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2022届高三历史二模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2-06-16 类型:高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下列关于中华文明产生与发展的研究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材料
结论
A
传说中伏羲氏创网苦〔用网捕鱼、鸟)之歌
中国传统音乐起源于生活
B
夏朝历法记载各月的物候、气象和农业等内容
夏朝农业出现革命性变革
C
西周成王时期青铜器何尊记载“宅兹中国”(建都天下中心)
周代统治者已有“天下”观念
D
良渚文化稻谷、绢片残存
中国农业、手工业领先世界
A、A B、B C、C D、D2. 据《史记》记载,“汉大兴兵伐匈奴,山东水旱,民多饥乏,于是天子遣使者虚郡国仓廪以赈贫民。犹不足,又募富人相贷假。富商大贾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国家之急,黎民重困。”这表明,当时( )A、官营盐铁积弊严重 B、经济政策亟需调整 C、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D、王国势力不断加强3. 唐代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普遍设立(羁縻)都督府、州、县,册封当地各族首领人物为都督、刺史、县令,实行世袭制,可按本族习俗执政,贡赋、版籍一般不纳人中央户部,但要执行朝廷命令,承办朝廷下达的“公务”,还要应朝廷征调派兵出征。据统计,全国共有800多个羁縻州、府。唐代这些举措( )A、冲击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 B、促进了地方行政效率的提高 C、受到了藩镇割据势力强烈影响 D、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4. 扬州八怪中郑板桥的书法有自己的特色,他创出一种真隶相参的方法,杂以行草,给人的感觉楷不楷,隶不隶,行不行,草不草。这种书体他自己称为“破格书”。这种“破格书”( )A、反映汉字书体的演变过程 B、迎合商人尚奇求怪的心理 C、颠覆了传统艺术表达方式 D、体现创新和追求个性解放5. 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在广州设立五口通商大臣,办理通商、交涉事务,由两广总督兼任,地方督抚参与外交事务。这说明( )A、鸦片战争迫使中国社会转型 B、晚清的传统外交遭到冲击 C、晚清中央决策机构发生异变 D、传统的华夷秩序崩溃瓦解6. 孙中山在多次演说与撰写的论著中都说明“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与此同时,其他许多革命党人也曾对民生社会主义进行过阐释,例如,黄兴曾说明:“国家社会主义,实于国民今日现状最为适当”;朱执信更是主张“财产归公”,即国家所有,提出了较为激进的民生社会主义思想。这表明当时( )A、社会主义思想广泛传播 B、民生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焦点 C、治国理念的趋同性明显 D、对欧美资本主义进行了反思7. 毛泽东在其著作中指出,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在革命中未有革命党领错了路而革命不失败的。我们的革要有不领错路和一定成功的把握,不可不注意团结我们的真正的朋友,以攻击我们的真正的敌人。这一言论有利于( )A、探索符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B、推动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 C、巩固中国的革命统一战线 D、正确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8. “价格双轨制”是将价格分为“计划内”与“计划外”两种,“计划内”由政府定价,“计划外”由企业自销、买卖双方协定。从1985年开始,“价格双轨制”在我国逐步实行,其范围也从工业品生产资料扩大到其他商品。这一制度( )A、割断了经济活动的内在联系 B、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资源配置 C、确定了国企改革的正确目标 D、得益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9. 古代雅典,几乎所有的官职都是集体职务。执政官有9人;议事会议员500人;市场监督10人;港口监督10人;最需要统一的军事指挥权也由10名将军分享;陪审法庭的陪审员在鼎盛时期达6000人。这主要是因为( )A、官职津贴的发放 B、城邦人口的增加 C、公民素质的提高 D、直接民主的要求10. 1824年,英国立法允许工会合法存在。1860年代和1880年代,德国、法国也制定工会合法存在的法律。这表明当时欧洲国家( )A、社会主义运动日渐深入 B、工人阶级国际团结逐步加强 C、政府借立法调和劳资矛盾 D、议会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增强11. 1958年,苏共中央通过决定,将拖拉机等农业机器卖给集体农庄,并将机器拖拉机站改组为机器修配站。但原机器拖拉机站的人员不愿变为农庄庄员,其中驾驶员有一半左右离开了农业岗位。这一现象反映了( )A、赫鲁晓夫改革缺乏群众基础 B、技术工人的待遇高于农庄庄员 C、农业机械化的推行阻力重重 D、体制因素制约了改革预期效果12. 两极格局瓦解后,北约不断东扩,美国急切地期望乌克兰加入欧盟;而俄罗斯主导"欧亚联盟",推进独联体国家的市场一体化和资源整合。这说明( )A、俄罗斯的实力持续壮大 B、美国干涉别国内政外交 C、俄美国家利益无法协调 D、俄美争夺欧洲中间地带二、材料分析题
-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人张方平说“钱本中国宝货,今乃与四夷共用”,“北界(辽)公私交易,使本朝铜钱”,南洋诸蕃国“得中国钱,分库藏贮,以为镇国之宝”。近代考古更是证明,从汉字文化圈的朝鲜半岛、日本列岛、越南,到属于阿杜伯与印度经济文化圈的南洋诸岛国,从印度半岛到波斯湾,到非洲东海岸,制作精良、信用良好的宋钱广泛流通,成为当时区域性的“硬通货”。
——吴钩《宋代大航海》
材料二 在不列颠人先后击败西班牙、荷兰、法国、俄国,成为名副其实的日不落帝国之后,英镑成为第一个称霸世界的货币。英镑走向全球化,不仅是基于世界对英国经济实力强大的信任,更有赖于英国完善的金融制度和法制化的金融监管。
二战期间美、英提出的货币方案
自20世纪50年代末期以来,随着经济的恢复,西欧国家的实力明显增强,日本也走上复兴之路。与此同时,面对巨额军费开支和国际收支状况的恶化,美元的国际地位以及美国的货币政策开始面临挑战。1958-1959年,美国的经常项目首次出现赤字,美元赤字取代美元短缺成为一个被普遍关注的问题。1960年,美元发行总量超过美国的黄金储备,美元与黄金的可兑换性及美元信用开始动摇,最终导致了1960年10月第一次美元危机。
——摘编自舒建中《试论美国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宋货币流通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钱成为区域性“硬通货”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近代国际金融秩序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变化的影响。1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西魏建立后,民穷兵弱,处境十分艰难。宇文泰大力改革,采用苏绰的建议,颁布“先治心、敦教化、尽地利、擢贤良、恤狱讼、均赋役”六条诏书和一系列新制。政治上,以德治教化为主,法治为辅。要求各级官吏用儒家学说修身,躬行仁义、孝悌、忠信、礼让、廉平、俭约等,恪守儒家道德规范。打出复古旗号,按照《周礼》官名更改官制,颁布文告模仿《尚书》文体,以标榜承袭中原正统,争取汉人支持。用人则唯贤是举,不限荫资。军事上,为适应鲜卑等族军人的心理,采用鲜卑族原有的部落组织,建立以六镇军人为骨干,收编关陇豪强的乡兵部曲的府兵制。官兵之间保持鲜卑旧日的氏族关系。经济上,根据儒家先富后教的传统观念,劝课农桑,恢复均田制。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宇文泰政治和军事改革的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宇文泰改革的作用。15. 材料 进入20世纪以来,对战争本身的态度反映了大多数政治家日益提高的觉悟:某些道德制约限制把战争用作外交政策的工具。政治家们公开谴责战争的蹂躏,有史以来,他们一直以自卫或宗教义务的理由来为自己的参战行为辩护。而避免战争本身-即避免任何战争-只是从20世纪开始才成为治国方略的一个目标。1899年和1907年两次海牙和平会议、1919年的国际联盟、1928年宣布侵略战争为非法的《白里安一凯洛格公约》以及我们时代的联合国,都把避免战争本身作为它们的最终目标。二战前,西方列强的政策受到不惜一切代价避免战争这种愿望的激励,而这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对它们都是极其不利的。这种愿望压倒了国家政策的所有其他考虑。与此相似的是,在朝鲜战争中,所有大国无一例外地渴望把战争限制在朝鲜半岛内并防止其演变成第三次世界大战;而所有这些大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出现的许多国际危机中也都进行了自我克制。这些都是战争态度发生根本改变的突出例证。——摘编自【美】汉斯·摩根索《国家间政治-权力斗争与和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以来战争态度发生改变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大国在战争或国际危机中的“自我克制”有何影响。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三钱”是对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三位著名科学家的美誉。钱学森生于1911年12月,于1955年10月历经艰辛回到祖国。钱伟长生于1912年10月,1940年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应用数学系学习,主攻弹性力学,1942年获多伦多大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钱三强生于1913年10月,是法国著名科学家小居里夫妇的高徒,在法国留学时就靠近党组织。1956年春天,“三钱”都被委任为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重要成员。科学规划委员会是应中央知识分子问题会议的精神而生,任务是制定1956-1967年国家科学技术发展规划。钱学森是规划委员会综合组组长,钱伟长是综合组主要成员。钱三强当时正带领“热工实习团”在苏联学习反应堆和回旋加速器技术。“三钱”的1956年,是意气风发、干劲十足的一年。新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黄金十年”也由此开启。
——摘编自黄庆桥《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最是春风得意的1956》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钱”的相同之处。(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出现“黄金十年”的原因。三、论述题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是西方眼中的典型“中国形象”概况
历史时期
“中国形象"
13世纪
马可·波罗:“从未殷富如此(中国)者,(皇帝)是世上最强大的君主”
16世纪
①哥伦布日记:“富厚甲天下”“由里斯本至(中国)京师间,道路几占全球三分之一”②利玛窦(传教士上“远比欧洲富裕得多”"使用印刷术比欧洲早”“官吏没有一个出身责族,而是从哲学家和博学之士中挑选,井然有序地管理国家”
18世纪
①伏尔泰:在伦理道德和治理国政方面首屈一指……官员必须经过好几次严格的考试才录用……儒教令人钦佩,没有那种蔑视理性的教条
②孟德斯鸠:“是一个专制的国家”③马戛尔尼(1793年英国出使清朝的使节):“恒久不变的体制并不能证明他们的优越”“只是一座雄伟的废墟”“任何进步在那里都无法实现”
——摘编自邹雅艳《13-18世纪西方中国形象演变》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史知识,围绕西方眼中的“中国形象”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