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梅州市四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5月联考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2-07-05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
1. 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中指出,“总观国史,政制演进,约得三级:由封建而跻统一,一也;由宗室、外戚、军人所组之政府,渐变而为士人政府,二也;由士族门第再变而为科举竞选,三也。”钱先生所述的第一级和第三级演进分别开始于( )A、秦汉 隋唐 B、西周 秦汉 C、西周 隋唐 D、秦汉 明朝2. 如表是英国高级官员罗素和阿伯斯诺特对1854年关于重建文官制度的《诺斯科特--屈威廉报告》的看法。据表可知,两人都( )
人物
看法
罗素
“现在是女王任命大臣,大臣再任命他的下属,将来如果考试委员会代替女王,我们将坚决反对”
阿伯斯诺特
对报告中关于原有的文官选任制度的批判是“有失公允的责难”,给“地位尊崇者的心灵带来了惨痛的危害”
A、强调文官改革措施破坏英国宪政基础 B、承认文官制度重建的紧迫性 C、认为文官改革政策加剧英国社会动荡 D、否定文官制度改革的必要性3. 下表的信息说明( )时间
表现
1982年宪法制定前夕
邓小平指出:“要使我们的宪法更加完备、周密、准确,能够切实保证人民真正享有管理国家各级组织和各项企业事业的权力,享有充分的公民权利。”
1982年
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进行重新规定,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改为第二章。
20世纪90年代
法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得到重视,这个时候有关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更多地体现了“管理法”的色彩。
A、法律使人民获得感增强 B、依法治国的理念不断强化 C、社会主义民主基础扩大 D、国家关注公民的基本权利4. 下表所示是20世纪50~60年代美国颁布的部分法案。这些法案的颁布( )时间
法案
主要内容
1954年
《布朗诉托皮卡地方教育局案》
判决种族隔离违宪
1964年
《民权法案》
彻底废除各种形式的种族歧视
1965年
《投票权法》
废除各州限制黑人投票的种种规定
A、体现了法律至上的精神 B、消除了美国社会对黑人的歧视 C、维护了美国的民主制度 D、促进了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的发展5. 清王朝的民族政策强调“一切政治,悉因其俗”。雍正帝曾说:“朕思回民之有教,乃其先代留遗家风土俗,亦犹中国之人,……是以回民有礼拜寺之名,有衣服文字之别,要亦从俗从宜,各安其习。”这一观点( )A、体现了儒家仁政治国的思想 B、确保了民族关系的稳定和睦 C、加速了中华民族一元化进程 D、有利于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6. 历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少数民族代表比例都高于少数民族人口比例。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全国人大代表,人口超过100万的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在155个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中,都有实行区城自治民族的公民担任主任或者副主任。该材料最能体现(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层群众性自治制度 B、各少数民族与汉族相比可以更多地参与国家事务和地方事务管理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效地保障了各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重点是保证少数民族代表参政议政7. 阅读下列《1861—1889年清政府关税占财政收入比重图》,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清政府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B、通商口岸由东南沿海向内陆地区延伸 C、贸易逆差的地位长期保持 D、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程度日益加深8. 《资治通鉴》对某一制度记载:“(政府)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之与居者均,无侥利。”该制度的实施( )A、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B、延续了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 C、增加了农民缴纳赋税的经济负担 D、实现了赋税形式由实物向货币转变9. 在西方国家,社区组织的最初职能是社会救济。二战后,社区很快发展成为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并承担了更多的政府功能。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经济发展带来社会问题突出 B、中央政府权力逐渐下移 C、社会保障体系的日益完善 D、更强调地方民主与自治10. 考古发现,江苏宁镇地区早在7000年前就形成了以“骨耜”“石斧”为组合的简易农具,如砍伐器、石斧、石锛、磨盘、磨棒等的出现,标志着宁镇地区史前农业进入“耜耕阶段”。据此可知( )A、考古发现能完整还原历史真相 B、历史史实是考古论证的主要手段 C、实物发掘是对史实的唯一补充 D、考古成果是史学研究的重要依据11. 据记载,新航路开辟后形成了中国与欧洲及其殖民地的“丝银贸易”,此贸易体系中西属美洲生产的大约10万至13万吨白银中的一半流入了中国。这一现象( )A、加速了欧洲价格革命爆发 B、推动了全球贸易体系的发展 C、导致了西班牙经济的衰落 D、反映了欧洲经济的主导地位12. 据考古发掘,在中国的南方出土了数量可观的秦汉时期的铁农具,有犁、锸、锄、镰、斧等,出土地点涉及南方多省。据此可知,秦汉时期( )A、已出现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 B、南方农业生产水平有所提升 C、北民南迁带去先进生产工具 D、精耕细作生产模式逐渐成熟13. 据下图信息可知,16-19世纪( )1531年,最早的一家商品交易所在安特卫普开业。
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
1694年,英格兰银行创立,是最早全面发挥中央银行各项职能的银行。
1852年,世界第一家百货公司在法国巴黎开业。
A、商品流通种类日益增加 B、商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 C、世界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D、国际贸易格局发生改变14. 在古代两河流域,商人预付租用穷人的奴隶或家人一年的租金或工资可以看作是贷给穷人的一年免利息借贷,奴隶或家人给借贷人或债权人每天的劳动算作每天的小额还款。这反映出在古代两河流域( )A、只有商人才能从事放贷业务 B、借贷形式固定,规定相同 C、这类借贷具有社会救济性质 D、商人们创立了早期的银行15. 如图是“微笑曲线理论”,它形象地表现了经济全球化时代,参与国际分工合作的世界各国企业,依据各自的要素禀赋,只完成最终产品形成过程中某个环节的工作。该图反映了( )A、中端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获利不断增多 B、发达国家的经济全球化优势受到了冲击 C、发展中国家处于经济全球化的不利位置 D、商品生产前端和后端国家获利不断降低16. 1844年曼彻斯特某纺织厂的规章制度规定:每天早晨机器开动十分钟后工厂大门即行关闭,自该时起到早餐前,任何织工均不得入厂。在此时间内织工缺工者按其管理的织机数目每台罚款三便士。对于材料中生产组织描述正确的是( )A、该组织最早出现在14世纪的意大利 B、增强了工人的时间意识和纪律意识 C、制度有利于提高工人的工作积极性 D、该组织的使用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17. 元丰三年(1080年),宋廷颁布市舶条法,规定发放往南海诸国贸易凭引(身份证明)之权集中于广州,发放往日本、朝鲜贸易凭引的权力集中于明州,钦州等港的对外贸易都须到广州领取公凭及接受抽解(纳税)。这反映了宋代( )A、政府厉行重农抑商政策 B、对外贸易受到严格管理 C、外来移民活动相对自由 D、民间海上贸易空前繁荣18. 殷商时期村落是人们生活居住的地方,也是人们生产劳作的地方,有的村落有一定规模,设有围墙和大门,宗族族长也居住其间。据此可知村落( )A、选址十分注重自然地理环境 B、使用周期长,具有稳定性 C、有利于保障人们的生产生活 D、是完善的社会组织系统19. 张园是清朝末年上海最大的私家园林,被主人开放为公共场所。下图为筠香斋刻印的年画《海上第一名园》,描绘的是当年张园门前的景象。该年画( )A、延续传统绘画的以形求神 B、体现追求时尚的国民共识 C、反映世界交通的最新成果 D、表明社会生活的新旧杂陈20. 2020年春节前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席卷全国,形成了全国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央一声令下,各级政府组织、各行各业、各地群众迅速投入到防控疫情的战斗中来。广大医务工作者不辞辛劳、不畏艰险,决战在抗疫一线。很快将疫情形势控制下来,抗疫成效举世称赞。中国取得抗疫的伟大成就,根本原因在于( )A、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B、医务人员的无私奉献 C、社会制度具有优势 D、各级政府的组织能力21. 孔子反对贫富过于悬殊,指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孟子也抨击过“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的社会现象。这反映了先秦儒家( )A、对专制体制的不满 B、对社会公平的诉求 C、过于理想化的追求 D、不符合统治者需求22. 古希腊化文化把关注的目光从遥远的宇宙转向了多变的人生,文学创作从形式到内容都有创新,出现了田园诗、科普诗;在艺术创作上,由神庙建筑转向象征权力与财富的宫殿、公共建筑物和纪念碑。据此可知,古希腊化文化( )A、具有现实主义色彩 B、突出世俗性和大众化 C、强调社会等级秩序 D、带有神秘主义的倾向23. 壁画是阿旃陀石窟中的最为瞩目的艺术,这些壁画被认为是印度古代壁画的重要代表。画面大量描绘了释迦牟尼佛的生平故事和当时印度的社会生活和宫延生活等情景,包括山林、田舍、战争、乐舞以及劳动人民狩猎、畜牧、生产等场面,内容十分丰富。这说明( )A、为宗教服务的绘画艺术出现了世俗化倾向 B、当时的印度受分裂割据影响政局动荡不安 C、落后的农耕文明使佛教得到了广泛传播 D、印度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石窟寺庙建筑群24. 据统计,在中东、南亚和非洲等地区,难民问题依然严峻。到2019年,全球的难民有近8000万人。2020年“世界难民日”(6月20日)的主题是“每个人都可以有所作为,每个行动都很重要”。由此可知( )A、人类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 B、难民问题仍是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 C、民族和宗教冲突愈演愈烈 D、恐怖主义是当今世界和平头号敌人25. “世界文化遗产项目是对代表着人类文明普世价值的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管理的一整套机制和行为。……当今,对世界文化遗产的治理需要越来越多的国际治理其他领域资源的参与;世界文化遗产本身也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国际治理的其他领域,如气候问题、环境保护、旅游开发等”。材料意在强调( )A、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形势不容乐观 B、世界文化遗产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 C、各国负有保护本国文化遗产的责任 D、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应有全球化思维二、非选择: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20分,第27题15分,第18题15分,共50分。
-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欧洲人眼中的“科举制”
人物
看法
利玛窦(1552-1610年),明万历年间来中国居住达30年。
标志着与西方一大差别而值得注意的一大事实是,他们全国都是由知识阶层的人来治理的。井然有序地管理整个国家的责任完全交给他们来管理。
魁奈(1694-1774年),
法国启蒙思想家。
“中国的先进性在于,中国不存在欧洲社会那种意义的阶级分野,没有世袭贵族,人们的社会地位和身份是可以变动的,一个人的功绩和才能是他可能获得显赫地位的唯一标准。”
伏尔泰(1694-1778年),
法国启蒙思想家。
“人们完全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在那里,事无巨细均由相互制约的大衙门审理,而只有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这些衙门任职。中国的一切都通过这些衙门自我调节。”
休谟(1711-1776年)英国哲学家、经济学家、历史学家。
“中国是一个幅员广大的帝国,使用同一种语言,同一种法律,同一种方式交流感情”“中国一流人才的出路也极为单一,学而优则仕。除此之外,中国想象不出还有什么更好的出路。在这种情况下,怎能指望中国人会在科学上投入什么精力?”
——摘编自傅军《西方从中国的科举制中学到了什么?》
材料二:光荣革命后,旧制度带来的贪污腐败屡见不鲜,严重影响到工业资产阶级要求加速发展经济和实现自由竞争的望19世纪5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使得政府工作更加复杂化和专业化。英国人麦杜思极力主张仿行中国的“公职竞争的考试制度”。自1700年须布《吏治澄清法》起,英国规定国家公职人员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法行政,之后又领发枢密令规定:“考试分级并且定期举行;建立文官事务委员会,对考试进行主持管理,使考试制化。”随着英国两党制的成熟,哪个政党在竞选中获胜上台执政,就把各种官职作为“胜利果实”进行公开分脏,导致文官随政党更替和内阁变迁而大换班,使政府工作混乱。基于此,英国文官制度还实行“两官分途”即政务官与事务官的截然分野。总之,英国的文官是一个独立的利益集团,受雇于政府,是政府的雇员,一切服从政府需要,为政府利益服务。
——摘编自詹筱茹《从英国文官制度的特点看我国公务员制度的改革》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明确规定: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公务员,采用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公务员录取工作也走上法制化轨道。中国公务员必须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决捍卫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各项事业的核心力量,公务员制度是党的干部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公务员的管理上,强调要坚持党的组织领导,保持党对政府重要领导人选的推荐权,我国公务员制度设有“政务官”与“事务官”的划分,这是由于我国是共产党执政的国家,不搞多党轮流执政。做人民公仆,为人民办事,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这是中国公务员最根本的行为准则。
——摘编自悦《从英美文官制度看中国“公务员”热》
(1)、根据材料,概括西方人眼中“科举制”形象。(2)、根据材料二并结所学知,概括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原因。(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国公务员制度和英国文官制度的异同。27. 16世纪以来全球联系加强,中西文化交流随之更加密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 世纪的欧洲被称之为“中国的欧洲”,欧洲的思想精英尤其是启蒙思想家通过文字认识中国文化。16世纪下半叶,欧洲陆续出现葡萄牙人的《中国报道》等记述中国的著述,种类繁多,如《中国新地图集》《中国哲学家孔子》《中国植物》《中医津要》《中国礼仪论》等。他们还将儒家的“四书”译为西文出版,既为欧洲“汉学”的兴起打下了基础,亦促成欧洲社会“中国热”风潮出现。
——马建春《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贡献》
材料二:但是“从 18世纪末到20世纪初几乎没有一个欧洲国家思想家认为中国社会及文化有可取之处”。赫尔德认为“这是一个为避免犯错误而仅有一个人干活的群体……它对一切外来事物都采取隔绝、窥测、阻挠的态度”。19 世纪时,欧洲流传一个比喻“这个帝国是一个木乃伊,它周身涂有防腐香料,描绘有象形文字,并且以丝绸包裹起来,它体内的血液循环已经停止”。当更多的欧洲人这样看中国时,他们的军舰来叩关了。
——夏瑞春《德国思想家论中国》
材料三:近年以来, 吾国人之羡慕西洋文明无所不至,自军国大事以至日用细微,无不效法西洋,而对于自国固有之文明,几不复置意。然自欧战发生以来,西洋诸国日以其科学所发明之利器戕杀其同类,悲惨剧烈之状态,不但为吾国历史之所无,亦且为世界从来所未有。吾人对于向所羡慕之西洋文明,已不胜其怀疑之意见,而吾国人之效法西洋文明者,亦不能于道德上或功业上表示其信用于吾人。则吾人今后不可不变其盲从之态度,而一审文明真价之所在。
——杜亚泉《静的文明与动的文明》(1916年)
(1)、据材料一、二,概括16至20世纪欧洲知识界对中国认识的变化。(2)、分析材料三中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文化态度改变的原因。(3)、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总结文化交流与传播的主要途径、谈谈你对文化交流重要性的认识。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图1 张骞第一次通西域往返路线
图2 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
图3 19世纪晚期英国海外殖民掠夺贸易路线图
从以上三幅图片中任选两幅地图,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一个主题,并加以说明。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