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5月月考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2-07-11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有学者认为,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推动东西文化圈大汇合的经济根源是(     )

    A、文艺复兴的兴起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造船水平的提高 D、宗教扩张的狂热
  • 2. 有学者认为:“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这表明(  )

    A、亚非拉地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B、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C、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确立 D、经济贸易取代了殖民战争
  • 3. 甘蔗种植需要猛烈的阳光和长时间的密集劳动,且甘蔗园往往疟疾肆虐,因此,蔗糖在中世纪的欧洲是难得的奢侈品。15世纪,英国人年均糖摄取量接近于零;到19世纪初,这一数字已上升至8千克,蔗糖不再是奢侈品。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革命大幅提升民众的消费能力 B、殖民扩张与黑奴贸易的兴盛 C、新航路开辟使东西方贸易更加便捷 D、人口增长与医疗水平的提高
  • 4. 米歇尔(法)在《资本主义史》中指出,西班牙本土的物价,在16世纪初期和17世纪初期之间涨了二或三倍;意大利的小麦价格在1520-1599年提高了2.3倍;16世纪的头25年到最后25年,英国物价上涨1.6倍,法国上涨1.2倍。材料所述现象使( )
    A、世界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B、欧洲生产关系出现变动 C、亚洲白银外流现象严重 D、西方奴隶贸易更加猖獗
  • 5. 到17世纪中期,荷兰的造船业占当时世界的首位,海军几乎超过英法两国海军总和的一倍,商船吨位占欧洲商船总吨位的四分之三,挂着荷兰国旗的船舰游弋于世界各大海洋。荷兰获得“海上马车夫”称号。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荷兰( )
    A、成为西欧重要的贸易中心 B、凭借强大的海军力量打垮英法 C、在殖民活动中掠夺大量金银 D、颁布《航海条例》打击英国航运
  • 6. 从17世纪初开始,荷、英、法等国家相继成立“东印度公司”,全凭从美洲得来的白银换取欧洲所需的大量亚洲产品。这说明大量白银输入欧洲(   )
    A、促进了欧洲对亚洲的资本输出 B、强化了东西方经济联系 C、导致世界贸易中心转移至亚洲 D、加速了欧洲社会的转型
  • 7. 19世纪以前,欧洲国家对非洲的掠夺主要是黄金、象牙和黑人,到19世纪初,英国、荷兰、西班牙、法国等国都先后宣布禁止奴隶贸易。从本质上看,这一转变反映出西方国家( )
    A、侵略手段的变化 B、对外政策的调整 C、扩张方向的改变 D、经济结构的变化
  • 8. 下表反映了欧洲、美洲、非洲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百分比的变化。

    年份

    欧洲

    美洲

    非洲

    1650

    18.3%

    2.4%

    18.3%

    1750

    19.2%

    1.6%

    13.1%

    据此推知( )

    A、欧美国家政府鼓励移民 B、黑奴贸易的发展和泛滥 C、西方国家殖民扩张加快 D、高产作物的引进和种植
  • 9. 19世纪以来,英国曼彻斯特人的生活由过去的看“日头”的随意性向着看“钟点”转变。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钟表制造业发达 B、学校教育的发展 C、社会风俗的影响 D、工业化进程加快
  • 10. 据记载,19世纪末欧美许多国家的大学教育不再像18、19世纪那样以培养法官、律师和医生等为主,而转向具有功利与实用价值的工科,并且工科院校的数量急剧增加,导致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科学实验需要大量工科知识人才 B、为了适应新兴工业发展的需要 C、社会上人文知识的人才储备过剩 D、资本家控制了国家的大学教育
  • 11. 纪录片《公司的力量》讲到:“从1872年2月17日到3月28日,短短39天,洛克菲勒一口气吞并了22个竞争对手,他还曾在48小时内,连续买下了6家炼油厂。……1898年时,它(洛克菲勒美孚石油公司)……控制了近90%的石油运输。”以上材料反映了19世纪后期出现了新的经济现象,该现象的实质是(  )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B、世界市场的形成 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D、财富资源的猎取
  • 12. “内燃机的发明,其意义远远超过瓦特对蒸汽机的发明,它造就了20世纪的石油世纪,使石油变成了战略资源,打开了石油的'潘多拉盒子”。下列结论与材料信息相符合的是(   )

    ①新能源及新兴工业迅速发展

    ②动力革命推动交通工具革命

    ③国际关系更趋复杂,对能源产地争夺更激烈

    ④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3. 1929年3月4日,《华尔街日报》在庆祝胡佛总统就职时说:“政府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与商业打成一片。毫无疑问,胡佛是一个很有活力的商业总统,他将是美国第一个商业总统。”后来的历史发展证明下列评论正确的是
    A、  美国经济崩溃是因为信贷太少 B、银行是经济稳定的重要工具 C、水利建设成为发展经济的手段 D、经济繁荣之下隐藏着巨大危机
  • 14. 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迅速蔓延,北美、西欧、日本受到了大危机的沉重打击,中国、印度、西亚、拉美也受到冲击。这表明危机的影响程度取决于各国或地区(    )
    A、政治经济上能否独立自主 B、是否拥有完整的经济体系 C、是否拥有完善的应对措施 D、对世界市场依赖程度高低
  • 15. 法国从1931年9月起连续将储备的美元兑换成黄金,到12月中旬共计从美国联邦储备系统换走3.5亿美元以上的黄金;比利时、瑞士和荷兰等国的银行也紧随其后。欧洲国家的行为( )
    A、主要是因为美元大幅度贬值 B、说明黄金已成为世界的唯一通货 C、能够帮助美国降低金融风险 D、是经济大危机到来后的应对之举
  • 16. 1933年3月12日,罗斯福对全国6 000万听众发表了第一次“炉边谈话”。他以亲切诚挚的声调、质朴实用的语句,对全国人民就银行暂停营业的问题进行了耐心的解释、劝告和教育,他说:“我可以向大家保证,把钱放在经过整顿、重新开业的银行里,要比放在褥子下面更安全。” 其目的是( )
    A、克服金融危机 B、调节工业生产 C、解决农业危机 D、化解劳资矛盾
  • 17. 有观点认为:“大萧条原本只是经济周期中的一个波谷……都可以通过市场的调节能力自我修复,大萧条之所以十多年阴魂不散,恰恰是因为政府在帮倒忙。”材料认为( )
    A、新政延长了经济危机 B、新政应利用好市场和政府的力量 C、新政缓和了社会矛盾 D、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 18. 罗斯福在《“释”新政》中说:“代表着各种人口与利益的美国经济生活,可以通过华盛顿政府英明公开而适中的全国性领导,达到和谐之境。……不同时让劳工享受更多合法的繁荣成果,资本也不能达到真正的繁荣。”这说明罗斯福新政旨在( )
    A、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 B、保障工人利益,维护工人权利 C、抑制资产阶级,建立福利国家 D、消除劳资矛盾,保障公私利益
  • 19. 有学者评价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无意发动一场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造一种新的体制结构。相反,他是在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只是因为常规疗法再也不能奏效,他才试用了试验性疗法。”该学者意在强调,罗斯福新政( )
    A、得到了美国社会的一致认可 B、增强了人民克服经济危机的信心 C、以坚持资本主义制度为前提 D、实现了美国经济的重新繁荣
  • 20. 下面是工业革命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主流经济理论影响力演变的曲线图。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

    A、B理论消除了经济大危机 B、二战后“福利国家”政策体现了B理论 C、B理论主张发展计划经济 D、A理论持续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 21. 1964-1970年和1974-1979年的英国工党内阁以公有化为纲领,试图以此创造出一个富裕的英国工人阶级,但工资的“大锅饭”和高福利(甚至连配眼镜和假牙的费用都由国家报销)导致生产效率降低,通货膨胀和大量失业使工党选举失败。这体现出英国( )
    A、制定经济发展计划 B、经济干预力度减小 C、出售大型国有企业 D、高福利政策的挫折
  • 22. 下图数据来源于《世界经济千年史》,对该图解读符合实际的是( )

    A、西欧国家的经济一体化是20世纪50—70年代初西欧经济较快发展的唯一原因 B、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西欧经济增速放缓可能是受到了“滞胀”危机的影响 C、20世纪50—70年代初,西欧经济发展状态与二战后初期世界经济发展状态并不一致 D、二战后西欧经济的发展历程说明了经济一体化对西欧经济发展并无促进作用
  • 23. 工业革命开始后,亚当·斯密提出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在以后的一百多年里,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二战后,凯恩斯主义盛行,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20世纪70年代后,面对经济“滞涨”,资本主义国家又减少对经济的干预,这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
    A、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摇摆不定 B、随生产力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相应调整 C、没有哪种经济政策可保资本主义经济持续繁荣 D、资本主义国家深度建立计划加市场的混合经济
  • 24. 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有日本学者注意到这种增长的特点,“不是每个企业经济活动的简单累加,而是政府亲自定调,采取一切手段来协调企业进行高积累。最优先的是发展经济”。这种观点表明战后的日本(   )

    ①政府积极推行微观调控政策

    ②形成独具一格的市场经济模式

    ③掀起了大规模的国有化浪潮

    ④政府拥有经济政策和社会经济决策权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二、第Ⅱ卷

  • 25. 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促使各国政府纷纷进行政策调整,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由此发生重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9-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和失业情况

       国别

    项目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工业下降

    46.2%

    40.6%

    28.4%

    16.5%

    8.4%

    外贸缩减

    70%

    69.1%

    50%

    48%

    50%

    失业人数

    1 700万

    600万

    近300万

    85万

    300万

    材料二:我们现在的任务不是探测或开发自然资源,或者去生产更多的商品,而是更冷静、更平稳地管理好已有的资源和工厂,为我们的剩余产品重新开辟海外市场,解决消费不足的问题,按照消费状况调整生产,更公平地分配产品和财富,使现存的经济组织服务于人民。

    ——《罗斯福选集》

    材料三:1933年,美国政府成立了田纳西流域管理局,负责对田纳西河进行综合治理。这是当时美国兴办的最大工程,包括开凿内陆水道、建立水电站、提供廉价电力、生产化肥、植树造林,以及控制洪水泛滥、防止水土流失等。它保护了3 000万英亩的农田,使整个流域居民的平均收入提高了9倍。

    ——《图说历史课程标准》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2)、材料二表明罗斯福认为美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有哪些问题亟待解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政府“按照消费状况调整生产”的主要措施。
    (3)、材料三反映了罗斯福新政的哪项措施?简要说明该举措取得的成效。
    (4)、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施行的特点。
  •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维多利亚时代是英国历史上辉煌的时期,它的时限为 1837 年—1901 年,即维多利亚女王的统治时期。下表是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社会状况。

    1851 年伦敦博览会

    备受赞誉的水晶宫成为第一届世博会中最成功的作品和展品

    维多利亚女王的生活

    这位18岁登基时还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的女王,一直到 82 岁才去世,命运似乎要让她完整地见证和享有英国的荣光,维多利亚女王伴随英国走完了19 世纪。这位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女王……在国事上,她被认为几乎什么都不做。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人类从未像当时在英国那样地生存。机械化生产使得社会两极 分化,拥有工厂的中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相对立。劳动本身是单调而 乏味的,工人只能依靠劳动而生活,所以经济周期下行时,工人无论本身素质好坏,都会陷入贫困;他们的居住条件似乎是在测试“人类能够存活的最狭小的空间、最稀薄的空气、最低下的文明”

    根据材料,围绕“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社会状况”,自拟论题,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进行论述。(说明:可以就维多利亚时代的某一个方面进行论证,也可以对整个维多利亚时代进行说明或提 出新的说法,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驿站是元代官办的交通设施。管理驿站的中央机构,原来是诸站都统领使司,后来改名为通政院。 各驿站设置提领、副使、百户等站官,管领站务。按照官方的统计,在中书省直辖的腹里地区和河南、辽阳、江浙、江西、湖广、陕西、四川、云南、甘肃行省共设置了 1400 处驿站,通往岭北行省的三条主要站道共设置驿站 119 处,宣政院管辖的吐蕃地区设置了 27 处驿站。驿站为官方 来往人员提供交通工具、休息场所和饮食服务,“于是四方往来之使,止则有馆舍,顿则有供帐,饥 渴则有饮食,而梯航毕达,海宇会同”交通有陆路和水路,驿站因此分为陆站和水站两大类,无论是 陆站还是水站,都有专门的“站舍”,或者称为“馆舍”,为来往人员提供住处,并设有“厩舍”或船坞。

    ——摘编自史卫民《中国大通史·元(下册)》

    (1)、根据材料,概括元朝驿站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元朝驿站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