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北部湾经济区2022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2-07-01 类型:中考真卷

一、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本卷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 1. 小明同学要学习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他可以选取的实物史料是(    )
    A、 B、 C、 D、
  • 2. 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千年。这项成果所属领域是(    )
    A、数学 B、历法 C、医学 D、文学
  • 3. 唐朝时,一位高僧前后用了12年,历经各种磨难抵达日本,并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与高僧这段曲折经历相关的史实是(    )
    A、张骞出使西域 B、文成公主入藏 C、玄奘西行 D、鉴真东渡
  • 4. 宋朝时,开封、杭州等城市店铺林立,商品琳琅满目,经商时间不受限制。这反映了宋朝(    )
    A、社会风气开放 B、都市商业繁荣 C、海外贸易频繁 D、科技成就突出
  • 5. 魏晋时期的北方,胡汉合舞已成为普遍的风气;元朝时期,各族之间的通婚很普遍。这些现象反映了(    )
    A、文化昌盛 B、中央集权加强 C、江南地区开发 D、民族交融发展
  • 6. 明朝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清朝设立军机处辅助皇帝处理政务。明清统治者采取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A、强化皇权 B、禁锢思想 C、发展经济 D、巩固边疆
  • 7.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一些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统治。为此,他们掀起了(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义和团运动 D、新文化运动
  • 8. “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这是蔡元培对中国近代一位历史人物的高度评价。他评价的是(    )
    A、洪秀全 B、孙中山 C、叶挺 D、聂耳
  • 9. 1934年,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在桂北渡过湘江时,与国民党军队发生激战。“敌机疯狂扫射渡江的战士,江水慢慢变成了红色,但是战士们浴血奋战,终于突出了重围。”从血战湘江到四渡赤水,从爬雪山到过草地,红军战士艰苦卓绝的斗争铸就了(    )
    A、  “红船精神” B、井冈山精神 C、长征精神 D、“铁人”精神
  • 10. 1945年,经过14年艰难曲折的斗争,特别是8年全民族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取得了(    )
    A、  北伐战争的胜利 B、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C、抗日战争的胜利 D、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 11.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曾说:“(我们)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改变这种局面,我国实行了(    )
    A、土地改革 B、第一个五年计划 C、三大改造 D、改革开放
  • 12. 历史学习要学会区分史实和史论,史论就是根据史实得出的历史结论。下列属于史论的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维护民族团结具有重大意义 B、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C、袁隆平经多年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D、中国于2001年12月成为了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 13. 《罗马民法大全》对财产、买卖、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据此可知,《罗马民法大全》(    )
    A、保证了皇帝的专制权力 B、标志“种姓制度”的建立 C、导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D、为后世法律制定提供借鉴
  • 14. 它反对教会“神权至上”,提倡人文主义,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它”指的是(    )
    A、大化改新 B、文艺复兴 C、光荣革命 D、第二次工业革命
  • 15. 年代轴有助于我们梳理历史发展的线索,下列历史年代轴反映的学习主题是(    )
    A、封建时代的世界 B、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C、走向整体的世界 D、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扩展

二、非选择题(共30分)

  • 16. 天安门是中国古典建筑的瑰宝,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变迁。九年级1班的同学开展“探究天安门”的主题学习活动,请你一起参与完成。
    (1)、

    任务一【品建筑之精湛】

    图一为现今的天安门,始建于明永乐年间,属于典型的中国传统宫殿式建筑。

    图二为天安门城楼大殿内的彩绘。栩栩如生的龙纹图案和高贵典雅的吉祥图案,把我国的彩绘表现力发挥到了极致。

    根据以上材料,指出天安门始建的朝代及建筑工艺精湛的表现。
    (2)、

    任务二【感青年之情怀】

       

    图三表现了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在天安门前游行示威的场景。图四是学生高举的部分横幅内容。这次示威游行标志着一场伟大运动的开始,历史学家把这场运动视为八十年的“旧民主”时期和“新民主”时期的分水岭。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运动的名称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3)、

    任务三【悟民族之复兴】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1984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国庆庆典上,走过天安门城楼前的农民游行队伍打出“联产承包好”的标语。

    图五记录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根据图六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联产承包好”的原因。结合这两个场景,谈谈你对新中国发展历程的认识。
  • 17. 国际贸易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各国在国际贸易中的表现,反映了国家经济发展的状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条横跨欧亚大陆的交流通道被打开,中国丝绸是这条通道的主要贸易品。这种又薄又滑的丝织品,在地中海地区的供应量不断增加,随处可见,广受人们喜爱,它能让穿着者在众人面前显得光鲜。

    ——摘编自[英]彼得·弗兰科潘《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材料二:19世纪中叶,英国在世界贸易中占据垄断地位。英国贸易额在世界贸易总额中占很大的比重,1850年世界贸易总额为145亿马克,而英国及其殖民地的贸易就达52亿马克。在机器制造业方面,它的机器出口额居世界第一位。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加之在交通运输方面,英国依靠迅速发展起来的铁路和汽船,使它的商品流通比任何国家都要快。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三:2005-2018年中国与部分纺织强国(地区)纺织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

    中国

    欧盟

    印度

    美国

    2005年

    21.60

    30.20

    3.30

    4.20

    2010年

    30.80

    25.80

    4.10

    3.70

    2018年

    34.00

    25.00

    4.20

    3.20

    在融入国际市场的过程中,中国在纺织行业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研发经费投入持续增加,高水平科技成果不断涌现,纺织业的技术革新能力不断提高。这有利于维护纺织业竞争优势和持久的领先地位。

    ——摘编自胡惠婉《中国纺织业国际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汉朝时这条“横跨欧亚大陆的交流通道”的起点。为什么中国丝绸广受地中海地区人们的喜爱?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在世界贸易中占据垄断地位”的表现及原因。
    (3)、根据材料三,归纳2005-2018年中国纺织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的变化趋势。指出中国为“维持纺织业竞争优势和持久的领先地位”所作的努力。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影响一个国家国际贸易地位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 18. 两次世界大战对人类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战后的世界发生了深刻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1918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9年全面爆发,1945年结束)

    两次世界大战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统计

    直接死于战争的军人900万,另有2000多万受伤。直接经济损失约1805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约1516亿美元。

    死亡人数约6000万,物资损失超过40000亿美元。

    数据来源: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大事记(部分)

    1917年11月,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东欧先后建立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7个社会主义国家。

    1919年1月,巴黎和会召开。

    1921年11月,华盛顿会议召开。

    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召开。

    1945年7月,波茨坦会议召开。

    1920-1922年,甘地领导印度人民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取得独立。

    请回答:

    (1)、世纪是一种常用的纪年方式,请写出两次世界大战发生于哪一世纪?根据材料,概括两次世界大战造成的危害。
    (2)、根据材料中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大事记,结合所学知识,以两次世界大战的共同影响为主题,提炼观点,并选取材料中的两个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总结提升。)
    (3)、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但局部动荡仍旧频繁发生,世界依然很不安宁。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国际社会应如何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