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百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历史9月第一次联考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2-07-11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明初曾沿袭元朝的行省制,后设承宣布政使、提刑按察使、都指挥使,称为三司,作为省级行政区最高机关,但事权不一、互不隶属,不利于弹压地方;于是又相继设置了总督、巡抚之职,位于三司之上,到清朝时督抚制度被进一步固定下来。这主要反映了( )
    A、行省制度遭到破坏 B、皇帝的权力被削弱 C、地方管理渐趋强化 D、宜僚体制日益完备
  • 2. 亚当·斯密曾说:“中国历来是世界上最富裕,也是一个最肥沃 、耕耘最得法、最勤奋而人口最众多的国...然而,马可·波罗在500年前游历该国的记述,与今日旅行该国者所说几乎一模一样。 可能远在当日之前,这国法律与组织系统容许她聚集财富的最高程度业已到达。”可见,亚当·斯密认为,古代中国(   )
    A、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B、经济没有发生革命性进步 C、组织系统制约财富集中程度 D、经济虽然发达但法律落后
  • 3. 西汉前期虽然奉行黄老“无为而治”的思想,但实质上仍因袭秦制,以严刑峻法统治人民。汉武帝好法术、刑名,重用酷吏,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和痛苦。为此,董仲舒提出(   )
    A、“《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B、“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D、“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
  • 4. 清代学者评价某字体:“......如云行流水,秾纤间出......字虽不连气候相通,墨纵有馀肥瘠相称。徐行缓步,令有规矩;左顾右盼,毋乖节目。运用不宜太迟,迟则痴重而少神;亦不宜太速,速则窘步失势。”下列书法作品中属于该学者所述字体的是( )
    A、 B、 C、 D、
  • 5. 中共中央曾评价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中某一历史事件: 它有两个意义,一个是反对满洲帝政之民主运动,一个是反对外力压迫之自强运动。”这场革命(   )
    A、创建了中国共和政体 B、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C、传播了民主科学观念 D、为中共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 6. 近代中国海关在1912~1921年的十年报告中提道:“上海农业方面地区年产原棉约20万吨,棉田渐代替稻田。现在上海棉田约占全部可耕田的60%。目前江苏东南对世界市场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产地。”对上述现象解释准确的是(   )
    A、中国开始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 B、近代工业发展加速自然经济的解体 C、江苏的棉纺织业位居全国前列 D、欧美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
  • 7. 1918年,毛泽东与蔡和森等人在长沙发起组建新民学会,成立之初确立“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的宗旨。1921 年1月,新民学会多数会员将“改造中国与世界”作为宗旨,以“激烈方法的共产主义”达到此目的。新民学会宗旨的变化主要是由于(   )
    A、北洋政府统治腐朽黑暗 B、民主与科学意识的增强 C、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宣传 D、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 8. 国共两党曾积极开展农村动员工作,在广州、武汉等地培训大量农民运动干部.并利用革命刊物发表了一系列以农村农民为题材的文章。这些情形的出现(   )
    A、便于土地革命全面推行 B、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顺利开展 C、利于国共两党合作抗日 D、推动了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 9. 观察下列地图,对其反映的军事行动解读正确的是(   )

    A、日军“速亡中国”的计划破产 B、阵地战打击了日军侵略气焰 C、相持阶段国共两党坚持抗战 D、挺进中原揭开战略反攻序幕
  • 10. 彭德怀在一场战争结束后说:“帝国主义在东方架起几门大炮就可以征服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 !”这场战争的胜利对中国的国际意义主要在于(   )
    A、利于与周边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B、推动了中国外交新局面的出现 C、促进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 D、为国内建设提供有利国际环境
  • 11. 他通过各种宣传工具,大肆宣扬自己的改革政绩;给自己颁发各种勋章、奖章,军衔不断晋升,他由中将一跃而为苏联元帅。他拥有的勋章与奖章共200多枚,死后在送葬行列中为他捧胸章与奖章的军官达44人之多。他使苏联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下列属于“他”的改革内容的是( )
    A、推行“新经济体制”,加强工业生产的经济刺激 B、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鼓励大规模开垦荒地和种植玉米 C、制定“加速发展战略”,提出改革的“新思维” D、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行政命令,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 12. 1960年,法国冲破美国阻挠,试验了第一颗原子弹,并声明退出“北约”。20世纪70年代,联邦德国勇敢迈出一步,推行改善与苏联东欧关系的“新东方政策”,日本也开始与美国贸易摩擦不断。这系列事件表明当时(   )
    A、资本主义阵营发生分化 B、美欧军事政治同盟破裂 C、政治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D、欧日联合抵制美国独霸
  • 13. 有学者指出:大国的崛起在一个阶段 ,必有一两种因素起主要作用。关于美国的崛起过程,从下图中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

    A、颁布联邦宪法摆脱英国殖民统治 B、第二次工业革命迎来大企业时代 C、罗斯福新政迎来经济“黄金时期” D、新经济”辉煌助推开始称霸世界
  • 14. “在过去的50年里,欧洲一直存在两个联盟,一个侧重经济领域,一个侧重政治军事领域,它们共同维系着欧洲的稳定、和平与发展。在21世纪可预见的时间内,欧洲仍然是两个联盟共存的欧洲,值得注意的是,在21世纪两个联盟的主次关系将会发生变化。”对材料中的“两个联盟”理解错误的是(   )
    A、两个联盟共存有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B、经济领域的联盟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的趋势 C、政治军事领域联盟加速了两极格局的形成 D、导致主次关系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欧洲经济的衰退
  • 15. “建立一体化的多边贸易体制;通过实质性削减关税等措施,建立一个完整的、更有活力的、持久的多边贸易体制;以开放、平等、互惠的原则,逐步调整各会员国关税与非关税贸易障碍,并消除各会员国在国际贸易上的歧视待遇。”根据这一宗旨而成立的国际组织(   )
    A、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支配地位 B、推动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发展 C、标志着全球有序的自由贸易新时期到来 D、顺应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趋势
  • 16.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下列绘画作品与该诗的创作风格最为接近的是(   )
    A、 B、 C、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世纪的西欧形成了统一的基督教世界,民众毫无民族情感可言,他们的忠诚要么是对封建领主的,要么是对基督教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把人们从宗教的束缚下解放出来,现实社会的重要性提高,世俗权力特别是王权得到加强。通过马丁· 路德翻译拉丁文《圣经》等方式,作为民族凝聚力重要工具的民族语言得到普及,进一步使得宗教共同体的地位下降,民族共同体的地位上升。

    ——摘编自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

    材料二:晚清以来,现代“民族”观念逐渐被引入。梁启超认为国民的独立自由是国家独立自由的前提,所以他的民族主义既肯定了人的基本权利和法律自由,也强调了国民拥有参与政治的权利。1917 年,李大钊比较明确地提出了“民族复兴”的思想,认为“当以中华民族之复活为绝大之关键”。孙中山在“新三民主义”中也批评列强“不准弱小民族复兴”的观念。“九一八”事变爆发至整个抗战时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中国最为响亮的政治口号和社会性全民话语之一。

    ——摘编自黄兴涛等《民国时期“中华民族复兴”观念之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西方民族国家观念形成的表现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梁启超的民族主义思想有何进步之处。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表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对经济体制改革问题的一些论述。

    时间

    会议

    论述

    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改进国民经济中一些重大比例失调的状况;同时对我国权力过于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方法进行改革

    1982年

    中共十二大

    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1984年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989年

    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

    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

    1992年

    中共十四大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3年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

    2002年

    中共十六大

    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2007年

    中共十七大

    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2012年

    中共十八大

    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 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表述成文。)

  •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西周、春秋时期,社会上层皆按宗法制组成集体大家庭。这种大家庭是一个血缘亲属关系复杂、人数众多、组织庞大的宗族集团。秦孝公用商转变法,推行“分异令”,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把家庭单位强令分析到最细小程度,这是对宗法制度的彻底否定。这种家庭,就血统世系而言,一般为两代层结构,很少有涉及祖孙三代者;就人数而言,通常为五口之家。

    ——摘编自张金光《商鞅变法后秦的家庭制度》

    (1)、根据材料,概括商鞅颁布“分异令”后的家庭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商鞅变法分户政策的可行性及其影响。
  •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895年,爱因斯坦进入瑞士阿劳州立中学读书。在这里,爱因斯坦开始思索空间,时间问题,并写出论文《关于磁场的以太状态的研究》,为他后来的伟大的理论研究迈出了第一步.... 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了爱因斯坦与他的妻儿的分离,而且使科学家的国际合作和交流遭到了破坏,甚至在各国科学家之间产生了敌对情绪,从而引起爱因斯坦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并付诸自己的实际行动。从1914年10月开始,爱因斯坦在《告欧洲人书》上签名,成为反对战争和呼吁世界和平的积极支持者;参与创立反对战争的社会团体“新祖国同盟”,甚至亲自上街头散发反对战争的宣传品;勇敢地批评现实社会中不合理的经济和政治制度,谴责社会上的各种暴行。

    ——摘编自周德海《论爱因斯坦的科学家思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爱因斯坦思考与时空有关的“伟大的理论”的名称,分析这理论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指出爱因斯坦关注社会问题的直接缘由及其行动反映的理念。综合上述材

    料,说明爱因斯坦身上体现的精神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