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历年真题汇编(2018年-2022年)专题23 城市中心理论与城镇化
试卷更新日期:2022-06-25 类型: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交通是城市间要素流动的重要载体,不同的交通流模式能够反映出城市间的相互联系状况。有学者基于G省2019年9月的日平均车流量数据信息,提出了该省高速公路交通流三种模式(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这三种模式中,对一般城市向区域中心城市要素集聚起促进作用( )A、最大的是甲模式 B、最大的是乙模式 C、最大的是丙模式 D、三种模式一样大(2)、从丙模式判断,各区域中心城市之间存在( )A、职能一致性 B、区域均衡性 C、空间封闭性 D、等级差异性2. 下图反映国内某城市群15个城市1990-2018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及排序的变动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由图可判断,该城市群呈现( )A、单核模式发展 B、双核模式发展 C、多核模式发展 D、金字塔式发展(2)、影响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①人口规模
②产业发展
③建城历史
④生态环境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 中心城区通常为城市中人口最密集的区域。下表数据显示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四城市2010年中心城区人口比重及2010~2020年中心城区和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城市
2010年中心城区人口比重/%
2010-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变化/万人
2010-2020年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变化/万人
上海
30.3
-30.25
215.42
北京
59.7
-72.8
300.9
广州
39.7
129.12
468.46
深圳
34.0
116.88
596.73
(1)、2010~2020年四城市人口变化的共同特点是()A、总人口增加,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下降 B、总人口减少,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上升 C、总人口增加,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上升 D、总人口减少,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下降(2)、与四城市人口变化共同特点类似的中国其他城市,一般具有()A、相似的空间形态 B、趋同的主导产业 C、一致的功能定位 D、相近的等级规模(3)、根据四城市人口变化特点,城市规划应该引导()A、人口向中心城区再集聚 B、人口在中心城区以外地区集聚 C、中心城区核心功能疏解 D、人口在中心城区以外地区均衡布局4. 下图中,卫星城和新城的建设目的是疏解伦敦主城区人口。早期卫星城以工业为主且工厂相对集中,人口3-6万,道路呈环形放射状。MK新城建于1971年,以服务业为主,道路量网格状。2014年起,MK新城依托周边地区资源,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即时提供各类数据,促进通信、教育、社区和商贸等发展。2020年,MK新城人口约27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MK新城规划的人口数量远高于早期卫星城,主要原因是MK新城( )A、建成时间较迟且功能分区明确 B、离大学城较近且城市等级较高 C、位于两大城市中间且交通便捷 D、地租较低且人口数量增长较快(2)、为了吸引产业和人口迁入,便于生产生活,MK新城在规划时采取的城市布局模式是下图中的( )A、 B、 C、 D、(3)、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可使MK新城( )A、城市职能转变 B、工业集聚增强 C、城际联系加强 D、逆城市化加快5. 经过20多年的高速增长,我国某企业已发展成为全球知名数字企业,并催生大量相关数字企业,推动数字产业发展成为城市新兴的支柱产业。图1为该企业在城市扩散示意图。图2为该企业发展概况。完成下列小题。(1)、影响该企业在城市扩散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土地 B、河流 C、集聚 D、市场(2)、该城市数字产业发展会( )A、缓解城市拥挤的压力 B、改善新城区生态环境 C、降低老城区人口密度 D、提升城市的服务等级6. 下图所示地区城镇化进程是我国的一个缩影。改革开放以来,该地区大量乡村人口进城务工、经商等,逐渐融入城镇生活。农业转移人口的城镇化是推进城镇化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措施。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新的发展理念,着力推动8000余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该地区城镇化的特点是( )A、多极化发展,不同等级城市同步扩张 B、一极多核,大中小城市数量增多 C、多核心发展,高等级城市迅速扩张 D、多极多核,城镇分散发展(2)、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相比,该地区城镇能够吸纳较多农业转移人口的主要原因是( )A、城镇建设更加有序 B、地域文化特色更浓厚 C、对外开放程度更高 D、农业机械化水平更高(3)、新时代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化的主要措施有( )①加强基本农田建设
②提高教育经费比重,扩大城镇教育规模
③城乡统筹,加强就业培训
④提高城市落户门槛,加强户籍管理
⑤大力发展中小城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7. 同城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城市紧密联系、协调发展、共享发展成果的现象。公路客流能够反映城市间的日常人口流动方向和强度,是分析判断城市间关系的重要指标。下图示意安徽省2011年8月行政区划调整前的中心城市间公路客流状况。滁州的首位客运流向为南京,次位客运流向为合肥,两个方向的客流量相差很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城市组合中,最适宜推进同城化的是( )A、安庆—池州 B、合肥—巢湖 C、亳州—阜阳 D、芜湖—铜陵(2)、合肥虽为滁州的次位客运流向,但滁州发往合肥的客流量与发往南京的相差很小,其主要原因是( )A、南京经济发展水平高 B、滁州与南京距离更近 C、滁州与合肥行政联系密切 D、合肥与南京均为省会城市8. 城市不透水面是指阻止水分下渗到土壤的城市人工地面。下图为“某城市不同年份不透水面比例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1)、1989年到2015年间,该城市不透水面比例变化最大的区域距市中心( )A、10~15千米 B、15~20千米 C、20~25千米 D、25~30千米(2)、不透水面的增加可能导致该城市( )①地下水位上升②地表气温升高
③生物多样性增加④地表径流增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 下图为“华东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城市大气PM2.5和SO2多年平均浓度日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1)、两地区的城市大气PM2.5浓度一般在10时以后下降,其主要原因是( )A、户外活动减少,利于污染物沉降 B、降水频率增加,有利于空气净化 C、热岛效应增强,利于污染物扩散 D、汽车流量减少,尾气排放量减少(2)、华东地区大部分时段大气SO2浓度低于东北地区,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能源结构 B、人口密度 C、资源条件 D、出行方式10. 城市某区域土地利用强度,可以用建设用地面积占该区城土地面积的比值表示。读图7,回答小题。图7某大城市土地利用强度空间差异示意图
(1)、该城市( )A、Ⅰ区高档写字楼密度大 B、Ⅱ区适宜建垃圾填埋场 C、Ⅲ区商业网点最为密集 D、Ⅳ区城市热岛效应最强(2)、甲处土地利用强度增大,最可能的原因是( )A、建设民俗博物馆 B、划定耕地保护区 C、增加种植业投入 D、扩大卫星城规模11. 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图3所示,据此完成小题。
图3(1)、乙路段和丁路段平均限速均较低的原因可能是这两条路段( )A、车流量大 B、平均坡度大 C、雾霾天多 D、两侧村庄多(2)、小明若从重庆出发乘长途汽车经遵义至毕节,为免受阳光长时间照射且能欣赏窗外风景,以下出发时间和座位较好的是( )A、6:00出发,左侧靠窗 B、8:00出发,右侧靠窗 C、10:00出发,左侧靠窗 D、12:00出发,右侧靠窗(3)、避暑是此次小明旅游的目的之一,导致7月毕节气温较重庆低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 B、纬度位置 C、海陆位置 D、大气环流二、综合题
-
1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皖江城市带在长江经济带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皖江城市带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区域内长江水道、快速铁路、高速公路综合交通体系比较完善。它既是长三角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长三角城镇体系的延伸和补充,也是长江经济带中发达地区进一步扩张延伸与带动发展的纽带。
材料三:东部地区加快产业转型与升级,特别是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加快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等,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对外来劳动力的需求将大大减少。皖江城市带是国家扩大内需、解决就业的重要载体。
(1)、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提出的三大航运中心是、、。(2)、与环鄱阳湖城市群相比,皖江城市带发展有哪些优势?(3)、分析皖江城市带吸纳劳动力就业的有利条件。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若从人体感知温度的舒适度考虑,横断山区、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的交会地带符合人类“宜居”要求。这里海拔1200~2300米,气候宜人,动植物资源丰富,环境优良。近年来,随着“康养”概念的兴起,这个宜居地带逐渐成为外地人所关注的健康、养生和养老胜地。
材料二:下图为“宜居”地带位置略图。
(1)、从气温角度看,图中“宜居”地带冬季 ,夏季。(2)、“宜居”地带内的丽江市从中心地等级和服务范围上看分别(填“高于“或”低于“)和(填“大于”或“小于”)省会昆明,但其因古城、老街和纳西文化等造就的高原水乡风情,每年吸引大量的外地人口来此旅游和度假。(3)、图中“宜居”地带位于我国四大地区中的 , 该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其中云、贵、川等省河流蕴藏着丰富的 资源,通过 (填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建设和实施,将其潜在优势变为现实优势。(4)、从气候和地形角度,简析“宜居”地带生物资源丰富的原因。14.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略图。
材料二:下表为1975~2014年鄱阳湖水域面积变化(单位:km²)。
年份
1975
1985
1995
2002
2007
2014
水域面积
3950
3840
3840
4050
4189
4492
(1)、图中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甲是 , 该主体工程工程的资源输出地位于我国三大自然区中的。(2)、影响图中乙段高铁建设的主导因素是 , 制约因素是。(3)、南昌作为所在省的中心地,其服务范围(填“大于”或“小于”)省内其他城市,便利的交通有利于和 的集散,促进南昌成为区域商业中心。(4)、说出21世纪以来鄱阳湖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并简述这种变化对湿地生态功能的有利影响。15. [城乡规划]图23为“某城市总体规划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城市规划的空间形态类型及其特点是。(2)、该城市商业用地布局的特点有。这种布局易造成的城市问题及原因是。(3)、该城市在规划对外交通布局时主要考虑的原则有。16.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城市群一般是以经济比较发达、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核心城市为中心,由若干个空间邻近、联系密切、功能互补和等级有序的周边城市共同组成。城市群的发展可在大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强互联互通,促进城市群内部各城市及城乡区域协同发展。
材料二 成渝城市群地处我国西南腹地,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优势。图20为“成渝城市群空间结构规划略图”。
材料三 表2为“长江流域三大城市2016年GDP及产业结构统计表”,图21为“2000年、2010年和2016年成渝城市群部分城市的城镇人口统计图”。
(1)、根据成渝地区的区位特点,列出成渝城市群参与的重大国家发展战略。。(2)、目前成渝地区在城市体系建设方面已具备的基础是;与南京相比,成都和重庆经济发展的特点是。(3)、根据成渝地区城市发展现状及城市群发展的目标和要求,指出成渝城市群建设中应解决的主要问题。(4)、为顺利推进成渝城市群建设,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三、图文分析题
-
1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Z村位于岭南某城市边缘,国道穿村而过,附近有高速公路出入口。2018年全村土地面积1605.2hm2 , 其中农林用地占85.36%;户籍人口3430人,常住人口2114人,外出务工人口占38.37%,村民总体收入水平不高。该村经济以种植与养殖为主,仅有一家自办企业,服务业几乎空白;另有三家外来重工业企业和一个度假村,企业原料与市场“两头在外”。与2008年相比,2018年该村的农林用地显著减少,建设用地增加明显。下图反映2018年该村村民主要收入来源构成。
(1)、推测2008-2018年该村农林用地显著减少的主要原因。(2)、分析该村村民外出务工收入占比高的原因。(3)、从该村与外来企业合作的角度,提出增加村民收入的具体措施。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德国鲁尔区曾是以煤炭、钢铁产业为主的传统工业区,经过综合整治,经济由衰落走向繁荣,环境污染严重的局面得到根本改善。目前,该区有500多万人口,50多座城市,老龄人口比重高居德国之首。该区医疗保健业发达,拥有100多家医院、近万名医生及数以千计的保健站、药店等。波鸿市人口近40万,是重要的生物制药基地,多所大学的医学研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2009年,鲁尔区医疗保健中心落户波鸿市,并新建保健园。图1示意鲁尔区的城市建成区和波鸿市的位置,图2示意鲁尔大学、生物制药科学园和保健园在波鸿市的位置。
(1)、概括鲁尔区城市的等级规模和空间分布特征。(2)、分析鲁尔区医疗保健业发达的原因。(3)、说明在波鸿市建设鲁尔区医疗保健中心的优势条件。(4)、指出波鸿市保健园选址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