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1-2022学年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项复习(现代文阅读)
试卷更新日期:2022-06-21 类型:复习试卷
一、课内阅读
-
1. 课内阅读。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要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1)、对画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是( )A、园子里的植物和动物都成活了,长得非常好。 B、园子里的一切植物和动物都十分自由。 C、这个园子没有人管理,任凭园子里的植物和动物自生自灭。(2)、这段话整体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这段话表达了作者之情。(4)、仿照选段的开头写句子。了,就像似的。
了,就像似的。
2. 课内阅读。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 毫不手忙脚乱。(_______)怎么拥挤,他(_______)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_______)能平稳地穿过,(_______)速度非常快,(_______)能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选段出自课文《》,威尼斯是(国家)东北部的一座。(2)、在括号内填入恰当的字词。(3)、选段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这是选段的句。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②;③。因此,选段的写作方法是 。(4)、画波浪线的句子所说的意思可以用(四字词语)来概括。3. 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比人家有少一个关节。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由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翻倒去,叫他用劲顶住;要读书了,叫他翻书页;要进门,叫他揿电铃。讨巧的事,却轮不上他。例如招呼人,都由其他四指上前点头,他只能呆呆站在一旁。给人搔痒,人舒服后,感谢的是其他四指。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和的修辞手法。(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是( )。A、总领全段 B、引出下文(3)、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作者从大拇指的体形、头形、构造三个方面说明大拇指的形状算不上美。 B、给人搔痒,表明大拇指很会偷懒。 C、拉胡琴时,由大拇指相帮扶住琴身,表明大拇指很会讨巧。(4)、一家人就像五根手指在一起,同学们,在你们家里谁是“大拇指”呢?请说说你的理由。我们家是“大拇指”,因为。
4. 阅读题。《草船借箭》(节选)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曹操得知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拨水军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便是。”然后,他又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到雾散时,诸葛亮下令返回。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诸葛亮那边船轻水急,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二十条船靠岸的时候,周瑜派来搬箭的五百个军事已经等在江边了。每条船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条船总共有十万多支。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周瑜大吃一惊,长叹到:“诸葛亮神机妙算 , 我真比不上他!”
(1)、“草船借箭”的故事出自长篇小说( )A、《西游记》 B、《水浒传》 C、《三国演义》(2)、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通过诸葛亮的“笑”和语言,可以感受到( )A、诸葛亮自高自大,不把曹操放在眼里。 B、诸葛亮了解曹操的性格特点,所以胸有成竹、泰然自若。 C、诸葛亮怕完不成造箭任务,所以借酒消愁,强颜欢笑。(3)、“诸葛亮先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后来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诸葛亮这样做的原因是( )A、防止军士们被箭射到。 B、江中浪大,这样便于船在江中停住受箭 。 C、使船两面受箭,而且便于箭满后顺风顺水返回,省去调头时间。(4)、“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只是点明当时的天气情况,没有特殊作用。 B、大雾漫天,曹操看不清虚实,不敢出兵,只得射箭,这是成功借箭的重要条件。所以环境描写为下文做好了铺垫。 C、说明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利用大雾天气,使借箭妙计得以实施。(5)、曹操下令“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这表现了他( )的性格特点。A、胆小怕事 B、谨慎多疑 C、足智多谋(6)、从文中哪里可以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①他知道第三天四更时分一定有大雾。
②他算好了受箭的方法,二十条船可以绳索相连,一字排开,两面受箭。
③他洞察人心,知道鲁肃忠厚诚信向他借船没事,曹操生性多疑。
④诸葛亮能掐会算,因为他是神仙。
5. 课内阅读。军神
重庆临江门外,一个德国人开设的诊所里。医生沃克端坐桌后,神情孤傲。他头也不抬,冷冷地问:“什么名字?”“刘大川。”“年龄?”“24岁。”“什么病?”“土匪打伤了眼睛。”
沃克放下笔,正起身准备察看伤势,一个护士走进诊所,悄悄说:“沃克医生,5号病床的先生害怕做手术,要求……”沃克粗暴地打断护士的话,鄙夷地说:“叫他滚蛋!我的诊所里再不要见到这胆小鬼!……”
沃克医生余怒未息。他熟练地解开了病人右眼的绷带,蓝色的眼睛里闪出惊疑的神情,重新审视着眼前这个病人,冷冷地问:“你是干什么的?”“邮局职员。”“你是军人!”沃克医生一针见血地说,“我当过德国军队的军医。这样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如此从容镇定!”病人微微一笑,针锋相对地回答:“沃克医生,军人处事是靠自己的判断,而不是老太婆似地喋喋不休!”
沃克怔住了。他伸手制止了闻声赶来的护士,双目火辣辣地盯着对方。良久,沃克医生的目光柔和了,突然对护士吩咐:“准备手术!”
沃克换上手术服,洗净手,戴上了消毒手套。这时护士跑过来,低声告诉他病人拒绝使用麻醉剂。沃克医生的眉毛扬了起来,随即,走进手术室,用教训的口气说:“年轻人,在这儿要听从医生的指挥!”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眼睛离大脑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而我,今后需要一个清醒的大脑!”
沃克再次怔住了,竟有点口吃地说:“你,你能忍受吗?你的右眼需要摘除坏死的眼球,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试试看吧。”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头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最后,他终于开口对病人说:“你忍不住可以哼叫。”病人一声不吭。他的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垫单,手臂上汗如雨下,青筋暴起。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垫单居然被抓破了。
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由衷地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病人脸色苍白,勉强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沃克医生吓了一大跳,怀疑地问道:“我割了多少刀?”“72刀。”
沃克惊呆了,失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按德意志的观点,堪称军神!”“您过奖了。”
孤傲暴躁的沃克医生脸上浮出慈祥的神情。他想说什么却又忍住了。他挥手让护士出去,关上手术室的门,然后注视着病人说:“告诉我,你的真名叫什么?”“刘伯承。”
沃克医生肃然起敬:“啊,川东支队的将领,久仰久仰,认识您很荣幸。袁世凯正悬赏十万买您的头!”刘伯承开玩笑地说:“您要是告诉北洋政府,说我在这儿,准能发一笔大财。”沃克医生像受了侮辱,怒气冲冲地说:“对侮辱我人格的人,我不惜决斗!”刘伯承微笑道“伤口好了后,一定奉陪。”说着,友好地伸出手去。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三个加点的词。①鄙夷地说() ②由衷地说() ③失声嚷道()
(2)、分别说明下列两句中量词或数词叠用的作用。①“你的右眼需要摘除坏死的眼球,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中的“一刀刀”是为了突出
②“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中的“一次又一次”是为了突出
(3)、沃克医生第一次问刘伯承名字时,刘伯承说了个“刘大川”的假名,这是因为:①
②
(4)、沃克医生为刘伯承检查病情后,立即断定“你是军人”的理由是:①
②
(5)、沃克医生“粗暴”的性格表现在 , 沃克医生对刘伯承“头一次浮出慈祥的神情”是因为。(6)、沃克医生一直以“你”来称呼刘伯承,然而最后按中国人的习惯连用两个“您”来称呼刘伯承,这是因为(7)、概括沃克医生的优点:他具有高尚的和高明的。(8)、举例说明刘伯承有哪些优秀品质?二、课外阅读
-
6. 课外阅读。
_________
下雪了
雪降落在松坊村了。
雪降落在松坊溪上了。
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溪中的大溪石上和小溪石上都覆盖着白雪了:好像有一群白色的小牛,在溪中饮水;好像有两只白色的狮睡在雪地里;好像有几只白色的熊,正准备从溪中冒雪走上溪岸。
松坊溪的石桥上覆盖着白雪了:好像松坊村有一座白玉雕出来的桥,搭在松坊溪上了。
雪止了。
早晨,村子的屋顶上,稻草垛和篱笆上,拖拉机站的木棚上,都披着白雪。山上的松树林和竹林子,都披着白雪。那高高的枫树和野柿树的树干、树枝上,都披着白雪。
远山披着白雪。石桥披着白雪。溪石披着白雪。从石桥上走过时,我停住了。我听见桥下的溪水,正在淙淙地流着。我看见溪中映照着远山的雪影,映照着石桥和溪石的雪影。我看见溪水中有一个发亮的白雪世界。在白雪的世界间,有一群群彩色的溪鱼,正游来游去。
忽地我看见那成群游行的彩色溪鱼,一下子都散开了,向溪石的洞隙间游去,都看不见了。忽地彩色的溪鱼又游出来了,又集合起来。我又看见一群又一群彩色的溪鱼,穿过一个映照在溪水中间的明亮的雪白世界,向前游过去了。
(1)、给这篇短文起一个恰当的题目,可以是( )A、赏雪 B、松坊溪雪景赏雪 C、松坊溪雪景(2)、第四自然段中,把在风中起舞的雪比作、、 , 写出了雪花的特点。还写出了雪下得 , 雪在空中飞舞的姿态。(3)、最后一个自然段属于描写,这样写寒中有暖,洁白中有 , 严寒中蕴含着。(4)、短文从等方面描写了松坊溪的美。7. 课外阅读。小兵张嘎(节选)
①小嘎子打北屋出来,直奔了东墙根去。在那里,一排儿藏着十几个苇个子,好像贴墙立着的一扇大屏风。他走上前去,把第三个苇个子轻轻挪开,一侧身,就从缝儿里钻进去了。然后又回身把苇个子原封摆好,猫着腰,在那苇与墙之间的小夹道中往前摸,不两步,就摸着一个三尺来高的窟窿。钻过窟窿,再拨开一堆豆秸,恰好就是东院猪圈的坑上了。小嘎子喜滋滋地吐吐小舌头,跳出猪圈,轻悄悄去推南屋那块独扇的小门儿。
②小门推开了,屋子里一片昏黑,只从窗户上的坯缝儿里漏进几道光来。
③老钟叔正坐在烂草上,“凿壁偷光”似的就着一道亮儿在弄一件什么东西。小嘎子近前一看,乐得跳起高儿来了。原来老钟叔削成了一把木头手枪。“哎呀呀,叫我可怎么谢你呀?”小嘎子
趴在老钟叔膀子上,一边摇晃着,一边伸手把“枪”抢了过来。啊,削得多么精巧呀!不只弹槽、护圈、枪柄削得毫厘不差,惟妙推肖,单看那“枪筒”,竟是用一个铜子弹壳改成的,金光灿灿地装在上面,衬者柄儿上的片片鱼鳞,简直就是小巧玲珑的“张嘴灯”,装上子弹能打得响哩。小嘎子咂着小嘴儿,像眼珠子一样捧在手里,喜得脸都红了起来。
④“你当着这是给你的吗?”老钟叔故意慢吞吞地逗他说
⑤“不给我给谁?”
⊙“给呀——给一个勇敢,聪明、坚决抗日的小英雄!”
⑦“他是谁?他在哪儿?”
⑧“你猜。”
⑨小嘎子两个眼珠子骨碌一转,叫一声:“猜着啦!——就是我!”说者,他做个拉栓的姿势,闭上左眼,朝着坯缝儿一瞄,喊道:“狗汉奸!哪厢逃走!——啪!”
(1)、选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2)、阅读第①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摘录描写小嘎子动作的字,从中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动作:挪、
人物形象:(3)、第②自然段“小门推开了,屋子里一片昏黑,只从窗户上的坏缝儿里漏进几道光来”,这句属于描写,说明老钟叔住的地方。借助屋子“漏进几道光来”引出下文对老钟叔的场景。(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5)、下面对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分析是否正确。
①“眼珠子骨碌一转”表现了小嘎子很机灵。
②小嘎子摆姿势拿木头手枪射击,说明他渴望参加抗日战斗。
③“狗汉奸!哪厢逃走!”表现了小嘎子对敌人的仇恨。8. 课外阅读。外婆家的童年(节选)
小小一改顿饭,外婆还总能变出把戏来。
比如煮饭的时候多放点水,等水开了倒汤加点糖给我喝,这就是我童年的饮料。要是感冒上火,嘴角起泡,人中处红肿,她会从饭锅盖上抹下点蒸汽水给我抹上,早上还肿着,妈妈来接我的时候就好了。
外婆自家喂了鸡,每天能给我做个鸡蛋。去得早,她就烧开水,冲一碗鸡蛋汤,当上午茶,要是有肉,就会做鸡蛋饺。将鸡蛋打在碗里搅匀,一勺挖出来,淋在锅里,嗞嗞,煎出一张皮,把剁碎的肉放上去,包成蛋饺子。时间来不及,就做个鸡蛋羹。
要是哪天鸡不给力,外婆也有办法,开餐前,她会用一种欣喜声音呼唤我:“霜霜,快来,我给你变个‘鸡蛋饭’!”“变”字对所有小孩子都充满魔力,我兴冲冲地捧着小碗过去,外婆接过碗,将碗底印在饭上,一个小圆出现了。“快,把饭勺给我,小心,我把鸡蛋盛出来。”这一招儿,屡试不爽,我再不想吃饭,总能被这种欣喜吸引。
不过,外婆也有失误的时候。比如她总说:“豆腐不补,全靠烫肚”,意思是豆腐没营养,最大的作用是赼热吃了给肠道杀菌。这跟营养学,医学都相背离。以至于我曾在饭桌上和朋友力争说:“豆腐是没营养的”,最后重压之下,只好尴尬认输。
(1)、“屡试不爽”的“爽”字的意思是( )A、明朗、清凉 B、轻松、利落 C、差失,违背 D、舒服(2)、联系全文,说说外婆变出了哪些把戏。(3)、找出外婆为“我”变出“鸡蛋饭”的句子。(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A、承上启下 B、总结全文 C、总领下文 D、点明主题(5)、你认为外婆是怎样的一个人?9. 阅读回答问题奇迹
那年,文参加高考,以六分之差落榜了。
那晚,文望了一夜窗外的月光。
吃早饭时,文对爹说:“爹,我想复读一年。”
听了这话,爹白了他一眼,说:“算啦!回家帮我吧!”
文知道爹的脾气,爹决定了的,九头牛也拉不回,错了也不改。何况这次,爹没错。
那年,家里真是陷入了困境:奶奶病故了;刚埋了奶奶,娘又病了;家里贷款买的那头奶牛也不明不白地死了;两个弟弟还在上小学,家里就剩一个劳动力了。
这天晚上,文听了一夜的蛐蛐叫。
第二天天刚亮,文就去找爷爷。文知道爹是个大孝子,爷爷的话,爹句句听。爷爷很疼文,立马去找爹。
爹听了爷爷的话,气呼呼地说:“叫他复读,你能挣回钱来?”一句话问得爷爷不吱声儿了。
文去找爹的好朋友赵伯。赵伯和爹在堂屋里谈了半天,叹着气摇着头走了。
文咬咬牙,骑上他那辆破旧的自行车,去县城中学找当教师的姑父。这是最后一线希望了。
用了半个下午,文用自行车把姑父捎回了家,姑父的脸晒得通红,文浑身出汗,就像刚从河里爬出来一样。
姑父一口水也顾不上喝,就坐在正扎笤帚的爹身边:“叫娃复读吧!”
爹硬硬地说:“家里没钱!”
姑父说:“我供他!”
爹白了他一眼,说:“你供他一年,他考不上,还要读,你供吗?”
姑父坚决地说:“供!”
爹连珠炮似的说:“还考不上你供吗?考上了你供吗?”
气得姑父胸脯一起一伏地走了。
文真想冲上去,给爹两脚,可他不敢。文也是个孝子呀。
文默默地走到家后面的崖背上,靠着一棵柏树,无力地软了下去。文的脑海里闪现出一张张专注听课的脸,文的耳畔回响着脆生生的上课铃声。
这时候不知哪儿的广播里传来“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的歌声。听着这歌声,文流下了伤心的泪:我的脚下哪有路?我的脚下明明是崖呀!
不知过了多久,文听到有人在叫他。这声音多么熟悉而又亲切啊!文倔强地把头扭过去。爹走上来,和蔼地说:“娃,咱回!”文硬硬地答:“我不!”爹问:“你要咋?”文大声说:“你不叫我复读,我就从这里跳下去死掉算啦!”
文想用这话激怒爹,让爹狠狠地打他一顿,这样,他心里也许好受些。
谁知,听了他的话,爹的眼睛却湿了。他一下子把文拉起来,拉进他的怀里,激动地说:“爹答应你!”
听了这话,文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把眼睛瞪得老大。
爹说:“你找你爷爷,找你赵伯,找你姑父,你把爹给感动啦!冲着这股牛劲儿,还怕考不上大学?爹就是把腰累弯,也要供娃复读!”
“爹!”文大叫一声,把爹抱住,热泪如泉涌。
文复习了一年,考上了北京大学。
只要有1%的希望,就要用99%的努力去争取。这时,事情往往会出现转机,甚至产生奇迹,难道不是吗?
(1)、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谁?( )A、爹 B、文 C、爷爷 D、姑父(2)、是谁让文中的“爹”改变了主意?( )A、文 B、赵伯 C、爷爷 D、姑父(3)、本文主要采用哪种方法来刻画“爹”这个形象?( )A、动作描写 B、语言描写 C、神态描写 D、心理描写(4)、[疑难]“那晚,文望了一夜窗外的月光。”请联系上下文思考,这句话向我们传达了什么信息?( )A、窗外月色很美,文欣赏了一夜。 B、高考落榜,文难过得睡不着觉。 C、窗外月光皎洁明亮,让文无法入睡。 D、高考落榜,文既难过又艰难地做了复读的决定。(5)、“文知道爹的脾气,爹决定了的,九头牛也拉不回,错了也不改。何况这次,爹没错。”下列对这两句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侧面衬托出了“文”复读的决心之大 B、表现出“文”的不懂事,他没有体谅“爹”的难处 C、引出了下文关于“文”的家庭所处困境的叙述 D、暗示了“文”要让“爹”改变主意是十分困难的(6)、文章的最后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A、点明中心,照应题目 B、总领全文,点明中心 C、总领全文,照应题目 D、承上启下,照应题目(7)、“气得姑父胸脯一起一伏地走了。”从这句话中的“胸脯一起一伏”你体会到了什么?(8)、文中的“奇迹”指什么?(9)、有人说文中的“爹”很不近人情,不是一个好父亲,你同意这个说法吗?请联系文本说说你的想法。10. 课外拓展阅读。围魏救赵(节选)
战国时期,魏国和赵国之间隔着一条漳河,魏国强大,赵国弱小,魏国早就想吞并赵国。这一年,魏国将军庞涓率领八万精兵出征赵国,一路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很快就直抵赵国都城邯郸,把一个小小的邯郸城围得严严实实。
赵国危在旦夕。赵国国君一面竭力防卫,一面派人去齐国求救。齐国担心赵国灭亡后,魏国乘胜追击,将战火烧到齐国。为了自己的安全,齐国决定出兵。
齐威王命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率大军出征。田忌打算直奔邯郸,去解救赵国。孙膑却连连摇头,对田忌说:“不等我们赶到,邯郸就会失守,你这样做又有什么用呢?”
田忌说:“你说该怎么办?”
孙膑胸有成竹地说:“魏国集中全国的主力去攻打邯郸,自己的都城大梁却只剩下了一些老弱残兵,这不正是个大好机会吗?我们现在去救邯郸,会跟魏国主力硬拼,伤亡一定很大。倒不如乘虚而入 , 直取大梁。魏国国都一旦危急,主力必定会回师自救。我们在他们返回的路途上做好准备,以逸待劳 , 岂不是稳操胜券?”
一番话说得田忌心服口服,他立即下令,大军直奔魏国而去。
为了麻痹庞涓,孙膑又故意派出两个无名将领,率一部分兵力去强攻魏国的襄陵。这一打,果然不出孙膑所料,齐兵在襄陵城下吃了个大败仗。消息传到庞涓那里,他很得意,心想田忌哪是自己的对手。
庞涓怎会料到,这一切都是孙膑设下的圈套。就在孙膑派兵佯攻襄陵的同时,齐军主力早已绕道直奔大梁而去了。
(1)、结合上下文,解释加点成语的意思。①乘虚而入:
②以逸待劳:
(2)、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①魏军一路所向披靡,势如破竹,说明在他们面前,赵国不堪一击。
②当赵国陷入危机时,由于齐赵两国关系十分友好,齐威王决定出兵帮助赵国。
③孙膑故意派出两个无名将领率一部分兵力去强攻襄陵,是为了麻痹敌人,转移他们的视线。
(3)、当齐军主力直奔大梁后,庞涓率领的魏军又会有怎样的举措呢?猜一猜故事的结局会是怎样的。(4)、从“围魏救赵”这个故事中,你获得了哪些启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