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2-07-05 类型:期末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26分)

  • 1. 实用类文本阅读

    材料一:

    这种“词汇”和“文法”到底是什么呢?归根说来,它们是从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在长期建筑活动的实践中所累积的经验中提炼出来的,经过千百年的考验,而普遍地受到承认而遵守的规则和惯例。它们是智慧的结晶,是劳动和创造成果的总结。它们不是一人一时的创作,而是整个民族和地方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下的产物。

    在这里,我打算提出一个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的问题。

    如同语言和文学一样,为了同样的需要,为了解决同样的问题,乃至为了表达同样的情感,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是可以各自用自己的“词汇”和“文法”来处理它们的。简单的如台基、栏杆、台阶等等,所要解决的问题基本上是相同的,但许多民族创造了多少形式不同的台基、栏杆和台阶。例如热河普陀拉的一个窗子,就与无数文艺复兴时代的窗子“内容”完全相同,但是各用不同的“词汇”和“文法”,用自己的形式把这样一句”话”说出来了。又如天坛皇穹宇与罗马的布拉曼提所设计的圆亭子,虽然大小不同,基本上是同一体裁的“文章”。这许多例子说明各民族各有自己不同的建筑手法,建造出来各种各类的建筑物,就如同不同的民族使用不同的文字所写出来的文学作品和通俗文章一样。

    (摘编自梁思成《中国建筑的特征》)

    材料二:

    从艺术角度而言,木结构的长处在于群体布局,中国建筑的美就隐蓄在群的内部,需要周览全局才能呈现。它鄙视一目了然,不屑于急于求成,因而也更加含蓄,更为内在。就建筑单体美而言,中国建筑也不同于西方之注重外形的奇诡新巧、变化多端,而更多地存在于体、面、线、点的组合,显示的整体与局部之间的关系所赋予的和谐、宁静及韵味。总的来说,中国建筑在气质上更重精神,重意境;西方建筑则重物质,重外观。前者是群体的统一,内在而含蓄;后者是单体的突出,外在而暴露。这个区别,可从另一角度即中国人和西方人审美趣味的不同再加发挥,简言之,前者具“绘画”之美,后者则更多带有“雕刻”的意味。

    西方建筑的出发点是面,完成的是团块状的体,具有强烈的体积感。中国建筑的出发点是线,完成的是铺开成面的群。以绘画作比,群里的廊、墙、殿、台、亭、阁以及池岸、曲栏、小河、道路等,无非都是些粗细浓淡长短不同的“线”。欣赏西方建筑,就像是欣赏雕刻,它本身是独立自足的,人们围绕在它的周围,其外界面就是供人玩味的对象。在外界面上开着门窗,它是外向的、放射的,欣赏方式重在“可望”。而中国的建筑群却是一幅“画”,其外界面是围墙,只相当于画框,没有什么表现力,不是主要的欣赏对象。对于如此之大的“画面”来说,人们必须置身于其中,才能见到它的面貌,所以不是人围绕建筑而是建筑围绕人。中国的建筑是内向的、收敛的,其欣赏方式不在静态的“可望”,而在动态的“可游”。人们漫游在“画面”中,步移景异,情随境迁,玩味各种“线”的疏密、浓淡、断续的交织,体察“线”和“线”以外的空白(庭院)的虚实交映,从中现出全“画”的神韵。

    中国建筑单体当然也具有体积感,但它不是独立自在之物,只是作为全群的一部分而存在的。就像中国画中任何一条单独的线,如果离开了全画,就毫无意义一样,建筑单体一旦离开了群,它的存在也就失去了根据。

    (摘编自萧默《从中西比较见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性格》)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各民族用建筑去解决的问题或满足的需求都是一样的,只是处理它们的“词汇”“文法”不同,使各民族的建筑之间存在“可译性”。 B、建筑的“词汇”和“文法”是普遍地受到承认而遵守的规则和惯例,具有高度的稳定性,虽然会有时代的差异性,但不会发生变化。 C、欣赏西方建筑的方式不同欣赏中国建筑,西方建筑就像是雕塑,其本身是独立自足的,人们只有围绕在它的周围,才能领略到它的美感。 D、中西方建筑的“词汇”和“文法”,是中西方民族或地方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下的产物,能够体现出中西方不同的审美趣味和精神特质。
    (2)、下列对中国建筑“绘画”之美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项是(   )
    A、中国建筑注重群体布局,群里的建筑单体无非都是些粗细浓淡长短不同的“线”,中国建筑的美就隐蓄在群的内部,含蓄而内在,可以不断玩味。 B、中国建筑单体之美不同于西方注重外形的奇诡新巧,更多地存在于体、面、线、点的组合,显示的整体与局部之间的关系所赋予的和谐、宁静及韵味。 C、中国建筑单体不是独立自在之物,只是作为全群的一部分而存在,本身并无美感,就像中国画中任何一条单独的线,离开了全画,就毫无意义一样。 D、中国建筑出发点是线,完成的是铺开成面的“画”,在气质上更重精神,重意境,人们必须置身于其中,才能见到它的面貌,领略全“画”的意境。
    (3)、近代以来,中国建筑开始和世界接轨,出现了许多对中西方建筑融合的探索和尝试。请结合材料分析这种探索和尝试的意义。
  • 2. 文学类文本阅读

    她久已不和人们交口,因为阿毛的故事是早被大家厌弃了的;但自从和柳妈谈了天,似乎又即传扬开去,许多人都发生了新趣味,又来逗她说话了。至于题目,那自然是换了一个新样,专在她额上的伤疤。

    “祥林嫂,我问你:你那时怎么竟肯了?”一个说。

    “唉,可惜,白撞了这一下。”一个看着她的疤,应和道。

    她大约从他们的笑容和声调上,也知道是在嘲笑她,所以总是瞪着眼睛,不说一句话,后来连头也不回了。她整日紧闭了嘴唇,头上带着大家以为耻辱的记号的那伤痕,默默的跑街,扫地,洗菜,淘米。快够一年,她才从四婶手里支取了历来积存的工钱,换算了十二元鹰洋,请假到镇的西头去。但不到一顿饭时候,她便回来,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高兴似的对四婶说,自己已经在土地庙捐了门槛了。

    冬至的祭祖时节,她做得更出力,看四婶装好祭品,和阿牛将桌子抬到堂屋中央,她便坦然的去拿酒杯和筷子。

    “你放着罢,祥林嫂!”四婶慌忙大声说。

    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烛台,只是失神的站着。直到四叔上香的时候,教她走开,她才走开。这一回她的变化非常大,第二天,不但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而且很胆怯,不独怕暗夜,怕黑影,即使看见人,虽是自己的主人,也总惴惴的,有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否则呆坐着,直是一个木偶人。不半年,头发也花白起来了,记性尤其坏,甚而至于常常忘却了去淘米。

    (选自鲁迅《祝福》)

    在阿Q的记忆上,这大约要算是生平第二件的屈辱。幸而拍拍的响了之后,于他倒似乎完结了一件事,反而觉得轻松些,而且“忘却”这一件祖传的宝贝也发生了效力,他慢慢的走,将到酒店门口,早已有些高兴了。

    但对而未来了静修庵里的小尼姑。阿Q便在平时,看见伊也一定要唾骂,而况在屈辱之后呢?他于是发生了回忆,又发生了敌忾了。”,

    “我不知道我今天为什么这样晦气,原来就因为见了你!”他想。

    他迎上去,大声地吐一口唾沫:

    “咳,呸!

    小尼姑全不睬,低了头只是走。阿Q走近伊身旁,突然伸出手去摩着伊新剃的头皮,呆笑着,说:“秃儿!快回去,和尚等着你……”

    “你怎么动手动脚……”尼姑满脸通红的说,一面赶快走。

    酒店里的人大笑了。阿Q看见自己的勋业得了赏识,便愈加兴高采烈起来:

    “和尚动得,我动不得?”他扭住伊的面颊。

    酒店里的人大笑了。阿Q更得意,而且为满足那些赏鉴家起见,再用力的一拧,才放手。

    他这一战,早忘却了王胡,也忘却了假洋鬼子,似乎对于今天的一切“晦气”都报了仇;而且奇怪,又仿佛全身比拍拍的响了之后更轻松,飘飘然的似乎要飞去了。

    “这断子绝孙的阿Q!”远远地听得小尼姑的带哭的声音。

    “哈哈哈!”阿Q十分得意的笑。

    “哈哈哈!”酒店里的人也九分得意的笑。

    (选自鲁迅《阿Q正传》)

    《彷徨》里有一篇颇为独特的小说:《示众》。小说没有一般小说都会有的情节、人物刻画和景物描写,也没有主观抒情与议论,只有一个场面:看犯人。小说中所有的人物,无论是叫卖馒头的“十一、二岁的胖孩子”,“赤膊的红鼻子胖大汉”,“挟洋伞的长子”,还是有着发亮的秃头的“老头子”,梳着喜鹊尾巴似的“苏州俏”的“老妈子”,“一个猫脸的人”,都只有一个动作:“看”;他们之间只有一种关系:一面“看别人”,一面“被别人看”,由此构成了“看/被看”的二元对立。小说不着意刻画人物或描写,而主要写一种具有象征意味的氛围、动作,这反而使它具有了极大的包容性,内含着多方面的生长点,甚至可以把《呐喊》《彷徨》与《故事新编》里的许多小说都看作是《示众》的生发与展开,从而构成一个系列,如《狂人日记》《孔乙己》《明天》《头发的故事》《药》《阿Q正传》《祝福》《长明灯》《铸剑》《理水》《采薇》等等。

    (选自钱理群《中国现当代文学三十年》)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祥林嫂,我问你:你那时怎么竟肯了?”“唉,可惜,白撞了这一下”两句话,简省地刻画出了看客们对祥林嫂的厌烦和唾弃的心理。 B、“你放着罢,祥林嫂!”不同于“祥林嫂,你放着吧!”,强调了四婶对祥林嫂的阻止意味,突出四婶慌张的心情与对祥林嫂的厌弃。 C、阿Q受到屈辱之后,转头就去欺负静修庵的小尼姑,通过欺侮弱者来发泄自己的不平之气,以获得内心的平衡,体现出其妄自尊大的特点。 D、节选的《阿Q正传》文段善于运用反语、大词小用、庄词谐用的手法,譬如,以“勋业”“九分得意”对人物进行挖苦和讽刺,使得小说诙谐、幽默。
    (2)、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常常借助肖像描写刻画人物心理:祥林嫂额角上的“伤疤”展现了她反抗封建夫权的意识,“假洋鬼子”的假辫子则体现出其投机和妥协的特征。 B、鲁迅对人物的命名具有深意:“祥林嫂”无名无姓,揭露出当时对女性的轻视;《示众》中的人物大都以外貌特征命名来加强象征意味。 C、《阿Q正传》以喜剧写悲剧,以调侃的口吻揭示出阿Q“精神胜利法”的可笑与可悲;《祝福》则是以冷峻的笔触描写祥林嫂的悲惨遭遇,揭示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D、《阿Q正传》《祝福》充分展现了鲁迅“为人生”的创作理念,小说取材采自病态社会不幸的人们,揭示人物的精神病态,以“引起疗救的注意”。
    (3)、比较文中两处画波浪线的句子在表现人物情感的方法上有何不同。
    (4)、“看/被看”是鲁迅小说常见的模式,《祝福》《阿Q正传》的选文都写到看客“笑”着看祥林嫂的伤疤、笑着看阿Q捉弄小尼姑,结合选文谈谈对有关看客和阿Q“笑”的独特的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

  • 3. 文言文阅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李密《陈情表》)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陈情表》。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沙。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已敌,言教是以碎耳。”华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日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后卒于家。

    (《晋书·李密传》节选)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责臣慢   逋:懈怠 B、名节   矜:顾惜 C、母何氏   醮:改嫁 D、之     善:交好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顺流而 B、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C、常以身蔽沛公 D、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己
    (3)、下列各句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而刘夙婴疾病

    A、冀君实或见恕也 B、洎牧以谗诛 C、且君尝为晋军赐矣 D、齐彭殇为妄作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B、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C、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D、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密作为蜀地旧臣,身份敏感,面对司空张华“安乐公何如?”的挑衅发问,能够以安乐公与齐桓公相提并论的一番言论作答,可见其不卑不亢之品行。 B、《陈情表》叙述了朝廷多次征召的经过,并以“奔驰”二字形象地写出了作者想报答君恩的焦急心情。因此李密服丧未结束,就接受征召到洛阳为官。 C、《李密传》叙事简略,寥寥数语就交代了李密写作《陈情表》的原委;《陈情表》则叙事婉转细致,有感情地叙述了作者进退两难的处境。 D、《陈情表》善于利用骈句,尤其善用“密而不促”的四言句式来抒情说理,读来典雅而又有气势;《李密传》则多以散句来叙述人物经历,平实晓畅。
    (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②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7)、李密为何能够说服晋武帝“停召”,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 4. 古诗词阅读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临江仙·夜归临皋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觳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注】两首词都作于被贬黄州期间。

    (1)、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赤壁怀古》从长江入笔,用“浪淘尽”将滔滔江水与已然消逝的“千古风流人物”相联系,为全词设置了一个极为广阔、悠远的时空背景。 B、《赤壁怀古》善用衬托手法,用“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豪杰”正面衬托周郎,又用“雄姿英发”的周郎反衬“早生华发”的词人自己。 C、《夜归临皋》起笔就用“醒复醉”三字,淋漓精致地表现了诗人纵情饮酒的豪兴,又以“仿佛”二字,传神地画出了词人醉眼朦胧的情态。 D、《夜归临皋》通过写家僮鼻息如雷和滔滔江声,以有声衬无声,衬托出夜静人寂的境界,烘托出历经宦海沉浮的词人内心的苦闷和孤寂之情。
    (2)、入世从政和出世隐退是中国文人面临的人生课题,苏轼这两首词都体现了其入世与出世的矛盾,请结合诗句分析。
  • 5. 古诗文默写(任选3句)
    (1)、《氓》中,“”两句诗写出河水、池沼都有边界,借以反衬男子心意无常,没有拘束和限制。
    (2)、荀子在《劝学》中先以“”说明思与学的关系,再以“跂而望”和“登高而招”作比进行论证。
    (3)、曹操《短歌行》这首诗引用《诗经》中写姑娘思念情人的“”两句诗,用来比喻渴望得到贤才之心。
    (4)、在《阿房宫赋》中“”两句含蓄地告诫当代以及后世的统治者:如果不以历史为鉴,就会重蹈覆辙。

三、语言文字运用(24分)

  • 6.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项是(   )
    A、现在中党八股毒太深的人,对于民间的、外国的、古人的语言中有用的东西,不肯下功夫去学,因此,群众就不欢迎他们枯躁无味的宣传,我们也不需要这样(bié)脚的不中用的宣传家。 B、这里有一件可以作为我们19世纪特征的伟大事实。一方面产生了以往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不能想象的工业和科学力量;而另一方面却显露出衰颓的征兆,这种衰颓远远超过罗马帝国末期那一切(zài)诸史册的可怕景象。 C、她一个人在园子里走,走过我的身旁,走过我经常待的一些地方,步履茫然又急切。我不知道她已经找了多久还要找多久,我不知道为什么我绝意不喊她——但这绝不是小时候的捉迷藏,这也许是出于长大了的男孩子的(jué)强或羞涩? D、那是些从五六里外趁早上山来采菌子的人。下了一夜的雨,第二天太阳出来一蒸发,草间的菌子,俯拾皆是;有的红如胭脂,青如青(tái),褐如牛肝,白如蛋白,还有一种赭色,放在水里立刻变成靛蓝的颜色。
  • 7.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天一阁中藏有一块《兰亭序》刻石,为明代书法家丰坊所摹。天一阁创始人范钦与丰坊是忘年好友,两人          常在一起饮酒作诗。范钦比丰坊小十余岁,对丰坊十分仰幕,而范钦不畏强权的性格和敢于抗争的精神也让丰坊          。丰坊将范钦视作国家的中流砥柱,因此写了《底柱行》相赠。嘉靖初年,丰坊以“下真迹一等”的冯承素摹《兰亭序》为底本,完成了今天存世的这块《兰亭序》刻石。

    天一阁本《兰亭序》丰富的用笔、灵活的布局以及神韵也兼具苍劲和秀美,导致观赏群众能够感受到清新高雅的艺术美。当代著名古书画碑帖专家王连起先生对天一阁藏《兰亭序》刻石的价值定位是“它虽然是刻于明代后期,但它是所有神龙系统兰亭的最早刻石,即所有神龙本兰亭刻本的‘          ’”。

    这块刻石,同时彰显着两代文人的          风采和成就,随着时间的流转,它的内涵精髓也渐渐渗入到天一阁文化的肌理之中,成为了天一阁本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旨趣相同  交口称赞  范本  翰墨 B、意气相投  赞叹不已  祖本  翰墨 C、意气相投  交口称赞  祖本  丹青 D、旨趣相同  赞叹不已  范本  丹青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恰当的一项是(   )
    A、天一阁本《兰亭序》用笔丰富,布局灵活,神韵也兼具苍劲和秀美,这导致观赏群众能够感受到清新高雅的艺术美。 B、天一阁本《兰亭序》用笔丰富,布局灵活,神韵也兼具苍劲和秀美,导致观赏群众能够感受到清新高雅的艺术美。 C、天一阁本《兰亭序》丰富的用笔、灵活的布局以及神韵也兼具苍劲和秀美,这使得赏群众能够感受到清新高雅的艺术美。 D、天一阁本《兰亭序》丰富的用笔、灵活的布局以及兼具苍劲和秀美的神韵,这使得赏群众能够感受到清新高雅的艺术美。
  • 8. 下列有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楚辞》西汉刘向辑,收录了战国时期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这些作品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和方言声韵,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后世将这种诗体成为“楚辞体”或“骚体”。《楚辞》和《诗经》分别是中国文学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两大源头。 B、关汉卿和白朴、马致远、王实甫并称“元曲四大家”。他创作的杂剧《窦娥冤》属于“本色派”作品,全剧四折,每一折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一套曲子。《窦娥冤》唱词丰富婉转而又节奏鲜明,深刻展示了人物的内心状态,控诉了贪官草菅人命的黑暗现实。 C、《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选自中国清代长篇小说《水浒传》,《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部描写农民起义的章回体长篇小说,与《三国演义》《西游记》与《红楼梦》共列“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D、《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献给心中母亲——中国大地上勤劳又善良而又命运悲苦的普通农妇的颂歌。诗歌情感充沛,以诸多立体可感的意象、回环反复的吟咏和错落有致的句式,体现了现代格律诗的抒情特色。
  • 9. 日前,教育部将劳动教育纳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劳动课或将成为一门必修课程。宁波市某高中组织师生开辟校园劳动基地,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接受劳动教育。活动结束后,学校宣传部门在学校公众号发表活动报道。请根据节选文章和相关图片,完成下列题目。

                                           

    ——记XX中学劳动基地垦荒活动

    为响应教育部提倡高中生参与劳动的号召,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良好品质,为学生成长赋能,XX中学结合实际情况于6月8日组织师生开辟了农业种植劳动教育新基地。

    本次劳动主要包括规划、除草和起垅。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团结协作,分工明确,虽遇到部分操作困难,但能够及时克服,最终完成了预定计划。学生面对真实的劳动场景,亲身经历劳动过程,以劳明理,以劳强技。

    (1)、请结合文章内容,为报道撰写标题,要求主题突出,语言得体,对仗工整,不超过20字。
    (2)、劳动教育的地位逐步提升,甚至会将劳动课程评价纳入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高二级学校录取的重要依据,请你从教师、家长或学生任选其中的个身份,谈谈对此的看法,不超过80字。
  • 10.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题目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红楼梦》晴雯判词

    忆女儿曩生之昔,其为质则金玉不足喻其贵,其为性则冰雪不足喻其洁,其为神则星日不足喻其精,其为貌则花月不足喻其色。姊娣悉慕嫫娴,妪媪咸仰惠德。

    ——《芙蓉女儿诔》

    (1)、晴雯是《红楼梦》中性格形象最为鲜明的女性之一,请写出两个出现在小说回目标题中的最能体现她性格特质的核心情节或关键事件。
    (2)、黛玉和晴雯分别排在金陵十二钗正副册之首,脂砚斋批语说“晴为黛影”,请试做归纳说明。

四、作文(共60分)

  • 11.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中有各种弘扬自我的宣言:“成为你自己”“做真实的自己”“忠于自己”……这些宣言肯定了自我的主观意愿,彰显了自我的决定性地位;而加拿大思想家查尔斯·泰勒认为,追求自主性,追求独特的自我,恰恰应当拒绝“唯我论”,应当积极介入与世界的联系、对话和反思,让自己变得更为清醒和丰富。

    对于如何“成为你自己”,你有怎样的思考和体验?在上述材料的理解基础上,任选下列一个任务,写一篇文章。

    ⑴    在开学仪式上,你作为高二升学高三的学生代表的发言稿。

    ⑵    始业教育班队课后,写给父母的关于“我的未来选择”为主题的信。

    ⑶    辩论社活动中支持或反对“唯我论”的辩论稿。

    【注意】①任务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