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五年真题汇编20——免疫调节(2)
试卷更新日期:2022-06-21 类型: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新型冠状病毒的检测方法目前主要有核酸检测法和抗体检测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抗体检测法利用了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 B、感染早期,会出现能检测出核酸而检测不出抗体的情况 C、患者康复后,会出现能检测出抗体而检测不出核酸的情况 D、感染该病毒但无症状者,因其体内不能产生抗体不适用抗体检测法检测2. 下列有关人体免疫调节的叙述,合理的是( )A、若病原体不具有细胞结构,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 B、病原体裂解后再注射到人体,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 C、病原体表面若不存在蛋白质分子,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 D、病原体经吞噬细胞处理后暴露出的抗原可使人体产生抗体3. 新冠病毒(SARS-CoV-2)和肺炎双球菌均可引发肺炎,但二者的结构不同,新冠病毒是一种含有单链RNA的病毒。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新冠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属于被动运输 B、新冠病毒与肺炎双球菌均可利用自身的核糖体进行蛋白质合成 C、新冠病毒与肺炎双球菌二者遗传物质所含有的核苷酸是相同的 D、新冠病毒或肺炎双球菌的某些蛋白质可作为抗原引起机体免疫反应4. 当人体的免疫系统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时,可引起自身免疫病。下列属于自身免疫病的是( )A、艾滋病 B、类风湿性关节炎 C、动物毛屑接触性鼻炎 D、抗维生素D佝偻病5. 艾滋病是由HIV引起的一种人体免疫系统功能缺陷的疾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远离毒品可减少HIV的感染机会 B、HIV会通过空气传播 C、HIV不会通过性接触传播 D、HIV不会通过血液传播6. 手指被携带病原菌的针刺伤后,伤口发生炎症,并引发特异性免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炎症反应是机体针对病原体的免疫应答 B、手指被刺伤后,机体会释放多肽类物质 C、部分巨噬细胞膜上会出现抗原一MHC复合体 D、机体可产生针对病原菌的浆细胞和抗体7. 下列有关人体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免疫系统可对癌变细胞进行监控和清除 B、在神经调节中反射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 C、神经细胞、内分泌细胞和免疫细胞均可释放化学物质 D、幼年时缺乏甲状腺激素不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8. 人体受到病毒感染后,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抗病毒抗体可特异性地与血液中游离的病毒结合并直接使其降解 B、某些病毒可破坏其感染的免疫细胞从而造成免疫系统受损 C、病毒抗原和淋巴因子可参与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的过程 D、效应T细胞接触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后,可引起被感染细胞的裂解9. 下列关于艾滋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HIV只含有一种蛋白质 B、患者的血液和精液中均含有HIV C、HIV不会感染脑细胞和巨噬细胞 D、艾滋病是一种先天性免疫缺陷病10. 若T细胞表面的某些分子被激活后,会使T细胞活性受到抑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激活这些分子有利于移植器官的存活 B、T细胞起源于骨髓并在胸腺中发育成熟 C、阻断这些分子的作用可增强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力 D、T细胞细胞膜上的受体直接识别相应的抗原并与之结合11. 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及其相关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效应T细胞都是在胸腺中由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产生 B、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二次免疫应答都与记忆细胞有关 C、健康人的T细胞直接移植给肿瘤患者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D、大量制备一种单克隆抗体时需要大量的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12. 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从烟草花叶病毒中可以提取到RNA B、T2噬菌体可感染肺炎双球菌导致其裂解 C、HIV可引起人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D、阻断病毒的传播可降低其所致疾病的发病率13. 取某实验小鼠皮肤片,分别移植到同种小鼠甲和切除胸腺的同种小鼠乙身上。一段时间后,观测到该皮肤片在小鼠乙身上的存活时间比小鼠甲的长。由此推断,对该皮肤片发生排斥反应(一般指移植物作为“非已”成分被免疫系统识别、破坏和消除的免疫反应)的主要细胞是( )A、中性粒细胞 B、T淋巴细胞 C、B淋巴细胞 D、巨噬细胞
二、综合题
-
14. 新型冠状病毒可通过表面的刺突蛋白(S蛋白)与人呼吸道粘膜上皮细胞的ACE2受体结合,侵入人体,引起肺炎。图1为病毒侵入后,人体内发生的部分免疫反应示意图。单克隆抗体可阻断病毒的粘附或入侵,故抗体药物的研发已成为治疗新冠肺炎的研究热点之一。图2为筛选、制备抗S蛋白单克隆抗体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人体内抗原递呈细胞吞噬病毒,并将病毒的抗原暴露在细胞表面,被细胞表面的受体识别后激活该细胞。(2)、B细胞识别入侵的病毒后,在淋巴因子作用下,经过细胞的 , 形成细胞。(3)、为判断疑似患者是否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采集鼻咽拭子主要用于病原学检查,检测病毒的;采集血液样本主要用于血清学检查,检测。(4)、据图2所示,研制抗S蛋白单克隆抗体,需先注射免疫小鼠以激活小鼠的免疫细胞,再提取激活的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用HAT培养基筛选获得细胞。因为同一种抗原可能激活细胞,还需继续筛选才能获得分泌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株。15. 图1为T细胞通过表面受体(TCR)识别抗原递呈细胞呈递的肿瘤抗原后被激活,进而攻击肿瘤细胞的示意图。图2为肿瘤细胞的一种免疫逃逸机制示意图。肿瘤细胞大量表达PD-L1,与T细胞表面的PD-1结合,抑制T细胞活化,逃避T细胞的攻击。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抗原递呈细胞通过方式摄取肿瘤抗原。(2)、图1中T细胞识别肿瘤抗原后被激活,增殖并形成效应T细胞群和细胞群。(3)、图1中效应T细胞通过TCR只能识别带有同样抗原的肿瘤细胞,故发挥的免疫作用具有性,效应T细胞分泌毒素,使肿瘤细胞死亡。(4)、为阻断图2中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通路,利用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制备了抗PD-L1抗体。该抗体注入体内后通过传送与结合,可解除T细胞的活化抑制。(5)、为应用于肿瘤的临床免疫治疗,需对该抗体进行人源化改造,除抗原结合区域外,其他部分都替换为人抗体区段,目的是。16. 流行性感冒(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严重时可致人死亡(1)、流感病毒必须在内增殖,当侵染人呼吸道上皮细胞时,会经过、穿入、脱壳、生物合成和成熟释放等几个阶段。(2)、流感病毒的抗原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使B细胞增殖分化为细胞,后者能产生特异性抗体。(3)、HA和NA是流感病毒表面的两种糖蛋白,甲型流感病毒的HA、NA氨基酸序列的变异频率非常高,导致每年流行的病毒毒株可能不同。每年要根据流行预测进行预防接种的免疫学原理是。(4)、研究者通过实验观察NA抗体对病毒侵染细胞的抑制作用。主要实验材料包括:感染流感病毒后63天、21天的两位康复者的NA抗体(分别为D63、D21)、对照抗体、流感病毒和易感细胞。
①实验的主要步骤依次是:培养易感细胞、(选择并排序)等。
a. 将抗体分别与流感病毒混合
b. 将各混合物加入同一细胞培养瓶
c. 将各混合物分别加入不同细胞培养瓶
d. 检测NA抗体与易感细胞的结合率
e. 检测培养物中病毒的增殖量
f. 检测细胞对病毒的损伤程度
②图中实验结果表明,这两位康复者均产生了抗NA的抗体,其中对流感病毒抑制效果较好的抗体是。选用的对照抗体应不能与特异性结合。
③依据本实验结果提出疫苗研制的思路。
(5)、若你已被确诊为流感患者,请例举具体的应对措施。三、实验探究题
-
17. 欲研究大鼠皮肤移植后的皮肤存活率,某同学提出了下面的实验思路。请以皮肤存活率为指标,预测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
(要求与说明:A、B系大鼠即为A、B品系大鼠。实验条件适宜。皮肤存活率是指移植存活的皮肤片数占总移植皮肤片数的百分比。排斥反应指移植物作为“非己”成分被免疫系统识别、破坏和清除的免疫反应)
实验思路:
( 1 )实验分组与处理:
组1:取A系大鼠的皮肤片移植到自身的另一部位。
组2:取A系大鼠的皮肤片移植到B系大鼠。
组3:取与组2相同处理并出现排斥反应后的B系大鼠的T淋巴细胞,注射到未处理的B系大鼠并将A系大鼠的皮肤片移植到该大鼠。
( 2 )将上述各组若干只处理后的大鼠进行饲养,每隔一定时间观测皮肤片的存活状况并记录,计算皮肤存活率。
回答下列问题:
(1)、预测实验结果(以坐标曲线图形式 表示实验结果,其中横坐标为皮肤移植后时间):(2)、分析与讨论:①上述实验思路中,移植皮肤的受体大鼠是。
②为了进一步验证大鼠对移植皮肤起排斥反应的主要是T淋巴细胞,在实验思路的分组和处理中,若设置组4,其处理是给予大鼠免疫抑制剂,再移植皮肤片,用免疫抑制剂处理的理由是 , 还可设置组5,其处理是 , 理由是。
③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的生物学功能有。
18. 甲、乙、丙三人在一次社区健康日活动中检测出尿糖超标,为进一步弄清是否患糖尿病,依据规范又进行了血液检测。图1、图2所示为空腹及餐后测定的血糖及胰岛素浓度。糖尿病血糖浓度标准为:空腹≥7.0 mmol/L,餐后2 h≥11.1 mmol/L,请回答下列问题:(1)、正常人进食后血糖浓度上升,胰岛素分泌增多。胰岛素可促进血糖进入细胞内、合成糖原或转变为非糖物质,并抑制及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同时胰岛A细胞分泌受抑制,使血糖浓度下降。(2)、据图初步判断是糖尿病患者,需复查血糖。患者常因血糖浓度升高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产生渴感,表现为多饮。(3)、除糖尿病外,尿糖超标的原因还可能有(填序号)。①一次性摄糖过多 ②低血糖患者
③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 ④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
(4)、结合图1、图2分析,乙出现上述检测结果的原因可能有(填序号)。①自身抗体与胰岛素结合
②自身效应T细胞持续杀伤胰岛B细胞
③自身抗体竞争性结合靶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
④胰岛B细胞膜上载体对葡萄糖的转运能力下降
19. 动物初次接受某种抗原刺激能引发初次免疫应答,再次接受同种抗原刺激能引发再次免疫应答。某研究小组取若干只实验小鼠分成四组进行实验,实验分组及处理见下表。小鼠分组
A组
B组
C组
D组
初次注射抗原
抗原甲
抗原乙
间隔一段合适的时间
再次注射抗原
抗原甲
抗原乙
抗原甲
抗原乙
回答下列问题。
(1)、为确定A、B、C、D四组小鼠是否有免疫应答发生,应检测的免疫活性物质是(填“抗体”或“抗原”)。(2)、再次注射抗原后,上述四组小鼠中能出现再次免疫应答的组是。初次注射抗原后机体能产生记忆细胞,再次注射同种抗原后这些记忆细胞能够。(3)、A组小鼠再次注射抗原甲,一段时间后取血清,血清中加入抗原甲后会出现沉淀,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4)、若小鼠发生过敏反应,过敏反应的特点一般有(答出2点即可)。20. 癌症是当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研究人员利用与癌细胞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性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进行了抗肿瘤的免疫学研究。(1)、癌细胞具有无限的特点。当体内出现癌细胞时,可激发机体的系统发挥清除作用。(2)、研究人员进行的系列实验如下:免疫组小鼠:每周注射1次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悬液,连续4周;
空白组小鼠:每周注射1次不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的缓冲液,连续4周。
实验一:取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的血清分别与iPSC、DB7(一种癌细胞)和MEF(一种正常体细胞)混合,检测三种细胞与血清中抗体的结合率,结果见下表。
①比较表中iPSC与两组小鼠血清作用的结果可知,免疫组的数值明显空白组的数值,说明iPSC刺激小鼠产生了特异性抗体。
②表中DB7和iPSC与免疫组小鼠血清作用后的检测数据无明显差异,说明DB7有。
③综合表中全部数据,实验结果表明。
实验二:给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皮下注射DB7,一周后皮下形成肿瘤。随后空白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增大,免疫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缩小。由此推测:iPSC还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肿瘤的免疫。
(3)、研究人员另取小鼠进行实验,验证了上述推测。下图为实验组的实验过程及结果示意图。请在下图中选择A或B填入④处,从C~F中选择字母填入①~③处。①;②;③;④.
(4)、该系列研究潜在的应用前景是iPSC可以用于。21. 对下列生物学实验进行结果顶测或分析与讨论。(1)、在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兔红细胞时,见到压在方格线上的细胞只计左线和上线上的细胞,以避免 , 减少误差。(2)、①在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浓度作用的实验设计中,若以小鼠活动状况为观察指标,注射胰岛素溶液和葡萄糖溶液的顺序应是。②人体血液中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摩尔比值,在不同生理状况下是不同的,当机体处于状况时,该比值明显下降,此时机体物质代谢的变化是(答出2点即可)。
(3)、某同学进行切除甲状腺对小鼠体长影响的实验,观测到切除甲状腺的幼年组小鼠体长增加明显低于未切除组,其机理是。(4)、以某种实验小鼠为材料制备抗血清。①欲获得某一种较高浓度的抗体,在你的实验思路中,关键是需对小鼠进行。为什么?。
②预测实验结果(以坐标曲线图形式表示实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