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2-06-30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一种“即食即热型快餐”适合外出旅行时使用.其内层是用铝箔包裹的、并已加工好的真空包装食品,外层则是分别包装的两包化学物质,使用时拉动预留在外的拉线,使这两种化学物质反应,此时便可对食物进行加热,这两包化学物质最合适的选择是( )A、浓硫酸与水 B、生石灰与水 C、熟石灰与水 D、氯化钠与水2. 在一定条件下,N2和O2反应生成NO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总反应的焓变ΔH>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ΔH1<ΔH2 B、ΔH1<0ΔH3>0 C、|ΔH1+ΔH2|>|ΔH3| D、ΔH=ΔH1+ΔH2+2ΔH33. 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书写与对应表述均正确的是( )A、稀硫酸与NaOH溶液反应: B、在101kPa下的燃烧热 , 则水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已知的燃烧热 , 则有 D、已知9.6g硫粉与11.2g铁粉混合加热生成17.6g FeS时放出19.12kJ热量,则4. 接触法制硫酸生产中的关键工序是SO2的催化氧化:2SO2(g)+O2(g)2SO3(g) △H=-196kJ·mol-1。钒催化剂参与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钒催化剂改变了SO2催化氧化的反应热 B、上述条件下加入2molSO2和1molO2发生反应,释放的能量等于196kJ C、1molV2O4(s)的能量比2mol VOSO4(s)的能量多399kJ D、2V2O5(s)+2SO2(g)=2VOSO4(s)+V2O4(s) △H=-351kJ·mol-15. 下列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2SO2(g)+O2(g)⇌2SO3(g)为放热反应,则该反应的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 B、由C(s)+O2(g)=CO(g) △H=-110.5kJ·mol-1 , 可知碳的燃烧热为110.5kJ·mol-1 C、若C(石墨,s)⇌C(金刚石,s)△H>0,则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D、已知C(s)+O2(g)=CO2(g)△H1;C(s)+O2(g)=CO(g)△H2 , 则△H1>△H26. 应用过渡状态理论讨论化学反应时,可将反应过程中体系的势能变化情况表示在反应历程一势能图上。甲烷在光照条件下发生的氯代反应历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1)Cl-Cl→2Cl·
(2)Cl·+CH3-H→CH3·+H-Cl
(3)CH3·+Cl-Cl→CH3-Cl+Cl·A、反应Cl·+CH3-H→CH3·+H-Cl △H=+7.5kJ·mol-1 B、反应Cl·+CH3-H→CH3·+H-Cl的活化能Ea=+16.7kJ·mol-1 C、反应(2)比反应(3)更容易进行 D、CH4(g)+Cl2(g)=CH3Cl(g)+HCl(g) △H=-105.4kJ·mol-17. 用H2O2和H2SO4的混合溶液可溶出废旧印刷电路板上的铜。已知:①Cu(s)+2H+(aq)=Cu2+(aq)+H2(g) ΔH1=+64.39 kJ·mol-1
②2H2O2(l)=2H2O(l)+O2(g) ΔH2=-196.46 kJ·mol-1
③H2(g)+ O2(g)=H2O(1) ΔH3=-285.84 kJ·mol-1
在H2SO4溶液中,1 mol Cu(s)与H2O2(l)反应生成Cu2+(aq)和H2O(l)的反应热ΔH等于( )
A、-319.68 kJ·mol-1 B、-417.91 kJ·mol-1 C、-448.46 kJ·mol-1 D、+546.69 kJ·mol-18. 为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科学家研究出以 为催化剂,光热化学循环分解 的反应,该反应机理及各分子化学键完全断裂时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光能和热能转化为化学能 B、该过程中没有电子的转移 C、使用 作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焓变,从而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D、分解 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9. 反应3Fe(s)+4H2O(g)=Fe3O4(s)+4H2(g)在一可变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的改变对其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 )A、将铁片变成铁粉 B、将容器的容积缩小一半 C、压强不变,充入N2使容器容积增大 D、保持容积不变,充入N2使容器压强增大10. 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认识,正确的是( )A、增大压强(对于气体反应),活化分子总数必然增大,故反应速率增大 B、温度升高,分子动能增加,减小了活化能,故反应速率增大 C、H+和OH-的反应活化能接近于零,反应几乎在瞬间完成 D、选用适当的催化剂,分子运动加快,增加了碰撞频率,故反应速率增大11. 向甲、乙、丙三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一定量的A和B,发生反应:A(g)+xB(g)⇌2C(g) △H=akJ·mol-1。相关数据如表所示,反应过程中C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容器
甲
乙
丙
容积
0.5L
0.5L
1.0L
温度
T1
T2
T2
反应物起始量
1.5molA0.5molB
1.5molA0.5molB
6molA2molB
A、10min内甲容器中反应的平均速率v(A)=0.10mol·L-1·min-1 B、a>0,x=1 C、T2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0.8 D、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丙>乙12. 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能证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①混合气体的压强 ②混合气体的密度 ③的物质的量浓度 ④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⑤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⑥与的比值 ⑦混合气体的总质量 ⑧混合气体的总体积 ⑨、的分子数之比为
A、①③④⑤ B、①③④⑤⑧⑨ C、①②③④⑤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13. 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工业制取金属钾Na(1)+KCl(1)⇌NaCl(l)+K(g),选取适宜的温度使K变成蒸气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出来,有利于反应向右进行 B、反应CO(g)+NO2(g)⇌CO2(g)+NO(g) △H<0,达到平衡后,增大压强可使平衡体系颜色变深 C、工业上SO2催化氧化生成SO3 , 常通入过量的空气来提高SO2的平衡转化率 D、向含酚酞的Na2CO3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红色变浅14. 恒压时,SO2和O2在起始浓度c(SO2)=c(O2)=2.0×10-2mol/L时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测得不同温度下SO2的平衡转化率见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若a点使用了催化剂,则b点未使用催化剂 B、该反应吸热 C、若将起始n(SO2)和n(O2)变为原来的一半,图像发生改变 D、T1℃时,平衡常数15. 在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aA(g)+bB(g) cC(g)+dD(s),反应达到平衡后,将气体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当再次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为原平衡的1.6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的转化率变大 B、B的体积分数变大 C、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a+b>c16. 根据vt图分析外界条件改变对可逆反应A(g)+3B(g) 2C(g) ΔH<0的影响。该反应的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可见在t1、t3、t5、t7时反应都达到平衡,如果t2、t4、t6、t8时都只改变了一个反应条件,则下列对t2、t4、t6、t8时改变条件的判断正确的是( )
A、使用了催化剂、增大压强、减小反应物浓度、降低温度 B、升高温度、减小压强、减小反应物浓度、使用了催化剂 C、增大反应物浓度、使用了催化剂、减小压强、升高温度 D、升高温度、减小压强、增大反应物浓度、使用了催化剂17. 一定条件下合成乙烯:。已知温度对的平衡转化率和催化剂催化效率的影响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点的正反应速率大于N点的逆反应速率v逆 B、若投料比 , 则图中M点乙烯的体积分数为 C、 , 催化剂对平衡转化率的影响最大 D、当温度高于 , 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导致催化剂的催化效率降低18.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NH4)2CO3(s)=NH4HCO3(s)+NH3(g)的熵值增加 B、同一种物质气态时熵值最大,液态时次之,固态时熵值最小 C、NH4NO3溶于水吸热,所以其溶解于水不是自发过程 D、由于合成氨反应ΔH<0,ΔS<0,所以该反应低温下能自发进行二、综合题
-
19. 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中和热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量筒量取50mL0.50mol·L-1盐酸倒入小烧杯中,测出盐酸温度;②用另一量筒量取50mL0.55mol·L-1NaOH溶液,并用同一温度计测出其温度;③将NaOH溶液倒入小烧杯中,使之混合均匀,测得混合溶液最高温度。回答下列问题:
(1)、所用NaOH溶液要稍过量,理由是。(2)、如图装置中碎泡沫塑料及泡沫塑料板的作用是。(3)、环形玻璃搅拌棒搅拌溶液的操作是。(4)、假设盐酸和NaOH溶液的密度都是1g·cm-3 , 又知中和反应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J·g-1·℃-1。为了计算中和热,某学生实验记录数据如表所示:实验序号
起始温度T1/℃
终止温度T2/℃
盐酸
NaOH溶液
混合溶液
1
20.0
20.1
23.2
2
20.2
20.4
23.4
3
20.5
20.6
23.6
依据该学生的实验数据计算,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H|=(小数点后保留1位数字)。
(5)、(选填“能”或“不能”)用Ba(OH)2溶液和H2SO4溶液代替NaOH溶液和盐酸,理由是。(6)、现将一定量的稀NaOH溶液、Ca(OH)2溶液、稀氨水分别和1L1mol·L-1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其反应热分别为△H1、△H2、△H3 , 则△H1、△H2、△H3的大小关系为。20. 为了探究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三套实验装置:(1)、上述3个装置中,不能用于探究“镁与稀盐酸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的是(选填“I”、“II”或“III”)。:(2)、某同学选用装置I进行实验(实验前U形管里液面左右相平),在甲试管里加入适量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U形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说明该反应属于(选填“吸热”或“放热”)反应。(3)、为探究固体M溶于水的热效应,选择装置II进行实验(在甲试管中进行)。①若M为钠,则实验过程中烧杯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②若观察到烧杯里产生气泡,则说明M溶于水(选填“一定是放热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或“可能是放热反应”);
③若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烧杯里的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则M可能是。
(4)、至少有两种实验方法能证明超氧化钾与水的反应(4KO2+2H2O=4KOH+3O2↑)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方法①:选择上述装置进行实验;
方法②:取适量超氧化钾粉末用脱脂棉包裹并放在石棉网上,向脱脂棉上滴加几滴蒸馏水,片刻后,若观察到棉花燃烧,则说明该反应是(选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1. 二甲醚(DME)被誉为“21世纪的清洁燃料”,由合成气制备二甲醚的主要原理如下:①CO(g)+2H2(g) CH3OH(g) ΔH1=-90.7kJ·mol-1 K1
②2CH3OH(g) CH3OCH3(g)+H2O(g) ΔH2=-23.5kJ·mol-1 K2
③CO(g)+H2O(g) CO2(g)+H2(g) ΔH3=-41.2kJ·mol-1 K3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3H2(g)+3CO(g) CH3OCH3(g)+CO2(g)的ΔH=kJ·mol-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用K1、K2、K3表示)。(2)、下列措施中,能提高①中CH3OH产率的有_______。A、使用过量的CO B、升高温度 C、增大压强(3)、一定温度下,将0.2mol CO和0.1mol H2O(g)通入2L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③,5min后达到化学平衡,平衡后测得H2的体积分数为0.1,则0~5min内v(H2O)= , CO的转化率α(CO)=。(4)、将合成气以 =2通入1L的反应器中,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4H2(g)+2CO(g) CH3OCH3(g)+H2O(g) ΔH , 其中CO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压强的变化关系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A、ΔH<0 B、p1>p2>p3 C、若在p3和316℃时,起始时 =3,则平衡时,α(CO)小于50%(5)、采用一种新型的催化剂(主要成分是Cu-Mn的合金),利用CO和H2制备二甲醚(DME)。观察图2,当 约为时最有利于二甲醚的合成。22. N2O和CO是常见的环境污染气体。(1)、对于反应N2O(g)+CO(g)CO2(g)+N2(g)来说,“Fe+”可作为此反应的催化剂。其总反应分两步进行:第一步为Fe++N2OFeO++N2;则第二步为(写化学方程式)。
已知第二步反应几乎不影响总反应达到平衡所用的时间,由此推知,第一步反应的活化能(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第二步反应的活化能。
(2)、在四个不同容积的恒容密闭容器中按图甲充入相应的气体,发生反应:2N2O(g)2N2(g)+O2(g),容器I、II、III中N2O的平衡转化率如图乙所示:①该反应的△H0(填“>”或“<”)。
②若容器I的体积为2L,反应在370℃下进行,20s后达到平衡,则0~20s内容器I中用O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B点对应的平衡常数k=(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③图中A、C、D三点容器内气体密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④若容器Ⅳ体积为1L,反应在370℃下进行,则起始时反应移动(填“向正反应方向”、“向逆反应方向”或“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