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2022年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2-07-12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利用阴极射线放电管发现电子的科学家是(   )
    A、卢瑟福 B、汤姆生 C、拉瓦锡 D、道尔顿
  • 2.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A、 B、 C、 D、
  • 3. 下列属于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的是(   )
    A、 B、 C、 D、
  • 4. 下列常见物质中呈碱性的是(   )
    A、雪碧饮料 B、蒸馏水 C、肥皂水 D、白醋
  • 5. 食物是日常营养的主要来源,下列食物中富含糖类的是(   )
    A、鸡蛋 B、土豆 C、橄榄油 D、黄瓜
  • 6. 下列物质的名称、化学式和俗名不完全匹配的是(   )
    A、氢氧化钠       NaOH       纯碱 B、二氧化碳固体       CO2       干冰 C、氢氧化钙       Ca(OH)2       消石灰 D、碳酸氢铵       NH4HCO3       碳铵
  • 7. 下列实验操作不规范的是(   )
    A、熄灭酒精灯 B、量取液体 C、检查装置气密性 D、稀释浓硫酸
  • 8. 2022年冬奥会火炬接力火种灯的创意来源是2000多年前的西汉青铜长信宫灯(如图),制作长信宫灯的材料主要是(   )

    A、复合材料 B、无机材料 C、合成材料 D、天然材料
  • 9. 下列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CO2 B、NO2 C、SO2 D、PM2.5
  • 10. 稀土元素又称21世纪黄金”广泛用于电子、军事等城,硝酸铈铵 Ce(NH4)2(NO3)6是稀土元素铈Ce化合物,其中铈元素的化合价是(   )
    A、+2 B、+3 C、+4 D、+5
  • 11. 设计对比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探究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

    B.探究微粒间空隙大小

    C.探究铁生锈的所有条件

    D.探究CO2与NaOH溶液能否发生反应

    A、A B、B C、C D、D
  • 12. 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的描述正确且存在因果关系的是(   )
    A、NH4NO3溶解吸热,用作应急制冷剂 B、活性炭化学性质稳定,用作冰箱除臭剂 C、O2有助燃性,用作燃料 D、CO有毒性,用作还原氧化铁
  • 13. 下列关于合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铁是人类使用最早的合金 B、钢的硬度比纯铁小 C、武德合金熔点低,常用作保险丝 D、不锈钢是永不生锈的钢
  • 14. 下列物质间的转化,可以通过初中常见反应一步实现的是(   )
    A、H2O→CO2 B、O2→SO3 C、H2CO3→CO2 D、CaCO3→Ca(OH)2
  • 15. 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则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B、同种元素的微粒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C、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所以纯净物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所以原子是不可以再分的
  • 16. 下列除杂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CO2中的少量CO

    在氧气中点燃

    B

    提纯混有少量KNO3的NaCl

    溶解、加热浓缩、降温结晶、过滤

    C

    除去KCl中的少量KClO3

    加入MnO2 , 混合加热

    D

    除去O2中的少量CO2

    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A、A B、B C、C D、D
  • 17. 金属M的样品中含有不跟盐酸反应的杂质,取样品20克投入适量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MCl3和2克H2 , 测知MCl3中含有Cl的质量分数为79.8%,则样品中M的质量分数约为(   )
    A、90% B、10% C、45% D、54%

二、科普阅读题

  •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氢能是21世纪的理想能源,但因其储存和运输的要求都较高,一直未能广泛应用。近年来,科学家为解决这些问题,开发了多种储氢材料,其中有一种方式是甲醇(CH3OH)储氢。相较于氢气,甲醇常温常压下即为液态,更便于储运。我国用煤炭生成甲醇,再转化为氢气的反应方程式如下:

    C+H2O35020MPaCO+H2

    CO+2H2CH3OH

    CH3OH0.3~4MPa180-280CO+2H2

    (1)、上述反应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A、化合 B、分解 C、置换 D、复分解
    (2)、从物质类别来看,甲醇属于(   )
    A、 B、有机物 C、 D、氧化物
    (3)、下列对甲醇(CH3OH)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醇中C,H,O的质量比为1:4:1 B、甲醇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C、甲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g D、每个甲醇分子中有6个原子
  • 19. 用化学用语填空:
    (1)、钙离子
    (2)、由3个氧原子构成的臭氧分子
    (3)、2个氢原子
    (4)、铁丝在O2中燃烧生成的固体
  • 20. 回答下列小题
    (1)、化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从下列物质中选择一种并用其序号填空。

    a.尿素       b.熟石灰       c.硝酸钾       d.稀硫酸             e.硫酸铜

    ①游泳池中用来杀菌的盐

    ②改良酸性土壤的物质。       

    ③一种常用的有机氮肥

    ④用来除铁锈的物质

    (2)、用符合要求的序号填空。

    a.潮解       b.变质             c.溶解             d.乳化

    ①氢氧化钠固体暴露在空气中会因吸收水蒸气而

    ②清洗油污时,可以加入洗洁精,其原理是

  • 21. 漂白粉在生活中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杀菌剂。我校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利用Cl2(一种黄绿色的有毒气体,不会被饱和食盐水吸收)与石灰乳反应制取漂白粉: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 已知漂白粉的有效成分为Ca(ClO)2。该兴趣小组用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甲装置中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制备氯气,同时生成MnCl2和一种氧化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乙装置的作用是
    (3)、小组成员发现,实际上产物中Ca(ClO)2的质量明显小于理论值。小组成员为探究原因,查阅资料发现:氯气和碱反应时会放热,温度较高时。氯气和碱还能发生反应6Cl2+6CaOH2=5CaCl2+CaClO32+6H2O。为提高Ca(ClO)2的产率,可对丙装置作适当改进,改进方法可以是(填一种即可)。
    (4)、该兴趣小组用浓盐酸与MnO2制备得到氯气7.1g,并将所得氯气与过量的石灰乳反应,则理论上最多可制得多少克Ca(ClO)2?(写出具体计算过程)

三、综合题

  • 22. 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

    已知:氯化氢(HCl)是极易溶于水的无色气体,其水溶液俗称盐酸。

    (1)、在充满HCl气体的试管中放入用石蕊试液浸泡成紫色并晾干的纸条,无明显现象;再滴入水,现象是。向盛有锌粉的试管中通入干燥的HCl气体,无明显现象;停止通气,再加入少量水,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写出此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由(1)中现象可知,HCl气体和盐酸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这与构成它们的微粒不同有关。

    请根据图中HCl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完成右边盐酸的微观示意图,并进行必要的标注(水分子不用画出)。

  • 23. 溶解现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请完成下列两个实验探究:
    (1)、(一)2022年5月的中考实验操作考查内容之一为“粗盐提纯”。某同学按图步骤进行实验:

    在操作①②③中,都需用到的一种玻璃仪器是在操作②中,该仪器的作用是

    (2)、为提升精盐产率,操作①要确保NaCl固体完全溶解到一定量水中。20℃时,小王同学要溶解10.0g粗盐样品,他还需要知道(填写查找资料的名称)才能计算所需水的体积。
    (3)、操作①后所得分散系为(选填“溶液”“悬浊液”或“乳浊液”)。
    (4)、(二)宇航员王亚平在天宫课堂第2课用醋酸钠溶液向世人展示了太空“冰雪”实验。醋酸钠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表1,据表中数据可以绘得图。

    温度(℃)

    0

    10

    20

    30

    40

    60

    80

    90

    100

    溶解度(g)

    33.0

    40.8

    46.4

    54.6

    65.6

    139

    153

    161

    170

    图中A点可以对应某溶液,该溶液是40℃时100g水中溶解g醋酸钠,溶液处于(选填“饱和”或“不饱和”)状态。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醋酸钠在常温下是易溶物

    b.用表1表示醋酸钠溶解度时数据更加准确

    c.查阅55℃时醋酸钠时,使用图像比表1更好

    d.研究醋酸钠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趋势时表1具有明显优势

    (6)、我们在生活中获得醋酸钠的方法很容易,只要把小苏打和白醋(CH3COOH,每个CH3COOH分子在水溶液中只产生1个H+)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即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4. 图中A、B、C三套装置均可用于制取CO2

    (1)、C装置与B装置相比,具有的优点是
    (2)、用图装置测定生成CO2体积时,管口连接顺序为CO2→c;装置内原有的空气对测定二氧化碳的体积(选填“有”或“无”)影响;测得CO2的体积总是偏小,原因是
    (3)、C装置也可用于实验室制取O2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5. 白磷在水中燃烧非常有趣。按照图1所示装进行实验时,由于热水的温度(约80℃)明显高于白磷的熔点(约44℃),会使白磷熔化,再加上氧气流的冲击,易造成白磷分散,氧气与白磷难以充分接触,燃烧现象时隐时现,且白磷燃烧的产物与水反应后会生成刺激呼吸道黏膜的有毒物质偏磷酸(HPO3)。李老师思考后,对实验进行改进,得到图2装置。

    (1)、可燃物燃烧时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2)、白磷在热水中剧烈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3)、图2装置中小气球的作用是
    (4)、本实验对鸟巢状铁丝绒的形状有要求,如果太稀疏,白磷容易掉落;如果太紧密,会导致
    (5)、图2相比于图1,不仅能看到白磷在水中燃烧的明显现象,还具有的优点(答一点即可)。
  • 26. 铝是应用广泛的金属。以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 , 含SiO2和Fe2O3等杂质)为原料制备铝的一种工艺流程如图1:

    注:I.Al2O3能碱与反应;SiO2在“碱溶”时转化为铝硅酸钠沉淀。

    II.NaHCO3+NaAlO2+H2O=AlOH3+Na2CO3

    (1)、“碱溶”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OH+Al2O3=2NaAlO2+
    (2)、为加快“碱溶”的反应速率,可以搅拌、加热,还可采取等措施(答一种即可)。
    (3)、根据(1)中反应,判断“碱溶”后溶液的pH(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4)、“电解I”是电解熔融Al2O3 , 电解过程中作电极的石墨易消耗,原因是
    (5)、“电解Ⅱ”是电解Na2CO3溶液,原理如图2。由此判断图1所示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有

    a.NaOH             b.Na2CO3             c.NaHCO3        d.Al2O3

  • 27. 2022年2月,第24届冬奥会在北京举办。冬奥吉样物“冰墩墩”因其造型可爱遭到世人疯抢,造成“一墩难求”现象。同学们利用寒假时间,对“冰墩墩”外壳材料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

    Ⅰ.它的硅胶外壳采用了环保PVC(聚氯乙烯)及PC(聚碳酸酯)制作而成。

    Ⅱ.环保PVC在一般PVC的基础上添加了助剂和矿粉填料,使它更稳定且耐腐蚀,还剔除了材料中的重金属元素。

    Ⅲ. PC(聚碳酸酯)的组成元素有C、H、O三种。

    【进行实验】

    为测定PC(聚碳酸酯)的化学式,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

    将12.7g聚碳酸酯放在装置C的玻璃管中,燃烧至无固体成分残留。

    (1)、装置A、B中盛放的试剂分别是(填序号)。

    a.足量NaOH溶液、足量浓硫酸             b.足量浓硫酸、足量NaOH溶液

    (2)、装置F的目的是吸收从装置E的气流中带出来的少量水蒸气,生石灰与水蒸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记录数据】

    加热前先通入空气一段时间,再称量装置D的质量、装置E和F的总质量(反应前的质量)。聚碳酸酯完全反应后,停止加热,继续通入空气一段时间,再次称量装置D的质量、装置E和F的总质量(反应后的质量)。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装置

    反应前的质量/g

    反应后的质量/g

    D

    80

    86.3

    E和F

    70

    105.2

    【实验结论】

    根据表中数据,得出聚碳酸酯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 并仿照聚乙烯的化学式(C2H4n , 写出聚碳酸酯的化学式为

    (4)、【实验反思】

    实验过程中,加热前要先通入空气一段时间,该操作的作用是

    (5)、有同学建议,为使实验结果更准确,需要在装置C和D之间增加图所示的装置,其目的是

    (6)、【交流讨论】

    鉴别一般PVC(聚氯乙烯)和PE(聚乙烯)的方法、现象和结论是

    (7)、由于重金属盐易使 , 所以在生产环保PVC时需要将其别除,以免造成环境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