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茂租镇2021-2022学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学生综合素养评价(期中)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2-06-14 类型:期中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37分)
-
1. 请用正楷字把你听到的内容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出来。
-
2. 看拼音,写词语。
chè dǐ
pī píng
mǐn gǎn
ǒu rán
zhěng lǐ
xī shuài
qiū yǐn
bō lí
-
3. 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口琴(qín) 和面(huó) 抽噎(yē) 锲而不舍(qiè) B、狡黠(xiá) 胆怯(qiè) 嘈杂(cáo) 张灯结彩(jié) C、荒谬(miù) 狂澜(luán) 蓦然(mò) 叱咤风云(zhà) D、庇护(bì) 弥漫(mí) 贮蓄(zhù) 焉知非福(yān)
-
4.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换然一新 变本加厉 黄粱一梦 鼠目寸光 B、目瞪口呆 汗流夹背 鬼计多端 半途而废 C、舍本逐末 山青水秀 至理名言 一毛不拔 D、如火如茶 再接再厉 走投无路 手疾眼快
-
5. 下列对“喜不自胜”中的“胜”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优美的。 B、优美的地方或境界。 C、能担任,能承受。 D、尽
-
6. 下列各句中画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谈起当地的风土人情,小张说得夸夸其谈 , 让大家收获不少。 B、这行云流水般的歌声使所有在场的听众获得了极大的艺术享受。 C、上课铃响了,同学们一个个从外面鱼贯而入 , 迅速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D、这篇课文形象生动,令人百读不厌。
-
7. 下列句子中“善”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伯牙善鼓琴 B、锺子期善听 C、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D、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
8.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永远忘不了那些过去的往事。 B、上课是否认真听讲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C、我国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D、在老师的教育下,他端正了学习态度。
-
9. 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 B、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C、“你过来,”名叫金百合的牛说:“我要让你在我的角上跳舞。” D、我想:等革命胜利以后,一定要把它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让我们的子子孙孙都来瞻仰它。
-
10. 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辨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设问句) B、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反问句) C、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停地摆来摆去。(拟人句) D、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比喻句)
-
11. 按要求写句子。(1)、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为反问句)(2)、伯父的回答我现在记不清了。(调整语序,保持意思不变)(3)、小米地对我说:“你能帮我拿一下书吗?(改为转述句)(4)、地球停止转动。不会产生这种漩涡。(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将两句话合并为一句话)
-
12. 积累运用填空。(1)、小红暑假和妈妈去西北旅游。傍晚,她看到太阳圆圆的,像个大红灯笼在慢慢西沉,一户农家屋顶上冒着炊烟,一条黄河缓缓流淌,她忽然想起王维的一首诗: , ;夜晚,她看到起伏的群山,空中月亮弯弯,月光下的沙漠好像下了雪一样,小红真想用李贺的: , 来赞美。(2)、小英雄被敌人抓住了,敌人对他说:“只要你肯说出八路藏在哪里,我给你糖吃,给你银子,知道吗!”可小英雄昂着头挺着胸说他要像石灰一样: , 。(3)、反动派不让鲁迅发表革命文章,但革命的春天是关不住的,真是: , 。(4)、习主席在出席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开幕会,讲到变革创新时,他引用了《淮南子》中的一句话: , ; , 来说明变革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
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33分)
-
13. 课内阅读。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创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持续七年多的“安史之乱”终于宣告结束,爱国诗人杜甫“初闻涕泪满衣裳”,他的泪水包含着( ) (多选)。A、国家平定了安史之乱,重获安定,诗人喜极而泣。 B、诗人回想战乱期间,乾坤疮痍,黎民受苦,因此感怀。 C、浩劫过去,诗人可以返回故乡了,不禁喜不自胜,高兴得哭了。 D、52岁的诗人回想起自己这些年颠沛流离的苦日子,痛定思痛,悲从中来,无法压抑。(2)、“青春作伴好还乡”中的“青春”的意思是( )。A、春天。 B、美好的时光。 C、年轻的朋友。 D、春天的歌。(3)、“巴峡”“巫峡”“襄阳”“洛阳”,这四个地方之间都有很远的距离,而诗人用“即从”“穿”“便下“向”贯串起来,让我们体会到。(4)、诗人杜甫听到官军收复失地喜极而泣,他的深深爱国情让我们为之动容。我还积累的爱国有。
三、综合实践活动。(11分)
-
14. 六年级(1)班准备开展以“阅读经典,传承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作为班长,请你参与以下活动。(1)、请你参照示例,为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例:书是钥匙,能开启智慧之门。
书是 , 能
(2)、星期一上午,班主任对你说:“李明,本周星期五上午第一节课我们班要召开诗歌朗诵会,请你去邀请黄校长来参加。”你会怎么跟黄校长说呢? -
15. 在“名著推荐会”上,张华介绍了这样一本书,请你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疾恶如仇、机智勇敢,一路降妖除魔,最终取得真经,被封为斗战胜佛。
[材料二]却说那妖精,原来行者第二棍也不曾打杀他。那怪物在半空中,夸奖不尽道:“好个猴王,着然有眼!我那般变了去,他也还认得我。这些和尚,他去得快,若过此山,西下四下里,就不伏我所管了。若是被别处妖魔捞了去,好道就笑破他人口,使碎自家心。我还下去戏他一戏。”好妖怪,按耸阴风,在山坡下摇身一变,变做一个老公公。
(1)、材料一中的“他“是 , 出自吴承恩写的《》。(2)、材料二可能和这本书中的哪一个故事有关?( )A、三打白骨精 B、三调芭蕉扇 C、大战红孩儿 D、四探无底洞 -
16. 在“传统文化知识竞赛”上,有这样两道题,请填写你认为正确的答案。(1)、“弱冠”在古代是指男子( )岁。A、16 B、20 C、30 D、40(2)、最适合张贴下面这副对联的应该是( )家庭。
上联:满室芝兰皆秀色
下联:盈门桃李笑春风
A、教师 B、农民 C、机关干部 D、商人 -
17. 课外阅读
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
①老人是菲律宾华侨,在海外奋斗半生。几经浮沉,衣锦还乡的他萌生了济世助人、造福梓里的念头。
②于是,老人分别给家乡几所学校的校长写了信,希望每个校长能提供十来个学生的名单,以便他从中确定人选,作为资助对象。
③家人责怪他的愚味,既是捐助,何必将程序搞得这样复杂?不如来个快捷方式。譬如通过“希望工程”或者“春蕾计划”,干净利落地了却一桩心愿,岂不是更好?
④老人摇摇头说:“我的血汗钱只给那些配得到它的孩子。”哪些孩子才有资格得到资助?是那些家庭贫困的孩子还是优秀生,抑或是特长生?谁也不知道老人心里的答案。
⑤名单很快到了老人手里。老人让家人买来了许多书,有《泰戈尔诗集》《纪伯伦诗集》《十万个为什么》等,分门别类地包装好,准备寄给名单上的孩子。家人面面相觑:这样微薄的礼物是不是太寒碜了?大家断定书中自有“黄金屋”。可翻来覆去也没有找到夹在书中的纸钞。只在书的第一页看到了老人的亲笔赠言:赠给品学兼优的学生XXX。落款处是老人的住址、姓名、电话和电子邮箱。
⑥家人大惑不解,却也不愿忤逆老人的意愿,只好替他一一寄出那些书。
⑦光阴荏苒,老人常常对着电话发呆,又莫名其妙地唉声叹气。从黄叶凋零到瑞雪飘飞,谁也猜不透老人所为何事。
⑧家人读懂老人的心,缘于新年前收到的一张很 普通的贺卡,上面写着:感谢您给我寄来的书,虽然我不认识您,但我会记着您的。祝您新年快乐!没想到老人竟然兴奋得大呼小叫:“有回音了,有回音了,终于找到了一个可资助的孩子。”家人恍然大悟,终于明白老人这些日子郁郁寡欢的原因,他寄出去的书原来是块“试金石”,只有心存感激的人才会有资格得到他的资助。
⑨老人说:“土地失去水分滋润会变成沙漠,人心没有感激滋养会变得荒芜。不知感恩的人,注定是个冷漠自私的人:不知关爱别人的人,纵使给他阳光,日后也不会放射出自身的温暖,也不配得到别人的爱。”
⑥想来也是,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没有什么是必须和应该的。所以,没有一种领受是可以无动于衷、心安理得的。一朵花会为一滴雨露鲜艳妩媚,一株草会因一缕春风摇曳多姿,一湖水也会因一片落叶荡漾清波,一颗心更应对另颗关爱的心充满感激。
(1)、读句子,理解词语。①“大家断定书中自有‘黄金屋’。”这里的“黄金屋”是指。
②“家人恍然大悟,终于明白老人这些日子郁郁寡欢的原因,他寄出去的书原来是块‘试金石’……”这里的“试金石”是指
(2)、第④段中老人说“我的血汗钱只给那些配得到它的孩子”,在老人眼里,“有资格得到资助”的孩子是指的孩子。(3)、第⑤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为下文中(情节)埋下了伏笔。(4)、第⑦段中写“老人常常对着电话发呆,又莫名其妙地唉声叹气”,请你用几句话描写一下老人此时的心理活动:(5)、第⑨段中说“纵使给他阳光,日后也不会放射出自身的温暖,也不配得到别人的爱”,这句话有两层含义:、(6)、“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没有什么是必须和应该的。”结合第回段,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获得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