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6课《诗词五首》同步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2-07-09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知识

  •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lí)           上(sài)                       车马(xuān) B、火(fēng)       梦(hún)                       不胜(zān) C、声(jiǎo)        脂(yān)                        铁未(xiāo) D、(jǐ)            有(màn)                       日暮(cuō)
  • 2.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东晋诗人,是我国第一位山水田园诗人。 B、杜甫,唐代诗人,字子美,人称“杜少陵”“杜工部”,被后人尊称为“诗仙”,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C、李贺,字长吉,唐代诗人,有“诗鬼”之称。 D、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婉约词派代表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 3. 下面各项中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    )
    A、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B、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C、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D、九万里风鹏正举。
  • 4. 下面的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破/山河/在 B、折戟/沉沙/铁未销 C、天接云涛/连晓雾 D、甲光/向日金/鳞开
  • 5. 下列对《雁门太守行》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的开头两句分别描写敌我双方,写出敌人兵临城下,守城将士披甲迎战的紧张局势。 B、“塞上燕脂凝夜紫”一句写塞上的泥土在晚霞的映衬下凝成胭脂色,写出了边塞风光的秀美。 C、诗的第五句中“易水”使人联想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豪情,表现了战士们义无反顾的气概。 D、诗的最后两句用典故说明在危急关头,战士应该英勇赴难,为国捐躯,表现了全诗的主题。
  • 6. 下列对《饮酒(其五)》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出门庭冷落的景象,表现了诗人的孤独与苦闷。 B、“悠然见南山”写出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自然,体现了心灵的自由惬意。 C、“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写出了夕阳落山、成群的鸟儿纷纷归巢的美好画面。 D、“此中有真意”中的“真意”可以理解为诗人领悟到的自然之趣与人生真谛。
  • 7.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飞鸟相与还()   

    2)欲不胜簪(

    3)自磨洗认前朝()   

    4)殷勤问我归何处(

    5)学诗有惊人句(

  • 8.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

    ①问君何能

    悠然见南山

    烽火连三月

    欲不胜簪

    ⑤半卷红旗易水

    ⑥自磨洗认前朝

    殷勤问我归何处

    ⑧学诗有惊人句

  • 9. 默写。
    (1)、采菊东篱下,。(陶渊明《饮酒(其五)》)
    (2)、 , 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3)、 , 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4)、。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李清照《渔家傲》)
    (5)、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用问答形式表明内心清净就能远离喧嚣的诗句是:
    (6)、诸葛亮“巧借东风”的故事,能使人联想到杜牧在《赤壁》中的诗句:
    (7)、《春望》一诗中,运用拟人的手法表现诗人对国事忧伤、对家人思念的诗句是:

二、阅读理解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赤  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本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中“东风”指什么?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题乌江亭

    [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注释】①乌江亭:在今安徽省和县东北的乌江浦,相传为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之处。

    (1)、从题材上看,这首诗与杜牧的《赤壁》同属于诗。
    (2)、在《赤壁》一诗中,作者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做了假设性推想——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很可能赤壁之战是曹操取得胜利。在本诗中,作者也对已有结局的战争做了假设性推想——如果 , 也有可能
  •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饮酒(其五)

    [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你从“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读出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2)、下列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歌第二句中的“车马”是指达官贵人的高车骏马。 B、“悠然见南山”的“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诗人心灵的自由和惬意。 C、诗中的“心远”“悠然”表明了诗人的心境。 D、全诗热情讴歌了闲适、宁静的田园生活,而结句“欲辨已忘言”则表明了诗人隐居生活的迷惘状态。
  • 1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春  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歌首联写诗人春之所见,其中“”字写出了触目惊心之景,“”字写出了满目凄然之景。
    (2)、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意。
  • 1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武 陵 春

    [宋]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上阕四句中有两句通过人物的外在行为来写主人公的内心哀愁,请将它们找出并写下来。
    (2)、词中加点的“只恐”有什么表达作用?
    (3)、下面两个句子都写了“愁”,请简要说出它们在内容和写法上的不同之处。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4)、请说说右边的插图能否体现词中的“日晚倦梳头”,并说明理由。

    (5)、下列对本词理解和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尘香”二字写落花已化为尘土,流露出词人对美好事物遭受摧残的惋惜之情。 B、“欲语”而泪先夺眶而出,写出词人有难以抑制的满腹忧愁和伤痛,具有感人心弦的艺术魅力。 C、“春尚好”“泛轻舟”用词轻松,节奏明快,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词人随遇而安的喜悦之情。 D、词作最后两句将哀愁比作可承载可触摸的实体,来写“愁”之浓之重,既形象生动又自然妥帖。

三、语言表达

  • 15. 下面是某班同学拟写的一副对联,但下联不符合对联要求,请你帮他修改。

    上联:陶渊明安贫乐道东篱采菊

    下联:狱中书志忠肝义胆文天祥

    修改为:

  • 16. 班级要开展以“走近陶渊明”为专题的语文学习活动,请完成下面的任务。
    (1)、语文老师为本次专题学习提供了一个示例,请参照示例,确定专题学习内容,并策划自己小组的专题学习任务。

    示例:

    专题学习内容:陶渊明与酒

    专题学习任务:搜集阅读陶渊明与酒相关的诗文,探究“酒”与陶渊明文化性格的关系以及“酒”在陶渊明生命中的意义。

    (2)、有个小组在活动中发现刘禹锡与陶渊明在安贫乐道方面有相似之处,就用拟写对联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理解,请帮他们将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

    上联:刘禹锡陋室读经,苔痕上阶绿;

    下联:陶渊明

  • 17. 综合性学习

    酒,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已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更是一种文化象征。让我们一起走进“酒香千古一一中国酒文化探究”专题实活动中去吧!

    (1)、(书法中的“酒”)

    书法是中国的一种传统艺术。下面是“酒”字的几个书法字体,分别代表的是

    甲骨文、篆书、隶书。请你用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看到以下书法字体的感受。

    感受:

    (2)、(文学中的“酒”)

    如果你读读诗词歌赋、小说传记等文学作品,一定会为其中所散发的醇厚酒香而陶醉。请你写出与“酒”有关的一句诗文名句和一个故事(名称或梗概),与大家分享。)

    诗文名句:

    故事:

    (3)、(生活中的“酒”)

    醇香的酒令人陶醉,但现实生活中,酒也可能坏事。奶奶生日那天,亲朋欢聚,举杯畅饮。宴会结束后,喝了酒的叔叔准备开车回家。请你说几句话劝阻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