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期末专题复习 06 光的折射和透镜

试卷更新日期:2022-06-01 类型:复习试卷

一、单选题

  • 1. 小科重做了教材中的光学实验,其中实验现象与结论相符的是(   )

    A、甲图:将右侧背景板向后折,未观察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消失 B、乙图:将平面镜倾斜放置,用蜡烛找不到重合的像,说明物像不等大 C、丙图:往碗中加水,观察到筷子折断,说明光从水中进入空气发生了偏折 D、丁图:移去近视眼镜,将光屏靠近凸透镜得到清晰的像,说明近视眼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 2. 如图所示,OA是光从水中射入空气的一条反射光线,若OA与水面夹角60°,关于入射角α、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α=60°,β<60° B、α=60°,β>60° C、α=30°,β<30° D、α=30°,β>30°
  • 3. 小明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记录LED灯制成的光源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像情况如图所示,则应记录该像的性质是(   )

    A、正立缩小的实像 B、正立放大的实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倒立放大的实像
  • 4. 用照相机拍摄水池底部的物体,若照相机位置不变,比较池水中有水和无水两种情况,   无水时(   )
    A、暗箱应略短些,所得的像会略小些 B、暗箱应略短些,所得的像会略大些 C、暗箱应略长些,所得的像会略大些 D、暗箱应略长些,所得的像会略小些
  • 5. 某小组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在图所示光具座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他们把一个近视眼镜镜片放在凸透镜与蜡烛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不清。他们想再次得到清晰的像,下面是他们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近视眼镜镜片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光屏应向左调 B、近视眼镜镜片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光屏应向右调 C、近视眼镜镜片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光屏应向左调 D、近视眼镜镜片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光屏应向右调
  • 6.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先用焦距为 10cm 的透镜甲进行实验,在透镜右侧的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缩小的实像.接下来不改变发光体和凸透镜的位置,改用焦距为 20cm 的透镜乙继续进行实验.下列情形可能发生的是(   )
    A、光屏向右移,能接收到清晰缩小的实像 B、光屏向左移,能接收到清晰放大的实像 C、光屏向左移,能接收到清晰缩小的实像 D、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接收不到清晰的像
  • 7. 像的成因有三个:光沿直线传播、反射以及折射成像,所成的像有实像和虚像两种。下面所列的成像实例:①针孔照相机内所成的像、②在潜望镜中看到的景物的像、③放大镜中看到的物体的像、④幻灯机屏幕上的像、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实像的是①④ B、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 C、属于折射成像的是①③ D、属于反射成像的是①②⑤
  • 8. 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蕴含了丰富的光学知识,下列文字词句与科学知识相符合的是( )
    A、“锦鳞游泳”,看到水里的鱼是实像 B、“皓月千里”,皎洁的月亮是光源 C、“浮光跃金”,湖面波动的光闪着金色是光的折射现象 D、“静影沉璧”,如玉璧一样的月亮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
  • 9. 如图所示,小阳正在用“自拍神器”摄影留念。与用手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 ( )

    A、增大物距,减小像的大小,从而增大取景范围     B、减小物距,减小像的大小,从而减小取景范围 C、增大物距,增大像的大小,从而减小取景范围     D、减小物距,增大像的大小,从而增大取景范围
  • 10. 陶瓷茶杯底部放有一枚硬币,人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看不见硬币(如图甲),往茶杯中倒入一些水后,又能够看见硬币了(如图乙)。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加水前看不见硬币,是因为光在杯口全部折射了 B、加水前看不见硬币,是因为眼睛发射出的光线没有照射到杯底 C、加水后看得见硬币,是因为光在两种介质表面发生了反射 D、加水后看得见硬币,是因为硬币表面反射的光经过折射进入了人眼

二、填空题

  • 11.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某次实验过程中,小宁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蜡烛、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位置如图所示,此时所成的是倒立、的实像。此时的成像原理与生活中的成像原理相同。
    (2)、保持整个装置不动,随着蜡烛不断燃烧,光屏上烛焰的像将不断向移动。
  • 12.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某次实验过程中,小敏移动光屏直到出现清晰的像,蜡烛、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位置如图所示,此时所成的是倒立的实像。
    (2)、若通过移动透镜,使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透镜应该移到厘米刻度处。
    (3)、实验一段时间后,原为成在光屏中央的像,“跑“到光屏的上方,如图甲所示的位置。操作:①光屏上移一段距离   ②蜡烛下移一段距离,可以让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央的是   。
    (4)、研究好成像规律后,小敏模拟了近视和远视的矫正,图乙中,小敏给透镜A戴上“眼镜“(凸透镜B),光屏上刚好出现清晰的像,摘下”眼镜“后,光屏上的像变模糊,如图丙所示,若要通过移动蜡烛使像再次清晰,应将蜡烛向(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

  • 13. “刷脸支付”(如图甲)是现下非常流行的支付方式,它通过摄像头来捕捉人脸信息,完成支付过程。

    (1)、人脸识别主要依据脸部瞳孔的间距大小,这一性状是由决定。
    (2)、交易过程中,消费者需调整自身位置使人脸完整呈现在扫描区。结合人体反射活动,用图乙中的字母表示消费者大脑接收并处理信息后,指挥双脚进行移动的神经冲动传导过程。 hf
    (3)、小雅用一个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来模拟支付装置的成像规律(如图丙)。实验中,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在光具座上所处的位置范围为
  • 14. 如图所示白纸上画了两个箭头(图甲)。用玻璃杯装半杯水放在白纸前(图乙)。人眼观察到位于下方的箭头发生了变化,那是因为玻璃杯下半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使下方箭头成缩小的像(填“实”或“虚”),若将杯子靠近白纸的过程中下方箭头的方向将(填“一直向右”、“一直向左”、“先向右后向左”、“先向左后向右”)

  • 15. 如图,小明在水槽右侧竖直放置一个光屏,用激光笔照射水面,在水槽底部出现一个亮点A,同时在光屏上出现了一个亮点P1

    (1)、欲使亮点P1下移至P2处,应使入射光线绕着入射点O沿(选填“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
    (2)、若保持入射光线不变,欲使亮点A左移至B点,应使水面填(选填“上升” 或“下降”),在水面变化过程中,折射角(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三、实验探究题

  • 16. 小科学完光学知识后回家进行了实验,先根据课本介绍将铅笔放入水中观察到了预期的现象(图甲),后又发现将铅笔竖直放入盛有水的圆柱形的杯子当中,观察到水中的铅笔变粗并错位。将铅笔由水杯中间向两边移动,发现水中的铅笔错位更加明显,快到水杯边上时,水中的铅笔竟然“消失”了。

    于是小科在老师的指导下,查阅了一些资料,并且将实验现象画成简图。

    资料一:若界面为弧形,可以将折射点及反射点的切面视为该点的折射面(图乙)。

    资料二:光从水中射向空气中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变化规律如下表。

    入射角

    10°

    20°

    30°

    40°

    50°

    60°

    折射角

    13.4°

    27.1°

    41.7°

    58.7°

    无折射

    无折射

    (1)、请在图丙中画出入射光线ao大致的折射光线。
    (2)、当铅笔放入盛有水的圆柱形杯子当中,水杯相当于凸透镜,当铅笔的位置小于一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填“虚”或“实”像,因此筷子变粗。
    (3)、分析表中数据,反射的光线通过折射面射入人眼,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进一步分析可得到折射角之间的差值,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 , 因此铅笔错位更加厉害.
    (4)、图表中还可发现入射角大于一定角度时(如大于50°时),铅笔会“消失”视野中,发生这个现象的原因是因为此时的光线的缘故。
  • 17. 如图所示, 甲、乙分别是小科同学用相同的蜡烛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手指放在蜡烛的烛芯顶部不会被烧痛(选填“A”或“B”)。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选用的凸透镜焦距为 20cm,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光屏移到cm 处,可以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
    (3)、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后,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 5cm,为了在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左移动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5cm 的距离。
    (4)、请比较平面镜所成像与第(2)题中凸透镜所成像的不同点:
    (5)、若用不透明纸遮住透镜的一半,光屏上的像________。
    A、无影响 B、像变为原来的一半 C、能成完整的像,像变暗 D不成像
    (6)、凸透镜C成实像的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为方便观察,应将光屏向移动。
  • 18. 小明同学在实验室探究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
    (1)、小明将一束光射到白板上,只能在白板上看到一个亮点,不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请帮小明想出在空气中显现光的传播路径的1种方法:
    (2)、实验中,小明将光从空气射向水面,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入射角

    15°

    32°

    45°

    60°

    折射角

    11°

    23°

    32°

    40°

    若将光从水中射向空气,当入射角为32°时,则光在空气中的折射角为

    (3)、小明想利用紫光探究光的反射定律,他利用三棱镜和遮光板将阳光中的紫光分离出来,如图所示,三种遮挡方法最有可能得到紫光的是(选填“1”“2”或“3”)

四、解答题

  • 19. 根据要求作图:
    (1)、如图,请画出入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折射光线和这条折射光线再经平面镜MN反射后的反射光线。

    (2)、如图所示,一阵风吹来,小女孩赶紧拉住了要飞走的气球。如果绳子的拉力大小为2牛,请在图中画出气球所受拉力的示意图。

  • 20. 据统计,全国发生的车祸中有超过四分之一是超速引起的。为此,交通部门近年来加大了道路限速监控管理。一种是“定点测速”,即监测汽车在某点的车速;另一种是“期间测速”,就是测算出汽车在某一区间行驶的速度。如果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被判为超速,并摄像取证。

    (1)、采用摄像取证是应用了 成像原理,其像的性质是倒立、 (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的实像。
    (2)、某次检测时,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超声波返回信号,用时0.3s,如图所示,第二次发出到接收到返回信号用时0.2s,两次发出信号时间间隔是0.9s。(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且保持不变),被测汽车第一次接收到超声波时,汽车到超声波测速仪的距离S1?并通过计算此被测汽车的速度是多大

五、综合说理题

  • 21. 现有一圆柱形玻璃瓶,装满水后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甲),另有一张写着字母“F”的白纸(如图乙)。把白纸放在玻璃瓶后面适当位置,眼睛透过玻璃瓶观察到了字母“F”的像是水平方向颠倒、竖直方向不颠倒,且在水平方向比白纸上的字母“F”大,竖直方向上大小不变(如图丙)。

    (1)、请分析说明像的产生原因。
    (2)、若将白纸远离玻璃瓶,请描述观察到字母“F”的像随白纸移动距离的变化情况。