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三章第一节《分子热运动》小节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2-06-30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事例中,不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炒菜时加点盐菜就有了咸味 B、强风将地面尘沙吹起形成沙尘暴 C、排放工业废水污染整个水库 D、房间里放一箱苹果,满屋飘香2. 下列事例中,不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A、墙内开花,墙外可以闻到花香 B、长时间堆放煤的墙角,墙壁内部会变黑 C、一个人吸烟,满屋子都可以闻到烟味 D、扫地时,太阳光下能看到大量灰尘在空中飞舞3. 疫情期间每天闻到校园里到处弥漫的消毒水味,说明分子( )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很小 C、分子间有空隙 D、分子可看到4. 下列事例,不能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炒菜时加点盐,菜就有了咸味 B、排放工业废水,污染整个水库 C、教室里打扫卫生时飘在空中的灰尘 D、房间里放一箱苹果,满屋飘香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中弥漫的一粒粒灰尘是较大的分子 B、如果视力好,可以用肉眼直接观察到分子 C、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由分子组成 D、分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6. 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中涉及诸多物理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春节燃放烟花爆竹,小朋友捂住耳朵,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元宵节吃汤圆,煮熟后的汤圆漂浮在水面,是因为汤圆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 C、端午节赛龙舟,观众的呐喊声“震耳欲聋”,是因为声音的音调高 D、中秋节吃月饼,月饼香气四溢,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7. 使用吸管能将牛奶“吸”入嘴中,以下“吸”的原理与此相同的是( )A、电磁铁通电后“吸”引铁钉 B、紧压塑料吸盘使之“吸”在瓷砖上 C、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能“吸”引纸屑 D、两个表面刮净的铅块紧压后“吸”在一起8. 在干燥的天气里,化纤布料的衣服“粘”在身上,如图现象中“粘”的原因与其相同的是( )A、图﹣1,向漏斗下方吹气,乒乓球“粘”在漏斗上 B、图﹣2,用硬纸片盖住装满水的玻璃杯,倒置后,纸片“粘”在杯口上 C、图﹣3,纸屑“粘”在梳过头发的梳子上 D、图﹣4,两个表面平滑的铅块紧压后“粘”在一起9. 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如图所示,该现象直接说明了( )A、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B、分子间存在引力 C、分子间存在斥力 D、分子间有空隙10. 下列现象不可以用分子动理论的解释的是( )A、甲图:电子显微镜下金块的微观构造 B、乙图:火山爆发时漫天灰霾 C、丙图:四溢的花香引来了美丽的蝴蝶 D、丁图:将两铅柱底面削平紧压在一起,下面吊一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11. 下列有关分子运动理论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间引力和斥力不可能同时存在 B、扩散现象说明了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由于压缩固体十分困难,说明固体分子间没有间隙 D、扩散现象只发生在气体或液体之间,不可能发生在固体之间12. 用分子动理论解释下列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B、5mL水与5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mL,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C、将石块研磨成粉状,说明分子变小了 D、水结成冰后分子就停止了运动
二、填空题
-
13. 物质是由组成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和斥力;物体的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14. 常见物质是由大量或原子组成的,(填“固态”、“液态”或“气态”)物质内分子间作用力最大,宏观表现为既不容易压缩又不容易拉伸,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荷叶上两滴水珠接触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珠,这一事实说明分子间存在着。15. 如图是同种物质的三种不同状态下的分子结构,其中甲图表示物质处于状态,物质从丙图变化到乙图时,体积 , 分子间的作用力。16. 2020年全球爆发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该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飞沫(选填“是”或“不是”)分子的运动。为了消毒,老师在教室地面喷洒消毒液,消毒液的味道弥漫在教室中,这种现象叫现象。17. 新冠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飞沫传播的方式与花香飘散的方式(填“相同”或“不同”)。勤洗手是个好习惯,在使用洗手液时会闻到洗手液的香味,这属于现象。液体和固体体积不容易压缩是由于分子间存在。18. 把两块表面刮净的铅压紧,它们便结合在一起,这是由于。在室温下放置五年后再将它们分开,可以看到它们相互渗入约1mm深,这属于现象,它表明固体分子也在。
三、实验探究题
-
19. 小明为了研究分子动理论的知识,进行了几个实验:(1)、a是一个铁丝圈,中间较松弛的系着一根棉线,图1中是浸过肥皂水的铁丝网,图c表示用手指轻碰一下棉线的左边,图d表示棉线左边的肥皂膜破了,棉线被拉向右边,这个实验说明了;(2)、实验时,先在量筒里装一半清水,再在水下面注入硫酸铜溶液。如图2所示,是小明观察到的溶液在“实验开始时”、“静放10日后”、“静放30日后”所呈现的现象,其中(选填标号“甲、乙、丙”)量筒是表示溶液静放30日后的实验现象,现象主要说明了。20. 如图所示的实验,是我们在学习分子动理论时做过的一些实验:
图a:浓硫酸铜溶液与清水开始界面十分清晰,几天之后,两种液体混合均匀了;
图b: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触水面,发现拉力大于玻璃板的重力;
图c: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水和酒精的总体积;
图d:将红墨水滴入水中,可以看到它在水中扩散开来
图e:将两个底面干净、平整的铅块紧压在一起,两个铅块就会结合在一起,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
(1)、图a和图两个实验形成实验现象的原因相同,实验表明:分子处在 , 图a为尽快达到实验目的,实验过程中(选填“可以”或“不可以”)搅动量筒里的液体。(2)、图b和图两个实验形成实验现象的原因相同,实验表明:分子之间存在;(3)、图c实验表明,分子之间存在。(4)、图d为尽快达到实验目的,可以用水(选填“冷”或“热”)实验,原因是分子的热运动与有关。21.(1)、如图1所示,图a是一个铁丝圈,中间较松弛地系着一根棉线,图b是浸过肥皂水的铁丝网,图c表示用手指轻碰一下棉线的左边,图d表示棉线左边的肥皂膜破了,棉线弯向右边,这个实验说明了 。(2)、为了探究分子的某个特点,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装置,在瓶中分别装着密度为1.3kg/m3无色的空气和密度为1.6kg/m3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①请写出上面瓶中应装的物质名称是 。
②若抽掉间隔的玻璃板,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现象是 。
③这个实验说明了气体分子 。
(3)、图3中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的总体积总是明显小于混合前水和酒精的总体积,这一现象说明了分子间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