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宣城市六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2-06-24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哥伦布到达美洲时,新旧大陆唯一相同的作物是棉花,唯一共有的家畜是狗。欧洲人给美洲带来了马、牛、羊、猪等牲畜和一些禽类,以及各种麦类、甘蔗、咖啡等农作物。美洲则向世界贡献了玉米、马铃薯、甘薯、西红柿、鳄梨、南瓜、菠萝、可可、烟草等农作物和古柯碱、金鸡纳皮等重要药材。材料表明,西欧人早期海外扩张( )A、扩大了洲际贸易的范围 B、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 C、出现了洲际物种大交流 D、促进了种族交流和重新分布2. 马克思指出,“自18世纪最后三十多年大工业出现以来,就开始了一个像雪崩一样猛烈的、突破一切界限的冲击”“旧法规中按农民的习惯规定的关于昼夜的简单概念,也变得如此模糊不清”。这反映出( )A、圈地运动对农民生活习惯的冲击 B、手工工场改变了人们的作息时间 C、工厂制度的实行突破了自然界限 D、行业组织的发展规范了社会生活3. 西汉昭帝召开了著名的“盐铁会议”,会议之后政府废止了对酒业的垄断,改以适当的税收形式,而不是经营一般性商业的形式,部分取消了盐铁专卖制度。这些举措( )A、改变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 B、有助于民间工商业的发展 C、助长了社会上奢侈享乐之风 D、削弱了政府对经济的控制4. 据统计,1965年世界上7个最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是7个最贫穷国家的19倍,而1995年这一差距扩大到38倍。贸易自由化所创造的财富中的70%被发达国家获得,占世界人口85%以上的100多个发展中国家只获得30%。这说明经济全球化( )A、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B、本质是发达国家的经济侵略 C、根本上阻碍了人类社会进步 D、必将遭到国际社会广泛抵制5. 宋朝集镇普遍发展。据学者统计,两宋时期见于史载的集镇达3600个以上,其中一部分集镇,不论是人口数量,还是经济水平,都超过了一般州县。宋朝集镇也不用配备一套完整的国家行政系统,政府一般会在镇派驻官方机构,但主要负责收税和消防,镇的日常治理还是有赖于民间自发形成的自治秩序。这反映了宋朝集镇( )A、以政治、军事功能为主 B、经济功能增强 C、削弱了中央集权 D、保护了民间财富6. 据统计,1651-1751年英国人口从522万人增加到577万,1780-1790年增长速度为11%,19世纪20年代增长速度达到16%。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人口增长率的变化取决于( )A、居住环境的改善 B、殖民掠夺劳动力的积累 C、工业革命的完成 D、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7. 上海租界建立后,规定行人必须靠边行走,马车、人力车一律靠左行驶;居民倾倒垃圾必须在上午9点以前,公共场所不得随地便溺;挑粪过街必须加盖桶盖。违反相关规定会被处以罚款、枷号、拘留、罚作劳役等。据此可知( )A、以上规定利于市民养成城市化的生活方式 B、以上规定侵犯了市民的人身自由 C、上海市民适应了近代的生活方式 D、上海租界最早引进现代市政管理8. 江南运河是隋代大运河的最南一端,隋炀帝时期全部疏通,地处运河上的常州“在唐称望县,地大人众,政繁务殷”,其出产的细纻、棉布、纸张被列为唐代贡品。这表明隋唐时期( )A、经济重心已经实现南移 B、政府工程推动了南北经济交流 C、地理条件决定城市兴衰 D、交通发展促进了城市经济繁荣9. “这一转变还造成了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附带作用。……高速公路的车速被限制在每小时55英里以下,这不仅节省了每天15万多桶的石油,而且还大幅度降低了全国交通事故的数量。……美国设计师开始设计可以使能源再利用的建筑物。……这还是电动汽车研发的分水岭。”材料主要反映( )A、能源危机引发科技革命 B、能源危机促使社会变革 C、科技引导石油高效利用 D、节约成为人们时尚追求10. 2017年,中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平均报告时间从原来的5天缩短到4小时内,并具备了在72小时内检测300余种病原体的能力。这体现的是( )A、 先进科技助推公共卫生事业发展 B、国家十分重视公共卫生预报系统 C、我国公共卫生应急系统世界领先 D、公共卫生事件推动相关系统发展1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缓和社会矛盾,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颁布了包括医疗保险服务、失业救济、养老和教育等法案,确保大多数人的最低生活需要和社会需要。这些法案的实施说明西方国家( )A、减少了国家干预 B、建立了社会保障体系 C、发展了社会生产力 D、调整了产业结构12. 汉代董仲舒融合阴阳家、法家和黄老之学创立了新的儒学思想体系;唐代鼓励佛、道、儒“三教”自由辩论;明朝开明士大夫积极引进西学,为中国科技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以上史实说明,中国( )A、古代传统主流思想的创新性 B、传统文化兼收并蓄的包容性 C、文化发展深受西学东渐影响 D、文化发展延绵不绝的连续性13. 《尚书》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据下表可知当时( )
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
《尚书·酒诰》
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尚书·泰誓》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尚书·泰誓》
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
《尚书·梓材》
A、出现了早期的民主启蒙思想 B、神权色彩异常浓厚 C、形成了敬天保民的民本观念 D、儒家思想已经形成14. 天、地、君、亲、师是中国古代对主要祭祀和尊奉对象的概括。这种提法始于战国时期的荀子。后来人们常把“天地君亲师”连成一句话,挂在厅堂中央供奉。这反映了中华传统文化( )A、主张和而不同、美美与共 B、推崇天下为公、崇德尚贤 C、提倡道法自然、以人为本 D、强调天人合一、和谐共生15. 汉唐时期佛教文化传入、唐宋时期阿拉伯文化及波斯文化传入,中国文化在外来文化不断传入中不仅没有被削弱反而在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精华的基础上再创中国文化的辉煌,然后再回馈给世界其他国家。这一文化现象的世界意义主要体现在( )A、辐射其他国家文化 B、推动文明间的交流融合 C、贡献中国智慧方案 D、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16. 下图为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刊行译书分类示意图。它主要表明当时( )A、翻译的书籍类型齐全 B、向西方学习思潮开始兴起 C、社会科学思想于中国无益 D、学习西方更注重实用技术17. 1405年至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通过贸易交流、树碑施德、无偿赠予等多种方式,传播了农业技术、纺织技术、建筑雕刻技术,特别是航海和造船技术等在内的许多先进技术和手工艺品。这一系列活动( )A、 使欧洲出现了“中国热”的局面 B、开创了海上丝绸之路新航线 C、加深了中华文化对当地的影响力 D、推动了明朝商品经济走向繁荣18. 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没有一个显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 )A、促进了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 B、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地位 C、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 D、推动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19. 据史诗《吉尔伽美什》记载,乌鲁克城邦的贵族对于城邦首领吉尔伽美什招募年轻人修筑城墙等扩大自己权力的行为极为不满,因此乞求天上诸神惩罚吉尔伽美什。这一现象( )A、反映出城邦内部阶级矛盾尖锐 B、表明城邦首领受神庙控制 C、反映了王权与贵族的矛盾 D、表明国王权力呈现集中的趋势20. 古代亚述王朝的几个重要国王都十分热衷大规模的宫廷建筑,其中尤其以萨尔贡二世在杜尔一沙鲁金城内修建的皇宫最为辉煌,“人首飞牛”是该王宫大门两侧的守护神兽的雕像(如图)。其是人头、狮身、公牛蹄的组合,生有飞翼。这一雕像的寓意是( )A、专制王权的神圣威严 B、农耕文明的吉祥象征 C、民族振兴的尚武精神 D、渔猎生活的真实写照21. 古代埃及人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将一年分为三季,每季四个月,年末另加五天为节日。古代埃及制定该历法的主要目的在于( )A、揭示尼罗河定期泛滥的规律 B、彰显法老对于科技文化的重视 C、指导农业以合理地安排农事 D、探索自然奥秘以神化专制统治22. 19世纪70年代,德国学者谢里曼根据《荷马史诗》中吟咏的特洛伊战争以及其他相关传说,先后对小亚细亚及南希腊进行考古发掘,取得了惊人的成果。谢里曼的考古发掘( )A、证明了《荷马史诗》是一手史料 B、丰富了研究古罗马帝国的史料 C、说明特洛伊是当地最早的城市 D、显示了《荷马史诗》的史料价值23. 中世纪,基督教成为古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保存者,《新约》中许多故事是希腊罗马古代神话的翻版;古希腊经院哲学被用来构建基督教理论体系的同时,孕育了欧洲近代科学思维方式。据此可知,基督教( )A、是西欧地区普遍的文化符号 B、决定欧洲近代科学发展 C、实现了神权和世俗文化和解 D、传承和发展了传统文化24.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俄罗斯媒体大肆宣扬:“所有斯拉夫人应当只使用一种语言——俄罗斯语,只有一种信仰——东正教,只有一个领袖——沙皇。”东正教与沙皇统治之间关系如何( )A、俄罗斯是王权与教权并立的二元政治格局 B、沙皇与东正教之间没有任何关联 C、东正教是沙皇专制统治的工具 D、东正教是俄罗斯主要的宗教信仰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两宋三百多年间,发生自然灾害两千余次,年均六七次,且多引发饥荒,毁坏民舍,民众流离失所,导致出现大量流民。针对频繁的水旱灾害,宋代统治者认为“灌溉水利,农事大本”,于是采取诸多措施兴修水利,尤为重视对江南地区的水利管理。担任地方官的苏轼把水利事业视作“事关兴运”的大事。王安石主张选用得力的官员,趁丰收之际和农闲之时,积极修筑水利设施,以防灾为主,他认为“治水土诚不可缓也”。
——摘编自范勇、郑志强《宋代社会救灾制度及其对当代社会保障的启示》
材料二:在康熙帝的亲自主持下,从1677年到1688年,河道总督靳辅通过取土筑堤、加深且增宽黄河河道、开挖引河、引淮河水冲刷黄河河床等工程,不仅完全堵塞了黄河决口,而且使得黄河河道初步得到修复和整治。 1788年,长江荆江段大水,20余处决口。乾隆帝诏令政府组织力量堵塞决口的同时,增加大堤的高度和厚度,以提高江堤的防洪抗灾能力。史栽,此后50年间类似的加筑长江堤坝的大规模工程,共进行了20余次。清政府实行河堤工程保固制度,即规定在完工后的若干年内,工程必须坚固,如出现质量问题,承修官将受到严厉处罚,并建立了河务河防体系,配给大量人力物力,独立管理运作。
——摘编自陈桦《清代防灾减灾的政策与措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重视兴修水利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宋代相比,清朝前期治理水灾的不同做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代中国兴修水利的历史启示。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图摘选自《中国画火车的第一人-王忠良的钢笔画》。
依据材料并结合中国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火车的变迁”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要有史实依据)
2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美索不达米亚人试图通过编制完备的法典来消除各种潜在的冲突。《汉谟拉比法典》是其中最杰出的一部,这部法律试图明确地、永久地调整一切社会关系,因而它不仅阐明了古巴比伦的法律制度.也照亮了当时的社会。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发扬正义于世,灭除不法邪恶之人,使社会强不凌弱。
——《汉谟拉比法典》
材料三:自由民侵犯他人住宅时,应在此侵犯之处被处死。如果一个自由民毁坏了一个贵族的眼睛,他应将自己的眼睛弄瞎。如果一个自由民将另一个自由民的奴隶致残,那么,这位自由民要给予另一自由民折价赔偿。自由民之间争斗致残的,对方可以将他同态致残。
——《汉谟拉比法典》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巴比伦法典诞生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汉谟拉比颁布法典的宗旨,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典的宗旨能否实现。(3)、根据材料三,概括《汉谟拉比法典》的时代特点。2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拜占庭文明是亚欧中世纪文明中一枝独具特色的奇葩。首先,它立足于东方希腊化地区文化的肥田沃土之上,从其产生的那一时起就带有明显的东方色彩。其次,它又是典型的基督教文明……最后,拜占庭文明还具有明显的罗马因素。在许多方面,特别是在政治法律体系及官僚统治体系方面,拜占庭几乎全面继承了罗马帝国的传统,使之成为中世纪拜占庭政治制度的骨架。
——摘编自徐家《走进拜占庭文明》
材料二: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拜占庭皇帝们始终缅怀罗马大帝国的光荣,特别是在拜占庭帝国早期,皇帝们无不以恢复和重振罗马帝国昔日辉煌为己任。拜占庭帝国所在的特殊的地理位上,使它不仅在经济上独享东西南北商业汇集的便利,而且使它能够比较容易地进行多种文化的交流活动。活跃的商业和频繁的军事活动成为拜占庭文化与其他文化交流的媒介。应该说,拜占庭文化的开放性也是其历史演化的必然结果。
——摘编自陈志强《论拜占庭文化的独特性》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拜占庭文明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拜占庭文明的历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