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同步练习3.3 激素调节身体多种机能
试卷更新日期:2022-06-24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人幼年时缺乏生长激素将患( )A、侏儒症 B、呆小病 C、苯丙酮尿症 D、巨人症2. 高等动物体内多种激素与脂肪代谢有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天气寒冷时,甲状腺激素可促进脂肪合成 B、女性青春期,雌激素可促进皮下脂肪的积聚 C、生长发育时,生长激素可促进脂肪分解 D、低血糖时,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脂肪分解3. 给小白鼠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小白鼠处于休克状态。为使其复苏,可适量注射( )A、生理盐水 B、葡萄糖溶液 C、生长激素 D、甲状腺激素4. 正常生理状态下,人的糖浓度保持在一定范围内,其调节模式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若结扎胰液管,血糖浓度将不能保持平衡 B、部分胰腺细胞膜上存在葡萄糖的受体 C、②→③过程可代表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 D、脂肪细胞不是胰岛素唯一的靶细胞5. 下列关于人体内激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和睾酮都能作用于全身组织细胞,其化学本质相同 B、长期缺碘导致的甲状腺肿患者的促甲状腺激素保持低水平 C、胰岛素是唯一能降血糖的激素,但不是唯一能影响糖代谢的激素 D、分散在胃肠的内分泌细胞其分泌的激素直接在消化道发挥作用6. 加拿大诺贝尔奖获得者班廷在发现胰岛素初期进行了如下实验;将若干只生理状态相同的狗随机分成两组,甲组摘除胰腺,改造成糖尿病狗;乙组先结扎胰腺导管,待伤口恢复、胰腺腺泡凋亡后,取狗的胰从中制备粗提取液。随后,将粗提液注射到糖尿病狗的体内结果降低了这些狗的血糖水平。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胰岛素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动物激素 B、胰岛素不是胰腺腺泡细胞产生的,而是由胰岛A细胞产生 C、乙组待胰腺腺泡凋亡后取狗的胰可能是因为胰腺腺泡细胞能产生水解胰岛素的酶 D、可以给糖尿病狗饲喂乙组的粗提取液来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7. 下列关于血糖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胰岛素能促进葡萄糖和氨基酸运进细胞 B、胰岛ɑ细胞通过管道将胰高血糖素分泌到血液中 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相互拮抗,共同维持血糖稳定 D、肝脏是调节血糖的重要器官,肝细胞膜上有胰岛素的受体8. 下列关于人体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胰高血糖素能促进油脂分解,增加糖原生成 B、促甲状腺激素在下丘脑合成并由垂体释放 C、甲状腺细胞膜上有生长激素的受体蛋白 D、雌性激素能抑制输卵管和子宫的活动9. 应激反应是机体在受到各种应激原(引起应激反应的因素)刺激时所产生的一种非特异性反应,下图是机体应激反应中的部分生理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糖皮质激素的靶器官有肝脏、下丘脑、垂体等 B、通过惊吓刺激能反映出糖皮质激素可以促进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C、据图分析可知,肾上腺素分泌的调节方式与糖皮质激素的不同 D、人体调节血糖过程中,肾上腺素和糖皮质激素与胰高血糖素都有协同作用10. 内分泌系统与人体稳态密切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血糖的调节主要依赖于腺垂体分泌促激素的作用 B、食欲不振、无求偶行为可能与甲状腺激素释放不足有关 C、垂体前叶分泌的生长激素,既可以增加糖的利用又可以减少糖原生成 D、垂体前叶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从而调节甲状腺分泌相关激素11. 人体内存在一种应急机制,能在危急关头,激发出超乎寻常的能力,肾上腺素在其中发挥巨大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通过感受器接受刺激信号 B、应急反应的神经中枢是肾上腺 C、应急反应由神经和免疫共同调节 D、应急反应破坏了人的内环境稳态12. 下列关于人体性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雌激素可抑制女性皮下脂肪的积聚 B、睾酮是维持男性第二性征的重要条件 C、雌激素可促进卵泡的生长和卵子的成熟 D、睾酮不足会影响男性的机体代谢率13. 下图是两位新生儿患者验血报告单的部分截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甲患者
乙患者
检测项目
检测结果
正常值
检测项目
检测结果
正常值
T3
4.1
10~200 ng/dL
T3
345.1
10~200 ng/dL
T4
2.8
5.5~ 12 ug/dL
T4
15.8
5.5~ 12 ug/dL
TSH
22.7
0.2~7.0 uIU/mL
TSH
0.1
0.2~ 7.0 ulU/mL
注T3和T4均反映甲状腺激素水平,TSH反映促甲状腺激素水平
A、甲可能是其母亲妊娠时饮食长期缺碘所致 B、乙患者TSH水平高将促使体内合成分泌更少的T3、T4 C、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都能调节TSH激素的分泌 D、T3和T4合称为甲状腺素,两患者的体内物质代谢均出现异常14. 胰岛素是调节机体营养物质代谢的重要激素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胰岛素由胰腺的腺泡组织分泌 B、胰岛素是已知的唯一能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 C、血糖浓度下降后,血中胰岛素浓度随之下降 D、胰岛素促进肾脏过滤液中葡萄糖的重吸收15. 研究者给家兔注射一种可以特异性破坏胰岛B细胞的药物——链脲佐菌素(STZ)进行血糖调节研究。为了准确判断STZ是否成功破坏胰岛B细胞,应( )①在兔饱足状态下 ②在兔空腹状态下 ③测定血糖含量 ④测定尿液是否含糖 ⑤测定血液胰岛素含量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②③二、实验探究题
-
16. 中医认为桑叶提取液具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为进一步研究桑叶提取液对患有糖尿病的大鼠降低血糖的效果,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现请你把实验报告补充完整。
①材料与药剂:生理状况相同的健康大鼠 50 只、桑叶提取液、蒸馏水,血糖测定仪,链脲佐菌素溶液 (STZ) (可破坏胰岛β细胞,诱发糖尿病)。
(1)、实验一:制备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模型Ⅰ.随机取 40 只大鼠,禁食 12h 后,随机均分成 A、B 两组,在 A 组左下腹腔一次性注射 STZ 65mg/kg(溶于适宜浓度和 pH 的枸橼酸盐缓冲液),在 B 组左下腹腔一次性注射。
Ⅱ.注射 48h 后,其中的组小鼠出现糖尿病症状,选为糖尿病大鼠模型。
(2)、实验二:检验桑叶提取液的降血糖效果Ⅰ.将实验一剩余的 10 只大鼠作为甲组,将制备的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成乙、丙两组。
Ⅱ.。
Ⅲ.对丙组的每只大鼠 , 连续灌喂 4 周;对甲组和乙组的每只大鼠每天灌喂 2mL 蒸馏水,连续灌喂 4周。期间各组大鼠均饲喂普通饲料,自由饮食。
Ⅳ.4 周后,用血糖测定仪测定各组大鼠的血糖浓度,并进行统计分析。
实验结果:研究结果如下表所示,但未标明组别。请根据上述步骤将组别栏补充完整(用 甲、乙、丙表示)。组别自上到下依次为。桑叶提取液对实验性糖本实验结论是:。
尿病大鼠血糖的影响实验结果记录表
组别
数量(只)
实验开始时(mmol/L)
给药4周后(mmol/L)
10
3.85±1.28
3.94±2.20
10
18.62±3.08
10.12±2.65
10
19.46±3.98
19.00±2.70
Ⅴ.正常小鼠是怎样保持尿液中不含葡萄糖的?。尿糖可以用检测。
三、综合题
-
17. 应激是指各种紧张性刺激物(应激原)引起的个体非特异性反应。应激时人体代谢明显加快,如大面积烧伤病人每日能量需求是正常人的2.5倍。如图表示人体在应激时部分物质代谢变化调节过程,图中“↑”表示过程加强,“↓”表示过程减弱。请回答:(1)、图示应激反应的调节方式是。应激过程中,激素A的含量将会。(2)、交感神经细胞与肾上腺髓质细胞之间交流的信号分子是。(3)、人体全身应激反应一般分为警觉期、抵抗期和衰竭期三个阶段。警觉期是人体防御机制的快速动员期,这一时期以途径④→⑤(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为主,主要原因是。(4)、大面积烧伤时,应激反应可持续数周,临床上会发现病人出现创伤性糖尿病。试根据图示过程分析,创伤性糖尿病产生的主要机理:在应激状态下,病人体内胰岛素分泌减少,分泌增加,导致病人血糖的来源大于去路,出现高血糖症状,形成糖尿。18. 2022年2月8日,中国选手谷爱凌在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比赛中为中国代表团摘得第三枚金牌。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会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回答下列问题:(1)、比赛过程中,机体分泌甲状腺激素增加,使产热量增加,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受(用箭头和腺体名称表示)调控。机体的产热量不会无限增大,总是维持在一定范围内,从而使体温维持相对稳定,维持体温稳定的意义是 。(2)、比赛过程中,会大量出汗及尿量减少,导致尿量减少的原因是。(3)、比赛过程中,由于消耗了大量葡萄糖,运动员的血糖会暂时性升高,这主要是胰高血糖素作用于(靶器官)的结果,此时的分泌增加,通过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从而使血糖维持相对稳定。(4)、比赛过程中,运动员的心跳加快,这主要是肾上腺分泌的增加所致。比赛结束后运动员的心跳并未立即恢复正常状态,根据体液调节的特点,分析其原因是。19.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主要药物之一,但胰岛素不能口服,长期注射胰岛素又会使患者的用药执行效率大大降低,血糖波动大并发症提早出现;因此经鼻孔吸入肺部给药的吸入式胰岛素应运而生,但其还存在导致人体患肺癌的风险及价格较高等缺点。回答下列问题:(1)、胰岛素不能口服,原因是吸入式胰岛素是把胰岛素粉末化或雾化,随吸气由鼻腔经气管到达肺部的,胰岛素是大分子物质,其以方式进入肺泡上皮细胞.然后进人周围的毛细血管中,经体液运输并作用于全身。胰岛素几乎作用于全身细胞,是因为。(2)、胰岛素能加速靶细胞因而能降血糖。(3)、为探究吸入式胰岛素和注射式胰岛素对血糖浓度的影响,某研究小组以生理状况相同的小鼠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将小鼠随机分成两组并注射 , 一组用注射式胰岛素处理,另一组 , 一段时间后检测小鼠血糖浓度的变化,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可知,实验结果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