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高考生物历年真题汇编10——种群和群落
试卷更新日期:2022-06-22 类型: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许多因素能调节种群数量。下列属于内源性调节因素的是( )A、寄生 B、领域行为 C、食物 D、天敌2. 沙蝗的活动、迁徙有“逐水而居”的倾向。某年,沙蝗从非洲经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国家向中亚迁徙,直到阿富汗以及我国西北边境,扩散和迁徙“戛然而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沙蝗停止扩散的主要原因是种内竞争加剧 B、沙蝗种群的数量波动表现为非周期性变化 C、天敌对沙蝗的制约作用改变了沙蝗的生殖方式 D、若沙蝗进入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将呈现“J”形增长3. 某海域甲、乙两种浮游动物昼夜分布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中合理的是( )A、甲有趋光性,乙有避光性 B、甲、乙主要以浮游植物为食 C、乙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D、甲、乙的沉浮体现了群落的时间结构4. 经调查统计,某物种群体的年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中合理的是( )A、因年龄结构异常不能构成种群 B、可能是处于增长状态的某昆虫种群 C、可能是处于增长状态的某果树种群 D、可能是受到性引诱剂诱杀后的种群5. 某森林中,高密度的某昆虫幼虫取食落叶松,影响松树的生长,最大松针长度减小,来年幼虫的食物质量变差,导致该昆虫密度下降,使松树得到恢复。反过来随着食物质量的提高,幼虫数量又有所增加。幼虫的密度(虚线)与落叶松的最大松针长度(实线)变化关系
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昆虫幼虫的种群数量呈周期性波动 B、食物是该昆虫幼虫种群数量的外源性调节因素 C、该昆虫幼虫与落叶松处于同一捕食食物链中的不同环节 D、该昆虫幼虫环境容纳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落叶松的种群数量6. 大约在1800年,绵羊被引入到塔斯马尼亚岛,绵羊种群呈“S”形曲线增长,直到1860年才稳定在170万头左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绵羊种群数量的变化与环境条件有关,而与出生率、死亡率变动无关 B、绵羊种群在达到环境容纳量之前,每单位时间内种群增长的倍数不变 C、若绵羊种群密度增大,相应病原微生物的致病力和传播速度减小 D、若草的生物量不变而种类发生改变,绵羊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可能发生变化7. 下图为一个昆虫种群在某时期的年龄结构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从图中的信息可以得出该种群的存活曲线为凹型 B、用性引诱剂来诱杀种群内的个体,对生殖后期的个体最有效 C、环境条件不变,该种群的年龄结构可由目前的稳定型转变为增长型 D、与其它年龄组相比,生殖前期个体获得的杀虫剂抗性遗传给后代的概率最大8. 近年来,我省积极践行“两山”理念,建设生态文明,在一些地区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退耕区域会发生变化。退耕之初发展到顶极群落期间的变化趋势是( )A、生态系统稳定性越来越强 B、群落的净生产量越来越大 C、草本层对垂直结构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D、群落中植物个体总数越来越多9. 下列关于某种昆虫种群存活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存活曲线的横坐标表示该昆虫种群的年龄 B、绘制种群存活曲线至少需要观察记录100个个体 C、必须从不同年龄组中选取相同比例的观察记录个体 D、当所有被选取的个体达到平均寿命后停止观察记录10. 下列属于原生演替的是( )A、农田演替成森林 B、荒漠演替成森林 C、裸岩演替成森林 D、草原演替成森林11. 将大肠杆菌加入到10mL液体培养基中,种群按逻辑斯谛增长方式增长。当数量增长到N时,不再增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种群的增长曲线呈“S”形 B、该种群增长最快时,种群数量约为N/2 C、在种群增长的过程中K值不断增加 D、若仅将培养基的量减少至5mL,则K值变小12. 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数量在K/2时增长最快 B、同一群落各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相同的 C、环境容纳量会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D、环境容纳量是种群数量在生存环境中的稳定平衡密度13. 下列群落中,其植物能通过植株间隔和根系分布以最大限度减少竞争和充分利用水分的是( )A、荒漠 B、苔原 C、草原 D、森林14. 北方针叶林的两栖类栖息在草本层中,苇莺主要在灌木层活动,柳莺则出没在树冠层,这体现了群落的( )A、时间结构 B、垂直结构 C、水平结构 D、演替现象15. 在对某自然保护区内甲、乙两个不同物种的种群数最进行了调查之后,又开展了连续4年的跟踪调查,计算其L值(L=当年末种群个体数量/前一年来种群个体数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这4年调查期间的种群致最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第1年末甲乙两种群的增长速度不一定相等 B、第2年来乙种群数量不一定大于甲 C、第3年来乙种群数量达到了最大值 D、这4年中甲种群每年增加的数量是相等的16. 影响水生群落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A、温度 B、氧气的垂直分布 C、光的穿透性 D、大气中颗粒物含量二、综合题
-
17. 科研小组在一个森林生态系统中开展了研究工作。回答下列问题:(1)、对某种鼠进行标志重捕,其主要目的是研究该鼠的。同时对适量的捕获个体进行年龄鉴定,可绘制该种群的图形。(2)、在不同季节调查森林群落的与季相的变化状况,可以研究该群落的结构。(3)、在不考虑死亡和异养生物利用的情况下,采取适宜的方法测算所有植物的干重(g/m2),此项数值称为生产者的。观测此项数值在每隔一段时间的重复测算中是否相对稳定,可作为判断该森林群落是否演替到阶段的依据之一。利用前后两次的此项数值以及同期测算的植物呼吸消耗量,许算出该时期的。18. 玉米是我国广泛栽培的禾本科农作物,其生长过程常伴生多种杂草(其中有些是禾本科植物)杂草与玉米竞争水、肥和生长空间。回答下列问题:(1)、从种群分布型的角度考虑,栽培玉米时应遵循、合理密植的原则,使每个个体能得到充分的太阳光照。栽培的玉米个体生长基本同步,种群存活曲线更接近。(2)、某个以玉米为主要农作物的农田生态系统中,有两条食物链:①玉米→野猪→豺;②玉米→王米蝗→乌鸫→蝮蛇→鹰,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由于能量的不同导致两条食物链的营养级数量不同。食物链乃至食物网能否形成取决于哪一项?
(A.可利用太阳能 B.初级消费者可同化的能量 C.总初级生产量 D.净初级生产量)
(3)、玉米栽培过程需除草,常用除草方法有物理除草、化学除草和生物除草等。实际操作时,幼苗期一般不优先采用生物除草,其理由是抑(食)草生物不能。当玉米植株长到足够高时,很多杂草因被淘汰。(4)、玉米秸秆自然分解,所含的能量最终流向大气圈,我们可以改变能量流动获得人类需要的物质和能量,如生产沼气等,客观上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有助于我国提前达成“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19. 某森林因火灾被大片烧毁。下图是火烧后该地的植物群落在恢复过程中,各类不同植物类型生物量的变化状况。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生物量是指净生产量在调查时刻前的。(2)、该植物群落的恢复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群落的演替过程,这种演替类型属于。恢复到一定阶段时,图示的不同植物类型同时交织在一起,这体现了群落的结构。(3)、当群落演替到时,群落的总生物量将保持相对稳定,其原因是。在此之前的群落演替过程中,不同植物类型中的生物量会持续上升,而的生物量呈下降趋势。
20. 原产于北美的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具有生长迅速、竞争力强的特性,近年来在我国某地大肆扩散,对生物多样性和农业生产造成了危害。回答下列问题:(1)、加拿大一枝黄花入侵了某草本群落,会经历定居→扩张→占据优势等阶段,当它取得绝对的优势地位时,种群的分布型更接近。为了清除加拿大一枝黄花,通常采用人工收割并使之自然腐烂的方法,收割的适宜时机应在(填“开花前”或“开花后”)。上述处理方法改变了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组成格局,同时加快了加拿大一枝黄花积聚的能量以化学能的形式流向。
(2)、加拿大一枝黄花与昆虫、鸟类和鼠类等共同组成群落,它们之间建立起以关系为纽带的食物网。某种鸟可以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处于不同的环节,其原因是。若昆虫与鸟类单位体重的同化量相等,昆虫比鸟类体重的净增长量要高,其原因是鸟类同化的能量中用于维持的部分较多。(3)、加拿大一枝黄花虽存在危害,但可以运用生态工程中的技术,在造纸、沼气发酵、肥田等方面加以利用。21. 一种当地从未分布的新杂草出现在某农田生态系统中,排挤了原有的杂草而成为主要的杂草种类,对农作物造成了危害。回答下列问题:(1)、当新杂草种群密度处于较长期的相对稳定阶段,表明其种群数量已达到了。若连续阴雨和低温的气候变化使该杂草种群数量明显下降,这种调节种群数量的因素属于调节因素。(2)、在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中,杂草属于层。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杂草种类发生改变后,生物群落是否发生了演替?。为什么? 。(3)、如果要控制该杂草的种群密度,除了人工拔除杂草外,还可采取的化学措施有、生物措施有。22. 某沿海地区的生态系统以森林群落为主体,对维持当地生态平衡有着重要作用。回答下列问题:(1)、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分析,森林群落中所生存的众多生物种群相互之间组成了复杂的 , 因而该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该森林群落在不同季节存在明显的外貌变化,即群落的明显,这也是群落结构的一种表现。(2)、在森林群落中,大气 的含量通常存在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这与植物的直接相关。 可在大气圈和的界面上进行交换而保持相对平衡。通常情况下,没有被消费者利用的有机物中的碳,大部分是在生物死亡后通过作用而重返大气。(3)、在该生态系统的农业生产区,通过采用农业生态工程的技术,发展立体养殖,调整作物的品种和种植面积,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