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试卷(一)
试卷更新日期:2022-06-28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运用(24 分)
-
1. 默写古诗文。(1)、蒹葭萋萋,。(《蒹葭》)(2)、 , 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3)、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 , ”两句色彩绚丽,突出了桃花林的绝美景色。(4)、《关雎》中抒写了求而得之的美好愿望和喜悦心情的诗句是, , 。(5)、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 。 ,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6)、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2.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1)、雨季则有青头菌、牛肝菌,味极xiān yú。(2)、如今却只见他生命的静流随着季节的起伏而piāo yì。(3)、可又骤然反光灼灼,瞬息万变,真是无穷变幻,fēn zhì tà lái。(4)、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qì chōng dǒu niú , 声震天地!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我不敢冒然提供有关教养的“处方”,因为我不认为自己是教养完美的典范。 B、政府短期内有必要对煤炭市场实施临时干预 , 这将有利于保障我国经济平稳发展。 C、为筑牢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内蒙古正在开展一场摧枯拉朽的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的专项行动。 D、现在不少文艺评论读起来味同嚼蜡、暮气沉沉,就是因为缺乏创新理论与创新思维的支撑。4.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企业能否长远发展,关键是要把关好产品的质量。(删去“否”) B、美国之所以能轻易给中国新兴技术的发展使绊子的原因,是因为它手握大量的核心技术。(删去“的原因”) C、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积极开展了“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删去“为了”) D、我们应该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以兼收并蓄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让中华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发展壮大。(在“以兼收并蓄”后加“的态度”)5. 下图书法作品的内容是一首古诗,请把它完整地抄写在横线上,并加上标点符号。6. 从体裁看,下列诗歌与图片作品相同的一项是( )。
A、《春望》 B、《雁门太守行》 C、《渡荆门送别》 D、《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二、阅读(46 分)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 题。
【甲】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
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衣服、饮食、牛畜、丝纱、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珠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氏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
选自(南宋•康与之《昨梦录》)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缘溪行
来此绝境
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②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3)、下列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阡陌交通 B、仿佛若有光 C、无论魏晋 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4)、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珠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
(5)、请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一)【甲】【乙】两文所描绘的社会面貌、居民的生活状态等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
(二)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喜欢农村自然生态的生活。如果把桃花源开发成旅游区,你认为村民要做出什么改变?请举出两点。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各 题。【文本一】
①全国人口普查是由国家来制订统一的时间节点和统一的方法、项目、调查表,严格按照指令依法对全国现有人口普遍地、逐户逐人地进行一次全项调查登记,数据汇总分析报告,普查重点是了解各地人口发展变化、性别比例、出生性别比等。全国人口普查属于国情调查,是当今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的搜集人口资料的一种最基本的科学方法,是提供全国人口数据的主要来源。
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全国人口普查条例》规定,国务院决定于2020年11月1日零时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文本二】
①“大国点名”,没你不行。连日来,第十一届“中国统计开放日”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宣传月活动在全国各地火热举行。
②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孔德有言,人口就是一个国家的命运。人口普查,事关重大。于国——通过普查获取的人口数据,可为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对于我们准确把握人口变化规律,进而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于民——幼儿园学位应该有多少、社区应建几个公园、要不要延长退休年龄,诸如此类的问题都需要借助准确数据作出决策。
③人口普查,十年一度。从1953年到2020年,从第一次到第七次,人口普查见证着时代的变迁,记录着社会发展的铿锵脚步。透过它,我们得以管窥鲜明的时代印记,能感受到浓郁的时代气息。
④从中,看经济变迁。相比以往,此次普查最明显的变化是什么?电子化。全面推行电子化采集方式,首次开发自主填报小程序,首次探索利用行政记录和大数据进行比对核查……十年之间,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人口普查也成为其拔节生长的新场景、新实践。人口普查“新”意盎然,正是新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侧影。
⑤从中,看社会治理。人口普查意在为人口精准画像,涉及范围广、参与部门多,可谓工程量浩大。正因此,其间的“绣花功夫”,可视作观察社会治理水平的一扇窗口。
⑥从中,看人的发展。人口普查依靠人,也为了人。观察此次普查,关于人的讨论也颇有“新”意。例如,如何保证普查户的隐私和信息安全,备受瞩目。全流程加强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被强调、再强调。
(——夏振彬《感受“大国点名”的浓浓时代气息》有改动)
【文本三】
第七次人口普查工作部分流程图
【文本四】
①人口普查,十年一度。人口普查工作必须在中央的集中领导下,各级政府要按照中央一级普查机构的部署去组织实施。通过人口普查,可以查清全国人口的数量、结构和分布等基本情况,还可以查清人口的社会特征、家庭特征、教育特征、经济特征、住房状况以及普查标准时间前一年人口的出生死亡状况等。
②虽然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汇总和发布需要等到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但并不妨碍我们感知国内劳动总人口下降,人口红利逐渐消失这一事实。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从2010年至2019年间15—64岁的劳动人口数量正逐年变少。与2018年末相比,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减少89万人,比重下降0.3%,老年人口增加了0.2%。
③前不久就有专家指出,近年来中国已经走出了“人口红利期”。具体表现为青壮年劳动比例下降,老年人口比例节节攀升,2019年新生婴儿1465万人,出生率已降至10.48‰,预计2030年将进一步降至不到1100万人。由此也带来了经济增长、人口就业等一系列问题。
④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指出,过去几十年,人口红利使得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为经济增长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劳动力供给充足、储蓄率高是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最主要动力。一旦人口红利消失,初级工人薪资水平和劳动成本会成倍提高,我国吸引外资的优势将逐渐减弱,对各行业发展影响很大,且趋势难以在短期内被扭转。
(1)、阅读上述文本,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人口普查,意义重大。它与国家的宏观决策、民生福祉直接相关,事关每个人的切身利益。 B、第七次人口普查工作开发了自主填报小程序,所有住户都必须通过扫描二维码自主填报。 C、人口普查见证时代变迁,记录社会发展,从中可以看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和人的发展情况。 D、人口普查工作量浩大。准备工作、摸底工作、登记工作的时间紧密连接,每项工作都有规定的流程。(2)、阅读【文本二】和【文本四】,完成下列问题。①“大国点名”,没你不行。(加点词语什么表达效果?)
②【文本四】中画线句子有何作用?
(3)、请阅读【文本一】【文本三】【文本四】,仿照示例概括人口普查的基本特征。(不少于3点)示例1:集中性。人口普查是由中央集中领导,中央一级普查机构的部署组织实施的。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 题。梁晓声的人间烟火气
①流年似水,我与梁晓声相交已达四十个年头。古语云:“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想当初读梁晓声文章,见其直面人生忧时忧世,忧济元元;观其为人处世,披肝沥胆,古道热肠,愿引为知己。我便向曾经的作协掌门人唐达成表达了这种看法,他目光炯炯道:“读其书,看其人,知晓声是高怀观世,壮气横天之君子。”
②多年之前,我曾向晓声约稿。不久,他就将以犀利目光击透浮躁现实生活和扭曲心态的长篇小说《浮城》交给《当代》杂志。遗憾的是,编辑部竟做退稿处理。面对晓声,我羞愧难当,而晓声毫无怨言,安慰我之后将小说另投花城出版社。人家比我们有识力和魄力,将《浮城》印了几十万册,深受读者喜爱。让我感动的是,他重友谊讲交情,后来有新作《红晕》等,仍主动交给我,皆编发在《当代》上。
③晓声心地善良,恪守“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古训。老作家林予,在晓声初出茅庐、闯荡文坛之时,曾热情相助提携修改稿件,推荐报刊发表。后来他不幸罹患癌症,且经济拮据,晓声闻之立刻汇去四千元救急。须知,在当时这可是一笔巨款,可资普通一家三口一年的生活开销。况且,晓声哥哥患病,长年住院治疗的费用也靠他供给。他曾向有钱的友人呼吁,减少一些花天酒地的奢侈,救助陷入困境的作家林予,但直到林予撒手人寰,有钱朋友竟一毛未拔。于是,晓声萌生撰写《泯灭》鞭挞金钱对人灵魂的异化。
④我经常到黄亭子儿影宿舍楼梁晓声住所去看他,谈文学、谈世事,或引友人去拜访。有时正好看到他一个人用餐,几片烤焦的馒头片、一块菱形的玉米面发糕、一根黄瓜、两根大葱、一碟黄酱、一碗面条,他大快朵颐,吃得津津有味。一次,一位到访的记者目睹此景,两眼湿润地对我说:“这可是一位名满全国的大作家啊!”《人世间》的责编李师东也是我的朋友,他来到梁晓声书房,见“一张小木桌,一把小木椅”,晓声在这里“一笔一画地写着字,完完全全的一个爬格子的工匠样子”,他不胜感慨。
⑤其实,从小就家境贫寒的晓声对生活并无奢求,过普通人的日子,挺好。父亲是位建筑工人,晓声在嘈杂的大杂院长大。品学兼优的哥哥考上了大学,父母亲却悲痛而歉疚地对哥哥说:“孩子,家里穷,供不起你上大学啊!”有美好憧憬和前程的哥哥沉默了,后来精神失常,父母为此抱憾终生。梁晓声心里也在流血,一直肩负着哥哥的生活和医疗费用,拳拳亲情令人动容,其刻骨铭心的人生体验升华为人道主义,成为《人世间》的骨骼和血肉。
⑥梁晓声多次慷慨捐款给希望工程。他的稿费,一半交给母亲生活和给哥哥治病,剩下的再捐一部分给渴望求学的穷困孩子。他知道靠自己微薄的力量,既改变不了社会,也拯救不了苍生。他说,作为一名作家,用严肃、用真诚、用美的语言去写作,是我们当下文学缺少的元素。“社会上需要几个有棱角的作家,写点有棱角的文章。当温良的成为了绝大多数,我就做不讨人喜欢的少数吧!”他的作品与只尚空谈悲悯的东西不同,是以真人格支撑的胆与识、理性担当和道义,替社会正义发声,为黎民黔首的困厄疾呼,留下了许多警醒世人的东西,如暮鼓晨钟,世人称其为平民作家。
⑦他曾以一个北大荒拓荒者的身份,创作了一批讴歌知青英雄主义精神的独树一帜的小说,如《今夜有暴风雪》《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等,成为知青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写《京华见闻录》,表达了知青作家对自身命运的思考,对新时代理想命题的探索;写《年轮》等反思使命,书写人性不泯的激情;写《雪城》,为知青受到的种种不公平对待打抱不平。晓声以文学为知青的生活和命运做了记录,给知青文学尾声留下了发乎真情的浓墨重彩的文字,他的多部长篇和几十部中短篇小说构成了梁氏知青文学的《清明上河图》式的恢宏景观,成为了历史存证。
⑧大约在2017年,我听说快到古稀之年的晓声要创作一部长篇,颇为感佩。2018年春我去看他,他有点沮丧,说身体查出毛病,怀疑脏腑器官出了问题。很巧,此前不久,我在太原结识了一位很棒的老中医,便劝晓声不妨去试试。太原的朋友闻之,以讲学为由,邀我俩前往。把脉之后,老中医只说“脏腑健康”四字,晓声愕然,接着大喜称奇。在回京的高铁上,晓声一扫来时的沉闷寡语,兴致勃勃地大谈《人世间》的创作。他说,创作《人世间》就是想将五十年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直观地告诉人们,让他们知道从前的中国是什么样子。其实,他写《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一书时,就对跨越半个世纪的中国各阶层作了深刻的分析,看得出他对民间,特别是城市底层的生活和知识分子非常熟悉。如果我没猜错,那时他就开始酝酿《人世间》了。《人世间》最终荣获茅盾文学奖,这是梁晓声精神守望的果实,也是他向传统现实主义的致敬。
⑨得知晓声获茅奖的消息时,我正在绥芬河开会,立刻发去短信祝贺。他回道:“兄长,收到啦。自家人,有空聚哈,问嫂子好!”世间烟火中的情感,最朴实,也最有味道。
(作者:汪兆骞,选文有删改)
(1)、选文中的哪些事件体现了梁晓声的“人间烟火气”?(2)、请简要概括梁晓声的人物形象。(3)、选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结合选文中加横线句子的内容,谈谈你阅读后的感受。三、作 文 (50 分 )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导航仪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天下再无“路盲”。 导航仪让驾驶人员在路途中视觉更加清晰,而不会迷失方向;导航仪让驾驶人员避免绕道,缩短行车时间;导航仪还为驾驶人员提供多种路径规划、智能规划路程服务……。其实,我们成长路上,也需要人生“导航仪”,也都有过被“导航仪”引领的经历与体验。
请以“这就是我的人生‘导航仪’!”为结尾,写一篇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 500 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四、附加题(10 分)
-
11. 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各 题。
(一)
聪,亲爱的孩子。收到9月22日晚发的第六信,很高兴。我们并没为你前信感到什么烦恼或是不安。我在第八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是会有的。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我们只求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而已。你也不是栽了筋斗爬不起来的人。我预料国外这几年,对你整个的人也有很大的帮助。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得;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慢慢的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
(二)
亲爱的爸爸妈妈:
真想不到能在香港和你们通电话,你们的声音口气,和以前一点没有分别,我好像见到你们一样。当时我心里的激动、辛酸,是欢喜又悲伤,真是非言语所能表达。……
我一天比一天体会到小时候爸爸说的“第一做人,第二做艺术家,……”,我在艺术上的成绩、缺点,和我成绩、缺点是分不开的;也有的是做人的缺点在艺术上倒是好处,譬如“不失赤子之心”。其实我自己认为尽管用到做人上面难些,常常上当,我也宁可如此。
东南亚有我特有的听众,许多都是从来没有听过西方音乐的,可是我可以清清楚楚的感觉到,他们尽管是门外汉,可是他们的感受力和直觉强得很,我敢说我的音乐透入他们的内心比西方一般最世故的听众更深。我这次最强烈的印象就是这一点。我觉得我有特殊的任务,有几个西方艺术家有这种与听众的精神沟通的体会呢?这并不是我的天才,而是要归功于我的东方的根。西方人的整个人生观是对抗性的,人和自然对抗,人和人对抗,艺术家和听众也对抗。最成功的也只有用一种用个性去强迫区中接受他所给的东西。我们的观点完全相反,我们是要化的,因为化了所以能忘我,忘我所以能合一,和音乐合一,和听众合一,音乐、音乐家、听众都合一。……而我们的诗词,画,甚至建筑,或者是章回小说,哪一样不是horizontal[水平式]呢,总而言之,不是要形似,不是要把眼前的弄得好像显微镜里照着那么清楚,而是要看到远处,看到那无穷无尽的远景,不是死的,局部的,完全的,而是活的,发展的,永远不完全所以才是真完全。
(1)、选文来自《傅雷家书》,信中有对儿子生活的引导,更多的是艺术与人生的谈论、教育。选文(一),在儿子面临挫折时候告诉他要“” (用选文中句子回答);
选文(二),傅聪已经成长为父亲傅雷所期望的:是一个“ , ”的艺术家(根据文意回答)。
(2)、《傅雷家书》中,不仅是傅雷写给儿子信的爱子之情,傅聪写给父母的信也浸透着真挚的情感,选文(二)中表达了傅聪哪些方面的情感?(3)、《傅雷家书》是苦心孤诣的教子篇。在傅聪长大成材的道路上,作为父亲的傅雷,从哪些方面给予儿子悉心指导?请结合选文内容或原著具体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