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吉林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调研测试理综化学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2-07-13 类型:高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侯氏制碱法的工艺流程中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 B、5G技术中使用的光导纤维不与任何酸碱反应 C、香云纱染整技艺中去除丝胶所用的纯碱水溶液属于纯净物 D、我国古代“灌钢法”的原料之一赤铁矿的主要成分为FeO2. 下列离子方程式中,能正确表达反应颜色变化的是( )A、将“84”消毒液和洁厕灵混用会产生黄绿色气体:ClO-+Cl-+H2O=Cl2↑+2OH- B、向Mg(OH)2浊液中滴加足量FeCl3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3Mg(OH)2+2Fe3+=2Fe(OH)3+3Mg2+ C、将SO2通入溴水中使其褪色:SO2+2H2O+Br2=2H++SO+2HBr D、Na2O2在空气中放置后由淡黄色变为白色:2Na2O2=2Na2O+O2↑3. 我国“祝融号”火星车首次在火星上探测到含水矿物,通过分析发现矿物含有a、b、c、d四种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岩石中含有cdb3 , 其中b也是地球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c为金属元素,其单质与热水反应后的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为浅红色,a、d为同一主族元素。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原子半径:c>d>a>b B、b分别和a、c、d形成的化合物化学键类型相同 C、a的氢化物的沸点可能高于b的氢化物的沸点 D、从海水中提取c的过程中,工业生产常选用Ca(OH)2作为沉淀剂4. 苹果酸因其首先从苹果汁中分离出来而得名。它具有促进脑组织能量代谢,改善学习、记忆的作用。其结构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苹果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既是乙醇的同系物也是乙二酸的同系物 B、能发生取代反应,不能发生酯化反应 C、 + H218O CH3CO18OH + D、相同质量的苹果酸分别与足量钠和碳酸氢钠反应时,放出H2和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5. 下列实验方案、现象及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方案
现象
结论
A
用盐酸标准液滴定NaHCO3溶液来测定其浓度,选择酚酞为指示剂,滴入最后一滴盐酸
溶液由浅红色变为无色
滴定达到终点
B
用干燥且洁净的玻璃棒蘸取1.0 mol·L-1 NaClO溶液,点到放在表面皿上的pH试纸上测其pH
试纸变蓝
HClO为弱酸
C
将盐酸滴入NaHCO3溶液中
有气泡产生
氯的非金属性比碳的强
D
向H2O2溶液中滴加少量酸性KMnO4溶液
紫红色褪去
H2O2具有还原性
A、A B、B C、C D、D6. 利用如图HCOOH燃料电池装置,获得电能的同时还可以得到KHCO3、K2SO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通入O2的电极为电池正极 B、放电过程中需补充的物质X为H2SO4 C、负极电极反应式为HCOO-+2OH-_2e-=HCO+H2O D、每生成1 mol KHCO3 , 有1 mol K+通过阳离子膜7. 常温下,用0.1mol·L-1HCl溶液滴定0.1mol·L-1 NH3·H2O溶液,滴定曲线如图a所示,混合溶液的pH与离子浓度变化的关系如图b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Kb(NH3·H2O)的数量级为10-5 B、P到Q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增大 C、当滴定至溶液呈中性时,c(NH4+)>c(NH3·H2O) D、N点,c(Cl- ) - c(NH4+)=二、非选择题
-
8. SO2对人类的影响是把双刃剑,积极探索其性质便可变废为宝,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某研究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并探究SO2的性质(夹持及加热装置已略去)。(1)、按图连接好装置,并按下列操作顺序检查整套装置气密性,填写空白处的操作。
第一步:检验左侧A、B、C、D四个装置的气密性:
①在D中加水没过干燥管下端,打开K1 ,
②关闭。
③微热A装置
④若 , 则气密性良好。
第二步:同理检查右侧装置E和F的气密性
探究Ⅰ:SO2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打开K1 , 关闭K2 , 然后向三颈烧瓶中加入适量浓硫酸,加热装置A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
(2)、仪器a的名称。实验时,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处装置出现的现象为 , 从而证明SO2的氧化性。探究Ⅱ:进一步探究SO2的还原性
(4)、实验过程如下:关闭K1 , 打开K2 , 用酒精灯加热装置A,观察到装置E中有白色沉淀BaSO4产生。上述E溶液中能氧化通入的SO2的微粒可能有、。(5)、研究小组为了探究浓度和温度对Na2S2O3溶液和稀H2SO4反应速率的影响,设计了系列实验,为完整体现实验方案,拟定表格如下(列出实验中需记录的物理量、所选试剂体积和所拟定的数据;数据用字母a、b、c、d ……代表,已知c>d);实验可选择的试剂是:0.1 mol/L Na2S2O3溶液,0.1 mol/L H2SO4溶液,蒸馏水,其他仪器自选。物理量
实验序号
反应温度
(℃)
0.1 mol/LNa2S2O3溶液体积(mL)
0.1 mol/L H2SO4溶液
体积(mL)
出现浑浊所用的时间(min)
1
a
c
c
e
2
a
d
c
f
3
b
c
V1
g
…………
① V1=
②有同学认为1和2两组对照实验不能完成探究浓度对Na2S2O3溶液和稀H2SO4反应速率的影响,请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法进行改进。
9. 以电石渣[主要成分为Ca(OH)2和CaCO3]为原料制备KClO3的流程如下:(1)、制备之前,通常将电石渣进行粉碎,原因为。(2)、“氯化”过程控制电石渣过量,在75℃左右进行。氯化时存在Cl2与Ca(OH)2作用生成Ca(ClO)2的反应,Ca(ClO)2进一步转化为Ca(ClO3)2 , 少量Ca(ClO)2分解为CaCl2和O2。①生成Ca(ClO)2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氯化”时要适当减缓通入Cl2速率的目的是。
(3)、“氯化”过程中Cl2转化为Ca(ClO3)2的总反应方程式为:6Ca(OH)2+6Cl2=Ca(ClO3)2+5CaCl2+6H2O,氯化完成后过滤。①滤渣的主要成分为、(填化学式)。
②滤液中Ca(ClO3)2与CaCl2的物质的量之比n[Ca(ClO3)2]∶n[CaCl2]1∶5(填“>”、“<”或“=”)。
(4)、向滤液中加入稍过量KCl固体可将Ca(ClO3)2转化为KClO3 , 各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如图所示,从该溶液中尽可能多地析出KClO3固体的方法是 、、过滤、洗涤、干燥。10. 我国提出“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更加凸显了利用CO2合成高价值化学品的重要性。(1)、Ⅰ.工业上利用CO2催化重整甲烷制取合成气,反应为CO2(g) + CH4(g) 2CO(g) + 2H2(g)该反应的熵变△S0(填“>”、“<”或“=”);CO2的电子式为。
(2)、已知各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指在标准状态即压力为100kPa,一定温度下,由元素最稳定的单质生成1摩尔纯化合物时的反应焓变)数据如下表:物质
CO2(g)
CH4(g)
CO(g)
H2(g)
标准摩尔生成焓/kJ·mol-1
-393.5
-74.8
-110.5
0
若该催化重整反应生成了2 mol CO,所需热量为kJ,有利于提高CO2平衡转化率的条件是(填标号)。
a.高温高压 b.高温低压 c.低温高压 d.低温低压
(3)、在恒温(T)、恒压(p)条件下,向密闭容器中加入CO2和CH4各2 mol及催化剂进行催化重整反应,达到平衡时,CO2的转化率为50%。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p=(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4)、Ⅱ.工业上利用CO2超干重整CH4的转化如图所示:CO2超干重整CH4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关于CO2超干重整CH4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填序号)a.在450℃下,向恒容容器中投料进行反应,混合气体总压强不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b.转化②实现了含碳物质与含氢物质的分离
c.转化③中Fe与CaCO3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3
11. 镍钴锰酸锂是锂电池的关键三元正极材料,化学式为LiNixCoyMn1-x-yO2。其中的锰(Mn)、钴(Co)、镍(Ni)等过渡金属元素化合物的应用研究是前沿科学之一、回答下列问题:(1)、基态Ni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金属锰可导电、导热,有金属光泽和延展性,这些性质都可以用“理论”解释。(2)、[Co(DMSO)6](ClO4)2是一种紫色晶体,其中DMSO为二甲基亚砜,化学式为SO(CH3)2。DMSO中硫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 , ClO的空间构型是 , SO(CH3)2中键角∠C—S—O CH3COCH3中键角∠C—C—O(填“>”、“<”或“=”),元素S、Cl、O的电负性由小到大的顺序为。(3)、已知:r(Fe2+)为61pm、r(Co2+)为65pm。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分别加热FeCO3和CoCO3 , 实验测得FeCO3的分解温度低于CoCO3 , 原因是。(4)、La、Ni合金是较为理想的储氢材料,其晶胞结构如图所示:①该储氢材料的化学式为。
②已知晶胞参数边长为anm,高为bnm,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 , 一个晶胞内可以储存18个氢原子,储氢后的晶胞密度为g·cm-3。
12. 卤沙唑仑W是一种抗失眠药物,在医药工业中的一种合成方法如下:已知: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名称是 , B的结构简式是。(2)、反应③中,物质X具有的官能团名称是。(不考虑苯环)(3)、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4)、反应⑤的反应类型是。(5)、物质W分子内,手性碳的个数是个。(6)、M为C的同系物,相对分子质量比C多14,则M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苯环且苯环上只有三个取代基,并能发生银镜反应的化合物共有种(不考虑立体异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