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宾阳县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3月月考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2-06-16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共16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
1. 在新石器时代,人类不约而同地创造了巨大成就,如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巴比伦遗址;尼罗河流域的象形文字、法老宫殿遗址;印度河流域的印章文字、哈拉帕遗址等。从中看出,人类进入文明的标志是( )A、文字的出现和社会分工的发展 B、文字的出现和城市的兴起 C、私有制的产生和王宫建筑出现 D、阶级的出现和农业的产生2. 人类历史先后出现了三次社会大分工。第一次是畜牧业同农业分离,第二次是手工业与农业分工,第三次是出现了专门经营商品买卖的商人。其中,第二次社会大分工的出现主要由于( )A、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的需求量增加 B、人类从食物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 C、社会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 D、专门性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3. 据希腊神话记载,智慧女神雅典娜在与海神波塞冬争夺雅典城时,通过让岩石长出橄榄树而得到众神认可,成为雅典城的保护神。而橄榄油的交易在古代雅典人的经济生活中始终占有重要地位(下图所示为雅典城邦制形成初期的商人兜售橄榄油的壁画)。由此可见( )A、古代神话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 B、人文主义思潮最早兴起于雅典 C、文学创作超前于社会现实生活 D、雅典民主制植根于特殊的环境4. 历史学家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将人类历史上出现过的各个地区的历史发展形态区分为26个文明,并指出“所有的文明在哲学上是同时代的,在价值上是相等的”。这实际强调了( )A、历史的客观性 B、哲学的辩证性 C、文明的关联性 D、文明的多元性5. 某历史学习小组在学习过程中收集了以下三幅图片,请判断他们的学习主题是( )
A、中华文化的吸引力 B、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C、帝国的扩张与崛起 D、文明的碰撞与交流6. 据《阿拉伯通史》记载:“巴格达城的码头,有好几英里长,那里停泊着几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战舰和游艇,有中国大船……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燃料;从中亚细亚和突厥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巴格达是当时世界最繁华的城市 B、阿拉伯人垄断东西方商业贸易 C、阿拉伯商人的贸易范围非常广泛 D、奴隶制是阿拉伯人扩张的基础7. 下面是小丽同学在读史活动中摘抄的有关“罗马帝国兴衰”的读书笔记: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演变为帝国;1世纪,在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诞生了基督教;后来被定为国教,得以广泛传播,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2世纪初,罗马帝国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拉丁文也随之不断向外传播,逐渐成为被征服地区的官方语言。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罗马帝国保存了大量古希腊、罗马文化,曾繁荣一时。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帝国起源于地中海区域 B、帝国的扩张客观上促进人类文明传播 C、帝国实行奴隶主民主政治 D、帝国的扩张给被征服地区带来了灾难8. 在社会危机严重的前提下,日本遣唐使来到中国学习文化和典章制度,对日本大化改新起到了重要作用。大化改新后的日本( )A、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 B、全盘引进了先进制度 C、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维护其统治 D、开始建立镰仓幕府政权9. 《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最有代表性和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它把来自印度、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的几百个故事串联起来,成为研究阿拉伯帝国的珍贵资料。这反映了阿拉伯帝国( )A、地跨亚、非、欧三洲 B、继承融合世界文化 C、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 D、重视历史资料收集10. 美洲的印第安人,勤劳智慧,早在西方殖民者入侵前就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古代文明。但是,由于印第安文明大多起源于峡谷盆地和高原地区,交通不便,内部之间也交流很少,因此发展相对缓慢,在近代以前还没有达到成熟的程度。这反映了,印第安文明( )A、内部之间没有任何交流 B、内部之间的战争频繁 C、发展受地理环境的影响 D、因地理环境导致衰落11. 在西欧封建制度下,封君为取得更多的封臣,封臣为取得更多的封土,以及封土的世袭,使封君封臣关系日益复杂化。某甲可以是某乙的封君,某乙的封臣又可以是某甲的封君。这反映了在西欧封建社会( )A、封君封臣的身份划分明显 B、教会势力被日渐削弱 C、政治分裂和国家权力分散 D、王权得到进一步发展12. 1251年,在英国埃塞克斯郡王室自营地哈维尔庄园中,庄园公共事务由村民组成的陪审团处理,1380年起庄园的警察、检验员由村庄民众选出,1465年庄园的佃户还获得庄园内个人案件诉讼由庄园法庭处理、禁止外面的官员干涉哈维尔事务的王室特许状。这说明( )A、庄园成为中古英国的基层单位 B、英国王权复兴的趋势有所逆转 C、庄园具有一定的基层自治特色 D、普通民众政治参与度逐渐提升13. 1891年古文物专家詹姆斯·狄奥多尔·本特写道:“我对这地区(古津巴布韦)的废墟古物没有多少信心。我认为,它们都是本地的。”可在挖出四只皂石鸟后写道:“(这些艺术品)似乎弹奏着古代地中海文明的弦音……一句话绝不是非洲的。”本特观点本质上反映了( )A、古津巴布韦文化与外来文化没有联系 B、认可外来文明对古津巴布韦文化的影响 C、对非洲文明存在种族歧视的错误倾向 D、时代和阶级局限性无法作出正确的判断14. 《全球通史》中说:“明朝的这些远航为何是为某些未知的但肯定是非商业方面的原因而进行的……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地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这种导致中西远航反差的根源是( )A、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 B、统治者治国的指导思想 C、君主专制统治的程度 D、经济结构方面存在差异15. 在15世纪的最后几年中,威尼斯商人在亚历山大港,平均每年可获得350万英镑的香料,而在1502—1505年,平均每年仅获得100镑。而葡萄牙人由新航路进口的香料从1501年的22.4万英镑,到1503—1506年平均每年上升230英镑。此现象反映出( )A、欧洲对香料的需求下降 B、奥斯曼帝国阻隔商路 C、欧洲贸易中心逐渐转移 D、葡萄牙垄断全球贸易16. 西班牙在美洲的主要黄金来源地是新格拉纳达。到1600年,从这里出口了400多万盎司的黄金。新格拉纳达的黄金产量逐步上升,到18世纪,其产量约为16世纪产量的三倍。这些黄金的流入直接导致西班牙A、国力增强,确立世界霸主地位 B、资本积累,引发本国工业革命 C、贸易发达,成为世界市场中心 D、物价上涨,冲击封建生产关系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第17题16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2分,第20题12分,满分52分。
-
17. 四大文明古国,是关于世界四大古代文明的统称。分别是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古中国。
材料一:
四大文明古国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Karl Jaspers)指出,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为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个时代诞生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以色列先知、释迦牟尼、孔子、老子。他们创立各自的思想体系,共同构成人类文明的精神基础,直到今天,人类仍然附着在这种基础之上。
——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分布特点,并简单列举四大文明古国(各至少一项)的突出成就。(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总结古代世界文明的基本特征,说明我们对待世界不同文明的正确态度。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从15世纪末起,英国等欧洲国家掀起了圈地运动。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逐渐开辟。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欧洲食物原料的开发与利用也开始冲破了区域性的限制,走向世界。从欧洲地区间的关系来说,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内部地区间的贸易开始不断繁荣起来。随着商业贸易市场的不断扩展,食物原料在区域间广泛传播和利用,丰富了人们的饮食生活。从欧洲与国际的关系来说,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与世界各地联系日益密切。为了获取充足的生存资料,一方面,通过殖民掠夺,使世界上许多地区的动、植物原料被带回欧洲,经过培育改良,最终成为欧洲人的食物原料,如玉米、土豆等。另一方面,欧洲人在抢掠异域食物的同时,还将自己本土的一些动、植物带到殖民地,在那里培育改良,大量生产,最终以弥补欧洲食物原料供应的不足。
——摘编自朱慧富《新航路的开辟;欧洲饮食文化的新篇章》
从材料中概括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世界各大洲和中国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率变化(%)
年份
欧洲
非洲
美洲
中国
世界总人口
1650年
18.3
18.3
2.4
22.9
5.45亿
1750年
19.2
13.1
1.6
30.9
7.28亿
1850年
22.7
8.1
5.1
35.1
11.71亿
1900年
24.9
7.4
9.0
24.9
16.08亿
——据[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和[美]珀金斯《中国农业的发展(1368—1968年)》整理
材料二: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美洲人送去了旧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汇合,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摘编自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欧、非、美三大洲人口占世界人口比率变化的基本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三大洲之间人口变化的共同因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航路开辟后是怎样“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化工业文明转变”的?20. 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孕育着重大变化,城市兴起对历史产生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9世纪封臣效忠的誓词如下: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凡践履契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
——【美】约翰·巴克勒等著,霍文利等译《西方社会史》第一卷
这些贵族所经营的自营地由农奴耕种,收入归领主所有,他们主持的庄园法庭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这在西欧是普遍的状况。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二:随着西欧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城市市民阶级为了更好地在城市里进行商业贸易活动,与封建主们谈判争取政治和经济特权,还有很多城市通过金钱赎买或暴动获得城市的自主权。
——摘编自冯正好《中世纪西欧的城市特许状》
材料三:新兴的市民阶级发展经济、关心政治,为日后资产阶级革命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城市的文化教育也不再为教士所垄断,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英法等国国王为城市颁发自治特许证书,而市民们则向君主提供财政等支援作为报答。到15世纪,国家机构逐渐完备,出现了民族君主国,初步形成了今天的英国、法国、葡萄牙和西班牙的版图。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欧城市赢得部分自治权的主要途径。综合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城市自治对西欧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