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五年真题汇编23——生态系统(3)

试卷更新日期:2022-06-21 类型: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下列关于外来物种入侵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外来物种入侵会对当地群落的演替产生严重的影响 B、淡水湖泊中出现的水华现象都是由外来物种入侵引起的 C、水葫芦引入我国后,对一些淡水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D、入侵植物进入适宜其生长的地区可影响当地物种的生存
  • 2. 假设在某岛屿上多年来总是存在一个约由m只狼组成的狼群、一个约由n只狼组成的狼群和若干只单独生活的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岛上的狼能够依据猎物留下的气味信息追捕猎物 B、狼从猎物获得的能量大于猎物从生产者获得的能量 C、岛上狼的总数可能已接近该岛允许狼生存的最大数量 D、从岛上狼的数量相对稳定可推测岛上环境条件相对稳定
  • 3.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内出现个体变异是普遍现象 B、退耕还林、退塘还湖、布设人工鱼礁之后都会发生群落的初生演替 C、习性相似物种的生活区域重叠得越多,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 D、两只雄孔雀为吸引异性争相开屏,说明行为信息能够影响种间关系
  • 4. 我国生物多样性较低的西部沙漠地区生长着一种叶退化的药用植物锁阳,该植物依附在另一种植物小果白刺的根部生长,从其根部获取营养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锁阳与小果白刺的种间关系为捕食 B、该地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强,恢复力稳定性较高 C、种植小果白刺等沙生植物固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锁阳因长期干旱定向产生了适应环境的突变,并被保留下来
  • 5. 为减少某自然水体中N、P含量过高给水生生态系统带来的不良影响,环保工作者拟利用当地原有水生植物净化水体。选择其中3种植物分别置于试验池中,90天后测定它们吸收N、P的量,结果见下表。

    结合表中数据,为达到降低该自然水体中N、P的最佳效果,推断应投放的两种植物及对该水体的生态影响是(    )

    A、植物a和b,群落的水平结构将保持不变 B、植物a和b,导致该水体中的食物链缩短 C、植物a和c,这两种植物种群密度会增加 D、植物a和c,群落中能量流动方向将改变
  • 6. 多数植物遭到昆虫蚕食时会分泌茉莉酸,启动抗虫反应,如分泌杀虫物质、产生吸引昆虫天敌的挥发物质等。烟粉虱能合成Bt56蛋白,该蛋白会随烟粉虱唾液进入植物,抑制茉莉酸启动的抗虫反应,使烟粉虱数量迅速增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产生挥发物质吸引昆虫天敌体现了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的功能 B、植食性昆虫以植物为食和植物抗虫反应是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 C、Bt56基因表达被抑制的烟粉虱在寄主植物上的数量增长比未被抑制的对照组快 D、开发能水解Bt56蛋白的转基因植物可为控制烟粉虱提供防治措施
  • 7. 如果食物链上各营养级均以生物个体的数量来表示,并以食物链起点的生物个体数作底层来绘制数量金字塔,则只有两个营养级的夏季草原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牧草,第二营养级是羊)和森林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乔木,第二营养级是昆虫)数量金字塔的形状最可能是( )
    A、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 B、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 C、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 D、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
  • 8. 对于一个结构和功能处于恢复过程中的生态系统,下列推论错误的是(  )
    A、适当的物质和能量投入可加快生态系统的恢复 B、随着生物多样性的提高,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增强 C、恢复后的生态系统,其结构和功能可接近受损前的状态 D、生物多样性提高后,某营养级的能量可全部流入下一营养级
  • 9. 某同学将一面镜子竖立在一棵树旁,该树上的一只小鸟飞到镜前,对着镜子中的 “小鸟” 愤怒地啄击扑打。下列关于该事件中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小鸟啄击扑打的动作本身是一种行为信息 B、小鸟的眼睛能够感受镜子发出的物理信息 C、小鸟把镜子传递的信息当作来自入侵者的信息 D、激怒小鸟的信息是直接来自非生物的化学信息
  • 10. 某地在建设池塘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食物网,鲫鱼和鲢鱼生活在不同水层。关于该池塘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鲫鱼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 B、消耗等量藻类时,鳜鱼的生长量少于鲢鱼 C、通气可促进水体中生物残骸分解为无机物 D、藻类固定的能量小于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
  • 11. 下图是某处沙丘发生自然演替过程中的三个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B、阶段Ⅰ的沙丘上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尚未形成垂直结构 C、阶段Ⅰ与阶段Ⅱ的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完全不同 D、阶段Ⅲ沙丘上的群落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
  • 12. 下列关于生物体中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在黑暗中可进行有氧呼吸也可进行无氧呼吸 B、食物链上传递的能量有一部分通过细胞呼吸散失 C、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产物分别是葡萄糖和乳酸 D、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都可以合成ATP
  • 13. 某同学运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对农田中具有趋光性的昆虫进行调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趋光性昆虫是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 B、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 C、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 D、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该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

二、综合题

  • 14. 假设某种蓝藻(A)是某湖泊中唯一的生产者,其密度极大,使湖水能见度降低。某种动物(B)是该湖泊中唯一的消费者。 回答下列问题:
    (1)、该湖泊水体中A种群密度极大的可能原因是 (答出2 点即可)。
    (2)、画出该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示意图
    (3)、假设该湖泊中引入一种仅以A为食的动物(C)后,C种群能够迅速壮大,则C和B的种间关系是
  • 15.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植树造林、“无废弃物农业”、污水净化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措施。回答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问题:

    (1)、在植树造林时,一般认为,全部种植一种植物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因为与混合种植方式所构建的生态系统相比,按照种植一种植物方式所构建的生态系统,其抵抗力稳定性。抵抗力稳定性的含义是
    (2)、“无废弃物农业”是我国利用生态工程的原理进行农业生产的一种模式,其做法是收集有机物质。包括人畜粪便、枯枝落叶等,采用堆肥和沤肥等多种方式,把它们转变为有机肥料,再施用到农田中。施用有机肥料的优点是(答出3点即可)。在有机肥料的形成过程中,微生物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些微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组分中的
    (3)、在污水净化过程中,除发挥污水处理厂的作用外,若要利用生物来回收污水中的铜、镉等金属元素,请提供一个方案:
  • 16. 某沿海地区的生态系统以森林群落为主体,对维持当地生态平衡有着重要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分析,森林群落中所生存的众多生物种群相互之间组成了复杂的 , 因而该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该森林群落在不同季节存在明显的外貌变化,即群落的明显,这也是群落结构的一种表现。
    (2)、在森林群落中,大气 CO2 的含量通常存在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这与植物的直接相关。 CO2 可在大气圈和的界面上进行交换而保持相对平衡。通常情况下,没有被消费者利用的有机物中的碳,大部分是在生物死亡后通过作用而重返大气。
    (3)、在该生态系统的农业生产区,通过采用农业生态工程的技术,发展立体养殖,调整作物的品种和种植面积,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 17. 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

     

    回答下列问题

    (1)、草在该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 , 鹰在最短的食物链中处于第个营养级。
    (2)、兔取食草所同化的能量的去向包括 流向狐和鹰、流向分解者和未利用。这体现了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和的特点
    (3)、该草原的结构和功能长期维持稳态是靠 实现的。与该生态系统相比,苔原生态系统的土壤更容易积累有机物质,其原因是 。
  • 18. 药物A由于某种原因随着污水进入并影响湖泊生态系统。该过程的部分示意图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在食鱼鸟类体内检测到较高浓度的药物A,该药物会使鸟类产生不良反应,这种现象属于

    生物残体、粪便等主要在湖泊的层被分解者分解。

    (2)、若含药物A的污水大量流入该湖泊,使某些藻类种群大暴发,造成水体的现象,会导致鱼类大量死亡,并可能由于作用使该生态系统远离稳态。
    (3)、若药物A只是抑制某种雌鱼的生殖能力,导致出生率降低,则该鱼类种群的将下降,最终导致种群密度下降。
    (4)、若对该湖泊进行污水处理使其净化,则水体中鱼类种群数量将以增长方式恢复。
  • 19. 图1是某生态系统部分生物关系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系统最基本的生物成分是。图1由乔木、草本植物、蝗虫、蜘蛛和杂食性鸟构成的食物网中,杂食性鸟分别处于第营养级。
    (2)、从图1所示的营养关系分析,属于分解者的有。有机碎屑被彻底分解产生的(至少写出两类)等供生态系统循环利用。
    (3)、由于乔木的遮挡程度不同,导致了不同区域地表的草本植物、真菌等生物种类和数量有一定差异,地表生物的这种区域差异分布体现了群落具有结构。
    (4)、下列属于该区域东亚飞蝗种群基本特征的有(填序号)。

    ①空间分布       ②迁入率      ③互利共生

    ④物种丰富度     ⑤种群密度

    (5)、图2是图1生态系统中某两个营养级(甲、乙)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a~e表示能量值。乙粪便中食物残渣的能量包含在(填图2中字母)中,乙用于生长、发育及繁殖的能量值可表示为(用图2中字母和计算符号表示)。


  • 20. 在北方农牧交错带的中温带半干旱区,当农田连续耕作六年后,农作物产量往往下降,弃耕后土地易沙化。对三片弃耕土地分别采取围封禁牧、人工种植灌木或乔木等恢复措施,灌木、乔木成活后该地自然恢复。十五年后进行调查,结果见下表。

    样地

    指标

    土壤含水量(%)

    土壤全氮(g·kg-1)

    草本植物种数(种)

    节肢动物个体数(只·样本-1

    节肢动物多样性指数*

    弃耕地(对照)

    0.26

    0.09

    1.1

    3.1

    0.6

    禁牧草地

    0.66

    0.36

    2.6

    9.4

    1.7

    人工灌木林

    0.77

    0.42

    2.8

    7.4

    0.8

    人工乔木林

    1.37

    0.27

    1.6

    10.0

    1.1

    *多样性指数综合反映丰富度和均匀度

    据表回答:

    (1)、土壤含水量增加最明显的是样地。土壤全氮增加最明显的是样地,这是该样地内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相互作用的结果,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间关系为
    (2)、三种恢复措施均可改良土壤,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3)、在半干旱地区,节肢动物是物种最丰富和数量最多的类群,在食物网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多样性一定程度上可反映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从生物多样性角度分析,三种恢复措施中更适宜于中温带半干旱区的是
    (4)、在中温带半干旱区,草原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更
  • 21. 回答下列与生态系统相关的问题。
    (1)、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能量来自于 , 生产者的能量可以直接流向(答出2点即可)。
    (2)、通常,对于一个水生生态系统来说,可根据水体中含氧量的变化计算出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的总初级生产量(生产者所制造的有机物总量)。若要测定某一水生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的总初级生产量,可在该水生生态系统中的某一水深处取水样,将水样分成三等份,一份直接测定O2含量(A);另两份分别装入不透光(甲)和透光(乙)的两个玻璃瓶中,密闭后放回取样处,若干小时后测定甲瓶中的O2含量(B)和乙瓶中的O2含量(C)。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在甲、乙瓶中生产者呼吸作用相同且瓶中只有生产者的条件下,本实验中C与A的差值表示这段时间内;C与B的差值表示这段时间内;A与B的差值表示这段时间内

  • 22. 某果园中存在A、B两种果树害虫,果园中的鸟(C)可以捕食这两种害虫;使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Y诱杀B可减轻B的危害。回答下列问题。
    (1)、果园中包含害虫A的一条食物链是。该食物链的第三营养级是
    (2)、A和B之间存在种间竞争关系,种间竞争通常是指
    (3)、性引诱剂Y传递给害虫B的信息属于。使用性引诱剂Y可以诱杀B的雄性个体,从而破坏B种群的 , 导致降低,从而减轻B的危害。
  • 23. 某城市河流由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入,水质逐渐恶化。经过治理后,河水又恢复了清澈。如图表示该河流的能量金字塔(甲、乙、丙为3种鱼,丁为1种水鸟,甲不摄食藻类,箭头指示能量流动方向),如图表示部分能量流动关系(图中数字表示同化的能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所示食物网中,遗漏了一条能量流动途径,该条途径是
    (2)、图1所示食物网中,次级消费者是 , 丁与丙之间的种间关系是
    (3)、根据图1分析,除了图2中已经标出的能量去向之外,乙的能量去向还有
    (4)、结合图2分析,图1所示食物网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能量的传递效率(在“大于”、“小于”或“等于”中选择)7.6%。
    (5)、经检测,水体中含有某种可被生物富集的农药,推测此农药含量最高的物种是
    (6)、从生态学角度解释,污染物排放导致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是
  • 24. 为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对西黄松老龄(未砍伐50~250年)和幼龄(砍伐后22年)生态系统的有机碳库及年碳收支进行测试,结果见下表,据表回答:

    (1)、西黄松群落被砍伐后,可逐渐形成自然幼龄群落,体现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大气中的碳主要在叶绿体部位被固定,进入生物群落。幼龄西黄松群落每平方米有克碳用于生产者当年的生长、发育、繁殖,储存在生产者活生物量中;其中,部分通过生态系统中的呼吸作用,部分转变为死有机质和土壤有机碳后通过的分解作用,返回大气中的CO2库。
    (3)、西黄松幼龄群落中每克生产者活生物量的净初级生产力(大于/等于/小于)老龄群落。根据年碳收支分析,幼龄西黄松群落(能/不能)降低大气碳总量。
  • 25. 因含N、P元素的污染物大量流入,我国某大型水库曾连续爆发“水华”。为防治“水华”,在控制上游污染源的同时,研究人员依据生态学原理尝试在水库中投放以藻类和浮游动物为食的鲢鱼和鱅鱼,对该水库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取得了明显效果。

    (1)、在该水库生态系统组成中,引起“水华”的藻类属于。水库中各种生物共同构成
    (2)、为确定鲢、鳙的投放量,应根据食物网中的营养级,调查投放区鲢、鱸的的生物积累量(在本题中指单位面积中生物的总量,以t·hm-2表示);为保证鲢、鳙的成活率,应捕杀鲢、鱅的
    (3)、藻类吸收利用水体中的N、P元素,浮游动物以藻类为食,银鱼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由右图可知,将鲢、鱅鱼苗以一定比例投放到该水库后,造成银鱼生物积累量 ,引起该变化的原因是
    (4)、投放鲢、鳙这一方法是通过人为干预,调整了该生态系统食物网中相关物种生物积累量的 , 从而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
    (5)、鲢鱼和鱅鱼是人们日常食用的鱼类。为继续将投放鲢、鳙的方法综合应用,在保持良好水质的同时增加渔业产量,以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请提出两条具体措施
  • 26. 下图是某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蚯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自于生活垃圾中的(填“有机物”或“无机物”)。生活垃圾中的细菌和真菌属于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是
    (2)、根据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若要采用生物方法处理生活垃圾,在确定处理生活垃圾的方案时,通常需要考虑的因素可概括为3个方面,即
    (3)、有机肥在土壤中经分解、转化可产生NO3- , 通常植物根系对NO3-的吸收是通过运输完成的。
  • 27. 大型肉食性动物对低营养级肉食性动物与植食性动物有捕食和驱赶作用,这一建立在“威慑”与“恐惧”基础上的种间关系会对群落或生态系统产生影响,此方面的研究属于“恐惧生态学”范畴。回答下列问题:
    (1)、当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迁入到新的生态系统时,原有食物链的营养级有可能增加。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中的营养级数量一般不会太多,原因是
    (2)、如果将顶级肉食性动物引入食物网只有三个营养级的某种生态系统中,使得甲乙两种植食性动物间的竞争结果发生了反转,即该生态系统中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假定该反转不是由于顶级肉食性动物的直接捕食造成的,那么根据上述“恐惧生态学”知识推测,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的可能原因是。(答出一点即可)
    (3)、若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在某地区的森林中重新出现,会减轻该地区野猪对农作物的破坏程度。根据上述“恐惧生态学”知识推测,产生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有(答出一点即可)。
  • 28. 根据题干,回答下列问题:
    (1)、大自然中,猎物可通过快速奔跑来逃脱被捕食,而捕食者则通过更快速的奔跑来获得捕食猎物的机会,猎物和捕食者的每一点进步都会促进对方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称为
    (2)、根据生态学家斯坦利的“收割理论”,食性广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在这个过程中,捕食者使物种多样性增加的方式是
    (3)、太阳能进入生态系统的主要过程是 , 分解者通过来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 29. 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字母表示大气中的CO2 , 由于许多因素的影响,使其含量夏季冬季。
    (2)、CO2被生产者吸收转变成体内物质进入生物群落,再被图中的A、B的和C的分解作用以及E的燃烧,转变成CO2后再重新循环。若此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处在正常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吸收的CO2整个生物群落排放的CO2量。
    (3)、若将本题图修改为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可将D的含义改为 , 其他字母及文字代表的含义不变,还需要修改之处有:增加“光→A”、取消“→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