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2.《腊八粥》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2-07-01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与“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中的“自然”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对孩子来说,一年中最高兴的时节,自然要数除夕了。 B、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 C、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D、死海海水的密度大于人体的密度,人一到海里自然就会漂起来。
  •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是( )。
    A、这学期,她订阅了《美文》《读者》《小学生周报》等杂志。 B、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C、不一会儿,大家终于把这道题做出来了。 D、他身材魁梧,仪表威严,然而,他有两个令人遗憾的缺陷。
  • 3. 下列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 B、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 C、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 D、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
  • 4. 下列词语中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quān)养    (hú)弄    僻免    见微知著 B、(nuó)移    (xù)养    鞭炮    司空见惯 C、(chù)境    胀(zhōnɡ)    熬粥    语重心常 D、(qī)息     送(zhànɡ)    书籍    万不得己
  • 5. 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结然不同     荆棘藤蔓 B、衣衫褴褛     千里迢迢 C、通宵达旦     弱水而死

二、填空题

  • 6.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太阳落下时才吃。    
    (2)、也不过是看到一股淡淡烟气往上一冲而。    
  • 7. 课文朗读。

    课文共有部分,我已经读了遍课文,我能把课文读得(选一选):(正确    流利    有感情)

    边读边在课文中圈出生字,画出生词,不明白的画上“?”。

    从《腊八粥》一文的题目,我知道

三、语言表达

  • 8. 品读句子,回答问题。
    (1)、“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我们俩吃甜的也行……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一共八碗,是吗?”

    这段话中的“光”的意思是(A.完了,一点儿不剩 B.露着 C.单,只),省略号表示(A.语意未尽 B.语言中断,欲言又止 C.引文的省略)。这段话表现了八儿

    (2)、晚饭桌边,靠着妈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

    这个句子运用了的修辞方法,把比作 , 生动地写出 , 从侧面表现了

  • 9. 修改下面用错的字、词、标点。
    (1)、老师经长对我们说,“你们从小就应该养成良好的习惯,这对健康成长你们的是大有好处的。”
    (2)、星期天。妈妈爸爸加班,我给他们炒菜坐上可口喷香的饭菜。
    (3)、英语对我很感兴趣。
    (4)、夏天的蝴蝶谷是个令人神往的季节。

四、现代文阅读

  • 10.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练习。

    本命年的回想

    刘绍棠

        春节是现在通行的官称,我却跟我的运河乡亲父老一般,守旧地尊称为过年,或曰大年。想当年,我小的时候,家乡的大年从腊月初一就开始预热。一天比一天增温,一天比一天红火,发烧直到年根下。

    腊月初一晚上,家家炒花生、炒瓜子、炒玉米花儿;炒完一锅又一锅,一捆捆柴火捅进灶膛里,土炕烫得能烙饼。玉米粒儿在拌着热沙子的铁锅里毕剥毕剥响;我奶奶手拿着锅铲,口中念念有词:“腊月初一蹦一蹦,孩子大人不得病。”花生、瓜子、玉米花儿炒熟了,装在簸箕里,到院里晾脆,然后端进屋来,一家人团团围坐,大吃大嚼。吃得我食火上升,口舌生疮,只得喝烧糊了的锅巴泡出的化食汤。

        化食汤清净了肠胃,烂嘴角的食火消退,又该吃腊八粥了。小米、玉米糁儿、红豆、红薯、红枣、栗子熬成的腊八粥,占全了色、味、香,盛在碗里令人赏心悦目,舍不得吃,可是吃起来却又没有个够,不愿放下筷子。

        喝过腊八粥,年味儿更浓重。卖糖葫芦的小贩穿梭来往,竹筒里抽签子,中了彩赢得的糖葫芦吃着最甜。卖挂落枣儿的涿州小贩,把剔核晒干的老虎眼枣儿串成一圈,套在脖子上转着吃。卖糖瓜和关东糖的小贩,吆喝叫卖,此起彼伏,自卖自夸。还有肩扛着谷草把子卖绒花的小贩,谷草把子上插满五颜六色的绒花,走街串巷,大姑娘小媳妇把他们叫到门口,站在门槛里挑选花朵。上年纪的老太太,过年也要买一朵红绒花插在小疙瘩鬏上。村南村北、村东村西,一片杀猪宰羊的哀鸣。站鸡笼子里,喂养了一个月的肥鸡,就要被开刀问斩。家家都忙着蒸馒头和年糕,穷门小户也要蒸出几天的豆馅团子。天井的缸盖和筛子上冻豆腐,窗沿上冻柿子,还要渍酸菜。妇女们忙得脚丫子朝天,男人们却蹲篱笆根儿晒太阳,说闲话儿。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香烛纸马送灶王爷上天。最好玩的是把灶王爷的神像揭下来,火化之前,从糖瓜上抠下几块糖粘儿,抹在灶王爷的嘴唇上,叮嘱他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灶王爷走了,门神爷也换岗了,便在影壁后面竖起天地杆儿,悬挂着一盏灯笼和在寒风中哗啦啦响的秫秸棒儿,天地杆儿上贴一张红纸“姜太公在此”,邪魔鬼祟就不敢登门骚扰了。

        腊月三十的除夕之夜,欢乐而又庄严。阖家团聚包饺子,谁吃到包着制钱的饺子谁最有福,一年走红运。院子里铺着芝麻秸儿,小丫头儿不许出屋,小小子儿虽然允许走动,却不能在外边大小便,免得冲撞了神明。不管多么困乏,也不许睡觉,大人给孩子们说笑话,猜谜语,讲故事,这叫守岁。等到打更的人敲起梆子,才能锅里下饺子,院子里放鞭炮,门框上贴对联,小孩子们在饺子下锅之前,纷纷给老人们磕辞岁头,老人要赏压岁钱,男孩子可以外出,踩着芝麻秸儿到亲支近脉的本家各户,压岁钱装满了荷包。天麻麻亮,左邻右舍拜年的人已经敲门。开门相见七嘴八舌地嚷嚷着:“恭喜,恭喜!”“同喜,同喜!”我平时串百家门,正月初一要给百家拜年。出左邻入右舍,走东家串西家,村南村北各门各户拜了个遍,这时我才觉得得到了公认,我又长了一岁。

        今年岁逢丙子,是我的本命年,六十“高龄”回忆往事,颇有返老还童之感。

    (1)、文章围绕着“过年”,记叙了哪些主要活动?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②;③腊八以后,家家户户备办年货;

    ;⑤;⑥正月初一拜年贺岁。

    (2)、阅读第三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说说你对“舍不得吃”“吃起来却又没有个够”的理解。
    (3)、从下面的两个过年习俗中任选一个,结合自身的体验,说说它包含着人们怎样的愿望。(不超过80字)

    习俗①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香烛纸马送灶王爷上天。最好玩的是把灶王爷的神像揭下来,火化之前,从糖瓜上抠下几块糖粘儿,抹在灶王爷的嘴唇上。

    习俗②我平时串百家门,正月初一要给百家拜年。出左邻入右舍,走东家串西家,村南村北各门各户拜了个遍。

  • 1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腊八粥

    冰心

        从我能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母亲给我们煮腊八粥。

        这腊八粥是用糯米、红糖和十八种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干果里大的有红枣、桂圆、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干等等,小的有各种豆子和芝麻之类,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母亲每年都是煮一大锅,不但合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还分送给邻居和亲友。母亲说:“我的母亲是腊八这一天逝世的,那时我只有十四岁。我伏在她身上痛哭之后,赶忙到厨房去给父亲和哥哥做早饭,还看见灶上摆着一小锅她昨天煮好的腊八粥。现在我每年还煮这腊八粥,是为了纪念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是1930年1月7日逝世的,正巧那天也是农历腊八!那时我已有了自己的家,为了纪念我的母亲,我也每年在这一天煮腊八粥。虽然我凑不上十八种干果,但是孩子们也还是爱吃的。抗战后南北迁徙,有时还在国外,尤其是最近的10年,我们几乎连个“家”都没有,也就把“腊八”这个日子淡忘了。

        今年“腊八”这一天早晨,我偶然看见我的第三代几个孩子,围在桌旁边,在洗红枣,剥花生,看见我来了,都抬起头来说:“妈妈说这腊八粥可好吃啦。您从前是每年都煮的。”我笑了,心想这些孩子们真馋。我说:“那是你们妈妈小时候的事情了,在抗战的时候,难得吃到一点甜食,吃腊八粥就成了大典。现在为什么还找这个麻烦?”

        他们彼此对看了一下,低下头去,一个孩子轻轻地说:“妈妈和姨妈说,您母亲为了纪念她的母亲,她每年煮腊八粥,您为了纪念您的母亲,也每年煮腊八粥。现在我们为纪念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周爷爷,我们也要每年煮腊八粥!这些红枣、花生、栗子和我们能凑来的各种豆子,不是代表十八罗汉,而是象征着我们这一代准备走上各条战线的中国少年,大家紧紧地、融洽地、甜甜蜜蜜地团结在一起……”他一面从口袋里掏出一小张叠得很平整的小日历纸,在1976年1月8日的下面,印着“农历乙卯年十二月八日”字样。他把这张小纸送到我眼前说:“您看,这是妈妈保留下来的。周爷爷的忌辰,就是腊八!”

        我没有说什么,只泫然地低下头去,和他们一同剥起花生来。

    (选自《冰心七十年代文选》,有删改)

    (1)、这篇文章的内容共涉及“我”家几代人?写到了煮腊八粥的哪些人?
    (2)、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文章通过这条线索把哪三件事串联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