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九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联考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2-07-15 类型:期末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7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文艺评论史上有一种非常独特的评论样式——“评点”,“评点”始于唐,兴于宋,成于明。金圣叹评点《水浒传》、李卓吾评点《西游记》、张竹坡评点《金瓶梅》、脂砚斋评点《红楼梦》等等,都是“评点体”文艺评论的代表作品。综合、直观、凝练,是“评点体”的主要特征。无论是金圣叹评水浒,还是脂砚斋评红楼,时而把目光聚焦于作品本身,剖析其艺术特色,时而论及作者及其所处的时代,揭示作品背后的社会文化环境,所使用的语言自成特色,三言两语、简短犀利、睿智幽默,常令人掩卷深思或会心一笑。而且,“评点体”紧贴文本展开,既是对原作的再创造,又和原作融为一体,为作品经典化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些“评点”既提升了读者的阅读快感,又促进其对作品的理解,具有独特的价值。不过,传统意义上的“评点”,其外在形态是用笔写下的语句,必须依存于以文字为载体的原作。随着历史进入近现代,视听艺术蓬勃发展,“评点”也似乎已失去了用武之地。

    现在,“弹幕”又来了,评论者对作品的评点可以借助网络工具,以字幕的形式如子弹般密集、快速地呈现在屏幕上,这也是“弹幕”得名的由来。于是,评论的互动性和即时性进一步增强,评论和作品文本的融合度也进一步提高。对此,舆论反应喜忧参半。喜的是“弹幕”的出现,提高了欣赏者和消费者在艺术中的主体性;忧的是不受控制以及低水平的“吐槽”,破坏了作品本身的美感以及艺术欣赏的完整性。

    “弹幕”是从互联网的母体中诞生的,弹幕时代的“金圣叹”同样也将在互联网中孕育。作为互联网时代的“金圣叹”,有的时候,他们一条微博,寥寥一百四十字,就能对文艺创作者和欣赏者产生巨大的影响。此外,不少弹幕时代的“金圣叹”还承担着“文化搬运工”的使命,把学院派、理论化的文艺评论转化为大众愿意听、听得懂的格言警句,让评论者与创作者的对话更加直接,评论者对欣赏者的引导更加有效,进而使评论以前所未有的深度介入到文艺创作生产、欣赏消费、传播反馈的全链条之中。

    可以预计,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及其与艺术的进一步融合,“弹幕”还会得到更深远的发展,而其发展路径大体上有两大走向:一是“弹幕”介入的领域进一步拓展,也就是说,“弹幕”的使用或许会逐渐从影视扩展到戏剧、曲艺等艺术门类,尤其是相声、二人转这些本身就具有强烈互动性的艺术门类,可能会较早地与“弹幕”结缘;二是“弹幕”向“平台”的回归,“弹幕”说到底是一种技术,真正有价值的是技术承载的内容。最后,“弹幕”也许就会成为文艺作品经典化的重要台阶。经过时间的积淀,那些耐人品味的评论将沉淀下来,与原作一起成为网络时代的艺术新经典,将作品的社会意义推向一个崭新的高度。

    (摘自《中国艺术报》,作者胡一峰,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评点”这种评论样式在明朝已经发展成熟,出现了金圣叹评点的《水浒传》、李卓吾评点的《西游记》、张竹坡评点的《金瓶梅》、脂砚斋评点的《红楼梦》等代表作品。 B、“评点体”的评论绝不脱离原作品,既是对原作的再创造,又和原作融为一体,是使作品经典化的一大推动力。 C、“评点”的内容多种多样,可以剖析作品的艺术特色,也可以分析作者及其所处的时代,揭示作品背后的社会文化环境,语言要简短犀利、睿智幽默。 D、传统意义上的“评点”必须依存于以文字为载体的原作,在视听艺术蓬勃发展的时代已经失去了用武之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文用纵向的结构,介绍说明了评点体这种文艺评论形式的历史、现状以及将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B、“弹幕”提高了评论和作品的融合度,并表现了欣赏者和消费者在艺术中的主体性。 C、第三段从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两个方面论证评点者将会对文艺创作者和欣赏者产生巨大影响。 D、尾段从两个角度对“弹幕”这种新的评点形式可能的发展路径作了大胆的推测,对其未来的发展作了乐观的预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所谓弹幕时代的“金圣叹”,也就是适应文艺视听化、网络化和评论互动化、即时化这一新格局的优秀文艺评论者。 B、“弹幕”介入的领城将进一步拓展,因而相声、二人转这些艺术门类可能会较早地与“弹幕”结缘。 C、与传统意义上的“评点”相比,“弹幕”这种评论形式的互动性和即时性更强。 D、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及其与艺术的进一步融合,“弹幕”应该会得到更深远的发展,甚至可能成为文艺作品经典化的重要台阶。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作为数字化时代的文化热词,“圈层”指人们信息的接受、文娱产品的选择以及社交,在某一相对固定的群体范围内进行。大众文化圈层化,是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应用的副产品。根据人生经历、教育背景、兴趣爱好等多方面的大数据,互联网使用者被划定为若干个群组。不同种类的信息和文娱产品,依此“精准”推送。在此过程中,个体构建起具有独特自我标识的信息世界,对信息和知识的获取,也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从我认识或认可的人那里获取”。

    “圈层”的出现有其必然性。面对海量内容,人们需要高效率地筛选出有效信息,因此形成对特定信息源的偏好和依赖。另外,当前文艺类型和文化产品极大丰富,文化市场不断细分,无论个人爱好多么小众,通过网络和社交媒体,都能找到同好。特定文化圈层一经形成,创造和沟通的模式随之诞生,同好之人可以一起探讨,共同深耕这一领域。年轻人对“独特性”的追求也加固了圈层,各种应用通过精准推送进一步强化这一趋势。这个过程容易造成“信息茧房”效应,即圈层内部与文化整体相隔膜,缺乏对社会整体的理解和认知。

    有鉴于此,一方面,我们要清楚认知大众文化“圈层化”的形成过程,认识到是技术的迭代和青年文化寻求个性标识的诉求彼此呼应,形成了今天的圈层化。另一方面,则要从大众文化圈层化现象中,获取推动社会文化生产的有益启示。对身处文化圈层中的个体来说,可推动圈层文化中的部分文化要素为时代和社会共享,积极促进圈层文化与文化整体的互动互通,实现圈层文化的“破壁”“出圈”。

    数字化时代,人们看似可以掌握无穷信息和海量知识,但要达到这一点,首先要走出自己的舒适圈、小天地,这是互联网时代带给每个人的挑战,也是我们必须培养的媒介素养。

    大众文化的圈层化,是社会发展必然现象,我们要正视它、研究它、善用它,激发其内在文化创造力,使其成为推动社会文化蓬勃发展的力量。

    (摘选自罗小茗(《“圈层”文化:既要特色,也要共识》,有删改)

    材料二:

    圈层文化具有专业性,圈层文化之间有壁垒,但并不是说圈层之间不可发生传播交流。而且,打破圈层间的障碍,建构共同体意识是很必要的,在减少不稳定因素、维护社会稳定发展,提高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培养时代精神、助推实现民族梦想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要加强制度建设与管理。技术的进步让社会进入新媒体时代,也让圈层文化发展呈现出新的特征。而资本具有逐利性,这警示我们不能放任其对技术的滥用,必须以外力干预加强对其的监督与管理。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关注平台运营的机制和底层逻辑,防范化解隐性风险。

    要准确把握圈层文化核心点。圈层文化的核心点与外在表现形式是根与本的关系,圈层文化凝聚力和生命力均来自其文化内核。想要打破圈层文化间的壁垒,必须抓住和理解其本质性,仅效仿外在形式而盲目“讨好”往往不得效果甚至踩雷。例如2020年2月17日中中央共青团发布团属虚拟偶像“江山娇与红旗漫”,号召大家给这两位“团属爱豆”打call,试图以推出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动漫的方式拉进与年轻群体的距离,更好地传播主流文化引导价值观。但这一举措不仅没有达到理想效果,甚至收获大批差评。从跨圈层传播的角度来看,原因便在于没有精准把握和正确解读年轻群体“二次元文化”“偶像粉丝文化”的文化内核,采取了不符合身份立场的传播行为,引发误读与差评。

    要灵活转换传播形式。在把握圈层文化内核、避免踩雷的基础上,要结合所在圈层群体的不同特点,注意传播形式的包装变换。不同圈层之间的文化虽然有不同的外在表现形式,但并不意味着没有相通之处。只要把握相通点,在一个圈层的用语习惯流通到另一个圈层中可以被消化、重塑,以全新的便于被接受的形象展现在新圈层中,有效减少隔阂感,同样能够达到传播效果。比如“点赞”一词,本是各网络平台中的一个功能设置,用来表达人们的欣赏、认可、支持等正面态度,这样的网络语言被用在传统媒体的表达中,能够增加亲切感,更好地达到传播效果。

    要积极调动感性因子。总有一些经典能跨越时空和语言,给人们带来感动与震撼,这是因为人性中有对真善美的本能判断与向往,挖掘与发挥感性因子的力量,能使传播达到事半功倍之效。例如,在2019年12月23日由支付宝蚂蚁森林发起的“送你一吨西兰花”活动中,河南大学与郑州大学深度参与,延伸出“郑河下西洋”事件。在两所高校中,从老师到学生,从商店到食堂,甚至发动亲朋好友、往届毕业生等多方力量,浩浩荡荡的实现了全民狂欢。这一活动本身的目标受众应该是“长期使用蚂蚁森林的高校群体”,通过运动、节能等方式积攒下能量,换算成浇水的克数,累计至一定程度后会由支付宝在荒漠化等地种植树木。这本身是仅属于“小圈层”的文娱公益活动,却因调动了两高校“竞争意识”“团结意识”这一感性因素,延发成数十万人“一滴不剩”疯狂参与的盛况,实现了跨圈层传播,建构了共同意识。

    (摘选自田圣楠《新媒体时代圈层文化现象研究》,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圈层”是指人们在相对固定的群体范围内进行信息的接受、文娱产品的选择以及社交。这也促使数字化时代大众文化圈层化的形成。 B、打破圈层之间的障碍,促进不同圈层的传播交流,对维护社会稳定发展,提高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等具有重要意义。 C、彼此呼应的技术迭代和青年文化寻求个性标识的诉求促使大众文化“圈层化”的形成。但圈层的加固也容易造成“信息茧房”效应。 D、借助网络和社交媒体,每个人都能在个人爱好上找到同好,一起创造和沟通,通过彼此的探讨和共同深耕才能形成特定文化圈。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精准把握和正确解读年轻群体的文化内核,就必须采取符合身份立场的传播行为,这是圈层文化的凝聚力和生命力。 B、大众文化圈层化是社会发展必然现象,它使得个体构建起具有独特自我标识的信息世界,追求独特性,随之产生“信息茧房”效应。 C、我们必须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关注平台运营的机制和底层逻辑,以外力干预加强对资本的监督与管理,以此防范化解隐性风险。 D、只要把握不同圈层文化的相通点,灵活转换传播形式,同样能够有效减少隔阂感,达到很好的传播效果。
    (3)、面对传统文化的圈层化问题,河南卫视的“国潮”节目成功“破圈”,获得如潮好评:

    ①2022年河南春晚围绕回家、焕新、太平、祝福、守护幸福5个关键词,厚植传统文化,打破传统舞台表演形式,以“网剧+网综”模式,通过AI、实景交互等科技,打造“年”宇宙概念。

    ②从春晚运用了5G+AR技术融合创新的《唐宫夜宴》,到元宵夜的《芙蓉池》,从清明的《纸扇书生》,到端午的《洛神水赋》,再到最近的《有凤来仪》,河南卫视凭借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独特的理解,对其进行创新编排,在传统节目中融入更多的新兴技术,用当代人的审美讲述华夏历史文明传承故事。瞬间激活了青年人的文化自信与向往。

    请结合材料分析河南卫视的“国潮”节目成功“破圈”的原因。

  • 3.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小题。

    稀粥南北味

    张抗抗

    稀粥在中国,犹如长江黄河,源远流长。

    稀粥对于许多中国人,亦如生命之源泉 , 一锅一勺一点一滴,从中生长出精血气力、聪明才智,还顺便喝出来许多陈规积习。

    少年时代在杭州,江浙地方的人爱吃泡饭。把剩下的大米饭搅松,用水烧开,就是泡饭。泡饭里有锅底的饭锅巴,吃起来很香。佐以酱瓜、腐乳和油炸蚕豆,最好有几块油煎咸带鱼,就是普通人家价廉物美的享受了。江南一带,泡饭也就是稀饭,家家离不开泡饭,与北方人爱喝稀粥的习性并无二致。

    外婆住在江南腹地旱涝保收的鱼米之乡,外婆家爱喝白米粥,煮粥必用粳米。用粳米烧的粥又黏又稠,开了锅,厨房里便雾气蒙蒙地飘起阵阵粥香,听着灶上锅里咕嘟咕哪白米翻滚的声音,像是有人唱歌。熄火后的粥是不能马上就喝的,微微地闷上一阵,待粥锅四边翘起了一圈薄薄的白膜,粥面上结成一层白亮白亮的薄壳,粥米已变得极其柔软几乎融化,粥才成其为粥。那样的白米粥,天然地清爽可口,就像是白芍药加百合再加莲子熬出来的汁。温热地喝下去,似乎五脏六腑都被清洗了一遍。

    我们家早也喝粥,晚也喝粥,而且总是见锅见底地一抢而空。南方人喝粥就是喝粥,有些单调,不像北方人那样,还就着馒头烙饼什么的。那个时候,稀粥对于我来说,多半出于家传的习惯,别无选择,所以偶尔也抱怨早上喝粥肚子容易饿,晚上喝粥总要起夜。外婆就皱着眉头,用筷子轻轻敲着碗边说:“小孩不懂事,早十几年,一户人家吃三年粥,就可买上一亩田呢,你外公家的房产地产,就是这样省吃俭用挣下来的……”外婆喝粥有个习惯,她喝饱了以后,放下筷子,必得用舌头把粘在粥碗四边的粥汤舔干净,干净得就像一只没用过的碗,那时外婆的粥才算是真正喝完。

    当我在寒冷的北大荒原野上啃着冻窝头、掰着黑面馒头时,我开始思念外婆的白米粥。白米粥在东北称作大米粥,连队的食堂极偶然才烧制一回,通常是作为病号饭,必须经过分场大夫和连首长的批准,才能得此优待。后来我有了一个小家,待后院菜园子的豌豆成熟,剥出一粒粒翡翠般的新鲜豆子,再向农场的老职工讨些大米,熬上一锅粥,待粥快熟时,把豌豆掺进去,再加上弄来的一点白糖,便成了江南一带著名的豌豆糖粥。一时馋倒连队的杭州老乡,纷纷如蝗虫般拥入我的茅屋,一锅粥顿时告罄,就差没像我外婆那样把锅舔净了。

    在当时年年吃返销粮的北大荒,所有以粗粮制作的主食里,唯有粥还是可以接受并且较为容易适应的——这就是大碴子粥和小米粥。

    大碴子,其实就是把玉米粒轧成几瓣约如绿豆大小的干玉米碎粒。用一口大锅把玉米碴子添上水,急火煮开锅,改为文火焖。焖的时间越长,碴子就熬得越烂,越烂吃起来就越香。等到粥香四溢,开锅揭盖,眼前金光灿烂,一派辉煌,盛在碗里,如捧着个金碗,很新奇也很庄严。大碴子粥米粒饱满又实沉,咬下去富有弹性和韧劲,嚼起来挺过瘾。从每一粒碴子里熬出的黏稠浆汁,散发着秋天田野上成熟庄稼的气息,洋溢着北方汉子的那种粗犷和力量。

    煮大碴子粥必须在碴子下锅时,放上一种长粒的饭豆。那种豆子紫色粉色白色还带花纹,五光十色的令人眼花缭乱。五彩的豆子在锅里微微胀裂,沉浮在金色的粥汤里,如玉盘上镶嵌的宝石……

    小米粥喝起来感觉要温柔些、细腻些,且有极高的营养价值,易被人体吸收,是北方妇女生小孩坐月子和哺乳期的最佳食品。在北大荒农场的土炕上生下我儿时,有农场职工的家属送来一袋小米。靠着这袋小米,我度过了那一段艰难的日子。每天,几乎每餐每顿,我喝的都是小米粥。在挂满白霜的土屋里,冰凉的手捧起一碗黄澄澄冒着热气的小米粥,我觉得自己还有足够的力量活下去。热粥一滴滴温热我的身体烤干我的眼泪暖透我的心,我不再害怕不再畏惧。我第一次发现,原来稀粥远非仅仅具有外婆赋予它的功能,它可以承载人生,可以疏导痛苦,甚至可以影响一个人的命运。

    多年后回广东老家探亲,稀粥竟以我从未见过的丰富绚丽——绿的菜叶、红的肉丁、黑褐色带花纹的松花蛋和金黄色的海米,衬以米粒雪白的底色,就像一幅点彩派的斑斓绘画,呈现在我面前。街头巷尾到处都有粥摊或粥挑子,燃得旺旺的炉火上,熬得稀烂的薄薄的粥汤正咕咕冒泡,一边摆放整齐的粥碗里,分别码着新鲜的生鱼片、生鸡片或生肉片,任顾客选用。确定了某一种,摊主便从锅里舀起一勺滚烫的薄粥,对着碗里的生鱼片浇下去,借着沸腾的稀粥的热量,生鱼片很快烫熟,再加少许精盐、胡椒粉和味精,用筷子翻动搅拌一会儿,一碗美味的鱼生粥就烧制而成。粥米入口便化,回味无穷;鱼片鲜嫩可口,滑而不腻。一碗粥喝下去,周身通达舒畅,与世无争,别无他求。我在广州吃过烧鹅乳猪,却独独忘不了这几角钱一碗的鱼生粥或鸡丝粥。却有几位外国朋友闻粥色变,发表意见说,为人一世,最不喜欢喝稀粥,也不能理解中国人对于粥的爱好。

    而我,喜欢喝在这块土地上所能喝到的或精致或粗糙或富丽或简朴的各式各样的粥。

    (选自《张抗抗散文》,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通过描绘不同时期、不同地方喝稀粥的生活片段,反映出人生的阅历和世情的嬗变,以及自己对稀粥的特殊情感。 B、文中生动再现粥的烧制和模样、人喝粥的情形和积习,老乡如蝗虫般拥入茅屋喝“豌豆糖粥”的细节,主要表现了粥的味美。 C、作者回忆冰天雪地里的北大荒,“大碴粥和小米粥”的世界,展现了北大荒的生活实况,也再现了一代人的悲欢。 D、结尾,作者把我们带到了现实而自由的境界——想喝什么粥就可以喝什么粥,可以变着花样来熬粥,折射出如今的幸福生活。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以小见大,作者在走南闯北的经历中,选择“稀粥”这个小窗口,主要为我们描绘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都市和农村的生活方式,折射了人世沧桑。 B、本文以“我的经历”为行文线索展开故事,最后着落在广东人喝粥上,稀粥是从未见过的丰富绚丽,既表现了粥的美味,也让人对美好生活有了憧憬。 C、文章写北方人就着馒头烙饼喝粥最详,写北大荒喝大碴子粥和小米粥最略,详略得当,这样处理可见作者的匠心,有直达人心的艺术魅力。 D、本文是一篇语言华美、内蕴丰厚的文章,“稀粥”是借助的物象,“南北”是作者自身的经历,“味”才是文章一直蕴含而欲诉的精神。
    (3)、文章始末写“稀粥南味”,中间穿插“稀粥北味”。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4)、结合全文简要说说对“稀粥对于许多中国人,亦如生命之源泉”这一句话的理解。

二、古代诗文阅读(32分)

  •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昭,字潜夫。明宗践柞 , 优诏褒美,迁都官员外郎。时皇子竟尚奢侈,昭疏谏曰:“帝王之子,长于深宫,安于逸乐,纷华之玩,丝竹之音,日接于耳目,不与骄期而骄自至。傥非天资英敏,识本清明,以此荡心,焉能无惑。苟不豫为教道,何以置之盘牙?臣请诸皇子各置师傅,陛下令皇子屈身师事之,讲论道德。使一日之中,止记一事,一岁之内,所记渐多。每月终,令师傅具录闻奏,或皇子上谒之时,陛下更令侍臣面问,十中得五,为益良多,博识安危之理,深知成败之由。臣又闻古之人君,即位而封太子、拜诸王,究其所由,盖有深旨。使庶不乱嫡,疏不间亲,礼秩有常,邪慝不作。臣请诸皇子于恩泽赐与之间,婚姻省侍之际,依嫡庶而为礼秩,据亲疏而定节文,示以等威,绝其缴幸,保宗之道,莫大于斯。”明宗览疏而不用。

    长兴二年,奏请劝农耕及置常平仓等数事。明宗方务听纳,昭复上疏曰:“臣闻‘安不忘危,治不忘乱’者,先儒之丕训:‘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者,前经之至戒。究观列辟,莫不以骄矜怠惰,有亏盛德。恭惟太宗贞观之初,玄宗开元之际,焦劳庶政,以致太平。及国富兵消,年高志逸,乃忽守约之道,或贻执简之讥陛下以慈俭化天下以礼法检臣邻绌奸邪之党延正直之论务遵纯俭以节浮费信赏必罚至公无私。其创业垂统之基,如贞观、开元之始,然陛下有始有终,无荒无怠。”明宗览之称善。

    (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二》)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陛下以慈俭化天下/以礼法检臣邻/绌奸邪之党/延正直之论/务遵纯俭/以节浮费/信赏必罚/至公无私 B、陛下以慈俭化天下以礼/法检臣邻/绌奸邪之党/延正直之论务/遵纯俭/以节浮费/信赏必罚/至公无私 C、陛下以慈俭化天下/以礼法检臣邻/绌奸邪之党/延正直之论务/遵纯俭以节/浮费信赏必罚/至公无私 D、陛下以慈俭化天下以礼/法检臣邻/绌奸邪之党/延正直之论/务遵纯俭/以节浮费信赏必罚/至公无私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践祚:特指皇帝登临皇位,类似这样的用语现象有很多,例如:践祚、践极、践统、践位、践国、践帝等等。 B、上谒:谓通名进见尊长。《新唐书·房玄龄传》:“太宗以敦煌公徇渭北,策杖上谒军门,一见如旧。”即此意。 C、婚姻:嫁娶,亲家。《鸿门宴》中刘项“约为婚姻”即结为儿女亲家,文中也是此意。 D、常平仓:古代政府为调节粮价设置的粮仓,即丰年购进粮食储存,以免谷贱伤农,歉年卖出粮食以稳定粮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昭认为皇子们沉溺于声色器物会变得骄纵,如果不预先教导,将无法应对未来的混乱局面。 B、张昭请皇上为皇子们安排老师,并令皇子们降低身份并以礼侍师,向老师学习伦理道德。 C、张昭提出教育皇子、劝勉农耕和设置常平仓等建议,明宗表示认可并一一采纳了。 D、张昭借儒家经典、历代君王的教训和太宗与玄宗的示范,劝谏明宗居安思危,忧劳兴邦。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傥非天资英敏,识本清明,以此荡心,焉能无惑。

    ②及国富兵消,年高志逸,乃忽守约之道,或贻执简之讥。

  • 5.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①

    陆游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②行穿竹,卷罢《黄庭》③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注释】①乾道二年(1166),陆游四十二岁,以言官弹劾谓其“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免隆兴通判,始卜居镜湖之三山。②玉瀣:美酒。③《黄庭》:道家经典著作,论养生之道。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首二句“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描写了居住环境的优美,可以安心过隐居的生活,有陶渊明《归园田居》的味道。 B、上阕三、四句对仗工整,描写了诗人饮酒、竹林漫步、读书、卧榻看山等生活画面,表明了诗人不问世事、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C、全词写闲居生活的感受,但基调苍凉,直接抒发不能为国效力惆怅失意的心情。 D、南宋辛派词人刘克庄评价陆游词的风格可以分为激昂慷慨、飘逸高妙和流丽绵密三类,这首词语言流畅华美,应该归于飘逸高妙一类。
    (2)、这首词体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简要赏析。
  • 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谏太宗十思疏》中用“”说明人们开始都能做得很好,但很少能坚持到最后。
    (2)、洞庭湖历来是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孟浩然曾咏叹它“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而杜甫在《登岳阳楼》中也曾称赞过它“”的壮美景象。
    (3)、李商隐《锦瑟》中“”一联,借用庄子等人的典故委婉地表达了复杂朦胧的情感。

三、语言文字运用(21分)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红楼梦》是中国文坛(    )的长篇巨著,自问世以来,已经成为一个长盛不衰的文化现象。它不仅思想深 , 在艺术上也令人(    )。以为胡适、周汝昌为代表的具有较高文化修养的研究专家的出现为《红楼梦》的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红楼梦》中的诗词也是我们学习诗词创作的典范。从诗的形式看,有古体诗、近体诗等;从诗的内容看,包括了咏怀、咏物、即事、即景等;就诗的创作方法看,有的限韵,有的限题,有的限时等等。《红楼梦》中的诗词是美的,韵味美,感情美,更为重要的是《红楼梦》中的诗词不是作家为自己而写,而是为小说中性格各异的人物而写。大观园的姐妹们美丽聪明、气质高雅,但她们的诗词风格却各有特色。【    】    恪守礼教、城府深沉,所以她写的诗含蓄浑厚、积极向上;   性格大度、潇洒风流,其诗则格调清新、豪放不羁;    孤高自诩、多愁善感,其诗文也清逸脱俗、风流别致。从海棠诗社与菊花诗社的吟咏中,可以读出她们各自的风格。同时《红楼梦》中诗歌意象、技巧、语言也有极大(    ),写尽缱情思。自问世以来以其细腻的文字笔触、动人的精神力量和可触摸的情感质地,直击人心,回味■远。《红楼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这部文学巨著中的诗词也令人口齿■香,发人省醒,我们品读《红楼梦》中的诗词,不仅能洞悉人物内心,触摸鲜活生命,更能深刻体会到中华诗词文化一脉相承的气韵。

    (1)、文中加点字的读音和■处的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    )
    A、深邃(suì)    缱绻(juǎn)    回味悠远    口齿擒香 B、深邃(suì)    缱绻(quǎn)    回味悠远    口齿噙香 C、深邃(shuì)    缱绻(quǎn)    回味幽远    口齿擒香 D、深邃(shuì)    缱绻(juǎn)    回味幽远    口齿噙香
    (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屈一指  有目共赏  考究  毋庸置疑 B、首屈一指  叹为观止  考究  毋庸置疑 C、举世无双  叹为观止  讲究  不容置喙 D、举世无双  有目共赏  讲究  不容置喙
    (3)、下列填入文中【    】里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她们写的诗就如同曹雪芹为她们量身定做的一样,虽然不加署名,但知道是谁写的。 B、如同曹雪芹为她们量身定做的一样,即便不加署名,也知道是谁写的。 C、她们写的诗就如同曹雪芹为她们量身定做的一样,即便不加署名,也知道是谁写的。 D、如同曹雪芹为她们量身定做的一样,这些诗虽然不加署名,但知道是谁写的。
    (4)、在横线处补写填写人物姓名。

           

  • 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已于3月正式启动,平台一期包括国家中小学、国家职业教育等4个智慧教育子平台,可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和优质的教育服务。 B、针对诈骗分子作案手法不断翻新,公安部不断加强同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切实落实金融、通信、互联网等部门的监管职责,努力从源头上堵塞漏洞。 C、我国加快了医疗改革步伐,通过国家集采、医保报销等方式,有效降低众多患者沉重的医疗负担,尽力帮助患者走出有药买不起、有病治不起的困境。 D、展望未来,作为科学前哨的太空探险,航天科技的创新突破扩大了人类对宇宙的认知边界,各类前瞻探索和基础研究将继续指引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方向。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两小题。

    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双重要求下,“直播带货”作为无接触销售渠道的重要性愈发凸显。现担任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右翼前旗大石寨镇东方红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驻村第一书记王文刚看准时机,决定利用直播平台,为村民直播销售“笨鸡”。在直播过程中,王文刚向网友讲述了东方红村村民脱贫致富的艰辛历程,介绍了村民养鸡的妙招,分享了“笨鸡”的烹饪秘诀。网友在直播间特别踊跃,纷纷认购,既为能帮助村民增收出一份力感到开心,也为能买到原生态、纯绿色的农产品感到安心。“这场直播太好了,销路一下就有了,院里的200多只鸡不愁卖了。”直播结束后,低保贫困户谢宋玉一边忙着包装产品,一边兴奋地说。

    (1)、用一句话归纳上述消息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字。
    (2)、针对上述消息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写一段评述性文字。不超过80个字。

四、写作(60分)

  • 1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拼图游戏中,完成整幅拼图需要一个个拼图单片的恰当拼接。而这些小小的拼图单片,如果视自己为孤立的个体,就难以确认自己的位置与价值;只有嵌在恰当的位置上,它们才是不可替代的存在。

        其实,每一天,每个人,都应成为某个宏大图景中的一块拼图单片,既独特又相融。当然,一幅完美的宏大图景,也会让每一块拼图单片各得其所,各尽其能。

        我们正在创造中华民族复兴的宏大图景,你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对此有怎样的思考? 又应该有怎样的行动?

        要求:结合材料,联系现实;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