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示范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5月月考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2-06-15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1. 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弘扬学术精神 打造学术精品

    一个民族理论思维水平的高低、对人类文化发展所作贡献的大小,很大程度上要看这个民族为人类社会奉献了多少学术精品。打造学术精品,让世界认识“学术中国”,是新时代我国学者的使命。推进学术研究、打造学术精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至关重要的一点是学者要弘扬学术精神。

    学术精神首先是一种理性精神。学术研究说到底就是探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中的各种真理。对真理的探究是一种理性活动,具有理性特质。从事学术研究的人,必须善于对获得的资料进行思考和分析,能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并且能进一步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成理性认识。缺乏理性精神的人,是难以认识和把握真理的,自然也就难以打造学术精品、取得学术成就。

    学术精神还应当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学术研究所探究的真理,具有一种无上的崇高性和神圣性。真理之所以具有崇高性和神圣性,是因为真理关乎人类社会的福祉。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术研究是在为人类社会谋福祉,学术精神是一种造福于人类的精神、一种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冯友兰先生曾提出人生有四种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他认为一个人的人生境界不同,其所拥有的世界和人生也不同。诚然,处于“自然境界”和“功利境界”的人,也有从事学术研究的动力,也可能取得一定的学术成就;但一个人若想在学术研究中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取得重大学术成就,就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努力从“自然境界”和“功利境界”走向“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大力弘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回顾学术发展史,在学术研究方面有大作为、大成就的人,往往都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马克思何以在衣食不足的生活困境中,能够坚持完成《资本论》的写作?这显然与他在青年时期就树立了为人类献身的人生信念分不开。17岁的马克思在高中毕业论文中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做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这是一种多么可贵的无私奉献精神,这也是马克思在颠沛流离、贫病交加中仍能写出恢弘巨著的强大动力。再看爱因斯坦,他之所以能够在学术研究中取得辉煌成就,登上科学之巅,固然与他的智商密切相关,但更重要的还在于他有造福人类的博大胸怀,有无私奉献的精神。“人只有献身社会,才能找到那实际上是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他的这句话生动诠释了一位科学家的无私奉献精神。如果一个学者汲汲于名利,心里只装着自己,恐怕就难以为社会奉献学术精品。

    学术研究是为了追求真理,这就要求学者勇于自我否定、自我超越,直至认识和掌握真理。因此,学术精神也是一种自我否定、自我超越的精神。一个学者在学术研究过程中,是难以一下子认识和掌握真理的,其间难免要经历一些曲折甚至走一些弯路。因此,从事学术研究最忌自以为是,一定不要把自己的研究成果绝对化,哪怕是自己觉得比较成熟的研究成果,也要不厌其烦地反复推敲、反复修订,使其经受时间的检验、实践的检验。只有不断否定自己、超越自己,不断向上攀登,才能打造学术精品。一个学者如果处处自以为是,不忍自己否定自己,不愿自己超越自己,断然拿不出高水平的学术成果。

    (摘编自段德智《弘扬学术精神才能打造学术精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个民族为人类社会奉献学术精品的多少取决于该民族理论思维水平的高低。 B、学术研究要善于思考分析以形成理性认识,达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目的。 C、冯友兰先生认为,想要取得重大学术成就,就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D、追求真理的过程是曲折的,学者切不可自以为是,要勇于自我否定自我超越。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思路清晰层次分明,阐述了学术精神内涵和弘扬学术精神应“如何做”。 B、文章首段开门见山地提出中心论点:学者打造学术精品,重在弘扬学术精神。 C、主体部分每段的段首都有一个独立的分论点,从不同角度对总论点进行论证。 D、文章摆事实讲道理,运用了举例、引用名言等多种论证方法,增强了说服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探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真理的学术研究是一种理性活动,它具有理性特质。 B、学术研究是在为人类社会谋福祉,它服务人民,因此具有无上崇高性和神圣性。 C、马克思年轻时树立的为人类献身的人生信念,成为他在困境中创作的强大动力。 D、如果学者自以为是,不能勇于否定、超越自我,那么必然打造不出学术精品。
  • 2. 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名词如今越来越普及了,每到年节,非遗老字号食品、非遗手工制品、非遗民俗活动等就会集中开展线上线下的展示和展销活动。“非遗”承载着中国人的文化乡愁,是中国人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的载体。和正式的史书相比,非遗所记录的历史亲切、朴素而丰富,充满了人情味儿和烟火气。就拿春节来说,已经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的与春节有关的非遗项目就有200多个,诸如舞龙、舞狮、灯会、庙会、年画、剪纸、社火……不胜枚举。丰富多彩的非遗展示出了中华文化的深厚与多样,所营造出的节日氛围是其他事物难以替代的。

    许多非遗项目诞生于农耕时代,是农业文明特有的产物。随着中国加速进入现代化社会,曾经伴随着中国人祖祖辈辈日常生活的事物也难免渐渐消失。比如,过去中国人几乎家家户户都备有扇子,在文人墨客的手中,扇子发展成一种文化。但有了空调,扇子的必要性就下降了,许多制作扇子的手工技艺后继乏人。现代纺织工业发展起来后,传统的土布织造技艺就面临失传的危险。现在造房子普遍使用钢筋水泥,而传统的夯土建筑就很少见到了。

    非遗的价值不仅仅在物质本身,更在于非遗所承载的文化记忆,因此,是不能轻易丢弃的。非遗尽管来自过去,但仍然可以融入现代生活。许多非遗技艺的价值还有待进一步挖掘。比如,夯土建筑的特点是冬暖夏凉、取材方便、造价低廉,虽然现在很少见到新建的夯土建筑,但通过现代技术的加持,夯土的硬度和承载力可以达到极高的标准,用现代夯土技术建造的房屋不但美观而且节能。一些建筑师正在推广现代夯土建筑。现代纺织技术造出来的布匹尽管很舒适,但依然替代不了土布的质感。一些时尚人士偏爱传统手工织造的土布,侗族亮布、扎染、蜡染等颇为流行。在网店里,这些带着乡土气息的非遗产品一直很畅销。

    新时代,人民更加渴望美好的生活,而非遗正是创造美、欣赏美,正是切合时代需要的。现在所应做的就是进一步挖掘和创新非遗中所蕴含的美。比如传统图案、传统设计中所蕴含的体现中国传统审美的元素如何与现代生活相融合。有的非遗项目,如苏绣和世界知名品牌合作开发手表,融古典与现代于方寸之间,令人惊艳。非遗,只有融入生活,才不会被生活遗忘,才能让人们记住文化的乡愁。

    (摘编自《将非遗融入生活,记住文化的乡愁》,《人民日报》)

    材料二:

    兴起于明宣德年间的掐丝珐琅,被缩小成手机壳上的时尚纹样;苗族姑娘的刺绣,绣在了年轻人的T恤、背包上;秦腔、昆曲、侗族大歌之妙音响彻南北……宝贵的文化遗产正通过互联网走到民众身边。

    快手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该平台每3秒就诞生1条与非遗文化相关的视频。2018年,有252万用户发布非遗内容,超过六成的生产者是90后。非遗文化通过网络媒介碎片化传播,不但契合了当下年轻人快节奏的生活,也还原了非遗技艺中的精华和本真。螺蛳粉是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李子柒制作螺蛳粉的视频背后,找材料、做测评往往要花费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李子柒分享考察和制作过程时说,她去柳州吃了不下20家螺蛳粉,也和当地的非遗老手艺人交流。有网友说,李子柒的视频“蕴藏着对生命与世界的思考,让我们离传统文化和传统生活越来越近”。

    黄草是生长在上海市嘉定区徐行镇的一种植物,利用黄草编织的技艺被称为徐行草编,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上海徐行小学,师生共同学习徐行草编,尽情发挥想象进行设计创作,编织出精致的摆件、缀有花纹图案的拎包、杯垫、拖鞋等。让非遗从纸上名录中活起来,融入日常生活,从而打开年轻人对非遗的想象空间。学生们的草编作品中还沉淀着静心、耐心、恒心的品质,以及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精神。在非遗的活态传承中,年轻人为其增加了无限可能。

    (摘编自《非遗走红网络,年轻人怎样爱上传统文化》,《中国青年报》)

    材料三:

    广东的潮州文化历史悠久,以潮州话、潮州菜、潮州木雕、潮州民居等为代表的潮州文化影响深远,留下了众多文物瑰宝,潮州成为粤东地区文物古迹最为密集的地方。近年来潮州探索“文化+旅游”模式,建设“世界潮文化旅游体验目的地”,文化旅游产业连年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

    据了解,潮州文化旅游产业收入近三年增幅达到30%以上,居广东省前列。2019年潮州市接待海内外游客2629万人次,增长31%,旅游收入398亿元,增长30%,荣获“文旅融合特色创新示范市”;2020年湘桥区被认定为第二批广东省全城旅游示范区。

    此外,潮州还是著名茶乡,被认定为中国特色农产品茶叶优势区,获评“中国乌龙茶之乡”“中国岭头单丛茶之乡”“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等称号。凤凰古茶树茶园获评广东省唯一“2019中国最美茶园”。潮州市茶叶种植面积23万亩,拥有国家级、省级茶叶标准化示范区18个,超千亩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3个。2019年,毛茶产值超过55亿元,茶农人均收入超过1.65万元。

    (摘编自《探索“文化+旅游”新模式,广东潮州让非遗“活”起来》,《南方都市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遗是中国人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载体,近年来,非遗的兴起与普及使得许多宝贵的民间记忆和民间技艺得以传承和发展。 B、作为农业文明的特有产物,非遗与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格格不入,曾经伴随着中国人祖祖辈辈日常生活的非遗事物也消失殆尽。 C、上海徐行小学的师生学习徐行草编,发挥想象编织出精致的摆件、缀有花纹图案的拎包、杯垫等,让非遗从纸上名录走入人们的生活。 D、潮州依托自身文化资源优势,探索“文化+旅游”模式,不仅取得了很好的旅游经济效益,也促进了本地传统文化的发展。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非遗产品远远没有现代技术生产的产品结实舒适,与非遗产品相比,人们更重视非遗承载的文化乡愁和文化记忆。 B、许多非遗产品的手工技艺本已失传,由于一些时尚人士对传统手工织造、带有乡土气息的非遗产品的偏爱,非遗技艺重新被挖掘出来。 C、李子柒在制作螺蛳粉视频时,通过找资料、和非遗老手艺人交流等方式,还原了非遗技艺中的精华,也融入了个体对生命与世界的思考。 D、手机壳上的纹样、身上穿的T恤、背包上的刺绣等,传统审美元素成为现代年轻人的时尚追求,可见,年轻人比老一代人更加热爱传统文化。
    (3)、采取哪些措施才能让非遗真正“活”起来?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 3. 文学类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古街(节选)

    刘育新

    雪融化了,古街上泥泞难行。萧敬之打着玻璃风灯,顶着凌晨的寒风,一步步艰难地向宣武门方向走去。他走得很慢,不断地回想着往事。

    萧敬之十四岁跟着师父蔡文孝学徒。那时店铺的字号叫润古斋,坐北朝南一间门脸儿。师父是裱画出身,兼卖字画。学徒的前二年,师父清早自己提着灯笼去晓市,萧敬之在家劈柴、烧火、做饭,然后就扫地、掸灰、收拾屋子。所有的活儿都做完了,就打开栅板,等师父回来吃饭。他估摸着师父快回来了,事先沏好一壶茉莉花茶,放在桌上。此后,师徒二人相依为命。萧敬之第一回跟着师傅去晓市,他像过年一样兴高采烈。他提着白纸糊的灯笼,给师父照路。晓市上,师父只看字画,专捡老的、旧的、破的、价钱便宜的,新的、假的、囫囵的、价钱高的不要。师父修画手艺高超,字画破得拿不成个儿,只能卷着,不能打开,糟脆到呼吸都能吹散,他也能让它恢复本来面貌。只要不缺款识,不缺印鉴,师父都有法修补。

    师父有个绝技,叫做“烧铅”。有那几百年的仕女图,美人的脸都是用铅画的,年久铅色返黑,美人变成了黑脸包公,这画就废了。师父能把那黑铅烧掉。萧敬之看见师父把画平铺在案子上,人脸附近用水洇湿,四处用湿纸隔开,美人脸人洒上白酒,用火点着了。萧敬之看到画上蹿着火苗,他担心会把画烧破。师父不动声色,该烧还烧,火苗劈啪响着,火苗蹿得老高,满屋是香醇的酒味。直到火苗自己熄灭,师父用宣纸擦干了画,再看,美人的脸变得白净了,整幅画都活了。

    师父有了名。但却没有钱,师父没钱的原因,是他太老实。

    师父收萧敬之为徒,对他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跟我学徒,先学做个老实人。咱们凭眼力和手艺挣钱,不能蒙人。”

    第二年的冬天,师父和盛王爷做了一桩大买卖。

    当年琉璃厂卖画,凡有臣字款的、带皇帝题诗的、带玉玺的就特别好出手,为了多给店里卖钱,萧敬之就劝师父:

    “师父,现在带臣字款、带御题的字画吃香。人家都请张善方先生仿款仿题,咱们也请他仿写几个臣字款吧。”

    师父说:“那不是蒙人吗?”

    “师父您想,画儿是真的,不就是多题了个臣字款吗?”

    “题了款可就是给皇上画的了。”师父说。

    “管他给谁画的,还不是一个人画的?”

    师父低头想了一会儿,说:“挑两张好的,落个臣字款,御题就不题了。”

    第二天,盛王爷坐骡车,带着管家来了。王爷谱儿大,从骡车就看得出来,一头一锭墨的骡子,双耳俊俏,矫健非凡。王爷穿着毛锦团蟒纹长袍、宝蓝色马褂,头戴青缎子小帽,帽檐正中镶着一颗红宝石,脑后还留着油亮的长辫子。师父叫萧敬之赶快沏茶。盛王爷慢慢喝着茶,扇着扇子,在屋里转了一圈,之后,又坐在红木太师椅上喝茶。

    喝完了,合上扇子,攥着扇把,指了指墙上挂着的一张画儿,大大咧咧地说:“把墙上这幅八大山人的一足鸟给我送到府上去。”说完起身就走,临走,又加上一句:“别忘了多带上几幅。”说完,出门上骡车走了。

    第二天上午,师傅从盛王府回来,手紧紧攥着包袱皮,包袱皮沉甸甸的,想必装的是大洋。知道那一包袱画都被盛王爷留下了,萧敬之心里别提有多高兴,忙给师父倒了茶水。师父把银子放进银柜里锁好,锁严了门,带着他到大栅栏东来顺去吃涮羊肉。萧敬之心里畅快,要起旋风筷子,只顾猛涮猛吃,忘了师父。半晌,萧敬之忽然抬头,看看师父,见师父看着他吃,自己却不动筷儿。

    萧敬之说:“师父,您吃。”师父嘴里应付着,两眼却愣愣地出神。萧敬之知道,师父吃不下去的原因,是为了那两张臣字款儿的画,师父一辈子没骗过人,心里头不舒服。

    吃完饭回店,萧敬之给师父沏了一壶茶。喝着茶,师父告诉他,送到盛王府二十二张画儿,王爷给了两千大洋!去了本钱,净挣一千五六,这可是一号大买卖,也是润古斋开张以来最大的一号买卖。萧敬之听了十分欢喜。师父什么话都跟他说,真是个好人,一般掌柜的卖多少钱,都不和徒弟、伙计们说。

    萧敬之注意观察师父,师父挣了大钱并没有一点儿高兴的样子,相反,倒有些闷闷不乐。萧敬之知道,师父是因为那两张臣字款的画儿,心里不踏实。

    又过了几天,盛王府的管家果然来到润古斋,对师父说:“掌柜的,我们王爷让你再送一批画儿去,王爷说那两张带臣字款的挺好。”

    师父没说什么,红着脸,低下了头。

    一天晚上,师父一连喝了三碗茶水,出了满头大汗,他放下茶杯,含着眼泪说:“我打算把这买卖关张。”

    萧敬之听了,有如晴天一个霹雳,震得他耳朵嗡嗡山响,眼前呼地一黑。他晃了两晃,在凳子上坐了。他自从进了润古斋,就打算干一辈子。他对师父忠诚不贰,从来没寻思过要离开师父。万想不到一夜之间,自己呆了十一个年头的店铺,就要不复存在了。这一夜,师徒两个通宵未眠,昏黄的灯光下,师父一下子显得苍老了许多。天快亮了,师父对他说:“我用假款蒙人,心里过不去这个坎儿,我回老家种地去了。”

    萧敬之给师傅端上一杯热茶,师傅热热地喝下,然后背着褡裢走出店门,萧敬之把门锁了,一直把师父送至哈德门外。

    (《古街》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用大量笔墨描写师父“烧铅”,既凸显了师傅技艺的高超,也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 B、小说采用了倒叙和插叙的手法,这种结构颇具匠心,不仅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也使故事的来龙去脉更加完整清晰。 C、“师傅一连喝了三碗茶水,出了满头大汗”,以外写内,表现了师傅下定决心关停买卖时的痛苦以及之后的如释重负。 D、小说运用语言、动作、神态等多种描写手法刻画师傅,一个技艺高超、坚守良心底线的古董店老板形象跃然纸上。
    (2)、小说最终写师傅没有借着“臣字款”发财致富,而是“回家种地”,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这样结尾的作用。
    (3)、小说是以萧敬之的视角来展开叙述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 4.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死者不可再生,用法须务在宽简。今法司核理一狱,必求深劾,欲成其考课。今作何法,得使平允?”谏议大夫王珪进曰:“但选公直良善人,断狱允当者,增秩赐金,即奸伪自息。”诏从之。太宗又曰:“古者断狱,必讯于三槐、九棘之官,今三公、九卿即其职也。自今以后,大辟罪皆令中书、门下四品以上及尚书九卿议之。如此,庶免冤滥。”由是至四年,断死刑,天下二十九人,几致刑措。张蕴古为大理丞。相州人李好德素有风疾,言涉妖妄,诏令鞫其狱。蕴古言:“好德癫病有征,法不当坐。”太宗许将宽宥。蕴古密报其旨,仍引与博戏。治书侍御史权万纪劾奏之。太宗大怒,令斩于东市。既而悔之,谓房玄龄曰:“公等食人之禄,须忧人之忧,事无巨细,咸当留意。今不问则不言,见事都不谏诤,何所辅弼?如蕴古身为法官与囚博戏漏泄朕言此亦罪状甚重若据常律未至极刑朕当时盛怒即令处置公等竟无一言。所司又不覆奏,遂即决之,岂是道理。”因诏曰:“几有死刑,虽令即决,皆须五覆奏。”五覆奏,自蕴古始也。又曰:“自今以后,门下省覆,有据法令合死而情可矜者,宜录奏闻。”九年,盐泽道行军总管、岷州都督高甑生坐违李靖节度,又诬告靖谋逆,减死徙边。时有上言者曰:“甑生旧秦府功臣,请宽其过。”太宗曰:“虽是藩邸旧劳,诚不可忘。然理国守法,事须画一,今若赦之,便开侥幸之路。且国家建议太原,元从及征战有功者甚众,若甑生获免,谁不觊觎?我所以必不赦者,正为此也。”

    (节选自《贞观政要•刑法第三十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如蕴古/身为法官/与囚博戏/漏泄朕言/此亦罪状甚重/若据常/律未至极刑/朕当时盛怒/即令处置/公等竟无一言/ B、如蕴古/身为法官/与囚博戏/漏泄朕言/此亦罪状甚重/若据常/律未至极刑/朕当时盛怒,即令处置公等/竟无一言/ C、如蕴古身为法官/与囚博戏/漏泄朕/言此亦罪状甚重/若据常律/未至极刑/朕当时盛怒/即令处置公等/竟无一言/ D、如蕴古身为法官/与囚博戏/漏泄朕言/此亦罪状甚重/若据常律/未至极刑/朕当时盛怒/即令处置/公等竟无一言/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槐,相传周代宫廷外种有三棵槐树,三公朝天子时,面向三槐而立。后以之喻“三公”。 B、大辟,古代五刑之一,一种砍头的刑罚,商、周、春秋、战国等时期为“死刑”的通称。 C、中书,三省之一,古时中央政权执行部门。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分别负责审议、决策和执行。 D、博戏,古代汉族民间的一种赌输赢、角胜负的游戏。实质上也是一种有赌博色彩的游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珪向唐太宗建议,选拔公直良善之人审案执法,对断狱公平者实施奖励。唐太宗也认为人死不能复活,所以使用法律务必要宽大简约。 B、唐太宗认为如判处死刑,中书、门下两省和尚书、九卿要会审。此法实行后,全国被判死刑的只有二十九人,几乎做到了可以废除刑法。 C、张蕴古因私泄旨意,与犯人赌博,被处死于东市。事后,唐太宗认为死刑审核要提高到五覆奏,门下省应当奏报依法当死却情有可原者。 D、高甑生因违令和诬告他人被判死罪,后遭流放。唐太宗认为应铭记其功劳,但不可赦免,治国守法必须统一,使有功之人放弃侥幸之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法司核理一狱,必求深劾,欲成其考课。

    ②若甑生获免,谁不觊觎?我所以必不赦者,正为此也。

  • 5.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塞下曲(其五)

    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将军分虎竹 , 战士卧龙沙

    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玉关殊未入,少妇莫长嗟。

    【注】①虎竹:兵符。②龙沙:白沙堆沙漠,在楼兰国附近。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塞虏”即塞外的强盗,含有轻蔑、贬斥之意,到了秋收季节,他们就乘隙而入,烧杀劫掠。 B、“天兵”即唐朝军队,含有歌颂、赞美之意,首联通过措辞的褒贬色彩,表明了作者鲜明的爱憎之情。 C、颈联中弓与月形状相似,剑与霜颜色相近,诗人通过四种意象描绘出边塞的风光和战斗生活。 D、尾联借助诗中主人公的口吻来表情达意,表达了对战事的担忧以及征人与思妇之间的相思之情。
    (2)、清人吴汝纶在《唐宋诗举要》中评价该诗颔联“有气骨有采泽”,这一评价被后人认为深中肯綮。请简述这样说的理由。
  • 6. 名篇名句默写,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氓》中,用“淇水、湿地”的有界来反衬男子的变化无常的句子是“。”
    (2)、在《离骚》中,屈原面对昏聩的国君,十分失望,庆幸自己迷途未远,从而表达了不愿与昏君奸佞同道共游的决心的句子是“  ”。
    (3)、苏轼在《赤壁赋》中发议论说,江水不停地流去,“”;月亮时圆时缺,“”。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正在故宫举办的“何以中国”特展中,有一件来自河北博物院的镇馆之宝——西汉长信宫灯。(      ),那就是北京冬奥会的“火种灯”,后者造型和巧思都受到前者             。北京冬奥会会徽,方寸之间创造性地融汇了篆刻、剪纸、书法与冰雪运动。颁奖礼服如“鸿运山水”“唐花飞雪”同样是对传统的化用: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唐代经典纹样“宝相花”,被创造性地              现代服装设计中。北京冬奥会的颁奖捧花也不是鲜切花,而是用海派绒线编结技艺织就的绒线花,一丝一线承载着真情,也传递着绿色环保理念。

    或有形或无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成果            。不仅它们深度参与到体育盛会之中,更以北京冬奥会为大型展台,揭示出中华文化的勃勃生机。这让身处其间的各国运动员既在体育竞技中得到历练,又在丰富的中式文化意象的           中收获审美体验。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启发     溶入     纷至沓来     浸渍 B、启迪     融入     蜂拥而入     浸润 C、启迪     溶入     蜂拥而入     浸渍 D、启发     融入     纷至沓来     浸润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一份独一无二的“文创品”属于这件文物 B、这件文物有一份独一无二的“文创品” C、这件独一无二的“文创品”有一份文物 D、这件文物的“文创品”是独一无二的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不仅它们以北京冬奥会为大型展台,更深度参与到体育盛会之中,揭示出中华文化的勃勃生机。 B、它们不仅深度参与到体育盛会之中,更以北京冬奥会为大型展台,揭示出中华文化的勃勃生机。 C、它们不仅以北京冬奥会为大型展台,更深度参与到体育盛会之中,体现出中华文化的勃勃生机。 D、不仅它们深度参与到体育盛会之中,更以北京冬奥会为大型展台,体现出中华文化的勃勃生机。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意象是诗歌的基本单位,也是鉴赏诗歌的一把钥匙。“意”就是主观的情志,“象”就是客观的事物。①           , 就形成意象。从创作方法的角度,可将意象分成三类。意象最基本的作用还是被诗人用来描述景与事,借以表达思想情感,因此诗人用得最多的还是描述性意象。②               , 此类意象通过运用比喻的手法使诗歌作品更加形象生动。最后一类是象征性意象,象征类意象往往寄寓某种特定的意蕴或表达某种深刻的哲理。如太阳是光明的象征,鸽子是和平的象征,百合花是纯洁的象征……当然,③          , 如狼可以象征残暴、贪婪,也可以象征自由、孤独等。

    (1)、在上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学习创作诗歌,可以通过具体的意象,运用描述、比喻、象征等方式来抒发心志或暗示情感,这样诗歌才能耐咀嚼,有诗味。如下面这首小诗,借“梅”来表达对生命的思考。

    一片花瓣

    是一滴生命

    剥落了生命

    你召来了燕语和莺啼

    请另选一个事物,仿照文中《梅》的写法和形式,写一首小诗。

四、写作(60分)

  • 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虚室生白”,这句话出自《庄子》。庄子想说的是,生止于满,而源于虚。

    所有过往,皆为序章。轻轻放下过去,眼光投向未来,由满入虚,于是,空而后生,这就是“虚室生白”之意。

    正如一棵树,经历了春的初生、夏的繁茂,于满满当当之时,就会停下生长的脚步,由满入虚,直至下一个年轮的开始。秋冬的萧条,由满入空。而这样的虚与空,为来年的生,腾出了空间。

    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