于永乐帝而言,迁都北方还有他个人的因素,即他所背负的超越忽必烈的宿命。他所承担的使命并不是单纯的对北方边患的消极防御,而恰恰是积极完成中华与夷狄的统合。”据此可知,明朝迁都北京( )A、彻底解除了北部边疆的统治危机 B、达成了永乐帝个人的抱负 C、有利于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治理 D、标志北方各民族开始融和10. 明代中后期,产生了一大批以神仙故事、历史公案、言情咏物和日常生活为题材的话本和小说,代表作有《三宝太监下西洋》《西游记》《醉醒石》等。这一现象反映了( )A、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B、市民文化的发展 C、资本主义萌芽的迟滞 D、正统思想的演变11. 西方近代的公民观念源于社会契约论——国家是平等独立的个人的集合,公民权是受法律保障的个人权利。古代希腊的公民观念与之相比,不同之处是: ( )A、公民的身份特权 B、公民的义务责任 C、公共事务的意识 D、参政议政的权利12. 雅典民主制确立后,公民必须保持自由之身,准备随时为国家效劳。任何受命于他人或须以劳力为生的人,都不可能做到这点。为将雅典建设成民主制的榜样,伯里克利( )A、发放津贴保障中下层平民参政 B、依据财产对公民重新划分等级 C、创立陶片放逐法打击民主敌人 D、废除债务奴隶制保护公民自由13. 《十二铜表法》规定,如有人缔结抵押自身或转让物件的契约,而有五个证人及一个司秤人在场,那么当时所作的诺言不得违反。可见《十二铜表法》( )A、体系完备应用性强 B、注意物权保护 C、僵化教条难以执行 D、体现贵族意志14. 1945年日本投降后,中共中央制定方针要求加大宣传“解放区军队是人民的军队”。随后,中共报刊在报道中共军队收复失地时注重强调“解放者”的概念。1946年,中共军队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这些做法旨在( )A、 契合新的政治斗争需要 B、调动民众参战的积极性 C、扭转解放战争不利局面 D、宣传民主革命的双重性15. 美国学者洛威尔谈到,英国1688年的政变使詹姆士二世失去了王位,议会逐渐把王权纳入自己囊中,可是并没有因此严重削弱国王在法律上的权力,所以国王在法律上仍旧具有他的前辈们所具有的权力。对该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二元制君主立宪制正式建立 B、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有名无实 C、政变并没有实现预期的目标 D、英国政治变革具有渐进特征16. 1803年,拿破仑欲以1500万美元将路易斯安那地区出售给美国。总统杰斐逊认为,《宪法》没有赋予政府将外国纳入联邦的权力,主张先将交易协议提交国会审议,再由国会通过宪法修正案给政府授权。后因时间紧迫,杰斐逊将正常程序搁置,完成了这笔交易。杰斐逊的做法( )A、 破坏了美国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B、表明美国积极干预欧洲事务 C、说明有限政府理念遭遇现实挑战 D、适应了美国殖民扩张的需要17. 有西方学者记述,1714年乔治一世继承英国王位后,“王室不干政,议会努力维护人民的自由"“沃尔波尔创建了辉格党政府,而他也从未忘记自己的执政原则——坚持公平正义,从不妄想独立于议会而执政”。据此可知当时英国( )A、君主专制制度被废除 B、辉格党成为权力的中心 C、责任内阁制显现雏形 D、分权制衡体制正式建立18. 钱乘旦认为“民主是工业革命的结果,而不是工业革命的原因,没有工业革命,就没有现代民主化的进程”。以下史实可以支持此观点的是( )A、发动光荣革命 B、颁布《权利法案》 C、形成责任制内阁 D、1832年议会改革19. 1851年,正当伦敦世博会召开,宣布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正以雷霆万钧之力重塑欧洲乃至全球经济和社会形态时,已经有人在解剖他的病灶,预备提前宣判他的死刑了。该事件指( )A、 卢梭发表《社会契约论》 B、马克思发表《共产党宣言》 C、洪秀全发起太平天国运动 D、列宁领导下俄国发生十月革命20. 俾斯麦认为,1871年宪法是一个同时包含有联邦和邦联因素的混合物,并表示一个联邦议会而非内阁因而将行使中央权力。这表明当时德国( )A、地方邦国的权力过大 B、未能完全实现统一 C、联邦议会行使行政权 D、经济发展水平落后21. 《剑桥中国晚清史》载:“按照《天朝田亩制度》所宣布的目标,太平军运动确实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在这场革命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家庭被剥夺了它在经济和社会上的重要作用;国家获得了一种新的合法性和更广泛的权力。”材料中的“太平军的社会革命”( )A、顺应了当时中国小农经济国情 B、是绝对平均主义的体现 C、强调国家对百姓财产权的尊重 D、是战争环境的必然选择22. 19世纪末《纽约时报》对某场战争的评价是: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了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对这场战争与《纽约时报》的评价理解准确的是( )A、这场战争使外国人获得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特权 B、这场战争刺激了资本主义列强在华的新一轮侵略扩张 C、这场战争导致中国丧失了台湾、金门、马祖岛的主权 D、文章作者认为中国应该向日本学习实行君主立宪政体23. 某学者认为,领事裁判权是列强在华攫取各种权利和特权的政治、法律基础,是构成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体系的中枢。对此合理的解释是,领事裁判权( )A、推动中国外交走向近代化 B、为西方列强侵华大开方便之门 C、是《南京条约》主要内容 D、反映了列强对华商品输出要求24. 据同治二年(1863年)户部奏:该年应解京饷700万两,除山西、山东、粤海关等解银21万两外,“余俱丝毫未解”。上谕频频饬令地方大员将欠款解齐,甚至近乎哀求:“各督抚等俱有天良,无论如何为难,总当依限速解,力顾大局。”由此可知,当时( )A、清政府的财政赤字加剧 B、中央政府的控制力减弱 C、地方政府的离心力明显 D、国家赋税制度亟待改革25. 19世纪60年代初,上海租界的人口激增,房屋店铺市场蓬勃发展,银行票号汇聚,出现了“东南半壁无一片干净土,而沪上繁华远逾昔日”的现象。导致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是( )A、工商业发展助推城市化进程 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 C、列强在华资本输出大量增加 D、太平天国运动波及江浙地区26. 鸦片战争后,国人思想剧变过程并非匀速,而是加速推进,从通商制造到变法保皇,用了60年时间,从变法保皇到革命,则只不过两三年时间。对这一过程解释最合理的是( )A、实业救国思想发展 B、君主立宪不合中国国情 C、民族危机日趋严重 D、民主共和备受时人推崇27. 维新派的骨干大多是由封建士大夫向资产阶级转化的人物,他们在如饥似渴地汲取西学营养,宣传介绍西学的同时,依然怀恋传统的儒学;他们要求改革封建政治体制,大胆怀疑儒家经典,却依然崇奉孔孟的理论权威,这体现了( )A、维新派思想和实践上的错位 B、维新派改革的指导思想不够明确 C、中体西用是维新派的宗旨 D、中国思想近代化进程中的复杂性28. 下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版印刷的书籍。这说明当时( )
中译本《泰西民法志》(1898年)
介绍了马克思的生平及其基本思想,还介绍了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
中译本《社会主义神髓》(1903年)
介绍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几处引用了马克思、恩格斯原著中的话
朱执信的著述(1906年)
介绍了《共产党宣言》十大纲领的主要内容和剩余价值学说的主要内容
A、马克思主义得到了广泛传播 B、马克思主义吸引了知识分子 C、新文化运动的主流思想改变 D、中国革命有正确的指导思想29. 1922年,中共二大决议指出,“人民”包括“资产阶级、工人或农民”,而敌人是指“资本帝国主义和军阀官僚的封建势力”,既是与“人民”相对立的群体,也是“民族”的敌人。这反映出当时( )A、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民族矛盾 B、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后认识的深化 C、中共结合国情做出了正确的判断 D、官僚资本主义成为了革命的对象30. 新民主主义革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历经曲折,不断向前,最终取得胜利。下列能够反映这一趋势的是( )A、 B、 C、 D、二、材料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腐败普遍存在于每一个社会中。古代中国……一是通过道德教育,遏止人们尤其是官吏的贪欲……以清廉为荣、以贪墨为耻,是中国古代家训的重要内容……宋代清官包拯的家训,唯一的内容就是不允许为官的子孙贪赃枉法,若有贪赃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二是建立监督官吏的机构和严惩贪赃的法律……闻名于世的《唐律》中涉及严惩官吏腐败的条款甚多……(对于贪赃枉法者)最高刑罚可判至流放两千五百里。
——《中国古代的反腐败》
明代《大明律》规定犯“枉法赃”,官“八十贯,绞”,吏“一百二十贯,绞”……若是执法御史及督抚这类的“风宪官吏”犯赃,加二等治罪。犯赃官吏,官除名,吏罢役,永不叙用。
——《朱元璋“重典治吏”与当代反腐败斗争》
材料二:据国际透明组织近年来对各国廉洁度的年度排名,最廉洁的十几个国家中除新加坡外,都是西方发达国家。究竟发达国家建立了怎样的机制,能够“将筐里烂了的桃子挑出来,从而保持整筐桃子的新鲜”?因为西方发达国家拥有:(一)专设监督机构;(二)政务公开与财产申报……
——摘编自《反腐败与制度——宏观视角看西方国家防治腐败措施》
材料三:1883年,美国就颁布了《文官制度法》,对政府公务员的行为做出了详细的规范。1925年美国国会通过的《联邦贪污对策法》,规定选举中总统和国会议员得到100美元以上的捐款必须登记。1985年推出的《政府工作人员道德准则》规定,不得以任何形式用公职做交易;公职人员不得在外兼任与其职责利益相冲突的工作或从事与其职责相冲突的事务;政府官员在离职后一年内不得回原工作部门从事游说活动,违反者将受到刑事处分。
在美国,除非能证明媒体存在着实际的恶意,否则对公职人员的报道即使不准确,也免受司法追究。1972年6月17日,美国总统大选在即,在任总统尼克松的5名亲信潜入华盛顿水门大厦的民主党总部办公室,偷拍文件和安置窃听器,被当场抓获。其后,尼克松极力阻挠媒体对这一事件的调查,甚至威胁吊销《华盛顿邮报》所属公司的营业执照,但报纸不为其所阻吓,彻底揭开了丑闻。尼克松也因此被迫辞职。
——摘编自《反腐败与制度——宏观视角看西方国家防治腐败措施》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中国反腐败机制的显著特点,比较唐、明两朝处理贪污腐败的异同。(2)、材料二对西方发达国家官员廉洁度比较高的原因的作了部分概括,请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完整,并予以简要说明。(3)、根据相关材料,谈谈你对遏制腐败的认识。32. 近代中国,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社会各阶层提出了各自的救国方案。材料:方案一:孙中山的共和救国论
“余以人群自治为政治之极则,故于政治之精神,执共和主义。夫共和主义岂平手而可得,余以此一事而直有革命之责任者也。”
——孙中山与日本友人宫崎寅藏的谈话(1897年)
方案二:张謇的实业救国论
“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根本则在实业。若骛其花与果之灿烂甘美而忘其本,不知花与果将何附而何自生。”
——张謇《对于救国储金之感言》
方案三:陈独秀的民主科学救国论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评材料中关于近代中国救国论的观点。
(要求:选择材料中的任意一种观点加以评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